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寻找宁静与美好

标签:
文化 |
从心出发寻找宁静与美好
——读谷良作品集《静心》
http://s15/mw690/6ab0576atx6CqW88K2Wee&690
彭国元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高级编辑
今年清明时节,《快乐有你》一书的责编小曹来我办公室小坐,闲谈中聊起他在编一本谷良的作品集。我问咋样,他说:“没想到谷良年纪不大,却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书的内容虽然严肃,但也还好读。”
两个月后,谷良大作《静心——让价值观的光芒照亮人心》付梓了。他送我一本,并嘱我点评几句。
谷良为人谦恭善良,一身文人气质,乐交圈内同道,嗜读书,喜哲思,不仅对西方哲学有较深研究,而且对儒释道也有一定的涉猎,“慈悲与智慧”成了他的修身支点,传承与弘扬传统价值观是他的人生追求。文如其人,这些精神内核潜藏和释放在其作品之中。
《静心》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来发表于《芒果画报》等报刊的随笔、评论、散文之作,话题虽涉及众多层面,但较集中于修身养性和弘扬传统价值观两大方面。61件作品虽独立成篇,却相互关联。从心出发,寻找内心的宁静和世道的美好,是其中心意旨。直面社会怪象和人性弱点,因事生感,以理说事,呼唤良知,释放正能量,给人以启迪。
这是一本谈“心”之作。纵观全书,“心”是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在作品中,“心”呈现出“心态”、“心境”、“心灵”三种意义。《静心》对“心态”、“心境”的阐释主要体现在“静”、“净”、“ 谈”、“乐”四个关键词上。
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步履匆匆忙于赶路,惯于洞察世间万象和看别人脸色,却鲜有时间和心思凝望自己的内心,缺少有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空间,无法听到自己的心声。而一忙就躁,一躁就心绪不宁,既伤身体由生事端。因此,追求心态平和的“静”,便显难得。作者是个心静之人,他认为“静心是一种境界”,呼吁人们“不争不怒,不急不躁,以一颗从容淡定之心面对一切” 。(《尽心、静心与净心》)“如果我们的内心无处不是宁静,这不就是无上菩提的清凉世界吗?”(《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光明》)“真正拥有生活智慧的人们会珍惜自己心底的平静。”(《平静比高峰更美》)“只有静心才是通向幸福的通道”,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才是走向静心的不二法门。”(《回归心灵的田园》)这些智慧之语着实给人启迪。
心静才能心净。心净是心灵澄澈的一种境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欲念丛生,尤其当邪念攻心时,心就“病”了。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可见,心是要养的,而要养成纯净之心,必先寡欲。在《静心》中,此类论述不少,如:“只需止住我们心中的贪念和我执,我们定能知足,定得自在。”(《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我们已经征服了一切,现在唯一要征服的就是我们的贪心。”(《高度的平衡是智慧的妙境》)“无念就是要我们放下自我,放下欲念,时时保持心的空灵”,“不生妄念,心持正念,就能彻底了断自己的烦劳之根。”(《无念是最强大的念力》)。
心净寡欲才能淡定。心态之淡,其意是于己无缘者,随它来去,绝不奢求,让心灵变得轻松。淡是一种难得的心态,也是一种需修炼才能生成的境界。从另一层面看,“淡”就是要学会放下,低调为人,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在《静心》中,作者对“淡”作过这样的诠释:“淡定者从容”,“只有历经人生的顺境逆境等种种际遇,我们才会磨砺出内心的淡定超然,不被外境所困,却能始终悠然自得,从容大度,这是一种真心的大家风范。”(《放下与担当》)“放下那个我们一直背负的无形的‘包袱’,放下那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放下我们心中的一切杂念邪思”,“烦恼没完没了,放下一了百了”。(《放下后,再放下》)“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你会骤然发现自己一下子就能豁然开朗,轻松自在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要乐,就得开心、舒心。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但幸福不只是单纯的物质享受,心灵的快乐才是真正幸福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之乐呢?作者认为:“心开者,自开心”,“心开就是心的开启、开阔与开放”,“心开了,花开了,幸福来了。”(《心开者,自开心》)并进而指出,“当我们心中充满欢乐的时候,便是到了极乐的净土。”(《快乐是最大的成功》)。
宁静的心态、澄澈的心境才能锻造美好的心灵。如果说前两者主要针对个人的修身养性而言,是“小我”,那么,美好的心灵所指向的则是“大我”——一种人世需要的传统价值理念。《静心》在强化自我心灵净化的同时,还十分关注和看重社会“美好”的构建,众多作品涉及真、善、美、爱、道德、公益、青春、孩子教育、读书、责任、工作、理想信仰等正向话题。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呼唤正义,传递一种催人向善的正能量。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坚守善良和乐于行善是件不易的事儿。对此,作者认为:“善良不仅需要唤醒,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世风日下是外在的,坚守善良是内在的”,“也许,善良无法让你在世俗的意义上拥有更多,但它能给你健康的心灵、良好的胃口、安稳的睡眠,还有动人的微笑”,并呼吁“醒来吧!你的、我的、所有人心中的善良。”(《唤醒沉睡的善良》)又如在《公益:用爱心行走世界》一文中,作者首先指出当今时代,一些“公益”已过度地被包装、被策划、被利用,认为:“公益,发源于我们善意的迸发和爱心的行动”,“这是让缺少爱的人拥有一点爱,让缺少温暖的人拥有一点温暖。公益,就这样简单,可以随时随地,随手随心。”“真正的公益应当是:培养我们每个人的爱心,让爱心化为行动,用爱心行走世界。”这样的分析不仅阐释了“公益”的本质内涵,而且告诉人们如何投身公益、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