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傩送
傩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743积分
  • 博客访问:20,741
  • 关注人气:84,240
  • 获赠金笔:5115
  • 赠出金笔:3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必过度阐释“人性化返航”

(2013-09-23 00:48:43)
分类: 时评

9月21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收到了一封手写的表扬信,写信人陈静在信中叙述了发生在9月15日深夜的感人一幕:正在杭州出差的她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称女儿和婆婆出了车祸,女儿当场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从杭州赶回长沙,但等她赶到机场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机。绝望无助之际,机场叫回了已经在跑道上滑行了5公里、准备起飞的班机,重新搭上了陈静,让她能第一时间赶回长沙。(《钱江晚报》9月22日)

 

因为这次非同寻常的“人性化返航”,当事机场和航空公司收获了网友如潮美誉。正如新闻中所言,“为迟到的旅客返航,不是为了某个明星,也不因特权,只是因为一位母亲在女儿遭遇意外时想要回家的迫切之情”。

 

就个案而言,萧山机场的这次返航事件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不单是体现了机场和航空公司对一名普通乘客的人文关怀,还要看到“以人为本”背后各有关方面作出的牺牲。比如有业内人士指出,就像汽车发动的时候最费油,飞机在滑行和起飞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燃油,5公里折返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再比如,飞机返航再起飞涉及机场7个部门的沟通和配合……这一次,人们终于欣慰地看到民航企业将人性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值得表扬的还有与陈女士同机的133名乘客。新闻中透露,飞机返航的一个前提是“机组人员说服了飞机上的乘客”。虽说陈女士的家庭变故值得同情,但同情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自身权利。133名乘客均同意飞机返回登机口搭上陈女士,其结果是全体承担晚点一小时的利益损失,人类的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彰显。

 

然而更要看到,这次“人性化返航”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特例,它需要多方面的机缘巧合。陈女士乘坐的航班原定起飞时间是凌晨,这时候萧山机场起降的航班数已经很少,返航不会对其他航班造成影响。尤其是,只要有一名已登机乘客表示反对,飞机就不能返航,否则容易会引发纠纷。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给机场和航空公司提供了“人性化返航”的条件。

 

而且严格说来,这次返航属于违规操作——无论陈女士误机的原因有多么特殊,回家的心情有多么迫切,毕竟不属于导致飞机必须晚点的不可抗力。众所周知,航空运输由于其特殊性,在安检、登机、乘机等方面对乘客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一系列明确、严格的管理制度,才是飞行安全的根本保证,这些规则一旦被轻易打破,后果不堪设想。当然,我们相信萧山机场的“人性化返航”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施的,但这种“特事特办”的做法很容易引起担扰:谁都会有特殊情况,下次碰上比陈女士更特殊的情况,机场要不要开绿灯?

 

因此,这次返航事件纵然能体现出一定的“正能量”,但仍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其“人性化”色彩不宜过度阐释。网友之所以对此不吝溢美之辞,恐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对现实中屡屡出现的“让特权先飞”表达不满——日前媒体报道,不少航班延误是因为飞机“插队”造成的,载有政界官员、商界大亨以及民航业内领导的要客航班可以享受优先放行。现如今有航班因为一名普通乘客的特殊情况而不惜返航、晚点,实在弥足珍贵。换言之,对“人性化返航”的过度赞美,有情绪化的表达夹杂其间。

 

萧山机场的“人性化返航”不可能是常态,也不应是常态。从公平维护乘客权益的角度说,机场和航空公司如果能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其意义要远远超过一次不具有可复制性的“人性化返航”。

阅读(953)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