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底线思维”

2013年07月12日 09:26  作者:张茉楠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张茉楠[微博][微博]

  李克强“下限论”是一种“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底线,政策会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用“底线思维”去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大的走向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近日,李克强总理最新讲话进一步释放政策信号:既稳增长又调结构避免经济大起大落;GDP增长不滑出下限、CPI不涨超上限。  近日,李克强总理最新讲话进一步释放政策信号:既稳增长又调结构避免经济大起大落;GDP增长不滑出下限、CPI不涨超上限。

  近日,李克强总理最新讲话进一步释放政策信号:既稳增长又调结构避免经济大起大落;GDP增长不滑出下限、CPI不涨超上限。

  这是“底线思维”,即在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底线,政策会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用“底线思维”去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大的走向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底线思维”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十八大开局以来,新一届领导人履新伊始,到随后种种政策举措的出台都体现了“底线思维”。所谓的“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因此,“底线思维”体现新一轮改革的全局观。

  毋庸置疑,经济结构转型攻坚克难,要善用“底线思维”。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对处于经济社会重大转型与结构性震荡时期的中国而言,“底线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学会在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底线思维”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底线思维”必须要“摸底”。改革开放头30年,中国的确创造了令人世界瞩目的增长奇迹。1978-2011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9%。2003年以来有6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全球第二位,占世界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中国政府也成为全球第二富政府……

  然而,进一步探究这些奇迹的背后,经济增长代价可谓高昂: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贸易增加值率低下、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国民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不断上升、主权财富受到严重侵蚀。可见,中国经济真实的增长情况远远不能通过GDP这个尺子反映出来。

  中国经济的“家底”到底有多厚,风险有多大;资产有多少,负债有多少;到底有多少隐性资产,又到底有多少隐性负债,都是一笔“糊涂账”。新一届政府上台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摸清“家底”,给中国经济“挤水分”,还中国经济一个真实的面目。从监管层打击债市黑幕到,推动政府“三公”公开,再到推进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试编都凸显了这一逻辑。

  当然,推动改革绝不可能没有风险,因此“底线思维”的第二个特征要守住风险“底线”,以不至于爆发系统性的危机为底线。而这一点我们能够从6月份以来,围绕“去杠杆”而展开的流动性博弈窥见一斑。

  随着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同步收紧,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短期的流动性危机。6月20日,中国Shibor利率罕见“爆表”,隔夜Shibor飙升578.40个基点至13.44%的历史新高,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一时间对于中国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急剧上升。

  事实上,在高利率水平下,“去杠杆”很难实现。“去杠杆化”过猛势必给实体经济带来新的伤害。因为在高利率环境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回报率下降,而高杠杆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则倾向于囤积现金或投向,不仅可能减少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将进一步降低货币周转速度和货币乘数,使实体经济能够获得的资金进一步紧缩。

  因此,利率风波后央行[微博]也通过公开市场上的逆回购等做法对银行以及货币市场注入相应流动性,并利用多种政策工具使银行间利率恢复正常水平,激活货币存量。从这一点而言,管理层也不断摸索经济所能承受风险的临界点。

  “底线思维”的第三个特征是从全局出发、突出主要矛盾。这一点在后续国务院推出的“金十条”进一步体现。当前,中国存量资产并不少,但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这是中国经济低效率、金融低效率,而财政金融高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除了“盘活存量”之外,几乎别无选择。比如,“金十条”中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就是针对不良资产和过剩产能的。

  而积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其目的就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中国庞大外汇储备错配到美国国债而导致的国家财富流失。

  也许,许多人会问新一届政府的“底线思维”会兜住中国经济的“底”吗?这个答案并不肯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必须懂得承受痛苦,面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底线思维”凸显了中国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决心。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克强经济学稳增长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