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恶化才是环保部最大的尴尬
导语:“尴尬”实为环保部过分强调外因,进而为自身的努力不够提供说辞。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启越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的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虽然该数据受到了环保部官员以及一些学者的质疑,但是中国当下污染日益加剧是不争的事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也明确指出,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且压力还在加大。

一边是环境整体在不断恶化,一边是民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环境保护的政府主管部门环保部,责任重大,压力也不小。以至于最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用解嘲的方式描述环保部状态:中国的环保部是全世界“四大尴尬部门”之一。为什么周部长不说是压力最大的部门?

周部长进一步解释了“尴尬”的原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言下之意,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环保部想管好环境问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部长说得没错。解决中国环境恶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发展观的调整、法律制度的完善、部门之间权责清晰的界定等等,并非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五年计划就能解决。但环保部是否就可以仅以“尴尬”二字为自己解脱?

周部长没有明确地说出其他三个“尴尬”部门。但如论“尴尬”,环保部远不及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都有哪些呢?目前对外正式公布的就十几个,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工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等,那么是否意味着,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听之任之,各部门都以“尴尬”推卸监管责任?

2008年环保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综合决策。这在当时无疑给公众以希望,希望这个一贯的“弱势部门”能强势起来,在以往还着实掀起过几次的“环保风暴”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更进一步地保障整个社会的环境安全。但如果已经经过5年历练的环保部至今依旧“示弱”,硬不起来,的确有违当初部门改革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尴尬”实为环保部过分强调外因,进而为自身的努力不够提供说辞。我们认为,环境恶化才是环保部最大的尴尬。

当然不能仅仅从”尴尬”二字就直接判定环保部这几年环境保护上的失职,要看做了那些工作。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资料,该部主要职能有9项,包括负责建立健全环保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提出环保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意见、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从这9项职能上看,这五年,环保部的作为乏善可陈。

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事件,水危机,重金属污染、血铅超标,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污染已经进入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而环保部在这些事件中,缺少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邻避运动”此起彼伏,根本原因在于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不透明,环评遭信任危机,环保部在其中明显失声;而制度建设上,这几年环保部出台的政策、法规力度反而不及之前的环保总局。尤其在环保的公众参与力度上,这几年也明显减弱。

所以,我们希望环保部在“尴尬”的大环境中,依旧有所作为,化“弱势”外因为“强势”内因。不推脱,不懈怠,不抱怨,运用已有的法规与制度,通过自身努力,显示自己的正能量。惟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以一部之力,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参与环保的良性互动。否则,部门角色只能是越来越尴尬。当然,在环保部努力的同时,政府也需继续完善环保方面的法律和制度,赋予环保部更大的权力,理顺部门界限,让环保部有权可用,有力可使。惟有这样,蓝天绿水才有可期。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