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译“工业4.0”
通过价值网络实现横向集成
工程端到端数字集成横跨整个价值链
垂直集成和网络化的制造系统
畅想“工业4.0”
“工业4.0”在中国
观点

德国经济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为特征,特别是它的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工业和能源工业。工业4.0的实施绝对是对未来发展的关键。
——Ernst Burgbacher
议会国务秘书,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

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如果我们成功把基于网络的服务整合进工业4.0,将极大地扩展这种潜力。
——Johannes Helbig博士
工业-科学研究联盟交流促进组织成员

中国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电气化)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所以,德国“工业4.0”对中国的启示是,通过两化融合的手段促进制造业继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周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摘自《e制造》

工业4.0(Industrie 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黄培 博士 e-works总编
厂商动态
- 2008年罗克韦尔自动化便率先提出“融合”的理念。2010年,又在融合的基础上又提出“全厂最优化”的横向战略,进一步打通了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供应链,罗克韦尔自动化纵向与横向的融合,可以说打通了实现“工业4.0”的任督二脉。
- 在节能增效领域,施耐德电气将节能方式从传统的机器、工艺改造,升级上升到系统层面,使节能成为设备端、工艺端、工厂级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一体化的集成。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和安防5大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经验的整合。
- 2009年提出智能自动化的概念,并逐渐落地。WebAccess,工业通讯产品与PAC控制器不但是智能自动化框架下的完美组合,同时软件+硬件+通讯传输框架也是契合“工业4.0”的标准架构。在“工业4.0”基础之一的物联网技术方面,研华有丰富的WSN I/O模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