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闫曙光
8月5日,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正式启动,持续了14年之久的人身保险传统险2.5%的预定利率放开。
这一标志性事件释放了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的信号。
预定利率的放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回顾新领导班子上任不到两年时间里的举措,再联系近期监管的系列动作,不难看出,利率的调整绝不只是简单的产品降价,而是带有明显的整体市场化改革的印记。
“为什么现在我们敢放开寿险预定利率了?主要是因为现在监管跟上了,市场化改革条件也成熟了。”主席项俊波在日前接受《新世纪(0.370, 0.00, 0.00%)》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眼下开闸利率的理由。
全方位的保险改革线路图,当下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路径,针对这一切,上层已有了蓝图和定调。
在6月29日那场有名的上海陆家嘴(9.130, 0.09, 1.00%)论坛上,项俊波为保险业勾勒了一张改革路线图,“未来20年,保险业将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的保险发展格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丰富产品、多元渠道、优良服务,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致力于实现由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转变。”
7月8日,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启动仪式上,项俊波再次就保险改革路线图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后一个时期,保监会将着力深化保险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7月21日至22日,保监会举办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监管领导提出,保障与理财并不冲突,未来在投资端有可能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延续多年的“比例监管”,进一步在保险资金投资比例、投资范围、投资方式等方面,实行更大更彻底的开放,逐步实现由公司自主决策投资行为。
早有去年下半年陆续出台的13项保险资金投资新政,近有“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寿险费率改革,紧锣密鼓般的动作让我们明显地感受到,监管的大胆作为——将致力推动保险资产管理的重要力量,希冀将中国保险业带入大资管、大保险时代,夯实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地位。
此次的定价机制只是“三步走”的改革之一。项俊波已明确表示过,当前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有三个重点,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重点是推动寿险费率改革;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资金运用机制,即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松绑;三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通过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健全,来对市场机构建立硬约束。
“找准定位,立足全局谋发展。”相信,新改革理念将在未来的布局谋篇和具体实施中持续体现。
强势发力,开放创新。保险业似乎要大胆与疲软的过去挥手作别了。毕竟,没有实力就没有地位和话语权,7.36万亿元的总资产,的确与保险的地位不匹配;总资产被信托超过,被挤出前三甲之位,的确心有不甘。
保险,不保守。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