赵白鸽

  “再见,白鸽。”这是深圳晚报关于赵白鸽卸任的评论文章标题。

  文中写道:“赵白鸽去职了。这一天,距红十字会被揭仓库出租阴阳合同、赵白鸽表态‘国家没有投入,不愿逼良为娼’,刚好半个月;距其到红十字会任职刚好3年。人们忘不了她那句豪言壮语——如果两到三年仍然翻转不了‘黑十字’的印象,我自动请求辞职。”

  是兑现承诺的主动请辞?还是“军令状”下的被动退场?官方新闻未作详尽表述。但对于她“谢幕”时的评价,多家媒体报道称:“3年来,中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赵白鸽的辛勤努力和扎实工作是离不开的。”

  随便打开一个门户网站,短短几小时,这条人事变动的新闻就有数万人次的点击关注。微博和论坛里,跟帖评论更是活跃、热闹。京华时报发文感慨:“在这个‘打老虎’的时代里,在并无个人腐败故事的背景下,已很少有哪一个副部级官员的更替任免,会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

  当白鸽遇到红会

  解放日报梳理了赵白鸽任职红会后的几次表态。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后,中国红十字会遭受信任危机。当年10月,59岁的赵白鸽从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转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当时媒体称她为“灭火队长”。

  上任不久后的一次主题演讲中,赵白鸽主动提及了“郭美美事件”,并坚定表态:红十字会需要监督,需要改革。

  “如果两到三年,还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2013年4月28日,在中国红十字会芦山地震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赵白鸽向媒体表示。

  的确,“灭火队长”一直在为重塑红会的形象努力。

  凤凰网提到,成都募捐箱内善款长毛事件曝光后,在外地出差的赵白鸽,与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异地通话一个多小时,聊事件本身,也聊红会的问题和改革困境。

  专栏作家潘采夫在网络上“七问红会器官捐献”后,同样接到了赵白鸽的沟通电话。而此前已经被证实“子虚乌有”的红会购置别墅事件,赵白鸽也致电微博爆料人,与其长谈。

  “一千个骂(红会)的人里,如果能有一个人理性看待红会的问题,我都会觉得很欣慰。”赵白鸽曾说。

  北京青年报还列举了红会在赵白鸽“强势”要求下开始的一系列“反击战”:推动财务公开透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改革管理制度、红十字医院管理改革……

  人民网在肯定她改革实践的同时,也发出感叹:今天斯人已去,红会真的赢得了公信力保卫战吗?

  褒贬不一

  一些媒体和网友对赵白鸽的褒奖,被知名时评家洪巧俊反驳:赵白鸽这个“灭火队长”,在后来应对红十字会出现的问题时,让公众并不满意,甚至疑问更多,或让风波持续燃烧,最后愈演愈烈,不但没有挽回影响,而且让红会继续重挫形象。

  洪巧俊列举道:比如违规出租仓库的事情遭曝光后,赵白鸽解释,“我不愿意用‘逼良为娼’这个词,国家投入没有,自己又不能从事经济活动,要养活这么多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么大的仓库,又没国家备灾物资岂不是浪费。财政只解决三分之二经费,红会才会用阴阳合同。”

  人民网在文章中也提出,郭美美的肮脏,却并未自证红会的清白;海南遭受台风灾害,红十字会捐出棉袄备受质疑,尽管事后回应澄清,却仍然受到“习惯性质疑”。显然,公共事件只是具体的导火索,红会的问题或许存在更深层的原因。正如赵白鸽就任之初就坦言,“中国红十字会在制度设定、科学管理、应对危机等方面存在问题。”

  人与机制

  多次揭露红会的举报者周筱赟说,我是赵白鸽最恨的两个人之一,但我会怀念她的。

  赵白鸽执掌红会后,确实在努力改变。但红会体制内阻碍改革的力量实在太强大,赵白鸽也无能为力。

  新京报的评论文章比喻,红十字会这家“百年老店”,仿佛是一艘体量巨大的轮船,它的辉煌与荣耀,不是一两个人的,如同它的局限和错失,也不是一两个人可以造就的。形象的恢复注定是痛苦而缓慢的,不可能靠一两个“英雄”人物的力挽狂澜,而是需要机构本身机制以及相关制度的逐步改变和调整。

  网友@阿飞说在博文中建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走了赵白鸽,又迎来了继任者徐科。红会应当在改革的道路上真正迈开步伐,比如,进一步提升各种信息的公开、透明,尤其是各种善款的募集、使用;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的质疑,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应当邀请第三方独立调查,并公布结果;进一步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当然,红会若是能在去行政化的道路上迈出一步,那就更美好了。

  也许赵白鸽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作为“百年老店”的红会这艘大船,依然会在风雨中继续航行。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赵晶磊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