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福建参与主创的两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http://wmf.fjsen.com 2011-08-31 08:29  林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观念变化 精品迭出

“除了原有的资源优势外,政府的重视是我省影视产业近十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作为福建省的“老电影人”,原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詹金灿对我省多年来影视事业前进发展的每一步都了然于心,对近年来我省影视创作取得的巨大进步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以前是评奖时才想到要去拍片,而现在是拍片就已是按评奖的标准精益求精地制作精品。”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专项创作基金,有组织地自上而下创作等举措,硬件、软件“两手抓”促进文化产业进步,取得了“五个一工程”连年“满堂红”的累累硕果。

“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变化。”詹金灿强调。影视创作队伍自身观念的变化,大大拓宽了福建影视作品创作的发展思路。越来越多根植八闽大地特色文化的作品,如反映寿宁文化的《爱在廊桥》、闽台情缘的《厦门新娘》,正在“走出去”;而省外优秀制作团队、民营资本、市场运作观念的“请进来”,则使得我省的文化产业在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介绍,我省影视产业发展能够渐入佳境,首先是将影视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进行策划。其次是由于海西文化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优秀影视作品的产生。比如说,厦门和台湾联合制作了《神医大道公》这部电视剧,在央视和台湾播出时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空军联手拍摄的《血战长空》、以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人生经历为素材的电视剧《梅兰芳》,也都将有力助推海西文化发展。再次,这与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自强、发奋创作密不可分。最后,观众也期盼有更多福建特色、福建元素的影视作品诞生。

马照南表示,我省将坚持精心创作,力求打造更多的影视精品。第一步从“抓题材”着手,重点抓好有福建特色的题材,如反映长乐海洋文化的《郑和下西洋》就属于此类作品;抓好“以小见大”的题材,如从一个红军司号员保存的号谱反映老区历史的《我的军号》;抓好反映两岸关系的题材,如电视剧《神医大道公》。第二步则是做好“抓脚本”的工作,组织省内外专家反复审读、修改有拍摄可行性的影视剧本。第三步“抓创作质量”,从导演、演员的选择开始,对每一个创作细节进行把关,提高质量。第四步“抓宣传推广”,向全国的一流专家征求意见,逐步推广、打响海西文化的品牌。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