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科技和创新 |
一、 中国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被惯坏了”的大学生。当他们走向社会,没有这些“优待”的时候,就会牢骚满腹,就会不适应。
二、 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粮食的宝贵,助长了学生铺张浪费的习惯。
三、 与社会脱节,不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未来的生活缺乏准确估计。
四、 养成了“给好处就不闹事”,让学生的心态一直停留在儿童时期,就难以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会把“闹事”作为要挟他人的“工具”,而不是奉献社会。
五、 很多学生“想当然”接受这种“特权”,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特殊关爱的,所以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倒是让这些人习惯了“特权”文化。
六、容易造成不同大学之间的“攀比”,据我所知,一个2两的馒头,有的大学是2.5角,有的是5角,也有7角的。这些学校的学生就会向自己的学校发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北大便宜?要知道,不是每个大学都能得到跟北大一样的政府补贴,所以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承受这么低廉的食品价格。
一、 学校食物价格与成本挂钩,然而经营大学食堂的利润应该降低。大学可以通过少收经营者的地皮、房舍租用费来降低食品价格。
二、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够生活。
我不是让学校提高食品价格,结果导致学生经济负担加重。而是建议学校的食品价格按照市场来定,让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负担应该的经济支出,而把钱集中起来更有力去救助经济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