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国]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布罗茨基论诗和诗人
译者: 刘文飞
出版年: 1999-01
页数: 24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诗与思文丛
ISBN: 9787801092557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布罗茨基论诗和诗人
译者: 刘文飞
出版年: 1999-01
页数: 24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诗与思文丛
ISBN: 9787801092557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豆瓣五星图书【诗】 (爱玛·包法利)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中央编译学术馆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美學專業文化批评书目 【书单开列者:张闳】 (王三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明的孩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琴酒 2010-07-11 11:14:40
我喜欢的散文很普通,言辞优美连贯,感情真挚动人,而且一定要有个点,混合着无法区分的感情。打个不恰当好的比方,好的散文要像植芝理一或者手冢治虫的漫画,在纠结于人物分镜时忽然有个转向全景的切换,那个瞬间让人觉得呼吸急促整个时间都处于一个停顿中,某种更为广阔的东西向人压来——这种气度,这种收放自如,布罗茨基确实做到了,正如写弗罗斯特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悲伤与理智”,属于诗人的情绪框着全局,理性的细密填充其... 我喜欢的散文很普通,言辞优美连贯,感情真挚动人,而且一定要有个点,混合着无法区分的感情。打个不恰当好的比方,好的散文要像植芝理一或者手冢治虫的漫画,在纠结于人物分镜时忽然有个转向全景的切换,那个瞬间让人觉得呼吸急促整个时间都处于一个停顿中,某种更为广阔的东西向人压来——这种气度,这种收放自如,布罗茨基确实做到了,正如写弗罗斯特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悲伤与理智”,属于诗人的情绪框着全局,理性的细密填充其中,成就了“诗人”主导下的回忆,对现实和世界的认识,对诗歌的认识。独特的见解启发甚多,几笔勾勒出一代俄罗斯人的精神肖像极见描写功力,对于奥登的分析值得揣摩。三个感想,一是布罗茨基对诗歌的抬高可和昆德拉对小说的抬高和抒情的讽刺做个对比,诗人的这种“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这种“处在对语言的依赖状态”,是否可以达到——不要脸的借个哲学词——澄明和无遮蔽?小说完成的不是这个,但是诗歌可否完成,我不确定。二是读诗太可怕了,我觉得我这种文盲完全读不出来,《步入》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字面意思看,更多的还是中文式对传情的看重吧,总是要“感到”什么,而不是“体悟”。三是我一定一定要学俄语。 (展开)
1 有用 Manchild 2010-10-10 17:35:42
不得不承认 还是更加喜欢布罗茨基的诗歌 读他的散文同样需要读他的诗一样的精力 所以当读简短的诗的时候还是想象力的盛宴 读散文的时候一种努力还原的惯性让阅读显得疲倦 《小于一》《哀戚的缪斯》深意庞杂而又语句浓缩 后面确实不乏应酬之作 演讲、会议、讲稿 等等也不能当诗读 不过布罗茨基对于诗歌的狂热推崇倒是贯穿始末 其中有一段他谈到 关于美学价值相对于伦理价值的先行性 认为文学性才更真实 大概也是借助诗... 不得不承认 还是更加喜欢布罗茨基的诗歌 读他的散文同样需要读他的诗一样的精力 所以当读简短的诗的时候还是想象力的盛宴 读散文的时候一种努力还原的惯性让阅读显得疲倦 《小于一》《哀戚的缪斯》深意庞杂而又语句浓缩 后面确实不乏应酬之作 演讲、会议、讲稿 等等也不能当诗读 不过布罗茨基对于诗歌的狂热推崇倒是贯穿始末 其中有一段他谈到 关于美学价值相对于伦理价值的先行性 认为文学性才更真实 大概也是借助诗歌的感触 浅阅读 (展开)
9 有用 暗夜的星辰 2015-07-31 02:59:07
讀了近半年,後來買的《小於一》與《悲傷與理智》結集了此書所有文字。
4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5-07-13 11:06:22
正如布罗茨基在《怎样读一本书》中所言,读过一些他所言的优秀诗人的诗后,我开始极为讨厌米沃什和布罗茨基这样夸夸其谈的散文
0 有用 苏丹红 2009-04-27 21:43:17
《小于一》啊,看着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