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无墨大师.善行天下上海书画展先睹为快(三)

禅心无墨 2014年05月29日 13:57

本公众微信为禅心无墨美术馆官方微信

希望老朋友们随缘分享到朋友圈

新朋友请点击上方“禅心无墨”字样进行关注

聚万象于一点 挥百豪至八极

——无墨先生艺术探秘

书画文印俱佳的无墨先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云游四海而得天道,纵横笔墨以抒豪情。他所领导的中华善报国学研究会团结友爱,积善行德。作出了一件又一件大好善事,援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孤残的平民,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与敬重。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谈他富有个性的书法风貌。

无墨先生的书法丰富多彩,以行草为其代表性书体。其行草蔚为大观,墨色浓淡相宜,枯润衔接;笔法四方灵动,八面出锋;结体安然舒展,潇洒俊逸;通篇汪洋姿肆,气势开张。

先谈用墨,墨为字的载体,用墨自有成规。唐欧阳询《八诀》中谓:“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如何才能浓淡合适?无墨先生自有一套:

①蘸黑如蜻蜓点水,一蘸即起,毫毛濡透但不过剩。清朝周星莲《临池管见》谓:“濡染亦自有法,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硕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浥而笔凝。”

②蘸水以润泽焦黑。无墨先生写书法的时候,除黑墨瓶之外,常备一储水的笔洗。蘸墨蘸水写出的笔划,避免了干枯瘦瘪的缺陷。他的笔头水包墨外,显得格外华滋丰韵,字里行间充满一种洁净的灵气。

无墨先生用笔守正出奇。快时擅长一吐为快的乘兴作品。痛快淋漓,惊雷闪电,瞬息万变,挥斥八极。笔力从腕肘臂处涌出,出乎常人意料,跳跃腾挪,毫不凝滞。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横如剑,撇如刀,锋芒毕露,斩钉截铁。

他的草书的刚健爽洁,气势磅礴,能在猛然间产生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其快之极来自草书的规范简化,如“言”字可用一竖代替、“日”字一点而过。“页”字只用三横画。一个符号可代替七八个偏旁部首,同时又因合乎规范而不至于混乱。

缓时,他的今草创作情趣充沛,驾轻就熟,如桥下溪流,一渠三沟,水面荡漾着自由自在的浮萍。优美的书法映照出《书谱》的境界:“情动言行,会取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无墨先生的结字或修长、或扁平、或方正。或庄严、或诙谐。或虎踞龙盘,或庙含宝塔。恪守法度又取法广泛。正书始摹智永,行书法大令,草书师张旭,后稍出己意。内部结构错落有致,开合有度;粗细笔划知白守黑,避实就虚;重心居中回归中央,凝重厚实。

无墨先生的章法遥相呼应,浪漫抒情,有自然之美。使人联想到:山林中下雪压枝、庄园里刮风落花的空灵禅境。其章法随意生发,篇篇不同。这篇行对齐列对齐,那篇列队齐行不对齐,前面一篇行列皆不对齐。不论行列是否对齐,行列皆有序排列。横幅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对联排列二龙出水阵,鸿篇大论排列成十面埋伏阵。

无墨先生的绘画充满文化气息的张扬,是对自然情趣的一种释放。他注重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在明快的作品中渗入笔墨的人文精神,处处彰显着回归的立意与情致。率性天真,挥手即来,追求意境,不拒笔法,自成雅趣。有独到的清、净、纯,用平静的心境和厚实的文化底蕴做后盾,是对人生冥思后的精神放松。

他的笔力、墨趣、结字、章法互为表里。墨淡时以笔慢补浓,字歪时以章法求正。如锥划沙,破屋漏痕。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笔法用墨浑然一体,只求神采而融化笔墨。吴冠中认为:“笔墨等于零”。故称达到逸仙境界的书画家为“无墨”。无墨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云山雾开偶峥嵘。

追本求源,蓬莱岛外,唐朝大草书家怀素在《自叙帖》中似乎预言了一千二百年后无墨同志的艺术风格:“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王耀明

无墨大师.善行天下上海书画展先睹为快(三)

凡公众微信好友参与互动、转发朋友圈者,我们将在每月一日抽取3名幸运者,将获得无墨大师价值万元的书画作品。

另未能及时回复好友问题者,请隔天重新发送,公众微信回复留言有时效性,超时这里就无法回复,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禅心无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