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家庭平均每年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可观教育支出超家庭总收入三成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尚娟):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到底有多少?《现代教育报》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超过家庭总收入的三成。
巨额投入向普通百姓蔓延
如今,巨额的教育投入正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蔓延。
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租房的李女士对记者说,她带着孩子从老家山西来北京,家里每个月收入也就6千元,而给儿子一个人每个月的补课费就要近两千元,“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看到其他孩子都补课,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委屈’着。”正是这种怕“委屈”,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所在的班级几乎都报了课外辅导班。
刘女士的儿子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上学,前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萨克斯学习,刘女士发现儿子对此非常喜欢,于是在外面报了专业辅导班,除了每个月两千余元的培训费外,刘女士还狠狠心为儿子买了个两万多元的萨克斯,“每个月的教育投入都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了,没办法,就一个孩子。”刘女士坦言,自己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些家庭已经把太多的支出押在了子女教育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说,在美国,中产家庭的教育支出一般占家庭收入的1.6%,但在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6%,是美国的10倍。在教育上的过多消费必然会挤占家庭的其他消费,对那些贫弱家庭来说尤其危险。
有关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中国家庭的负担。
一分钱未必能买一分货
高额教育投入,是否一定就能带来高额回报?
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家长表现出的是迷茫。中国式教育中似乎总存着“花钱多的总比花钱少的好”“还是外来的理念更先进、更有效”的焦灼感,有人收钱总比拿着钱都送不出去更有心理保障,正是家长有着这个信念,各大培训班也不愁生源了。
“大多数家长明白,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挤占了孩子的玩的时间,可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上,担心将来会落后。”洪明说,家长是焦灼的,认为孩子童年幸福了,未来就不会成功。摆在绝大多数家长面前的路径就是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这对家长来说是最安全,也是最简单的路子。
在多年的家庭教育调研中,洪明发现,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其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就越强,越倾向于赞同“不要输在起跑线”、“高投入高回报”等观念。
“教育投入是家庭的个人行为,无法评点。”洪明如此评价“教育投入”这个话题,“孩子的教育投入要投多少,怎么投,效果如何,没有具体的调查,很难说,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高投入未必就一定能有高额回报。”
“与其他消费不同,教育消费的特点在于,教育选择与其消费是分离的,是家长选择、孩子消费。教育消费只是提供一种机会,效果怎样还要看这种选择与孩子匹配的程度。由于选择不当,许多时候,花钱多不等于效果好,一分钱未必能买到一分货。”洪明说。
1
暂时没有数据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