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 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采桑子的创作者 · · · · · ·
-
叶广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叶广芩 女,北京市人,满族,祖姓叶赫那拉。
曾就读于北京女一中,一九六八年赴陕西,做过医院护士和报社编辑、记者。九十年代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为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
已出版长篇小说《青木川》《全家福》《乾清门内》《注意熊出没》,中篇小说集《老虎大福》《日本故事》《逍遥津》《黑鱼千岁》,纪实文学《老县城》《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并撰有电影《红灯停绿灯行》、话剧《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茶馆》《家族》等剧本。
其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曾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和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西安市政协委员。
目录 · · · · · ·
沉思往事立残阳/邓友梅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曲罢一声长叹
后记
· · · · · · (收起)
创作者在豆瓣 · · · · · ·( 全部 1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不信什么同学,我就信实力,老宣传“老三届”这强那强,这个是大作家,那个是大款,他怎么就不说说我们这些压根儿就没找着工作的、下岗的,还有像我这样病得起不来炕的!不行的是一大批,行的只是极少数,那些大企业家们,那些大作家们是扣肉,我们是下头的梅菜,霉透了的梅菜,人家在上头,我们在下头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醒也无聊 -
廖先生叹了口气说,现今的人为先人选择墓地多想的是自己,指山为龙,以形为腾,或喻家代昌吉,或喻门族衰微,其实这都是歪曲了风水的原意了。看风察水。应以奉亲为计,勿以富贵为谋;选择墓地的标准,要使神灵安,说到底是心灵安罢了。我问,谁的心灵安?是生者还是死者?廖先生说。当然是死者,墓地都是活人选的。活人喜欢哪儿就埋哪儿,不管死者的意思,人若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而葬,那真是一种几世修来的福气,可惜,这样的人不多。我问,西山怎么样?廖先生说,不怎么样。西山虽然草木繁茂,苍烟若浮,从气势上来说还差得远,土香而不腻,石润而不明。虽藏风得水却不聚气。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西山没有老硬石骨做体,根枝终迫于狭窄,还是土肉居多,比起昆仑山来,实在是没名堂极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不知何事萦怀抱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采桑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采桑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采桑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9 条 )


你看那寻常百姓新家,哪识得王谢堂前旧燕
论坛 · · · · · ·
那个宝力格局长到底是不是从王府出走了的宝力格? | 来自一杯奶茶一本书 | 4 回应 | 2025-02-07 01:14:04 |
最喜欢大格格和四格格 | 来自风露立中宵 | 8 回应 | 2025-02-07 01:13:03 |
叶赫那拉为什么姓金 | 来自姜附草 | 7 回应 | 2025-01-10 13:30:40 |
作者是不是对于世袭罔替理解有误? | 来自苶教主 | 3 回应 | 2024-07-25 18:17:14 |
张顺针和六哥什么关系? | 来自briseis | 3 回应 | 2024-06-08 10:32: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8.9分 1706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9.0分 1115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8.8分 394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9.2分 17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采桑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383 有用 蔓蔓·`ω´· 2012-03-05 01:49:49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16 有用 罗马法王章北海 2011-10-31 16:39:55
2009年的冬天在romance版上看到的,大赞。记得其中描写了某古戏台的一副对联,“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事,听来鹧鸪一曲,燕王台作越王台”
5 有用 Proton 2011-08-16 14:27:57
熬夜两天,看完了,非常非常喜欢。越看到后来越感慨,窗外还飘着雨哪。白马过隙,沧海桑田。
21 有用 红石磨坊 2013-06-05 10:33:36
和同样是“京味儿”小说的《城南旧事》相比,《采桑子》在时间跨度和历史纵深上胜过许多,然而,以散文的笔法写小说又让人觉得别扭,文字不够简练通透,画蛇添足般的抒情过于频繁,这是叶光岑这个年纪的作家不应该犯的错误
19 有用 亲爱的欧阳毛毛 2016-03-08 21:15:16
后记里作者说故事其实杂糅了许多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是有些民族志价值的。作为小说是挺失败的,除了第一章戏迷大姐的故事好看外,其他故事颇为乏味,而且波士顿人味道实在太浓厚了,叙述者自己频繁高调出境,置自己于受宠爱的高地,道德的高地,文字的针脚却有些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