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怎样才能得不到诺贝尔奖

2014年6月23日 08:49 阅读 25

不容忍另类和异端学者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氛围,不可能产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刘军宁(政治学学者)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自1901年创设以来,不断地重复着两个由来已久的特征。一是获奖者中一直以美国人居多,二是获奖者中,没有一个人生活在中国的大地上,没有任何一种人在获奖时,拥有中国大陆的国籍。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略低于5%,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占全部获奖者人数的70%以上。对于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人能够获奖这个问题,人们问得不多。而为什么中国人始终未能出现在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名单上,却被一再追问。也许,换一种方式设问会更有收获:怎么才能得不到诺贝尔奖?我发现以下的一些做法与得不到诺贝尔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扼杀大学创新精神、把大学政治化、官僚化是拒绝诺贝尔奖最奏效的办法。没有顶尖的鼓励创新的大学,就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诺贝尔获奖者中,八成以上来自私立大学。美国是世界上私立大学最发达的地方,也可能是惟一没有国立大学的国家。美国顶尖的前20个大学,几乎清一色是私立。

美国的大学,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不需要与政府机构协商办学方针,治理大学的权力和对校长的任命,来自于独立的校董事会,这样的董事会既独立于大学,也独立于执政党与政府。如果美国的大学一律变成国立,每个学校设立党委书记当家,美国将很快与诺奖无缘。

第二,国家垄断高校的经费来源。很多中国人士认为,美国人获奖多,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投入多。但是,就像勤劳很可能不致富一样,经费投入与得奖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何况,如果政府用经费这个指挥棒来智慧高校,其结果必然是,对经费的追求代替对学问的追求,对博导的追求代替了对博学的追求,对权术的探险取代了对学术的探险。

当教育以培养接班人为目的并为之设置无休止的课程时,当学术期刊的价值大小是按照该期刊所属的行政级别来决定的时候,当研究课题指南是掌握权力的人来制订并受理项目申请的时候,当每个研究人员被强制研究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的时候,诺贝尔奖的苗子就被连根拔断了。

第三,用国家选拔人才重点培养的办法,来取代为科学家的成长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是扼杀获奖者幼苗的不二法门。诺贝尔的获奖者是自由成长、自由追求而来的,不是造奖机器上锻造出来的。美国从不拿钱去专门培养诺贝尔的获奖者。获奖是个人的事业。获奖是个人追求的副产品,而不是主业。现在有的高校办起旨在“夺诺”重点速成班,真是南辕北辙。获得诺贝尔奖不能靠专门培养,尤其不能靠速成。行政官僚,与科学天才从来就不可能水乳交融。

第四,不容忍另类和异端学者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氛围,不可能产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创见的科学家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对各种人物的制度性宽容程度与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可能性呈正比。一个从根本制度上最大限度容忍自由与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的国度,离获取诺贝尔奖就为期不远了。

@刘军宁 :怎样才能得不到诺贝尔奖?】①扼杀大学创新精神、把大学政治化、官僚化是拒绝诺奖最奏效的办法。②国家垄断高校的经费来源。③用国家选拔人才重点培养的办法,取代为科学家的成长创造自由宽松环境。④不容忍另类和异端学者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氛围。 °刘军宁:怎样才能得不到诺贝尔奖 ​​​​
灵程谈新
灵程谈新:大学国有化判处了大学精神的死刑
2014-7-23 10:33

三剑客——中国最犀利的思想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