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物訪談和講演 |
談談Glenn Perry《From Ancient to PostmodernAstrology:Toward a New Synthesis》
2009年6月17日, 下午 09:07:04 | noreply@blogger.com (Cecily)
作者:台灣 秦瑞生老師Glenn Perry的這篇文章出現於NCGR2007年冬季季刊P19-36,該期他擔任客座編輯,主題內容為現代心理占星學。儘管美其名要整合傳統占星學和現代心理占星學,卻相當霸權心態,自以為是地抨擊前者一無是處,其實在他個人網站http://www.aaperry.com/就已經陸續發表類似觀點的文章如
1. Astro Foundamentalism
2. The New Paradigm and Postmodern Astrology
3. The Birth of Psychological Astrology
4. From Paradigm To Method in Astrological Research
5. The Horoscope as Evoling Story
他發表於NCGR的文章內容相當長,等於是他個人對傳統占星學的污衊批判與讚揚現代心理學對命主個人的成長有所裨益的總其成。筆者將這篇文章按其觀點,整理成下列幾個主題並先概述其要旨,讓讀者先了解要點。
http://s11/mw690/6db70777gx6CdnGCfbAda&690Perry《From
以Glenn Perry的學經歷可稱的上現代心理占星學界的A咖,但他批判傳統占星學的觀點,許多出自於個人的信仰和假設,且未深入瞭解傳統占星學的內涵,連最基本的行星廟、旺或晝夜區分推演都不知道,就率性批評,有失風範。已有其他傳統占星學家針對上文,曾做回應。
1.Joseph Grane《In Defense of Traditional Astrology:A Response to Glenn Perry's "A New Synthesis"》
2.Chris Brennan《A Rejonder to Glenn Perry's "From Ancient to Postmodern Astrokogy"》
3.http://bendykes.com/discussion/viewtopic
Bendykes《Glenn Perry's attack on Traditional astrology》
Bendykes《Response to Glenn Perry》
筆者一年多前就已拜讀上述文章,但因未找到Glenn Perry發表在NCGR的文章,就一直擱著,直到最近Cecily收到NCGR寄來的2007冬季季刊轉交給我才得以一窺全貌,鑒於Glenn Perry對傳統占星學的嚴厲批評,身為獲益自傳統占星學良多的我,為捍衛其價值,會反躬自省並針對其論述主題提出個人看法:
談談Glenn Perry《From Ancient to PostmodernAstrology:Toward a New Synthesis》 之二
2009年7月2日, 下午 09:34:48 | noreply@blogger.com (祥雲)
作者:台灣 秦瑞生老師A、
意識的進化為一般趨勢
Glenn Perry舉國際知名整合心理學(Integrated Psychology)&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大師Ken Wilber早期的書《Up from
Eden》有關人類意識於不同歷史階段所呈現的不同水平,其歷史階段的劃分約略與占星學歷史發展的轉折頗為巧合,正可以給Glenn Perry大作文章。
意識水平 歷史階段 對應占星學歷史發展時期
I 低水平 B.C2500~B.C500 巴比倫徵兆占星學
II 中水平 B.C500~A.D1600 迦勒底、希臘化、阿拉伯中世紀
III 高水平 A.D1600~現代 17世紀傳統占星學高峰 現代心理占星學
他結合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Ken
Wilber的意識進化觀念與心理學家Julian
Jaynes的Bicameralism(譯作雙相腦人學說(註一),認為早期的先民意識發展較弱,A.D1600之前的傳統占星學必然幼稚、孩子氣、不成熟,而現代心理占星學的發展是在20世紀後屬於人類意識高水平階段,故較為理性、合乎邏輯、較具生產性。
觀其整段內容所談的進化,幾乎是從生物學觀點來談人類意識的進化,但普世都知道人類的進化須經二、三百萬年,豈是Glenn
Perry所説二、三千年意識進化就能明顯劃分出階段差別?他將傳統占星學比擬成原始人類,僅具直覺本能,行為舉止未經深思熟慮且較不能控制,以自我中心來瞭解外在世界,因較基本的生存、安全的本能、自我滿足是行為的主要動機,思考能力受限僅集中在短暫的利益。姑不論他的比擬如何,在他的認知,早期的歷史發展就是無知、幼稚。但不知身為心理學博士的他,是否曾思考人類文明的軌跡不就是站在先民的肩膀上逐步發展出來的?
有關「意識」(Consciousness)的概念,向來就是哲學和科學論的最大難題之一,要論述人類進化或文明進化務必要對人的意識起源,即意識的產生和來源有充分的認知(註二),僅引用達爾文、Ken
Wilber、Julian
Jaynes等觀念就套用成上述意識的歷史階段,未免粗糙,當然其比擬就不免不倫不類。其實不管生物進化或意識進化引起的爭議都相當鉅大,到目前為止都未見確切的證據,僅止於信仰層次而已。
又假設意識進化確實有如Glenn
Perry的階段分類,A.D1600年以前的屬中或低水平時期,所出現的經典史詩、文學作品或哲學學說至今都還令意識水平較高的現代人讚賞不已,甚至還感嘆今不如昔,如約BC800以前印度最早期的四大吠陀經,約BC800希臘荷馬史詩,又印度吠陀詮釋經典(約B.C800~
B.C500)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約B.C六世紀希臘《伊索寓言》,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經典《阿維斯陀經》、印度史詩形成時期
(約B.C500~
B.C300)《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中國《易經》、老子《道德經》、《莊子》、《論語》……百家爭鳴。同時期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建立之曠古爍今之哲學學說,另橫跨時間較長的印度佛經、西方的《舊約聖經》、《新約聖經》,以上所舉無不都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燈塔,能說古代的意識水準較現代低嗎?現代的科技進展確實帶給人類高峰的物質文明,但以此就推論現代的意識水平就高於差距不到2500年的古代,似乎太傾斜於物質面。
傳統占星學發展於希臘化時期,奠定在希臘的自然哲學上,Marilynn Lawrence(註三)及Robert
Hand(註四)皆曾論述值得參讀,應可體悟它們的精神與關聯。筆者不知Glenn
Perry是否曾深入研讀占星學的歷史發展,否則他應知道傳統占星學發展最顛峰時期就在17世紀,當時英國的William Lilly(A.D1602-1681)及法國的Jean Baptiste
Morin(A.D1583-1656)為最負盛名的兩大宮廷占星家,他們的事蹟至今仍受後人津津樂道,依他的劃分17世紀傳統占星學最為成熟,那為何不提呢?
Glenn Perry一再地賤古頌今,讚揚現代心理占星可成後現代(postmodern)(註五)的新典範(New
Paradigm)。他在文中所提的後現代觀念,並未真正說明它的哲學概念,僅約略類比牛頓古典力學的確切因果決定論為現代科學,已被量子物理觀察者參與為後現代科學所取代,而傳統占星學就像現代科學也已被後現代之現代心理占星學所取代,因前者的決定論已被心理占星學之占星師參與互動所取代,他的心理占星學包含心理諮商與治療。
所謂典範是科學史家Thoma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所提的科學哲學觀念,影響甚為深遠,雖針對自然科學而發,也運用於其他學科如: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等,但已失Kuhn原先較嚴謹定義,僅是模式轉換的概念而已,Glenn Perry所說的新典範正是這樣。Ken Willber《靈性復興》第三章〈典範:錯誤的轉向〉就替Kuhn抱屈並評論後現代場景:虛無與自戀。政大哲學系教授蔡錚雲為該書中文版寫序,畫龍點睛地解說Ken Wilber的觀點,值得摘錄可為妄談後現代與新典範者戒。
「對一般後現代常常引用孔恩的「典範論」,來證明時間的斷裂、非連續性,他(Ken
Wilber)深深不以為然,並指出,那是一種自戀的誤判,掛空的實行,毫無現實依據可行。事實上,依據孔恩本人之見,其意恰恰相反於此。在著名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中,他是代倒過來的解讀,以為各種不同詮釋所集成的典範,就足以否定科學理論的真相,取而代之。尤有甚者,威爾伯更進一步底引申,後者的斷章取義只是對特定的立場自圓其說,無視於事實的演變,實在只是「六十年代的自戀文化」,萬萬經不起真理的考驗。」
註一:維基百科-Julian
Jaynes。
註二:Tomas
Tso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TomasTso/1514467文明進化的軌跡(一):文明總論,意識起源的爭議(二)
註三:Marilynn
Lawrence〈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ellenistic Astrology〉
註四:Robert
Hand 〈On Matter and Form
in Astrology〉www.Robhand.com
註五:後現代主義指的是「當現代社會深受科學主義和技術工具的影響,過於訴求絕對性、規範性或共通性。後現代主義主張反思、超越等等文明帶來的物化,價值觀趨於僵化,人類的理性思考能力也被消蝕殆盡而興起一種新思潮。」其立意甚佳卻往往忽略後現代起於現代性,甚至太過激進、走偏鋒。
談談Glenn Perry《From Ancient to PostmodernAstrology:Toward a New Synthesis》 之三
2009年7月9日, 上午 07:19:38 | noreply@blogger.com (祥雲)
作者:台灣秦瑞生老師
B. 焦點在命定:
Glenn Perry說傳統占星學談的是命運,所以就是宿命論,命主無法自主,必然受難以解釋的外部力量影響,它無理性地帶來吉或兇的事件;而現代心理占星學主張命主可內在自主地發揮完全的自由意志(Free Will)以擺脫命運的拘束。他對命運VS自由意志截然二分法的想法令人匪夷所思。同屬一張命盤,其中的天宮圖要素幾乎皆相同,端看解析命盤者詮釋的角度而定。或許傳統占星家的詮釋,較傾向事件吉凶預測,但能保證心理占星家詮釋命盤不做這樣論斷?阿扁的貪腐案在國內鬧的沸沸揚揚,國內多少聲稱自己是心理占星家,不也都在預測阿扁何時被收押?判刑多久?是否如魯道夫先生在自己的部落格(註六)所說的傳統占星學所判斷的是預言(Prediction)?心理占星學所判斷的是預測(Forecast);前者是不道德、是千夫所指的;而後者是適當的,可令人接受的?
其實命運VS自由意志的議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搞得定的。筆者將之歸類於下:
I.宿命論 (Fatalism)
II.決定論 (Determinism)
A.嚴格決定論 (Hard
Determinism)
B.非嚴格決定論 (Soft
Determinism)
III.非決定論 (完全的自由意志)
(I)宿命論
宿命論的觀點是這樣:所有事件都被不可改變地決定和事先預定的,人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加以改變,我們永遠不能掌握未來。(註七) 相當悲觀的命定色彩。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所提戀母情節,取材自古希臘Sophocles悲劇《Oedipus》主角Oedipus王,故事敘說一位先知告訴他將殺死自己的父親,且迎娶自己的母親。後來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真的幹了這兩件希臘文明中最壞的兩項罪行。故事說明不管Oedipus如何聰明,強大和有主見,對命運的安排卻也無能為力,這是典型的宿命論寫照。
人類早期的發展經驗,很容易將事情看成是某種力量的促成,順理成章地發生。如古巴比倫人,將天上的行星敬奉為神明,個人或群體社會的命運皆操縱在諸神手裡,占卜是為了跟諸神溝通,而後預示命運。後來古埃及、希臘、羅馬常見這種觀點的題材。
傳統占星學發展於希臘/羅馬地區之希臘化時期,不免帶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而早期一些重要的希臘占星學作者,如Vettius Valens、Firmicus Maternus、Manetho都具有當時流行甚廣stoic哲學思想的背景,故相關著作就呈現宿命論的論調。Bendykes的回應文提到stoic的說法,摘錄於下:
「命運是理性的結構,交織於整個宇宙中。我們人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的行為幫助命運的定性,因我們是存在形式之一,以某些方式交織於宇宙結構中」
發展在東方的印度占星學與希臘占星學有所關聯,且深受印度吠陀文化深遠的影響,深信業力、輪迴的作用,又因種性制度的施行,使印度占星學更脫離不了宿命論的觀點。
(II)決定論
決定論的確切涵義同普遍的因果關係的涵義相同,即每一個結果、效果和實際發生的事件都有其原因,換言之,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無原因的結果、效果或事件(註八)。
決定論在宗教、物理學、生物遺傳學、歷史學、心理學,甚至經濟學…等都可看得見它的影子。
1.宗教決定論或稱預定論,上帝是全能全知的,可以通曉過去,現在和未能發生的一切,即上帝已預定發生的一切。事實上宗教的決定論與宿命論的論調,相當雷同。
2.科學決定論是最典型的決定論,如牛頓古典力學所談的自然界和宇宙都受自然法則的支配,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根本沒有自由這種東西。
3.生物遺傳決定論,如人都從父母遺傳而來的,無法自由決定膚色、髮色、性別…等。
4.心理學決定論,如心理學發展四大勢力的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加拿大裔來華執教的心理學教授李安德《超個人心理學》有精采的說明,值得閱讀,此處不引述。
5.有關歷史(或文化)、經濟(社會)決定論,各具爭論,不擬說明。
決定論又可分為嚴格決定論和非嚴格決定論
A.嚴格決定論
嚴格決定論實質上主張,如果每件事都有原因的話,那就肯定沒有任何自由或自由意志(註九),也就是普遍的因果關係,與自由完全不相容,因果則主宰整個宇宙和自然界,所謂的意志自由是虛幻的。
B.非嚴格決定論
非嚴格決定論強調有普遍的因果關係,但不同嚴格決定論的是,認為有些因果關係起源於人,因而賦予人的自由以一定的程度(註十),也就是普遍的因果關係和自由是可以相容的,所以又稱為相容決定論。
(III)非決定論
非決定論者認為,世界上有相當多的機遇和自由,並非每件事總有原因,現實中確實存在著真正的多元論。此外,非決定論者認為,在人的思考和選擇,特別是道德思考和抉擇的範圍內,可以看到存在著大量的自由或偶然性。(註十一)
不管宿命論、決定論、非決定論如何,都與自由意志、道德行為有所關聯,太強調宿命論或嚴格決定論,人根本沒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道德的責任或受懲罰,因為我的行為不是我自己能決定的,相對的太過於強調非決定論,人可以完全的自由意志,使人奮發向上,卻也可能導向人性貪婪的負面。
筆者個人傾向非嚴格決定論,以術數學的角度來說,人是在命運的框架下可進行自由意志,亦即自由是有限的。因當父精母卵結合瞬間,基因編碼即已決定,出娘胎後,童年的生活環境與家人的關係,青少年的師友影響,成長過程中當時的政治經濟情勢,社會水平等這些因素都是人們所無法自由選擇的。而他們都是個性鑄成的重大事項。美國著名的存在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Rollo May《自由與命運》說的好:
「命運是不可能被抹消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如何活出自己的能力。」
Glenn
Perry曾在文中譏諷傳統占星家既然是在命定論的氛圍,又說人們有自由意志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如果他了解兩者是可相容的,當不致有此言論,這也凸顯他的無知而已。比他更大咖的人本主義占星家Stephen Arroyo 在其名著《占星、業力與轉化》(胡茵夢中譯)談及業力就說明他認為人是有命運的,只是要怎麼轉化而已。其實研究占星學或術數學的人,大都能體認確實有命運這一回事,筆者研究術數已超過30年,諮詢服務也已將近20年,手邊個案超過20,000件以上,更能領悟命運誠不虛也,但解盤或解卦仍是相當謹慎,會充分解說星盤徵象及卦象的各種可能變化及其利弊得失,供客戶選擇,絕非如Glenn Perry指責的,僵化地按傳統占星學書籍記載之命定式斷訣來做論斷。
(註六)魯道夫占星、塔羅與歐洲漂流誌2006,10,27《古典占星?現代占星?》
(註七)Jacques P. Thiroux & Keith W. KraseMann
《倫理學與生活》P.102
(註八)同上引書P.97
(註九)同上引書P.102
(註十)同上引書P.104
(註十一)同上引書P.104
談談Glenn
Perry《From Ancient to
2009年7月23日, 下午 03:47:40 | noreply@blogger.com (Cecily)
作者 台灣
秦瑞生老師
C. 自我中心
Glenn
Perry抨擊傳統占星學因害怕想控制而過於自我中心,凡事僅考慮命主的自身利益,只談工作、愛情、財富如何?何時發生?為各種目的選擇吉時開始施行計畫,而這些都源自自我需要所致。他說這倒不是問題,但關鍵是占星學無法提供明選確切的訊息。
另外他說預測事件易導致命主精神官能症(Neurosis)的畏懼。並舉兩個例子:
1. 過運(transit)海王星0`會合MC時,不要開始經營新的事業。
2. 當John的土星180`冲你的金星時,不要跟John約會,說這是典型傳統占星家規勸客戶避免的行為。
這樣會顛覆發展的過程,對命主沒有好處,失去成長的機會。站在現代心理占星學的立場,經由心理透視,所有的經驗都具目的性,縱使是遭逢危難的經驗,試圖避免實際上可能促使精神官能症,他以容格曾言「所有的精神官能症是因無法承受合理的困難」證明他的說法正確。
他又很驕傲地說現代心理學的每項觀念和變化是20世紀前完全看不到的,即使有些占星家舉證古代技巧也有心理學的目的,但都僅是病態的需要而已。
我們就針對Glenn
Perry的論調來檢視:
趨吉避凶本就是人類的天性。美 國哲學 教授Frank Thrilly《西方哲學史》(1964, 3版) 解說希臘哲學時,說明伊璧鳩魯(
Epicurus,BC342-270)的快樂哲學之倫理學意義曾言「人的本性總是趨向快樂。誠然,所有動物都依賴天生的本能趨樂避苦。」又中世紀高潮期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Avicenna (AD980-1037)
「人具有動機力量,稱之為慾望。分為兩種型式:一是趨向的動機,即獲得快樂;一是避開的動機,即避開痛苦。」(註十三)
人類的這種天性是為了生存,安全需要。這種本能促使人類想要了解未來,預測未來,甚至探索未來的渴望。如果說整個文明發展軌跡就建立在這種可貴的天性也不為過,硬要誣指較早發展的傳統占星學因害怕想控制而過於自我中心,似乎太責難人類的天性了。不管傳統或現代都脫離不了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再說,傳統占星學的內容,也沒有如Glenn
Perry的指控所謂的自我中心,討論的範圍,具體地涵蓋命主的富貴貧賤,賢智愚痴,六親關係,生活週遭環境,教育,工作事業,犯罪,訴訟,災難…等人一生都必須面對或可能面對的苦難和快樂,非掩耳盜鈴或駝鳥心態式地假裝沒有這些課題。
Glenn
Perry 指控的「自我中心」反倒是在現代心理占星教科書處處可見,它忽視外在環境,退縮至內在的必然結果,這才是真正的自我中心,以魯道夫/Clair合著《心理占星學全書》P20的內容為例。
http://s9/mw690/6db70777gx6CdpPSPfa18&690Perry《From
白羊座:我是(I
am) 天秤座:我衡量(I
balance)
金牛座:我有(I
have) 天蠍座:我渴望(I
desire)
雙子座:我思(I
think) 射手座:我看(I
see)
巨蟹座:我感覺(I
feel) 魔羯座:我使用(I
use)
獅子座:我要(I
will) 水瓶座:我知道(I
know)
處女座:我分析(I
analyze) 雙魚座:我相信(I believe)
深入研究及使用傳統占星技巧的占星家都知道,占星學並非科學,無法提供明確的訊息。但它植基於實際天體的運行,從巴比倫時代開始,以真正觀察到的天象淬煉出精巧的占星技術,相當具體實用,經驗證後絕對會讚嘆易經繫辭傳「天垂象,見吉凶」的要義。但Glenn Perry卻先入為主地否定,未經實證就批判它們不可靠,甚至說太複雜,真不知如何與之論道,他卻寧願躲在象牙塔內,僅就天宮圖要素的象徵大肆地擴充其意義。
傳統占星學因強調格局高低及事件吉凶,就被現代心理占星家棄之如敝屣,如Glenn
Perry所說的預測事件易導致精神官能症的畏懼。但事實上,人面對問題,就真的那麼脆弱嗎?若果真如此,人類世界的文明要如何進展?另外,在現代開放的社會,不該再強調階級意識,但富貴貧賤/賢智愚痴卻確實存在,這是不容否認的。現代心理占星家多數忽視這項事實,主張人可以完全自由意志地去發揮,以實現Maslow的自我實現需求,這樣較具生產性/建設性?坦白說,盲目的樂觀超出命主個人能力所及,只會帶向災難,何來美景?傳統占星學明辨命主個人格局高低及能力強弱,在這種框架下及未來可能趨勢,適當地建議命主應該如何因應及潛力發揮,不是更適得其所嗎?
當凶的徵象出現在命盤,Glenn
Perry卻說不應規避,要去經驗,才得以成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不會促使精神官能症。
現在心理占星學的基礎大都建立在佛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尤其是容格的學說。研習該派的現代心理占星家,不免潛移默化地強調無意識的內在人格。有些人犯了會過份地指稱,人都有潛在病態的精神官能症,要經由心理治療,使無意識浮現在意識層,才能知曉心理癥結所在,從而得以對症袪除心理病根。Glenn
Perry自豪的現代心理占星學可成為後現代占星學的新典範就是這種模式。
身為20世紀心理學重大發展的四大勢力(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超個人心理學)之一的精神分析學派影響甚為深遠,我門很尊崇佛洛伊德和容格對無意識學說和人格理論的貢獻,但筆者要質疑的是:
1.佛洛伊德化約論的論述,即病態,泛性論,受制於童年經驗,悲觀,幻想,以偏概全的傾向(即他以自身經驗及少數個案認為其他人亦同)(註十四),雖經該派又發展自體心理學,及客體人際精神分析除最為人詬病的氾性論外,仍然存在這些被批評的傾向,我們如何真正完全地信賴它?
2.容格擺脫佛洛伊德的泛性論,加上社會文化因素,提出集體無意識的觀念,更深入地探討人的內在,但有關宗教,神話仍屬片面性,其原型理論過高地評估原始人類祖先的智慧和心理;個案研究也屬少數精神疾病患者所得結論,同樣亦屬以偏概全。另外它將人格類型與侷限的心理機能相關連,得出八種而已,與真實的人格多樣化相比,也同樣太過化約。
3.Maggie Hyde《容格與占星學》中譯本第五章〈精神的地圖〉p.175,列出國際知名心理占星家使用名詞一覽表,可知他(她)們在套用天宮圖要素與容格學說術語時,相當不一致。請問要如何遵循?
http://s9/mw690/6db70777gx6CdpN2fvae8&690Perry《From
4.
談論Glenn Perry的文章就到此為止。其他有關 D.
氣質的描述 E.
價值的判斷 F.
僵化的技巧G.
受懷疑的有效性 H.
強調確定性,多屬技術性的問題,他未深入了解及驗證,大發謬論,祇自曝其短,讀者有興趣可參讀Chris
Brennan 及 Bendykes的精采回應文。
〈註十三〉:鄭希付編著《現代西方人格心理學史》p.19-20. 廣東教育出版社
〈註十四〉:李安德《超個人心理學》。若水譯。第二章佛洛伊德的典範。桂冠圖書。
〈註十五〉:
Deidre Bobgan《Psychoheresy:The
Psychological Seduction of Christianity》p.164-165 Santa
Barbara CA:EastGate 1987
〈註十六〉:
Rollo May《The
Discovery of Being》
p170-171 New York:W.W.Norton&Co.,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