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沈善增
上海沈善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909
  • 关注人气: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2014-05-31 00:45:08)

上博专家质疑功甫帖,认为这不是苏东坡的墨迹,而是后人的双钩填墨本,举了安素轩的石刻拓本与翁方纲的油签双钩本来进行比较以证明。但我看了他们的论证,反觉得是推翻了“双钩本”的论点,而且是越描越黑。

所謂双钩本,就是照原本墨迹依样画葫芦的描了空心字,然后填墨。这与覆到碑上的字应该大同小异,只是一个填实,一个镂空。为了表现笔墨意趣、自然形态,做些枯笔或散笔, 但总的来说点画是经过修饰而“完美”的。所以书法界有临碑还是临法帖之争。临帖派认为临碑只能临构架,不能领会运笔之妙。上博研究报告也对比了安本丶翁本与墨本的“蘇”字最后一点,指出安本与翁本的点有散笔,而墨本是完美的,来证明墨本非墨迹(见图六)。但他们却没有看到点左边的撇(最后第二笔)却是墨本明显的不完美,很粗,随意一扫,很符合“墨猪”特色(时人对苏东坡丰腴的书体的讥评,“墨猪”或语出晋代卫夫人,钱钟书《论俗气》有“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之语)。而安本与翁本则是明显经过修饰美化了。这种选择性失明,不是至少说明他们的研究还不够严谨吗?

按照墨迹的点画反不如拓本与双钩本完美的书法界的共识,那么墨本更像是墨迹而不是双钩本。最明显的是“别”字的最后一笔,写过字的都可以知道墨本这一笔是写出来的,而翁本则是描出来的,这是墨迹与双钩很明显的区别所在。而翁本与安本完全一致,说明翁本是照安本描的,而墨本与他们没有关系。

还有功的最后的“𠃌 ”,横的前端很细,过了撇以后,很粗,又显墨猪本色。到翁本横的前端加粗了一点,到安本,连“𠃌的粗硬部分也改得很柔美了。还有“軾”的“式”字一勾,行笔有停顿,下部特别粗,到翁本与安本里都得到了改善。“議”的最后第三笔的“勾” 下角略有小缺,双钩要模仿自然用笔,连不会细微到这种程度,翁本就没有。

而上博研究报告认为凡墨本点画不如安本完美之处,都“泄露了作伪者摹写时的参以己意与漫不经心”。 我说越描越黑就在这种地方:一,你们指伪墨本到底是双钩本还是临摹本?是双钩本就谈不上什么“摹写时”。你们认为这是临摹本,也就是承认这是手写的,不是填墨的,就要另外举证这是临本而不是苏东坡墨迹。二,苏东坡是在写信而不是在写帖或写书法作品。就是写帖,要求字字符合苏字风格,笔笔完美无缺,我看就像要求王蒙写自己的微型小说《坚硬的稀粥》的中心思想,考不及格,苏东坡也要被征伪的。

法律上有条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从现有证据看,上博提供的证据是不够的,且自相矛盾的。还有一条法律原则:“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所以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墨本是苏东坡的墨迹。

而我这门外汉对很专业的文物鉴定来置喙,是因为我从撰写《还吾老子》《还吾庄子》《孔子原来这么说》等研究过程中。深感到从清证伪古籍经典以来,经胡适推动,古史辨派力行的按需取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伪科学考证,至今在学术界盛行。而学术研究人员普遍的逻辑思维训练不够。这至少会好心办坏事的。所以借功甫帖真伪辨之例,来引起学术界在研究中对逻辑思维的重视。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依逻辑没有理由说《功甫帖》不是苏东坡的墨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5月20日
后一篇:2014年06月0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