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

“在21世纪,当每个人都成为记者……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座新闻丛林,好坏参半,优劣共存”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我在接听《纽约客》核查电话时,仿佛置身一个古老仪式

从事新闻工作30年,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本周一,我接受了美国《纽约客》杂志的“Fact Check”(事实核查),颇感新奇。

一个月前,我曾接受《纽约客》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在做一篇人物特写,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北京一家著名杂志的女主编。周一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她说同事已经交稿,文中内容要向我核查。

对曾采访我的记者,我印象很好。他富有采访经验,对事实和细节穷追不舍。然而这位事实核查员(Fact Checker)似更谨严。她核查的内容包括:时间、地名、场面;记者在文中引用的我的原话;记者本人提出,而得到我认同的某观点,等等。

接电话时我有个突出的感觉:即使最优秀的记者,他所转递的信息也会有些微偏差。例如我说过,那位主编写的一本介绍美国报业的书,曾是我们这群人的必读物;而文章给核查员女士的印象是,那是一本按规定必读的书。我还曾对记者回忆,那位女主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7)


回复

2014-01-15

原来这就是“Fact Check”(事实核查)啊.之前在曹长青论述《纽约时报》报道瘟+饱是否真实中看到过

弗雷
回复

弗雷

2009-08-21

哦,原来是您啊!看了纽约客那篇报道,非常好!

回复

2009-07-13

“事实核查员的人,被媒体聘为总编辑的几率很高?” 请问什么是“几率很高”?有例为证吗?传媒学者为文要严谨啊!

回复

2009-07-13

“事实核查员的人,被媒体聘为总编辑的几率很高?” 请问什么是“几率很高”?有例为证吗?传媒学者为文要严谨啊!

回复

2009-07-11

报纸电台和TV一贯地遮掩和敷衍,并且瞎话连篇,比如前两年的天津报纸说“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大家都归结是瞎话张的杰作,其实,可能并不是瞎话张的主意,而是皮马屁的拙劣之作。总之,不论谁的谎言都要由当局承担后果,白天的话无人相信,只有相信黑夜的话了,因此真实才是打造不坏金身的唯一之路。

回复

2009-07-11

“事实核查员的人,被媒体聘为总编辑的几率很高?”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像传媒学者了,什么是“几率很高”?没有客观的数据不要乱说好不?

回复

2009-07-11

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回复

2009-07-11

《纽约客》可以说是美国最高档的杂志,不能把它与《纽约时报》、CNN等相提并论 - 主题和读者群都不一样。近两年前《纽约客》刊登出质疑丘成桐那篇文章后,惹了不少麻烦,他们大概更加小心翼翼了。看看当时那篇文章,再看看一些专家的评论,《纽约客》那篇文章对丘成桐确实有点不公平。 话又说回来,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人家的严谨精神。

回复

2009-07-10

不知道南方周末有没有做呢?在我心目中new yorker确实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回复

2009-07-10

在21世纪,当每个人都成为记者……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座新闻丛林,好坏参半,优劣共存。 对!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嘛!

lwtz
回复

lwtz

2009-07-10

盯着具体的事件看,这是新闻,把镜头拉远一点将事件产生的背景也放进来,这是评论 西藏的事也好,新疆的事也罢,如果具体看事件参与者干了什么,那是一种是非,是一种有关结果的是非;追索与事件相关的政治社会政策背景,则产生另外的总体判断,有关事件原始原因的解释形成另一种判断 一句话,难道这类事情不都是因为中央对这些个地区的权力权利没有给够给充分所引起的吗,这可不是意味着你往这些地区花进去了多少投资的问题,核心问题还是让人家真正自治还是你替人家“自治”的问题

回复

2009-07-10

to 由北向北: anti-cnn这个网站是提供了汇集多方素材的地方。内容的提供者一般都有附上西媒原文,既然都明白,是非黑白一看便知。 说句明白话,世界上任何媒体都是有其立场的,受其所有者或读者受众的左右。前者你可以了解一下默多克是如何整顿所吞并的媒体的,后者从太阳报与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区别中就可以明白。

回复

2009-07-10

从文中可以看出,《纽约客》核查的都是一些细节。当然这可以被解释为西方媒体重视新闻或文章的真实性。但是,西媒的倾向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大方向上抛弃它固守的原则而去提供“准确事实”,比如西藏、新疆事件等等。在称赞西媒细致作风的同时,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许多骚乱是由西媒挑动起来的,比如中亚的颜色革命、伊朗的选举风波。在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西媒是毫不含糊的。推销其意识形态,搞乱别国事务,正是西媒在自己和别人戴在其头上的种种光环下进行的。对此,不可不察。

回复

2009-07-10

美国许多媒体这次新疆事件的主要问题是,在到底谁杀了谁这个关键问题上很长时间有意无意地语焉不详,而其报道的角度、语调等给西方民众造成的印象就是中国军警残酷(甚至血腥)镇压导致大量维族抗议者伤亡,这个从Twitter 上面众多的评论可以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到了后来很明显发现伤亡主要是汉族在暴乱中被害,主要媒体也没有在显著位置说明这个问题,而往往只是在文中/报道中间略地一笔带过。以至于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在新疆搞种族屠杀。当然,欧美也有些媒体这次还是比较可观的,比如我前面贴子里提到的一些。

回复

2009-07-10

“事实核查员的人,被媒体聘为总编辑的几率很高?” 这个你应该搞错了。 “在网上第一次出现的“事实”,多半成了最终的“事实”,无法修正”这点说得很好。大多数人都是先入为主,"media framing" 问题是传媒学界和心理学界的一大研究重点。同时我一直觉得一般的媒体监督以及所谓公民记者只能处理是非简单、明了的事情,复杂的事物媒体最好还是不要搞简单的道德判断和煽动。有时候即使是简单的事情,网络民意也经常搞混,比如这次新疆时间,连外媒现在也基本承认死伤者大多为汉族,但是你要是去看英文Twitter, 上面一堆一堆的人在人云亦云地谴责汉族警察屠/杀100多甚至好几百维族。 我还没有看到Evan Osnos 的文章,但我想他用的是“required reading" 一词。这个词的意思比较宽泛,其实就是你想表达的,即这是一本大家都应该读的书(必读物),并不是说这是一本某某部门规定大家读的书。

回复

2009-07-09

carlzheng918评论于2小时前 anti-cnn.com会告诉作者大人您西方媒体是如何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中国新闻界诸君还需多加学习实践。 如果你会简单的翻墙术和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就去看看cnn的原文,再去对照这个anti-cnn.com中的摘译。重要的是凭借一手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什么是鹿,什么是马。而不是咀嚼二手资料。二手资料是拾人牙慧,没有太大说服力。

回复

2009-07-09

anti-cnn.com会告诉作者大人您西方媒体是如何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中国新闻界诸君还需多加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