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伯克利 Berkeley in the Sixties (1990)

导演: 马克·基切尔
编剧: Susan Griffin / 马克·基切尔 / Stephen Most
主演: Jentri Anders / 琼·贝兹 / Frank Bardacke / 斯托克利·卡迈克尔 / John De Bonis / Hardy Frye / John Gage / 艾伦·金斯堡 / Todd Gitlin / Jackie Goldberg / Grateful Dead / Susan Griffin / David Hilliard /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 / Clark Kerr / 马丁·路德·金 / 罗伯特·米彻姆 / 休易·P·牛顿 / 菲尔·奥克斯 / 罗纳德·里根 / Michael Rossman / Mario Savio / 鲍比·西尔 / John Searle / 南茜·戴维斯更多...
类型: 纪录片 / 音乐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0-09-26
片长: 117 分钟
又名: 嬉皮时代的乐与怒 / Berkeley in the '60s
IMDb: tt0099121
5星
47.6%
4星
38.0%
3星
13.0%
2星
1.0%
1星
0.5%

60年代的伯克利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60年代的伯克利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10 条 )

热门 /   / 

4 喜上眉梢邪王子 看过 2013-02-20 21:20:45

真好,这就是希望~~我不认同暴力,但是支持这种社会内部的良心变革力量,哪怕它幼稚,哪怕它存在一些危险的倾向~

5 时间的玫瑰 看过 2020-12-04 08:48:03

十年前mark想看没想到陆陆续续看了好久,感觉要蓄积一些感情力量才可以往下看一点。想想今日,觉得历史真像是回旋,全程不时涌起熟悉又讽刺的感受。我以前也暗暗笑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觉得矫情天真了。然后看到纪录片后段的某一刻意识到里面或微笑或愤怒抗争的人们,在当时也是risk了他们的学业/工作/远大前程乃至个人人身自由去想要做哪怕是让世界可能改变一点点的事情。不同的人,为着心中不同的更好的世界,... 十年前mark想看没想到陆陆续续看了好久,感觉要蓄积一些感情力量才可以往下看一点。想想今日,觉得历史真像是回旋,全程不时涌起熟悉又讽刺的感受。我以前也暗暗笑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觉得矫情天真了。然后看到纪录片后段的某一刻意识到里面或微笑或愤怒抗争的人们,在当时也是risk了他们的学业/工作/远大前程乃至个人人身自由去想要做哪怕是让世界可能改变一点点的事情。不同的人,为着心中不同的更好的世界,被记录下的真挚的理想主义和勇敢的践行,即便是一刻的年轻,都是永远的,也会激励未来的所有有相似理想的人。 (展开)

0 Shawn 看过 2009-12-17 14:43:06

Woodstock Festival, there and then

0 Helenhelen 看过 2011-08-30 15:14:27

他们一直在为美好的理想和未来而奋斗,所以他们自己和后代都在享受这些理想成为现实的美好。不为之奋斗,你就没有理由抱怨。I love this documenraty, Berkeley and those people.

0 京片儿 看过 2008-12-17 16:14:32

berkeley spirit

> 更多短评 110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60年代的伯克利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Daisy范黛西 2011-03-02 14:08:36

《伯克利的六十年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网络转载:http://fanhall.com/group/thread/11646.html 导演介绍:Mark Kitchell美国记录片导演。主要作品《伯克利的六十年代》 影片介绍:1990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获奖影片《伯克利的六十年代》   历时六年,千余人参与拍摄的记录片《伯克利的六十年代》再现了一场60年代从...  (展开)
苏觋觋 2011-04-22 12:19:40

黑人的智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092 01:14:37,653 --> 01:14:40,770 If we see the poIice arrest somebody, we'd get out of the car 1093 01:14:40,893 --> 01:14:43,088 with our guns, tape recorders, Iaw books. 1094 01:14:43,213 --> 01:14:46,364 By now, we have six, seven members doing this,...  (展开)
GALAXY 2024-05-08 13:03:25

伯克利政治行动主义校风在60年代的形成过程/伯克利社会学系之与美国如何相当于曾经的北京大学中文系

重新看一遍这部纪录片,信息非常丰富,表现效果也做得很好。 对前60年代伯克利的政治气氛的描写和电影《奥本海默》不同,是否真的那样政治冷淡呢?还是伴随着国际共运2、30年代的高潮曾经繁荣? 校方和学生最初争议的焦点是学生会SLATE对“校外议题”的引进,包括civil rights...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龙凤使者 2011-05-04 17:37:10

抄几句吧

1.Somewhe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FSM(Free Speech Movement),for the very first time,the young,privileged,affluent children of the culture,began to see themselves as an oppressed class.It was an astounding perception,because here we were at the height of the...  (展开)

> 更多影评 4篇


讨论区   ·  ·  ·  ·  ·  ·

这片子有中文字幕么… 来自naive 2 回应 2013-05-29 11:07:08
求字幕啊! 来自柴真 10 回应 2011-11-20 18:28:41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3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60年代的伯克利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