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胜祥之道
胜祥之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2,672
  • 关注人气:9,9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主义精神葬送了追朱令元凶似的时机

(2013-06-01 07:56:14)
标签:

北京平安

毒杀

清华

情感

孙铊

集体主义精神葬送了追朱令元凶似的时机
作者:侠客88ABC 时间:2013-06-01 06:25:47
  默默潜水关注了朱令的帖子整整五天,到新浪投了重启案件的赞成票,用支付宝捐了款给朱令家人,默默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经过同学,辗转要到了母校北大一位L老师的手机号,很冒昧地打过去,问她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因为在95年,她是清华的一名从事学生服务工作的老师,当时她刚踏出社会也没几年,除了外语和计算机专业,当时的年轻老师很少能当任课老师,大多从事些辅助性的工作,例如学生生活辅导员、毕业办工作人员、学生会管理老师、图书馆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等等,为了保护她,请恕我不具体说明她究竟从事以上哪一类工作。

  她在2000年后的某一年离开了清华,到北大任教,并且刚好是我其中一门必修课的老师。我离开校门也很多年了,很感谢L老师还记得我,更感激她愿意倾谈关于朱令的这件事。

  其实她并不知道凶手是谁,让人诧异的是,身为当时清华校园内的一名老师,她对这件事了解程度之少,引起我思考的方向。

  L老师跟朱令接触不多,这女孩给她的记忆是“在一群女生中很亮眼、走路一阵风好像总在赶时间”。

  朱令第一次病倒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不知道,第二次病倒,老师之间才开始有了传言说有个女生病得很严重,但L老师当时并不能将人跟名字关联上,直到有警察介入、传闻是投毒,这件事才真正在老师这个团体之中宣扬开来。

  当时清华紧急召开了一次教职工大会,不是全体,而是部份老师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抚学生、消除影响,会议的重点是“不许散播这件事”。

  但这件事的传播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传言是学生带出了本校实验室的铊盐去投毒,L老师又参加了一次关于这件事的会议,这次开会的氛围就更严肃了,而且是分院系、分部门小范围召开会议,学校领导们反复强调“老师们应分头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禁止散播谣言,维护清华的名誉”、“尽快消除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不要让一件小事分散了学生们的学习精力,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生活”。

  而相关的老师很快又找到各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开会,将领导的旨意传达下去。

  L老师说,当时的集体主义观念很强,尊重个体的意识很淡薄,所以听到领导说“一件小事”也不觉突兀,领导的要求也都一一遵照执行,当时她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中,她觉得自己在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有一种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当时的她还有相当一部份老师都认为维护清华的名誉比调查清楚投毒一案的凶手更重要,甚至认为“铊盐从是本校实验室流出”是谣言。但也有一部份老师私下讨论估计是宿舍集体投毒而不是个人行为,而且铊盐确实是本校实验室流出,所以学校领导才觉得“丢脸”,才会“禁止讨论这件事”。

  根据L老师的回忆,结合在这个帖子里看到的很多信息,不难得出物化2班的朱令的同学们甚至当届的学生们的冷漠由何而来,当时他们都还是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何其重要,而清华灌输给学生们的是“维护清华的名誉”和“不要让一件小事分散了学习精力”!

  这样的思想引导何其恶劣,因为对清华来说“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校园里人人忌谈此事,学生中没有形成揪出投毒者的舆论氛围,这给投毒者造成的心理暗示是——都没什么人站出来指责,看来自己也没做一件多坏的事情。声讨投毒者这一环节的缺席,间接造成了罪犯的心安理得和知情者的悄无声息,被害者和家属们微弱的呼喊声,都淹没在了师生们统一了思想的无声中。

  反观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从学校到师生到社会,一边是对罪犯的大力谴责与声讨,一边是对被害者的祝福与帮助。这些枪击案的发生,丢了学校和国家的脸吗?不,丢脸的仅仅是罪犯!是那个做了错事的人!

  而现在,清华才真正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因为清华是百年名校,很多政坛大人物都出身于此校,所以要证明从这里走出来的个个是精英,绝不能让投毒这件事坏了清华的百年清誉。结果呢?估计再一个百年后都将跟“铊”这个字彻底捆绑在一起了。

  我们再来看北大,不也同样出了投毒案吗?同样是铊毒,而且是两名受害者!但是,一是由于投毒者自身意识到了错误,及时将受害者送院救治,二是北大的处理妥当,敢于面对,承认是本校实验室管理不严,确认流出的是铊毒,医院方面才能对症下药,两名中毒者一个月不到就康复了。

  投毒事件同样发生在九十年代,所以绝不能用时代的错来归结清华对此事的处理方法,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何其荒谬! 

  大学生,是走出社会前最后一个学习的驿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地方,而当年这些清华的学子们,得到的什么样的教育,形成的又是怎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知道这样说未免落井下石,但我还是忍不住为我的母校感到骄傲,并且深深庆幸我不是清华人!哦,对了,一直坚持为朱令发出声音的贝师兄也是北大人!

  我想,今日的政府,面对朱令这个案件,该如何处理,可以从十多年前的清华、北大对投毒事件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截然不同的后果中得到启示。

  是掩盖事实?还是揭露真相?

  为了呼吁朱令案重启尽一份绵薄之力,把这个荒废了五年的ID要回来,我,不再沉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