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立减

 

清末立宪——宪政改革西风东渐的早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清末立宪的背景和原因,认为清末立宪不仅源于百日维新的立宪

意识,也和当时日俄战争的结果分不开。同时,在综合评述了五大臣出洋考察的所得到的

经验和教训后,论述了在满清的最后几年清廷为宪政改革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立宪、宪政改革、五大臣出洋

 

一.

 

清末立宪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晚清立宪论滥觞于“百日维新”之时,实始于康有为。康在深入研究了法国大革命及

其动因之后,认为清朝应立即响应日俄改革,规避重蹈法国大革命“流血遍全国

巴黎百

日伏尸二十九

 

变法三次君权变复

而绵祸八十年

十万之贵族

百万之富家

,

千万之中

暴骨如莽

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

君后同囚

并上断头之台

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

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

1

的覆辙。并建议光绪乾纲独断实施立宪。

“若立行乾断,不待

民之请求迫协,明定宪法,君臣各得其分

必有泰山磐石之安

聆彭之寿,尧舜之誉,生死

荣哀,

天下后世,

师之慕之”

2

在康的劝说下,

光绪帝也决定

“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

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3

。维新变法失败后,晚清立宪的步伐被迫中止。然

随着庚子国变,帝后西巡,使得清廷意识到西化改革的必要性。随之而来的清末新政给了

立宪一个绝佳的历史契机。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4

年)

,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以一个“撮尔岛国”一

举搬倒了老牌欧洲强国俄罗斯让国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经过反思,国人认为其原因是

                                                             

1

 

《康有为政论集》

 

 

 

[

康有为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2

 

《康有为政论集》

 

 

 

[

康有为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3

 

《明定国是诏》

 

 

 

 

 

[

光绪帝

 

单篇下载
转PDF
加入资料库
收藏功能全新升级,加入文件夹管理更方便!
更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