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报告】寻找安全食谱

民以食为天,2011年的年夜饭如何吃得安全,南方周末遍访八大食品行业最权威的专家,给出一份最详尽的民间报告,细数这一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或拨乱反正,驱除恐慌,或直面危机,查清家底。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朱红军 彭利国

一桌年夜饭,八大食品,三十专家权威鉴定

2011年,柴米油盐酱醋茶,庙堂与江湖,从年初一直争论至今,明年、后年……也难逃国人注目。民以食为天,2011年的年夜饭如何吃得安全,南方周末遍访八大食品行业最权威的专家,给出一份最详尽的民间报告,细数这一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或拨乱反正,驱除恐慌,或直面危机,查清家底。希望从年夜饭开始,多一点阳光打在你脸上,少一份恐惧窝在心底。

(何籽/图)

污染地区的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2011回顾】 添加石蜡的晶莹大米不再新鲜,染色黑米、发霉大米偶有曝光,镉米杀机则震惊全国。10%镉超标虽只是科研数据,工矿开发、污染排放,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沉疴已久,不计环境保护,盲目发展,终自食其果。

姚惠源(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会长、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资深教授)

周显青(中国粮油学会米制品分会理事,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朱智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究员)

潘根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傅亮(暨南大学食品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91个市售大米样品,10%左右镉超标,这则报道曾引起消费者恐慌。“市面上销售的大米基本安全。”从事稻米加工研究五十多年的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会长、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资深教授姚惠源说。类似的判断还来自于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周显青,他从事大米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二十多年,“我们自己也是消费者”。

姚惠源介绍,2011年,按照大米国家标准,全国大米合格率达到95%-98%。他说,大米的加工工艺而言相对较为安全:100斤水稻约加工成70斤大米,20%的稻壳全部脱去,8%左右的米皮被碾掉,即使有残留在稻壳或皮层上的有害物质,加工过程中已被大量去除。“大米在煮饭前都经淘洗,所以是各种口粮中最安全的。”但姚惠源强调:“谁也不能保证什么问题都没有,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二是陈化粮问题,三是转基因大米的争议。”

对于农药残留,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究员朱智伟称,大米中农药残留极少,且一般不会超标,可以放心食用。绿色和平曾抽查过超市大米,发现有微量农药残留。其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潘文婧称,残留不一定代表超标,但长期接触小剂量的农药残留,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超标,是目前大米中严重但又一直被公众忽视的问题。工矿开发污染农田,南方土壤、水生栽培和水稻的特性,导致水稻中镉的问题比其它农作物更为突出。姚惠源称我国利用稻米加工的副产品——米糠制作的产品往往重金属超标,达不到出口要求,说明部份稻谷确有重金属污染。但他认为这仅是部分地区的问题,不具普遍性。

消费者也许无需过度恐慌,“我国的标准比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严格了一倍。”朱智伟说,“镉主要是点污染,经过晾晒、仓储和加工后,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大米中镉含量下降到安全水平,均可放心食用。”而普通市场大米消费者尤其城里人摄入受污染的米量相对较少,“镉污染潜在健康风险最大的,是污染地区的农民,他们吃自己生产的大米。”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说。

我国粮食收购时没有重金属的检测指标,加强重金属的日常监测和土壤修复是所有受访者的建议。2006年起,国家已耗资几十亿元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包括农产品产地的调查和修复。

不同于重金属超标,陈化粮是一个陈旧话题。“为了粮食安全,国家储备粮食,必然会产生陈化粮。”暨南大学食品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说。陈化粮变质可能产生剧毒致癌物黄曲霉菌,国家规定陈化粮不能食用,只能用作工业用途,如发酵酒精等。陈化粮销售受到严格控制,购买单位均需登记在案。但仍有不法分子将陈化粮处理后销售,“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现在经过整治,已经很少了。”姚惠源说。

此外,备受关注的还有转基因大米,但转基因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专家建议,转基因食品均有明确标示,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

食品安全之外,周显青还提出了两个被忽视的问题,“目前,大米加工普遍存在过度加工和过度抛光的现象”,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米粒光泽的趋好,但降低了大米的营养价值,增加了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米反而更贵,建议消费者改变这种观念。”另一个问题则是农民自己的小粮库,“农民自己虽已有一定的储藏经验,但没有监测技术和有效的保粮技术,存在粮食安全隐患,农民最好将粮食上交到大型的国家储备库,并为农民开办粮食银行业务。”

面粉99%合格,忧在面制品

【2011 回顾】 好看又好吃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竟系过期馒头染色制成,上海三十多家超市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回复

2012-06-25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回复

2012-01-06

冯定远表示,只要生产者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添加,消费者不必担心影响健康。 这话是说如果你相信生产商,你就不用担心, 但如果你不相信,那还是有担心的必要。

回复

2012-01-05

最安全的办法:和总理吃一样的食品。只可惜对中国的百姓而言永远是梦想,想和县长一样都难于上青天!

回复

2012-01-05

安全食谱?

回复

2012-01-05

我们只能做到不吃大米,吃毒性小点的小麦和菜

回复

2012-01-04

一桌年夜饭,八大食品,三十专家权威鉴定

回复

2012-01-04

黑色幽默

回复

2012-01-03

吃自家大米,保证饿不死吧

回复

2012-01-03

寻找安全食谱

回复

2012-01-03

被加工过了的食品都不可能有生鲜的那么香味,人们过度的追求原色原味给了食品加工者研究加工的方向:馒头有那么白吗?到过农村的都知道米有那么亮、摸上去手不粘粉的吗?处理过的水果能不变色吗?这些都不可能,有可能的只能是加了化工原料或过量添加了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添加剂本身对改善食品口感、提高食品保持期是有好处的,但不能过量过分地添加。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虽然制订了相关的添加标准,但是否组织相关的加工行业学习、培训过?即使学习、培训过是否考核合格。再多的法规也管不住中国食品行业的乱象,关键是监督管理。

回复

2012-01-02

你让我们如何是好

回复

2012-01-02

太阳光还好吗?

回复

2012-01-02

要那些监督部门有什么用,还没有让贪官暴露的小偷有用。

回复

2012-01-02

看仔细了,有选择的吃。(另:河南工业大学为原郑州粮食学院)

回复

2012-01-01

这年头专家的话还可信吗? 相信中国人强大的胃,我们都是喝蒙牛长大的!! 食品安全甚危,在这道德失衡的经济社会里,我们是该拯救处于危机四从的生命健康,还是堕落的灵魂,可能这个太广, 现在我们急需的是规范市场,政府介入调控,媒体保持监督,在原料到厨房的整个流程都能有很好的保障或是监督

回复

2012-01-01

到底何时才能吃得放心呢?

回复

2012-01-01

每个专家都不断强调,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完备,很多标准甚至高于美国和欧盟,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一点,法律完备,如果执行不力,那么法律就只是一个摆设,很不幸中国现在就是这种状况。如果有记者愿意到基层食品安全相关的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就可以发现纸面上的法律和现实操作中有多远,而基层又是怎么进行操作的。太多无奈,太多无力,专家们是看不到的。

回复

2012-01-01

袁隆平提高了水稻产量,却没有想到有人会降低水稻质量;吃的不是染色馒头,是信任和安全感。当一个个食品安全问题出冒出来的时候,更多的折射出其背后的市场机制和制度体系缺陷,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体系。需要改革的声音,更需要革新的行动。

回复

2012-01-01

到底什么可以吃?这是一个问题!!!

回复

2012-01-01

真是危险无处不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