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导言的作者是本卷的两位主编,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辽、金、元史研究专家,著述颇丰,尤长于金史研究,在本卷中还担任第3章金朝历史的写作;后者则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剑桥中国史》秦汉、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编,在本卷中还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合写了第一章辽朝的历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学院教授邓如萍,她已发表过一些有关西夏历史的论著。特伦顿州立学院教授托马斯·爱尔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国的历史,故撰写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学院教授莫里斯·罗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等著作,所以专写忽必烈一朝的历史。第六章的作者萧启庆原为新加坡大学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导言的作者是本卷的两位主编,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傅海波和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辽、金、元史研究专家,著述颇丰,尤长于金史研究,在本卷中还担任第3章金朝历史的写作;后者则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亦是《剑桥中国史》秦汉、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编,在本卷中还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合写了第一章辽朝的历史。第二章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学院教授邓如萍,她已发表过一些有关西夏历史的论著。特伦顿州立学院教授托马斯·爱尔森主要研究早期蒙古国的历史,故撰写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学院教授莫里斯·罗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等著作,所以专写忽必烈一朝的历史。第六章的作者萧启庆原为新加坡大学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著有《元代的军事制度》、《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等著作,此次担任元中期历史的写作,驾轻就熟。堪萨斯大学教授窦德士,主要研究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著有《征服者与儒士》、《儒学与独裁统治》等著作,在本卷中撰写第七章元后期的历史。第八章作者是原在哈佛大学任教、现在米德尔斯伯里学院任教的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斯特教授,她著有《蒙古在中国的统治: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等著作,所以专述与元代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有关问题。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牟复礼研究中国史多年,在本卷中写作第九章,专门讨论元朝统治下的社会问题。如本卷原书序言所说,牟复礼还通读了本卷全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应该承认,本卷是《剑桥中国史》中难度较大的一卷,因为它所叙述的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研究这些王朝的历史时,既要面临许多语言、文字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多元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社会风俗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卷的编著者对这些问题作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探讨。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总编辑序
第六卷序
图表
导言
晚唐的力量平衡
边界
外族人
外臣与太上皇
多国制
盟约关系
政府的模式
多语状态
外族统治下的汉族中国人
第一章 辽
概述
建立王朝前的契丹
阿保机起而争权的背景
阿保机的兴起
阿保机称汗与登基
继承危机与太宗朝
世宗继位
统治制度的发展
与中国境内诸国的关系
穆宗朝,951—969年
景宗朝,969—982年:与宋朝对抗
承天皇太后摄政
朝政的变化考试制度
对外关系
兴宗朝
道宗朝
天祚帝朝与辽的衰落
最后的灾难
第二章 西夏
概述
党项族的起源
归附唐朝和定居鄂尔多斯
唐朝的灭亡
五代时期的党项
党项人谋求立国,982—1002年
凉州和党项人入占河西
吐蕃宗哥朝的兴起
李德明,1004—1032年
……
第三章 金朝
第四章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第五章 忽必烈汗的统治
第六章 元中期政治
第七章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第八章 元代政府与社会
第九章 蒙古统治下的中国社会,1215—1368年
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the real success of the early period of (Khitan's) expansion was perhaps their wide-ranging conquests in the steppe and later in Manchuria. (p5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遼 by Denis Twitchett and K -
Never again would a Liao emperor seriously plan a campaign of conquest in China.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遼 by Denis Twitchett and K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 9.1
-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5卷) 8.5
-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9.1
-
- 元史(全十五册) 8.8
-
- 伊利汗国的中国文明 8.3
-
- 明靖难史事考证稿 9.6
-
- 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 9.2
-
- 草原帝国 8.7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统治者—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超越了部落和民族的界线。任何被认为能对统治者的声望和权力做出贡献的人都受到欢迎,而不论其种族或社会出身如何

822页68万字,大部头剑桥历史研究

整体一般,前言与第九章精彩,附录有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7年12月第4次印刷。精装16开本,775千字,正文667页,附录的参考文献介绍与参考书目在第668到第822页,注解在每页正文下。这个158页的附录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研究资料书目,反映了20世纪西方研究这段历史... (展开)
2020#阅读记#《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提醒一下大家 | 来自Jeanne d'Hsiu | 2 回应 | 2021-06-18 22:12:4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9.0分 30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 (敬惜字纸)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剑桥历史系列 (蛇弹吉他)
- 遼金元西夏 (巳注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Windie Chai 2012-05-15 20:39:14
编者比较偏袒这些塞外民族,甚至在分析元初北中国人口锐减的原因时,支支吾吾地拿天灾说个没完,就是不肯面对屠杀这种可能性,不过虽然如此,还是要比国内编撰的塞北民族史靠谱多了,旁观者还是比较清……
8 有用 浮浪少女小暖壶 2018-05-27 11:42:33
以内亚史观为基础编纂的异族王朝史。序言提醒中国研究者要注意异民族政治中迥异于汉族王朝的文化范式和生活模式。后面的专节论述中,辽的内容比较连贯详实;西夏由于作者没能力掌握太多材料,只是基于汉文材料的政治流水账;金朝历史很长,史料很多,但本书只划出一节,政治史就有很大压缩,遗憾;对于元朝的叙述篇幅很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诸位作者(尤其第七章)极力为蒙人统治的有效性辩解,令人疑惑。 主要感受有两点:一是四... 以内亚史观为基础编纂的异族王朝史。序言提醒中国研究者要注意异民族政治中迥异于汉族王朝的文化范式和生活模式。后面的专节论述中,辽的内容比较连贯详实;西夏由于作者没能力掌握太多材料,只是基于汉文材料的政治流水账;金朝历史很长,史料很多,但本书只划出一节,政治史就有很大压缩,遗憾;对于元朝的叙述篇幅很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诸位作者(尤其第七章)极力为蒙人统治的有效性辩解,令人疑惑。 主要感受有两点:一是四王朝都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自尊感(宫崎市定说的大变革),尽管他们都在各领域推动汉化,却从来没有接受汉文化的标准,正如我国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可绝不会变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是让我摆脱了元政治落后僵化的刻板印象,元贵族的政治改革远比想象中积极有为的多,虽则他们确实相对蒙昧狭隘。 译者都是学界大佬,很专业 (展开)
4 有用 Darkseraph 2013-04-04 22:09:23
辽夏金好评,元差评,蒙古名字汉译实在是太蛋疼,忽必烈他老母翻译成唆鲁和帖尼别吉,我看了几遍才发现XX和XX是一个人,这位翻译您非要用“和”不用“禾”是闹哪样?
1 有用 伤心哲别 2016-08-01 19:57:01
非汉人中心史观和单纯夷人华化论的多角度诚意之作,史料丰富详实,译文精准,无论你对这几个朝代王国是否对中华文化进程起了明显转向持何种意见,可对于构建非中原的内亚史观,此书仍然可以起到非常有趣的导读作用,尤其是各个时期宗教文化财政的叙述,尤为精彩。
62 有用 萧湘 2019-05-08 09:50:34
在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的地铁上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