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同学云南怒江三教合一 |
分类: 国内 |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里多种宗教并存,他们互为补充,和平共处,人们可以信仰原始宗教、也可以信仰喇嘛教、或者天主教和基督教。
丙中洛的美让我震惊,它丝毫不亚于香格里拉。它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平静,那是一个真实可及的童话世界。
沿途经过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
重丁教堂,拱形门窗,方柱,门楣上的壁画花草带有巴洛克风格,天使如同中西混血儿,教堂门前的对联是用藏文书写。
将天主教带入怒江的任安守就安葬在重丁教堂的院子里,他亲手种的栗子树下。
墓碑上刻录了任安守神父的生平,“任安守神父(Annet Genestier)(1856-1937),法国多姆山省(Puy-de-Dme)克莱蒙市(Clermant),1886年来华,西藏教区传教,1888年到丙中洛建堂传教,1937年因病在贡山重丁教堂去世,终年81岁。”
那时的村民不知道法国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昆明在哪里。但他们知道,任安守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天主教,他还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因为他,这里的人们第一次使用了厕所,学会了复杂的烹饪……就像喇嘛教带来当时更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管理制度一样,天主教、基督教的发展同样为丙中洛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院子里的大绣球花,是欧洲夏天最常见到的花朵,在国内并不常见,特别是在这偏远的小山村中。
负责照看教堂的是藏族大妈,藏族人信仰天主教,这就是怒江地区三教合一的神奇之处。
在丙中洛的农家乐用餐,这是一户藏族人家,明黄色的土墙与红色的窗棂,散发着淳朴而灿烂的气息。
丰盛的晚餐,各种野味,主人很热情地说:这是我们山里产的块菌,很珍贵的,你多吃点!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意盛了一碗吃起来,当那强烈的香味涌在舌尖时,我突然意识到:天呐,这可是松露啊!!
然后,想起在法国吃松露时那谨慎小心的那么一小点,然后,我就不由自主地惊呼了。。。
然后,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了:
过来一位藏族大妈,轻描淡写地说:喜欢吃,就多吃点!
然后,巨豪迈地倒了一大碗松露进去!!
然后,我就被这无比华丽的一幕给吓傻了!
。。。
然后,那天的晚餐,我别的都没吃,就是一小碗一小碗地吃着松露炖土鸡。
另一处村寨,叫做百花岭,村子里的百花岭基督教堂,看起来非常质朴,但是里面传出的歌声,却震惊世界。
教堂里坐着身穿傈僳族服装的村民,有老人,有年轻人,教堂的讲台前,一位年轻的执事正在用傈僳语布教。
最特别的是,男女是分开坐的,女性全在左边,男性全在右边。
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基督教的礼拜日。
外国传教士不仅给百花岭的村民们带来了基督教信仰,同时也教会了他们演唱基督教赞美诗。
百花岭的傈僳族把基督教这种外来文化同本民族特色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用傈僳族语演唱的基督教赞美诗。这种赞美诗,每部都有四个声部。根据自己的声线,傈僳族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进行演唱,通常第一声部比较适合年轻人演唱,第二声部适合妇女演唱,三声部和四声部则适合中年人演唱。
当村民们陆陆续续走上讲台,我心里多少有些失望,这些“乌合之众”,如何能演绎传说中的天籁歌声?
可是可是,当歌声一响起,我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世界各地去过那么多大教堂,听过那么多回赞美诗的演唱,从来没有像此刻如此打动人心。《友谊地久天长》、《平安夜》等一首首世界名曲,富有山野灵性的高亢歌喉,和谐统一的音色,清晰整齐的和声,听着这天籁般的声音,好像到了一个没有世俗喧嚣、质朴无华的世界里。
那华美至极的天籁之音,与村民们质朴的脸庞形成强烈的反比,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