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邦彦/文 10月的第三个周末,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天空透着灰黑的颜色,匆匆而行的路人不敢大口呼吸。来自北京朝阳区美国驻华大使馆定时播报的空气质量指数在某种意义上增添了恐慌气氛:2011年10月23日早晨8点,北京地区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407,空气质量有毒害。而同期北京环保局及空气质量监测部门的数据,显示的是“轻度污染”。
为什么两者差别那么大?
先说两个概念,PM2.5和PM10。
美国使馆监测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作“可入肺颗粒”;PM10则是北京环保局的空气质量指数(API)的监测对象,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相对于PM10,PM2.5更容易成为其他污染物的运载体,而且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更长,它可以突破肺屏障进入血液,引发心脏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比如肺部硬化、哮喘、支气管炎等,同时也是阴霾天气和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制定了严格的标准,PM2.5年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 (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而如果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时候,人的死亡风险将比10微克/立方米时增加约15%。有网友发现,在NASA公布的一张PM2.5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中国大部分地 区 PM2.5平 均 浓 度 接 近80μg/m3,甚至超过了非洲撒哈拉沙漠。”
于是,有人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提问,“解放前的北京黄土漫天,那时候空气质量会比现在还差吗?”
黄土漫天意味着空气中的PM10颗粒物较多,因为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扬尘,而现在的雾霾则是因大量石油产品燃烧(比如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排出的小颗粒大气悬浮粒子——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能够直达肺泡的PM2.5。
目前,中国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尚未将PM2.5纳入检测之列,也就是说,无论空气中PM2.5有多大,空气质量仍有可能达到优良的标准。据来自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官方信息,天空是否蔚蓝与PM2.5密切相关。知乎网友的回答更为具体,“由于防护林带的建设,北京外围工厂的搬迁,用PM10作为标准,北京良好空气的日子的确比以前多了。但PM2.5决定了北京市民能够看到多少蓝天,以及能够活多久。”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毛达为本文提供的协助)
如何防护空气污染
专业防尘口罩能起到一定作用,不过也要看指标是可以防护几微米以下的。目前较为可靠的是通过美国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认证的N95防护标准口罩,其中8210和9010两个型号较为适合日常佩戴,在0.3微米的颗粒粒径测试下,最低过滤效率超过95%。不同品牌的N95口罩,在淘宝上的售价大约从2元到15元不等。当然,它们的外形并不怎么美观,而且是一次性的,需要囤货。
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消除室内的空气污染,包括因过度装修带来的甲醛、苯超标等等。有的空气净化器在回风口的位置加上了过滤器,借此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因此,过滤材料的密度决定了能通过的微粒大小,当然,密度高的过滤器价格会非常昂贵。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净化器大多针对因粉尘、动物毛发而过敏的哮喘病人或粉尘过敏患者,对PM2.5有没有防护效果,尚未可知。
如何监测PM2.5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从2011年5月起开设PM2.5检测项目,为居民了解自己生活所处的环境提供参考。北京地区的居民可以免费租用SidePak个人气溶胶检测仪,接受培训,测量自己周围的小区及工作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并将监测数据公布在达尔问网站上。有消息说,官方的PM2.5监测将在今年的1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