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诗经》,向塞林格致敬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种点啥……鸡肥鹅肥呦,牛呀牛羊壮啊,种豆种稻呦,油菜花!”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一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在成龙的电影里听到《诗经》,惊诧度不亚于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看到了二人转。那场戏,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懂了,因为它复杂地就像余则成的眼神。梁兵(成龙)俘虏了卫太子(王力宏),押着他到一处废弃民居,遇到一个流浪歌姬(林鹏)。歌姬下了药汤,并解衣歌舞助兴,唱的正是这首《诗经•卫风•有狐》。那场戏不长,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但细究起来很有意思:
●歌姬下药汤,原意是想迷翻梁兵,因为梁兵戴着卫太子的将盔,而歌姬的亲人都死于卫太子的连年征战;她选唱《卫风》,也是以为梁兵是卫将。
●这首《有狐》,是女向男求爱的情歌,说良人虽贫无衣裤,但自己仍然爱他。当时梁兵正是衣衫褴褛,此曲正是十分应景的挑逗;而同时也是质询:为什么你是卫将,却穿乞丐装?可惜对牛弹琴,梁兵哪里懂得这些?
●梁兵听不懂的,卫太子却听得懂。他认定歌姬是卫人,所以当歌姬捧汤近前时,低声向她求救。歌姬本意就是想救他,但见他此举,却说:“这汤本来不想给你喝的。”于是灌他喝汤。
●可能由于对两人身份琢磨不透,所以歌姬没有加害他们,只是在卫太子耳边说了句“报应”。这两个字,最后才由卫太子道出,辉映着挂在许愿树上的“太平”。而“报应”就是,怕死的梁兵以身殉国,而不怕死的卫太子,却投降秦国;从此天下太平。
(另一说,《有狐》是妻子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歌姬在许愿树山崖再唱此曲,应是此意,借以呼应和平的主题。故而前者妖冶,后者超然出尘。)
二
不仅如此,这部“成龙电影”竟向刚去世的塞林格致敬,这比成龙大哥上百家讲坛讲《诗经》,更让我惊诧。尤其是那场梦境:梁兵在跟麦田一样黄澄澄的油菜花地里,喜悦地奔跑,突然油菜花丛中,闪出他曾救过的小乞丐,拿箭指着他,将他射倒……那个小乞丐是片中象征意味很浓的符号,出现了好几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我想成龙大哥借用麦田意象,是想和霍尔顿一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毕竟“爱护和平,从娃娃抓起”,成龙大哥甘当“油菜花田守望者”。
除了油菜花田、小乞丐,电影里符号性的东西还很多,有考据癖的朋友,不妨探讨一下其中的深意。比如:
●旗
影片由护旗而始、护旗而终。卫军遭梁军伏击,卫太子拼死保护卫旗不倒,却被装死的梁兵偷袭,成了俘虏,故事由此展开。而故事最后,梁兵回到梁国,却发现梁国已灭,原本贪生怕死的他,为护最后一杆梁旗不倒,被乱箭射死。
●我爹说
本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台词。作为极为重要的隐藏人物,“我爹”能说、能画、能写:说话像赵本山,满嘴跑的都是“老鹰小鸡,放在锅里都是肉”之类,期待有过耳不忘的朋友,整出“我爹”语录;能画地图,其实这地图本身作用不大,关键为亮出背后“我爹”的书法:太平(在那个时代能写字的,可不是一般人)。
●挺好的
本片出现频次第二高的台词,“我爹”的口头禅,其核心思想是“只要活着,挺好的”的乱世生存哲学。在“我爹”光辉思想的忽悠下,一心想重建大国荣耀的卫太子,完成了从“热血男儿”到“缩头乌龟”的伟大转变。
●小人物
又一高频台词,卫太子的口头禅,但说得多了,让人感觉有点生硬,成了强贴的标签,就为了告诉大家:大哥这次真的只是一个“小人物”哦。
故事的结局还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小人物干大人物的事,只能自取灭亡;而大人物有小人物的胸怀,却能泽被苍生。
●五亩田
梁兵俘虏卫太子,是为了回国换五亩田,种油菜花,过上“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生活。
其实,当时的100亩只相当于如今的29.07亩。也就是说,那么帅的卫太子,只能换1.45亩的田;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想有块“开心农场”。
在一部电影里,安插这么多符号性的东西,成龙大哥是在不断提醒人们注意他的改变:成龙的电影,也开始有深度了。尽管这个“深度”,早在《英雄》、《墨攻》、《麦田》就被别人探底了,但成龙大哥还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视角,发掘了一个不错的“新人”(王力宏),加上成龙电影一贯的打斗、搞笑元素,即使抛开那些符号、深度,也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贺岁片。
三
看电影,最怕孩子多。今年的贺岁档,竟撞上了三次“小鬼当家”:《喜羊羊和灰太狼》自不必说,另两部则是成龙的《邻家特工》和《大兵小将》。或许在小朋友眼里,成龙大哥就跟灰太狼一样可爱吧。只是《邻家特工》里,56岁“灰太狼”的插科打诨,多少让我有点心酸。
我常常将成龙的电影混淆,因为每部电影是那么相似,成龙老是那个成龙。所以,我对成龙大哥这次的励精图治,先给以3颗星的支持。
1颗星给片中的两位佳丽:林鹏和新七小福中的徐冬梅。林鹏的两段歌舞很惊艳,但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徐冬梅演的是蛮族女将,因此除了哼哼哈哈就没像样的台词,但扮相充满野性美,很让人心痒痒。
还有1颗星,要给王力宏。作为歌坛天王,王力宏在电影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惨到要去拍三级片《色戒》。但这次他演的卫太子,不着华服,却气质雍容、从容淡定,“龙-王组合”也配合默契,34岁的王力宏,总算被成龙大哥领上道了。
四
本片的背景设定在战国末期,卫、梁交战。这有悖历史常识。因为,春秋战国800年,卫国一直很弱小,几次被灭,都是在别国帮助下复国。正是因为它实在太弱,秦始皇后来都懒得灭他,一直到秦二世废掉卫君角(就是片中的卫太子),卫才算正式亡国,这时距秦朝统一天下已经12年了。像卫国这样弱得不能再弱的国家,要说它有称雄天下的野心,真是扯淡了。而当时的梁国,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因定都大梁,别称梁国),不知比卫国要强大多少倍。
当然,对于这样一部好看的电影,这点硬伤只能算是吹毛求疵。
无锡日报:http://www.wxrb.com/501/pdzx_mspd/201002/t20100224_714554.html
河北青年报:http://www.hbqnb.com/news/Html/HqKulturSimple/2010/223/102235619423220986.html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一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在成龙的电影里听到《诗经》,惊诧度不亚于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看到了二人转。那场戏,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懂了,因为它复杂地就像余则成的眼神。梁兵(成龙)俘虏了卫太子(王力宏),押着他到一处废弃民居,遇到一个流浪歌姬(林鹏)。歌姬下了药汤,并解衣歌舞助兴,唱的正是这首《诗经•卫风•有狐》。那场戏不长,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但细究起来很有意思:
●歌姬下药汤,原意是想迷翻梁兵,因为梁兵戴着卫太子的将盔,而歌姬的亲人都死于卫太子的连年征战;她选唱《卫风》,也是以为梁兵是卫将。
●这首《有狐》,是女向男求爱的情歌,说良人虽贫无衣裤,但自己仍然爱他。当时梁兵正是衣衫褴褛,此曲正是十分应景的挑逗;而同时也是质询:为什么你是卫将,却穿乞丐装?可惜对牛弹琴,梁兵哪里懂得这些?
●梁兵听不懂的,卫太子却听得懂。他认定歌姬是卫人,所以当歌姬捧汤近前时,低声向她求救。歌姬本意就是想救他,但见他此举,却说:“这汤本来不想给你喝的。”于是灌他喝汤。
●可能由于对两人身份琢磨不透,所以歌姬没有加害他们,只是在卫太子耳边说了句“报应”。这两个字,最后才由卫太子道出,辉映着挂在许愿树上的“太平”。而“报应”就是,怕死的梁兵以身殉国,而不怕死的卫太子,却投降秦国;从此天下太平。
(另一说,《有狐》是妻子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歌姬在许愿树山崖再唱此曲,应是此意,借以呼应和平的主题。故而前者妖冶,后者超然出尘。)
二
不仅如此,这部“成龙电影”竟向刚去世的塞林格致敬,这比成龙大哥上百家讲坛讲《诗经》,更让我惊诧。尤其是那场梦境:梁兵在跟麦田一样黄澄澄的油菜花地里,喜悦地奔跑,突然油菜花丛中,闪出他曾救过的小乞丐,拿箭指着他,将他射倒……那个小乞丐是片中象征意味很浓的符号,出现了好几次,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我想成龙大哥借用麦田意象,是想和霍尔顿一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毕竟“爱护和平,从娃娃抓起”,成龙大哥甘当“油菜花田守望者”。
除了油菜花田、小乞丐,电影里符号性的东西还很多,有考据癖的朋友,不妨探讨一下其中的深意。比如:
●旗
影片由护旗而始、护旗而终。卫军遭梁军伏击,卫太子拼死保护卫旗不倒,却被装死的梁兵偷袭,成了俘虏,故事由此展开。而故事最后,梁兵回到梁国,却发现梁国已灭,原本贪生怕死的他,为护最后一杆梁旗不倒,被乱箭射死。
●我爹说
本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台词。作为极为重要的隐藏人物,“我爹”能说、能画、能写:说话像赵本山,满嘴跑的都是“老鹰小鸡,放在锅里都是肉”之类,期待有过耳不忘的朋友,整出“我爹”语录;能画地图,其实这地图本身作用不大,关键为亮出背后“我爹”的书法:太平(在那个时代能写字的,可不是一般人)。
●挺好的
本片出现频次第二高的台词,“我爹”的口头禅,其核心思想是“只要活着,挺好的”的乱世生存哲学。在“我爹”光辉思想的忽悠下,一心想重建大国荣耀的卫太子,完成了从“热血男儿”到“缩头乌龟”的伟大转变。
●小人物
又一高频台词,卫太子的口头禅,但说得多了,让人感觉有点生硬,成了强贴的标签,就为了告诉大家:大哥这次真的只是一个“小人物”哦。
故事的结局还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小人物干大人物的事,只能自取灭亡;而大人物有小人物的胸怀,却能泽被苍生。
●五亩田
梁兵俘虏卫太子,是为了回国换五亩田,种油菜花,过上“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生活。
其实,当时的100亩只相当于如今的29.07亩。也就是说,那么帅的卫太子,只能换1.45亩的田;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想有块“开心农场”。
在一部电影里,安插这么多符号性的东西,成龙大哥是在不断提醒人们注意他的改变:成龙的电影,也开始有深度了。尽管这个“深度”,早在《英雄》、《墨攻》、《麦田》就被别人探底了,但成龙大哥还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视角,发掘了一个不错的“新人”(王力宏),加上成龙电影一贯的打斗、搞笑元素,即使抛开那些符号、深度,也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贺岁片。
三
看电影,最怕孩子多。今年的贺岁档,竟撞上了三次“小鬼当家”:《喜羊羊和灰太狼》自不必说,另两部则是成龙的《邻家特工》和《大兵小将》。或许在小朋友眼里,成龙大哥就跟灰太狼一样可爱吧。只是《邻家特工》里,56岁“灰太狼”的插科打诨,多少让我有点心酸。
我常常将成龙的电影混淆,因为每部电影是那么相似,成龙老是那个成龙。所以,我对成龙大哥这次的励精图治,先给以3颗星的支持。
1颗星给片中的两位佳丽:林鹏和新七小福中的徐冬梅。林鹏的两段歌舞很惊艳,但在剧情上,似乎可有可无。徐冬梅演的是蛮族女将,因此除了哼哼哈哈就没像样的台词,但扮相充满野性美,很让人心痒痒。
还有1颗星,要给王力宏。作为歌坛天王,王力宏在电影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惨到要去拍三级片《色戒》。但这次他演的卫太子,不着华服,却气质雍容、从容淡定,“龙-王组合”也配合默契,34岁的王力宏,总算被成龙大哥领上道了。
四
本片的背景设定在战国末期,卫、梁交战。这有悖历史常识。因为,春秋战国800年,卫国一直很弱小,几次被灭,都是在别国帮助下复国。正是因为它实在太弱,秦始皇后来都懒得灭他,一直到秦二世废掉卫君角(就是片中的卫太子),卫才算正式亡国,这时距秦朝统一天下已经12年了。像卫国这样弱得不能再弱的国家,要说它有称雄天下的野心,真是扯淡了。而当时的梁国,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因定都大梁,别称梁国),不知比卫国要强大多少倍。
当然,对于这样一部好看的电影,这点硬伤只能算是吹毛求疵。
无锡日报:http://www.wxrb.com/501/pdzx_mspd/201002/t20100224_714554.html
河北青年报:http://www.hbqnb.com/news/Html/HqKulturSimple/2010/223/102235619423220986.html
这篇影评有剧透
「内容不可见」
你突然点明王力宏的岁数,让我觉得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是啊,我近来很关心明星的年龄,发现他们都不年轻了;而在他们的陪伴下,我们也正慢慢变老
飞龙再生, 成龙也算死了一次。。。。
《新宿事件》里成龙也死了。 原来梁国是魏国。
恩,力宏老了
倒觉得很像是影评栏目的解说词 ··
赞··
看到王力宏34岁 真是心惊 大家真的都小了
「内容不可见」
耶 我喜欢你的标题
原来这段诗经是这么回事! 一直都不知道这是干嘛的,别有深意啊
多谢作者,我总算明白歌姬存在的价值了
「内容不可见」
写得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比阿凡达有意思。公历2010年看过的电影里唯一觉得台词都很正常的电影。
好! 好!
电影好看 楼主写的也不错
受教。 原来诗经那段含有深意。 那么里边的的几个儒生,是不是嘲讽孔子的继续?
被楼主一说明白了那个歌姬的存在意义了
好厉害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看的,电影院中的人都一直在笑场
最后挺悲的,然后深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楼主写的不错~
很好看的电影~ 很棒的分析
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都豁然开朗了~
电影很好看 影评也写得很厉害~终于明白了一些潜在的关联
嗯,写得真好
不错、厉害撒
还没看 有时间去看下
juice说: 和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朋友说没什么深度,我笑他被十月围城惯坏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给满分完全有理由,为了成龙和王力宏的进步。 成龙已经很努力在挖掘深度了,虽然表现的还比较突兀。
燕子坞主人: 其实电影为什么要追求深度?一个多小时的光影游戏,为的是放松,而不是测智商。最好的状态,是看过就忘了情节,留下欢笑或泪水,记住想要记住的……挖掘深度的结果,是把周星驰,整成了后现代主义大师。
看了大师的影评,顿觉得还有必要看第三遍(PS:前两遍算白看了)
很不错,赞
精辟
向楼主致敬~
赞!
一定要去看看...
农场 牧场
楼主视角好独特
评的有深度又不乏幽默欣赏~楼主想得好多。。。
严重鄙视《河北青年报》!刊登本文,不打招呼,不发稿费。 http://www.hbqnb.com/news/Html/HqKulturSimple/2010/223/102235619423220986.html
在电影里偶遇《诗经》,很有些欣喜。
向楼主致敬
比电影强多了。能写这么多佩服。
油菜花地的戏太像角斗士里的那一场了,同样是死后会到家乡的感觉;
不错。。。很棒的电影,,很棒的影评。。。。致敬!!!
写得真好~
真挺好的
我果然没记错,梁很强大 是说记得大秦帝国还是哪部小说里面最开始的XX之盟就是梁国组织的
楼主你写的真好!
这确实是部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是我看过成龙最好的一部
正是因为它实在太弱,秦始皇后来都懒得灭他,
Orz
佩服佩服…………句句讲到心眼里!
佩服 长见识了 楼主好文笔 深思考
说实在的,以前看成龙的电影看得多忘得快,也看不到太多东西(近几年的不算哈)。而这部则看完会有所思。楼主的点评也让我再次回忆电影情节,重新理解导演编剧的用心。很不错! 当然王力宏的影响也占了很多
嘿嘿看来我也是梁兵。 这个时代能读懂诗经的人,也不是一般人。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讲故事的和说道理的,两者矛盾么
不矛盾,基耶洛夫斯基从来就是只讲故事,不说道理,但他的道理比谁都深刻
有意思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分析的很透彻 可是我还是觉得这个片子不能让我很投入 成龙大哥的口音很奇怪 然后那个歌姬时不时的出现 王力宏的状态 让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影片中
能剖析的那么深刻,不去电影公司做宣传太可惜了。
当我看到王力宏的岁数,我也有点白驹过隙的感觉!
恩,挺好的,看歌姬灌汤那场戏一直没怎么看明白,而油菜花那场压根没深想,LZ有深度,真想再看一遍
昨天刚去看了,觉得后面的深度上得有点突然,后来看了些影评,才发觉是自己太粗浅了!
楼主的符号太深了,领会不上去
挺好的
你真有文化
刚去看过,比预期的好看。你写的很好,转载了!
恩,我也觉得成龙大哥的这部片子很不错,就是最后一段觉得有点问题,小兵既然决定放了卫公子,那么他就不应该再扛着旗子上码头了,原来抗旗子是为了献俘,但是没了卫公子,他只能算是个逃兵,怎么还这么开心的抗旗子回去呢,不拍被自己人砍了啊
同意楼上的看法,确实蛮牵强的, 大概 是刻意的吧,好引出体现小人物的伟大么?
原来梁国是魏国
支持力宏
犀利
有文采的影评
挺好的
好文章,好影评~~
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开心农场+开心牧场 哈哈
油菜花~~
还没看过 但是完全惊诧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
楼主写的不错!
楼主很幽默,支持一下。
梁卫交战的事情倒不一定不可能,卫国在魏安厘王末期只剩下濮阳城了,沦为魏国附庸,不排除有过兵争,魏安厘王因为在西方受到秦的压迫,在东面很进行了扩张政策。
lz=强+精辟+有才 看完这篇文章才觉得是真的看懂了电影 挺好的
很棒的分析,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问!
顿觉一种朴实的诗情......
《色戒》这三级片,拍了不大惨吧?
lz,够透彻的!精辟!
写的真好~
我认为lz关于向塞林格致敬那一段是误读:第一,塞林格逝世时,该片应该已经杀青;第二,如果真要致敬,可以直接用麦田,而不必用油菜花;第三,塞林格的小说讲的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苦闷,守望者的形象更多是指的理想主义者,这部小说所关注的并不是在孩子身上,那段油菜花地的场景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联系起来,太过牵强
回 爱哭的痞子: ●关于向塞林格致敬那一段,我主要是在调侃;游戏文字,并不很在意。 ●致敬不一定要向死人,只是塞林格死得凑巧,可能我的表达让你误解了。 ●致敬是我的理解,别人心中是否有敬意,只有他的蛔虫知道。 ●我个人觉得油菜花比麦子好,有诗意,符合片中梁兵的性格;而且在春天盛开,有生机盎然的感觉。另外,借了人家的东西,怎么说也得改头换面一下。 ●那个场景借用麦田的意象,是肯定的。痞子可能读过《麦田守望者》的简介,推荐买一本,翻到第15章霍尔顿与修女对话,挺长的,还有脏口,就不引用了。用“救救孩子”,作为垮掉一代自我救赎的呼声,这是塞林格比金斯堡高明的地方,因为他不仅在发泄,还找到了药方。
徐冬梅长得好像刘涛 差点认错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看过书,但我一点也不认为塞林格给出的药方是救救孩子,而且麦田的麦浪并不比油菜花的诗意少多少,我坚持我的看法,那段梦境没有隐喻
。。。原来王力宏34了
梁兵俘虏卫太子,是为了回国换五亩田,种油菜花,过上“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生活。 其实,当时的100亩只相当于如今的29.07亩。也就是说,那么帅的卫太子,只能换1.45亩的田;原来小人物的梦想,就是想有块“开心农场”。
。。。
儒生那段非常有趣
原来诗经是这么回事!看了这篇影评,对这部片子的欣赏又进一层哪!王力宏的确很出彩!不得不说,他很有演戏的天赋!
有狐倒是很好听 本来倒是没觉得很好看的。 关键被他们一直喊得小人物喊得烦了。
一直拖到今天才去看这片,还好,没有失望。 对于成龙的感觉,有点像金庸写小说人物的顺序,从英雄一类的大人物到逃兵混混类的小人物,呵呵
一开始看我还以为是《麦田》呢,不过被你一说我还是觉得挺好看滴。 有点地方挺搞笑,那个刚才是装死的血袋是不是用塑料袋做的?那个一直推卫太子的车,貌似使用铁丝固定的。。OTZ
再凶猛的卫太子,也拼不过蛮人啊~这片子从头笑到尾,不错不错!
在“我爹”光辉思想的忽悠下,一心想重建大国荣耀的卫太子,完成了从“热血男儿”到“缩头乌龟”的伟大转变。 ——哈哈,这话有意思,不过为了一种平静的生活,这种退缩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小人物干大人物的事,只能自取灭亡;而大人物有小人物的胸怀,却能泽被苍生。
这话说得赞!
说得很好,有张有弛。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硬伤和软肋。但对于《大兵小将》,他的优点已经很好地掩饰了不足。至少我在电影院看到所有的观众都是看完花絮才离座的。遂给予满分评价。
受教了。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