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能寺之变没有发生,织田信长不死,他有可能统一日本并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幕府吗?

日本战国历史偶然因素实在太多,假设明智光秀不叛变,织田信长不死的话。他的天下布武能够走向哪一步?羽柴秀吉是否甘愿在他麾下当一名普通国主?德川家康还愿意…
关注者
899
被浏览
593,14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謝邀。我通常不喜歡回答IF的歷史問題,但這次想藉著這個機會談談織田信長。

信長絕對是日本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開創了太多先例,給後世帶來無數的影響。

先談談他開創幾個最重要的事例,再回答題主的問題。

1. 開創「人人可得天下」的風潮

在明治時代之前的日本,一直是個身份/血統極為嚴格的社會(這也是讓天皇維持這麼久的原因)。「大義名分」等於「出身/血統/地位」,沒有血統,就別想幹超越本分的事。第一次打破這個概念的是平清盛/源賴朝,他們讓武士踏入了原本只有公卿能做的朝廷職位,掌握了實際的政權。信長做了第二次突破,他打破了「武士的統領只能是源氏嫡系(足利氏)」的迷思。

在信長之前,雖然日本已經陷入「下克上」的混亂戰國時代,但各戰國大名雖然打倒自己原來的主人,為了爭取更多的領土到處征戰,但沒人想過要取代足利將軍而代之。三好三人眾殺了13代將軍,但也不是想自己當將軍而是要另立傀儡 -- 因為他們(也包括當時的其他人)從沒想過挑戰從源賴朝以來持續500多年的傳統。

(這裡請各位不要用中國的歷史經驗代入。中國的易姓革命來自於極為發達的中央集權體系,以及儒家思想的根基。「替天行道」來革無道/無德君主的命,而最後「有德者」為天子的思想,事實上是中國的特有環境。當時的日本以至中世紀的歐洲,都是建立在血統/宗教式的封建體制上)

但是信長從奪取美濃,啟用「天下布武」印之後,行動就一直線的朝奪取天下前進。他以美濃、尾張、伊勢三國的豐富資源為後盾,把足利義昭抬上將軍寶座當成傀儡,取得了名聲(官位)、權勢(將軍的權力)、財富(大津、堺)、兵器(硝石的貿易管道),在平定周圍的反對勢力,把領土擴張到近畿、越前之後,乾脆廢了將軍義昭。這中間只有短短的7年。而從信長辭退義昭給予的「副將軍」職位來看,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舊有幕府的組織/框架下追逐自己的夢想

信長的構想為何?我最後再談自己的想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秀吉的天下建立在信長和兒子信忠同時死亡的幸運上,沒有信長的鋪路,秀吉不可能(也絕無機會)取得天下。家康雖有壽民延長外掛,在穩定的織田體制下也將只是個擁有3-5國的盟友罷了。他們的器量和信長還是差太多了。

2 兵農分離的兵制

在信長前後上洛、或是有意願上洛的大名不少,但可以確定的說,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取得如信長一樣的成功。企圖恢復以足利將軍為中心的舊秩序而兩度上洛的上杉謙信,甚至是造成他所仰慕的將軍義輝被三好三人眾殺害的導火線。

1559年4月,謙信帶了5000人第二次上洛,聲勢浩大。但雖然將軍義輝極力請求他留下,他還是在一個月之後率兵回到了越後。三好三人眾對義輝起殺機,就是看了謙信的聲勢,擔心他日後和將軍聯合反抗自己,所以下手殺將軍,另外找個聽話的傀儡代替。謙信面對將軍的懇求和三好家明顯的敵意,為什麼還是要打道回老家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得不回去。當時的士兵八成以上都是農民,在農忙期不讓士兵回家種田,影響的就是一年的收入。而不管這個國家怎麽富裕,一年沒有收成馬上就會面臨滅亡的危機(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大多發生在農閒期)。

所以說,只要還保持著兵農不分的兵制,任何大名就算攻占了京都成功上洛,也只會是曇花一現,無法取得如信長一樣的成功

信長的突破,在於他首先採用了兵農分離的兵制。他吸收了農村裡次男三男作為職業軍人(日本採長子繼承制,家產全部給長子繼承。次男三男如果不能自己出去開拓土地找到田去種,或是靠自己的本領自立,就只能呆在家裡哀求兄長賞口飯吃,很沒有地位),作為織田軍的中核。另外,他讓家臣們集中住到自己的居城下(就是「城下町」的起源),有事可以立即動員(之前家臣們都是居住在自己的領土上,管理自己的土地。信長要求家臣們遷到自己的城下後,派遣官僚(代官)到各地代各家臣管理土地)。

不過信長的這個做法,多少還是佔了地利的便宜。尾張有連接近畿到東海方面的港口,本來就是商業繁盛之地。商業的繁榮加上下面提到信長獎勵商業的政策,帶給織田家很大的金錢收入,得以支撐信長的兵農分離制。

兵農分離讓信長能在任何時點發動戰爭,能打長達一兩年的持久包圍戰,也能把軍隊常駐在一地(比如說京都)。這些優點實在太大,所以自然之後的秀吉繼續維持,到了德川時代各大名都採用了這種方式,形成了江戶時代的武士階級。

3. 破除宗教勢力的既得權益,完成政教分離

日本宗教勢力(也就是各地的寺廟、神社)在信長之前一直是日本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勢力。他們擁有龐大的田地,在各地設關所收通行費,並壟斷了油、布、日曆等各種生活必須品的買賣。而藉由這些利益,他們組織了龐大的私人武力(也就是所謂的僧兵),一些大寺院的武力甚至可以和大名抗衡。

這種種類似現代黑社會一樣的壟斷,對於中世紀日本的經濟發展造成的極大的壓迫。我看過一篇文章算過,在戰國時代幕府無力施政的時期,各方勢力在各處私設的關所,造成物品的運送成本竟然二十倍於製造成本!而宗教勢力擁有的武力,從平安時代開始就一直是執政者的煩惱,讓執政者無法插手管理/削弱宗教勢力的既得權益。

另外,各個宗派之間也常常發生血腥抗爭。天台宗、法華宗和淨土宗由於教義上的不同,常常發生血洗對方寺廟的事件,互相爭鬥的程度不亞於中世紀歐洲新教和舊天主教之間的抗爭。看現在的日本可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如果這個情形一直維持到現代,日本可能也是像回教或基督教一樣,各宗派互相仇視的狀況。

信長的突破,在於他統一美濃之後,就採取了廢除關所、開放商業交易(樂市樂座)的措施,強硬的打破宗教勢力的權益,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這些措施在他擴大領土的同時也被一併實施。當然,這就造成宗教勢力的反彈,最主要的就是京都附近的比叡山延曆寺。比叡山公然支持朝倉家和淺井家和信長對抗,在多次警告無效之後,信長甘犯「踏入聖地」的大不敬,殺光了山上的和尚和僧兵,一把火燒了這個建寺800年,被認為是守護京都鬼門的神聖寺廟。

之後信長展開長達十年的和本願寺的爭鬥,最後終於讓這個富可敵國(事實上本願寺真的控制了加賀一國),武力為大大名等級的宗教勢力低頭開城,全日本的宗教勢力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和大名的統治對抗。秀吉、家康承接了信長的路線,江戶幕府更成立了專門統治宗教勢力的組織,徹底把宗教勢力去武裝化,逐出了世俗權益。

......沒想到寫了這麼長。終於到最後的結論了。

上面提到的是信長的獨創性,希望解釋的是秀吉、家康基本上都是踏襲信長開創的路子。至於信長真正的構想是什麼,最近完成的安土城復原計劃給了一個想法。

秀吉、家康統治天下時,最頭痛的就是「名分」。特別是秀吉,出身貧賤,大家都在心裡瞧不起他。秀吉的方案是捨棄鎌倉幕府以來的武家體制,以回到平安時代公家體制的方式,拉出天皇提高自己的身份,以關白(可說是代理天皇)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名分。家康的選擇不多,也沒有太多時間(壽命)給他製造其他的選項,就以幕府的形式擺脫豐臣家家臣的地位,建立自己統治的名分。但信長似乎不同。

如前所述,信長沒有打算再興足利幕府,而他在死前4年也推掉了朝廷(天皇)給的所有官位,一直處於無官狀態。這在以官位彰顯地位的當時是不可思議的事。而以安土城的內部構造,信長給自己建神社等事來看,信長很有可能是想建構一個超越天皇、超越所有宗教的政權

具體怎麼做,現在誰也給不出答案。如果信長能多活十年,現在的日本可能就沒有了天皇。而織田政權會走向什麽樣的結果,也很難說。可以確定的是信長最終將會統一日本(本能寺之變的時候天下已經無人可敵織田家的武力了)。雖然信長的性格似乎比較傾向和外國交往,但他的後人在面對歐洲傳教士的文化入侵(以及背後的隱藏的武力入侵)的時候,很可能也會和德川家光一樣選擇鎖國。而江戶幕府能延續250年,也是因為那真的是一個非常能穩定國內局勢的體制,或許織田政權走到最後也會發展出和江戶幕府類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