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董事长谈惨淡现状:冬天还没到 现在还处在深秋

2013年06月05日 01:37  中国网 

  陈姗姗 方海平

  钢铁行业龙头宝钢集团的掌门人对惨淡行业现状的看法,可能与大多数钢铁企业管理层的看法相左。

  “行业的冬天还没到,现在还处在深秋,至于何时才到春天,我觉得这个时间漫长点不是坏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进行转型。”在昨天举行的第五届宝钢学术年会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用这样的开场白,表达了他对微利时代钢铁业的看法。

  这意味着,作为宝钢集团掌门人,徐乐江认为行业最惨烈的状况仍没有到来,潮水还没有彻底退去,裸泳者也还没有太多显露。

  刺激政策像鸦片

  行业“深秋”的说法,可以得到一季度钢产量增长数据的佐证。今年1~3月,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19175万吨,创下了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1%,远高于去年同期2.5%和去年全年3.1的增长率。

  “超常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12月的矿石价格比较低,钢厂纷纷加大了原料采购和库存,开工率一直保持较高,”徐乐江表示,不过现在来看,政府并未再次出台类似“四万亿”的刺激经济措施,“虽然城镇化也在做,消费也在刺激,但需求并没有那么热。”

  “一季度国内钢铁产能的超常释放,令重点城市钢材市场上的库存量一路飙升,很快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在3月上旬达到峰值,这又带来了钢铁企业的竞相降价,行业整体再度转入亏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昨天指出。

  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型钢企的利润逐月下降,1月利润为13.38亿元、2月9.98亿元、3月2.67亿元、4月份1.53亿元。徐乐江更是预计,5月份的经营状况预计比4月份还要差,而6月份则不如5月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退出市场,当然前提是政府能够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往类似‘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得到了鸦片。”

  目前还能够盈利的钢铁企业,主要是一些拥有长期固定客户、适销对路且成本控制力较强的企业,而一些资金压力和库存均很大的钢铁企业,随着需求的持续疲软和钢价的持续下跌,日子难熬,这也包括一些人员包袱重,无法实施“管理者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老牌国有钢企。

  占领微笑曲线两端

  尽管由于建厂时间相对鞍钢等传统钢企要短,人员包袱也相对没有那么重,在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上一直在国内钢企中领先的宝钢,也感受到“深秋”寒意。

  徐乐江坦言,“我们跟国外生产同类产品的先进企业比较,发现差距在服务型制造方面,比如为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等,所以即使拥有高端精品,也要在服务型制造上进行转型,产品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徐乐江所指的服务型制造,内涵是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做的还主要是微笑曲线最底部分的产品生产,关注点还集中在产量能耗成本指标,却忽略客户的培育,因为以前产品并不愁卖,现在,微笑曲线两端的咨询服务、市场研究、研发设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物流和个性化定制等都值得探索增值空间。”

  “钢铁业走到今天,要像汽车的4S店一样接近客户服务客户,甚至通过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研发,并负责后期的加工配送。”徐乐江称。宝钢目前已经着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比如先期介入汽车、家电生产厂家,成立联合实验室,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并且在全国建成了50家配送服务体系,希望在2018年达到国内60家,海外10家的规模。

  目前在流通环节越来越多的钢贸商退出市场,也给了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进行转型的机会。最近,宝钢与宝山区政府合资成立了一家钢材电子交易中心,不仅销售宝钢自己的产品,也作为第三方平台向其他钢企、经销商和下游用户开放。

  宝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600019.SH)总经理马国强表示,未来平台还可以探索交易之外的盈利模式,比如交易后的结算,宝钢可以结合旗下的华宝信托对富余资金进行管理,再比如交易后的仓储配送和信息咨询等都是可以探索的新的增长点。

  “目前国内钢企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比如优化配料,精细管理,客户服务等。”徐匡迪也指出,比如延伸到服务行业,进行直供和配送,如果能把中间的销售环节拿下,2%~3%的利润将会回归到钢铁企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白宫披露习近平奥巴马会晤安排细节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田朴珺自曝与王石生活 亦师亦友挺较劲
  • 财经SOHO中国权力暗移:张欣主内也主外
  • 科技搜狐苏宁阿里多方角逐PPTV收购案
  • 博客吉林禽业工厂大火幸存者讲述逃生经过
  • 读书高干裸官突围升迁:高位过招(全)
  • 教育90后女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
  • 陶冬:联储退出 中国准备好了吗
  • 谢作诗:地区竞争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 罗天昊:中国需要隔代宽恕的器局
  • 赵伟:沾上中国因素的事务很难预测
  • 张捷:中国印钱世界第一是假象
  • 叶檀:中储粮不如古代的常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