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冬君
李冬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2,550
  • 关注人气:1,0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专栏--文化好东西--日本趣味

(2013-07-19 22:05:28)
标签:

风气

气象

国土

花见

国粹

文化

                              日本趣味

――从梅花到樱花

                    李冬君

日本民族精神,以花为喻体,无常的美感里,便常有物哀之心。樱花,开在日本,日本人以物哀心,咏叹樱花,感悟花的命意。

日本之樱,乃观赏之花,脱离了功利羁绊,纯然审美的意味,便从心底自然地流出来。樱花素朴,那随便种植,自由开放的山野之彩,在天地之间,放肆的铺开……

樱花有意义,成为国粹,那是后来的事。

当樱花从山野进入庭院时,一开始并未获得贵族趣味的赏识,奈良时代梅花优越,贵族视野飘洋过海,追随唐朝文化,他们想象梅花,忽略了身旁的樱花。

梅花开在唐诗里,孤独,清幽,而又高贵、华丽,遣唐使把诗带来,把花带来,把诗的意境和盛唐气象,一并带回来,让梅花和唐诗,一起开放,开在他们孤独的海岛上。

日本国土本无梅花,贵族们多从唐诗里感受梅花,竟然咏梅成风。《万叶集》卷五有“梅花之歌三十二首”,歌者雅集,咏梅之盛况,可以想见。诗人歌曰:梅花纷落,如天飞雪。又歌曰:梅之花在梦中语,我想那是风雅的花呀,纷纷落入我酒杯里。借了诗人的歌喉,梅花入梦、入酒。

《万叶集》有梅花诗百余首,而樱花诗却只有四十余首。日本人在《万叶集》里萌发了四季意识,《古今集》问世的时候,一种美的季节感诞生了,没有基于农时之需,而是趋于都市化的贵族趣味或宫廷风气。《古今集》,樱花诗增至百余首,梅花诗仅二十余首,樱断然地居首位了。诗人吟咏,一增一减,可见贵族趣味变了。

到了平安时代,本土意识觉醒,神话里,樱花以田神的姿态来访春天。吉野山的樱,倍受尊崇,天皇莅临,被花迎接。从山脚到山顶,数万株樱花,追随天皇的脚步,一步步,先后开放。

“田打樱”是春耕时节,农民“入春山”飨宴祭耕。这一风俗,从山野进入宫廷,于平安朝,形成“花见”――樱花宴。据说,嵯峨天皇曾率先于春天赏花飨宴,开了宫廷“花见”的先例,贵族趣味亦为之一变,由惯性的咏梅,转向自觉的赏樱。

赏樱花与农耕脱离,成为风雅事。樱花,花期短暂,多为七天,满开只一日,芳消时,睹花思人,常怀逝美。樱花开时相偎,簇拥而来,谢时同去,齐开齐落,似云水流逝。

西行法师颂樱: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于释迦涅槃望月日。

落樱之美,诱人向死,而梅花开时,却带来生的决意,新的勇气。尚梅,乃循儒教“知生”之义而忌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爱樱,则从儒教脱颖而出,与死相遇,得生命之本质,一如当代的存在主义。“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樱花与武士,命运酷似。花美数日,人武几时?人不能选择生,但可以选择死,武士之死,如花落一瞬,美之至矣!

贵族趣味,至此本土化,日本文化,亦以此而自立。

《新京报》3013年7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