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此博文包含图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分类: 历史基因密码 |
1 引言
由于长期以来,仇视西方的片面教育,把印第安人描述成被西方屠杀的极其落后民族,而掩盖了许多真相。引自百度百科介绍:“印第安人正直、朴实、刚毅、勇敢、感情丰富、温柔、谦和、说话算数、忠厚老实、慷慨大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道德最高尚的民族。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和写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报告中都有对印第安人高尚道德的描述”。西方人的“感恩节”就是感谢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物使他们能在美洲生存下来,当然美国白人现在不感谢印第安人了,而是感谢“上帝”了。
带给印第安人惨遭种族灭绝之祸的根本原因,固然与西方殖民者不讲信用的卑劣偷袭有关, 但根本原因在于西方人传进的瘟疫。许多真正历史细节真相,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去探索历史才能有所感悟,我希望读者与我一起不带任何自大与自卑的情绪或心结去研究和看待历史。印第安人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为什么上万年来几波次从不同方向迁徙进美洲的父系基本都是Y-Q1a系人群?为什么印第安人的母系基本都是汉人线粒体基因类型下的子类型?印第安人也有人祭一类残忍的一面(《礼记》记载: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印第安人也用着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印第安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基本都被湮没在历史尘埃里。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小山”和废墟里挖出来的金字塔和墨西哥亡灵大道)
2 印第安人的植物研究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对世界人类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本篇博文则重点讲述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作为对《人类文明传播与粮食蔬菜农作物的培育驯化路径图》一文的补充。印第安人到达美洲后,培育了许多农业作物。据学者研究,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50%以上都出自印第安人之双手。很难想象,没有印第安人的贡献,如今我们的餐桌上还有什么。另外的50%的植物食品绝大部分又出自于古埃及和古印度河谷,同样与Q1a系人群关系极大。
印第安人能培育这么多植物食品,不是靠碰运气,而是他们的科学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落后。以阿兹特克人为例,阿兹特克人在教育方面,他们设有各级的学校,儿童、青少年不分男女,人人有学上,人人要学习。儿童出生后到5岁,接受家庭教育。5~10岁,入启蒙学校。10~15岁,进入艺术、职业和军事训练预备学校(“青年之家”)或进入专业预备学校,由专业人员授课。预备学校毕业后,其中的佼佼者(10%)可以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四个:1,生物,医药;2,数学,天文;3,法律,政治组织;4,军事战略战术;专业高等学校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农业、舞蹈、唱歌、音乐、诗歌、戏剧等等专业课程。阿兹特克人从孩提时开始不但接受自然、历史、法律、宗教、体育、军事和科学等教育,还要接受道德教育。阿兹特克人对植物特别有研究,还建造了植物园,对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对它们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研究、分类,分别应用于医疗、手工业生产、食品制作等方面。帝国境内有4大著名植物园,分别设在特诺奇蒂特兰、伊斯塔帕拉潘(Iztapalapan)、特斯科科和瓦斯特佩克(Huaxtepec)四座城池。许多植物园集中研究药用植物学。一些植物园还附设诊所治疗疾病。在药用植物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各部落均有一所医院,为平民治病。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医院。中美洲曾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特诺奇提特兰(Tenochtitlán)──阿兹特克的首都,一座人工岛,今天的墨西哥城)
3 如果谈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首屈一指的就是玉米。
玉米是包括水稻、小麦在内的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由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而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培作物了。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玉米有20多个品种,生长期有长有短,短的只要3个月左右就成熟了。自从16世纪初欧洲人 把玉米从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带出来以后,由于它适应性强、产量高、播种和收获季节早,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种植起来。特别是在高原、干旱和阳光充足的地区,玉米是主产作物。在目前世界各种粮食的总产量中,玉米的产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是一件了不起的农业试验。植物学家们认为,把野生玉米植物培育 成农作物是农业史上最困难的试验,而印第安人在5000年前就将它培育成功了,的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玉米丰富的营养、较高的产量和对各种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使之成为印第安文明的物质基础。因而,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称为“玉米文明”。
玉米的传播对世界人口爆炸起到了巨大作用。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 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 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 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 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中国明代以前人口几乎总是在几千万徘徊,随着明中期玉米的引进种植,人口开始了爆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子孙赖以生存的是被称为“五谷”的水稻、小麦、谷子、高粱、大豆以及其他杂粮。自从16世纪初期这位美洲的来客-玉米跨上了神州大 地,即以它惊人的适应本领迅速在我国南北各地安家落户。到1846年,包世臣著的《齐民四术》里,玉米已与五谷并列跃升到“六谷”的地位。在很多丘陵山 地,玉米后来者居上,成为人民“持以为终岁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玉米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生深刻的影响。
第一、玉米和其他作物的传入为急剧增长的人口提供了必需的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清初以来,社会经济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而人均耕地相对减少。
1573年(万历元年), 6
079万人11.6亩/人
1662年(康熙元年), 10
471万人5.3亩/人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20 479万人3.6亩/人
1812年(嘉庆十七年), 33
645万人2.4亩/人
清朝期间,人口几乎每百年增加一亿,而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满清统治阶层对人民的压迫剥削,迫使很多人背井离乡, 另谋生路。大批农民进入深山老林,特别是在川、陕、甘、鄂的丘陵山区伐林垦荒种植玉米。据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壬辰卓秉恬奏陈川、陕、楚老林情形:“由陕西 之略阳、凤县,东经宝鸡等县,至湖北之郧西,中间高山深谷,统谓之南山老林;由陕西之宁恙、褒城,东经四川之南江等县,陕西之紫阳等县,至湖北之竹山等 县,中闻高山深谷,统谓之巴山老林。老林之中,地方辽阔,宜种包谷、养、豆、燕麦,徭粮极微。客民给地主钱数串即可租种数沟、数岭。” (《清宣宗实录》卷十)。玉米的引进和种植无疑缓和了人口急剧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在引进后不太长的时间内,玉米在西南和南方丘陵早地迅速上升至主粮的 地位。
第二,玉米适应性比较强,即使在丘陵旱地,斜披陡崖,亦能良好生长。清李拔在《请种包谷议》 (1762年)的奏疏中,积力主张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说玉米“但得簿土,即可播种”,“乘肯半熟,先采而食”能济青黄不接;“大米不耐饥,包米能果腹”, 与水稻、小麦相比,玉米“种植不难,收获亦易”。与甘薯相比,甘薯“易致腐烂,不堪收贮”,而玉米具有种植简便,容易贮藏的优点。河南《尉县志》记载, “玉麦,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若稷、黍、高粱艺植殊少”。陕西《扶风且志》记载,“近则瘠地种包谷,盖南山各民新植,浸及于平原矣。”“湖南一 省,半山半水,深山弯谷,地气较迟,全赖包谷。”
第三,玉米的传播和发展,繁荣了社会经济,它不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间接对畜牧业和手工业发生显著的影响。玉米可作粮食,可作饲料,又可供作发展手 工业的原料。据《三省边防备览》记载:“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当时在川、 陕、两湖等地以玉米养猪酿酒为业者极为普遍。玉米的丰歉也直接影响了许多手工业作坊的经营和规模,“商人操奇赢厚货,必山内丰登,包谷值贱,则厂开愈大, 人聚益众;如值包谷清风(歉收),价值大贵,则歇厂停工。”
由于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多种用途,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云、贵、川、陕、两湖等省的丘陵旱地得到开发利用使耕地面积随之扩大。据李文治著《中国近代 农业史资料》记载,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100多年间,云南省耕地面积从52115顷增加到92537顷;贵州省耕 地面积从10743顷增加到26731顷;四川省耕地面积从11884顷增加到46 071顷。垦荒扩种玉米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4 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植物种类之多令人惊讶:薯芋类和瓜果蔬菜类
他们培育出约45种以上的瓜果蔬菜类农作物,如培育出了马铃薯、红薯、木薯、山药等多种薯芋类作物。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 芋,目前,马铃薯在世界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作主食,还可做成菜肴。红薯又名甘薯、白薯、山芋、番薯,在世界粮食作物中,它与马铃薯同为8种主 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日常食用的一些坚果、蔬菜也是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如花生、向日葵、黄瓜、西红柿、南瓜、西葫芦、辣椒、豇豆、菜豆、扁豆等。正是印第安人培育出这么多的蔬菜才使我们的餐桌如此丰富多彩。印第安人还培育出了菠萝、鳄梨和草莓等水果,又培育出了世界重要饮料原料之一的可可。印第安人培育的食用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饮食,为人类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研究者认为,除了中国大豆、欧洲蚕豆,如绿豆、豌豆、豇豆,云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茶豆等等所有的食用豆类都是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对于绿豆、扁豆、豌豆等其最初产地也还存有争议。绿豆也可能最初出自中国区。
5 印第安还培育出了橡胶、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
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现代工业的发展与美洲的橡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橡胶是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离不开橡胶。如果没有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世界工业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在现代体育项目中,足、篮、排三大球类项目拥有为数量多的爱好者,这也要归功于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会用橡胶制成实心球进行比赛了。印第安人还知道用橡胶涂在斗篷、鞋子等器物上用来防水。印第安人最早栽培的烟草随着美洲的发现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印第安人栽培烟草主要是作为药材用的,但在传到世界各地后,却发展成为一种令人上瘾的享受品。烟草虽然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烟草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考古发现,印第安人早在4000年以前就栽培棉花了,虽然棉花的发源地是否为美洲目前仍无定论,但至少印第安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民族之一。印第安人培育出了许多种药用植物,而且还首先知道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如提取奎宁的金鸡纳树、提取麻醉剂的高根等。
印第安人培育出的这些农作物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所说的:“美洲印第安人诸部落的历史及经验,或多或少地代表处于与我们相应状态的我们远祖的历史及经验,构成人类记录之一部分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制度、技术、发明以及实际上的经验,实具有超越印第安人种族本身界限的一种特殊的高超价值。”
谁能评价可口可乐、烟草、辣椒这几样东西对世界人类的影响? 当你喝着可乐,吸着香烟,贪婪着各种辣味美食,请别忘了印第安人!别要吃奶骂娘!
由于长期以来,仇视西方的片面教育,把印第安人描述成被西方屠杀的极其落后民族,而掩盖了许多真相。引自百度百科介绍:“印第安人正直、朴实、刚毅、勇敢、感情丰富、温柔、谦和、说话算数、忠厚老实、慷慨大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道德最高尚的民族。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和写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报告中都有对印第安人高尚道德的描述”。西方人的“感恩节”就是感谢印第安人给他们食物使他们能在美洲生存下来,当然美国白人现在不感谢印第安人了,而是感谢“上帝”了。
带给印第安人惨遭种族灭绝之祸的根本原因,固然与西方殖民者不讲信用的卑劣偷袭有关, 但根本原因在于西方人传进的瘟疫。许多真正历史细节真相,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去探索历史才能有所感悟,我希望读者与我一起不带任何自大与自卑的情绪或心结去研究和看待历史。印第安人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为什么上万年来几波次从不同方向迁徙进美洲的父系基本都是Y-Q1a系人群?为什么印第安人的母系基本都是汉人线粒体基因类型下的子类型?印第安人也有人祭一类残忍的一面(《礼记》记载: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印第安人也用着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印第安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基本都被湮没在历史尘埃里。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小山”和废墟里挖出来的金字塔和墨西哥亡灵大道)
2 印第安人的植物研究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对世界人类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本篇博文则重点讲述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作为对《人类文明传播与粮食蔬菜农作物的培育驯化路径图》一文的补充。印第安人到达美洲后,培育了许多农业作物。据学者研究,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50%以上都出自印第安人之双手。很难想象,没有印第安人的贡献,如今我们的餐桌上还有什么。另外的50%的植物食品绝大部分又出自于古埃及和古印度河谷,同样与Q1a系人群关系极大。
印第安人能培育这么多植物食品,不是靠碰运气,而是他们的科学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落后。以阿兹特克人为例,阿兹特克人在教育方面,他们设有各级的学校,儿童、青少年不分男女,人人有学上,人人要学习。儿童出生后到5岁,接受家庭教育。5~10岁,入启蒙学校。10~15岁,进入艺术、职业和军事训练预备学校(“青年之家”)或进入专业预备学校,由专业人员授课。预备学校毕业后,其中的佼佼者(10%)可以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四个:1,生物,医药;2,数学,天文;3,法律,政治组织;4,军事战略战术;专业高等学校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农业、舞蹈、唱歌、音乐、诗歌、戏剧等等专业课程。阿兹特克人从孩提时开始不但接受自然、历史、法律、宗教、体育、军事和科学等教育,还要接受道德教育。阿兹特克人对植物特别有研究,还建造了植物园,对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对它们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研究、分类,分别应用于医疗、手工业生产、食品制作等方面。帝国境内有4大著名植物园,分别设在特诺奇蒂特兰、伊斯塔帕拉潘(Iztapalapan)、特斯科科和瓦斯特佩克(Huaxtepec)四座城池。许多植物园集中研究药用植物学。一些植物园还附设诊所治疗疾病。在药用植物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各部落均有一所医院,为平民治病。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医院。中美洲曾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印第安人在农业方面对人类的贡献](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特诺奇提特兰(Tenochtitlán)──阿兹特克的首都,一座人工岛,今天的墨西哥城)
3 如果谈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首屈一指的就是玉米。
玉米是包括水稻、小麦在内的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由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而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培作物了。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玉米有20多个品种,生长期有长有短,短的只要3个月左右就成熟了。自从16世纪初欧洲人 把玉米从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带出来以后,由于它适应性强、产量高、播种和收获季节早,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种植起来。特别是在高原、干旱和阳光充足的地区,玉米是主产作物。在目前世界各种粮食的总产量中,玉米的产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是一件了不起的农业试验。植物学家们认为,把野生玉米植物培育 成农作物是农业史上最困难的试验,而印第安人在5000年前就将它培育成功了,的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玉米丰富的营养、较高的产量和对各种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使之成为印第安文明的物质基础。因而,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称为“玉米文明”。
玉米的传播对世界人口爆炸起到了巨大作用。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 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 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 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 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中国明代以前人口几乎总是在几千万徘徊,随着明中期玉米的引进种植,人口开始了爆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子孙赖以生存的是被称为“五谷”的水稻、小麦、谷子、高粱、大豆以及其他杂粮。自从16世纪初期这位美洲的来客-玉米跨上了神州大 地,即以它惊人的适应本领迅速在我国南北各地安家落户。到1846年,包世臣著的《齐民四术》里,玉米已与五谷并列跃升到“六谷”的地位。在很多丘陵山 地,玉米后来者居上,成为人民“持以为终岁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玉米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生深刻的影响。
第一、玉米和其他作物的传入为急剧增长的人口提供了必需的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清初以来,社会经济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而人均耕地相对减少。
1573年(万历元年),
1662年(康熙元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20 479万人3.6亩/人
1812年(嘉庆十七年),
清朝期间,人口几乎每百年增加一亿,而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满清统治阶层对人民的压迫剥削,迫使很多人背井离乡, 另谋生路。大批农民进入深山老林,特别是在川、陕、甘、鄂的丘陵山区伐林垦荒种植玉米。据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壬辰卓秉恬奏陈川、陕、楚老林情形:“由陕西 之略阳、凤县,东经宝鸡等县,至湖北之郧西,中间高山深谷,统谓之南山老林;由陕西之宁恙、褒城,东经四川之南江等县,陕西之紫阳等县,至湖北之竹山等 县,中闻高山深谷,统谓之巴山老林。老林之中,地方辽阔,宜种包谷、养、豆、燕麦,徭粮极微。客民给地主钱数串即可租种数沟、数岭。” (《清宣宗实录》卷十)。玉米的引进和种植无疑缓和了人口急剧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在引进后不太长的时间内,玉米在西南和南方丘陵早地迅速上升至主粮的 地位。
第二,玉米适应性比较强,即使在丘陵旱地,斜披陡崖,亦能良好生长。清李拔在《请种包谷议》 (1762年)的奏疏中,积力主张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说玉米“但得簿土,即可播种”,“乘肯半熟,先采而食”能济青黄不接;“大米不耐饥,包米能果腹”, 与水稻、小麦相比,玉米“种植不难,收获亦易”。与甘薯相比,甘薯“易致腐烂,不堪收贮”,而玉米具有种植简便,容易贮藏的优点。河南《尉县志》记载, “玉麦,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若稷、黍、高粱艺植殊少”。陕西《扶风且志》记载,“近则瘠地种包谷,盖南山各民新植,浸及于平原矣。”“湖南一 省,半山半水,深山弯谷,地气较迟,全赖包谷。”
第三,玉米的传播和发展,繁荣了社会经济,它不仅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间接对畜牧业和手工业发生显著的影响。玉米可作粮食,可作饲料,又可供作发展手 工业的原料。据《三省边防备览》记载:“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当时在川、 陕、两湖等地以玉米养猪酿酒为业者极为普遍。玉米的丰歉也直接影响了许多手工业作坊的经营和规模,“商人操奇赢厚货,必山内丰登,包谷值贱,则厂开愈大, 人聚益众;如值包谷清风(歉收),价值大贵,则歇厂停工。”
由于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多种用途,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云、贵、川、陕、两湖等省的丘陵旱地得到开发利用使耕地面积随之扩大。据李文治著《中国近代 农业史资料》记载,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100多年间,云南省耕地面积从52115顷增加到92537顷;贵州省耕 地面积从10743顷增加到26731顷;四川省耕地面积从11884顷增加到46 071顷。垦荒扩种玉米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4 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植物种类之多令人惊讶:薯芋类和瓜果蔬菜类
他们培育出约45种以上的瓜果蔬菜类农作物,如培育出了马铃薯、红薯、木薯、山药等多种薯芋类作物。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 芋,目前,马铃薯在世界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作主食,还可做成菜肴。红薯又名甘薯、白薯、山芋、番薯,在世界粮食作物中,它与马铃薯同为8种主 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日常食用的一些坚果、蔬菜也是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如花生、向日葵、黄瓜、西红柿、南瓜、西葫芦、辣椒、豇豆、菜豆、扁豆等。正是印第安人培育出这么多的蔬菜才使我们的餐桌如此丰富多彩。印第安人还培育出了菠萝、鳄梨和草莓等水果,又培育出了世界重要饮料原料之一的可可。印第安人培育的食用植物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饮食,为人类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研究者认为,除了中国大豆、欧洲蚕豆,如绿豆、豌豆、豇豆,云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茶豆等等所有的食用豆类都是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对于绿豆、扁豆、豌豆等其最初产地也还存有争议。绿豆也可能最初出自中国区。
5 印第安还培育出了橡胶、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
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现代工业的发展与美洲的橡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橡胶是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离不开橡胶。如果没有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世界工业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在现代体育项目中,足、篮、排三大球类项目拥有为数量多的爱好者,这也要归功于印第安人栽培的橡胶,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会用橡胶制成实心球进行比赛了。印第安人还知道用橡胶涂在斗篷、鞋子等器物上用来防水。印第安人最早栽培的烟草随着美洲的发现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印第安人栽培烟草主要是作为药材用的,但在传到世界各地后,却发展成为一种令人上瘾的享受品。烟草虽然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烟草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考古发现,印第安人早在4000年以前就栽培棉花了,虽然棉花的发源地是否为美洲目前仍无定论,但至少印第安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民族之一。印第安人培育出了许多种药用植物,而且还首先知道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如提取奎宁的金鸡纳树、提取麻醉剂的高根等。
印第安人培育出的这些农作物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所说的:“美洲印第安人诸部落的历史及经验,或多或少地代表处于与我们相应状态的我们远祖的历史及经验,构成人类记录之一部分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制度、技术、发明以及实际上的经验,实具有超越印第安人种族本身界限的一种特殊的高超价值。”
谁能评价可口可乐、烟草、辣椒这几样东西对世界人类的影响? 当你喝着可乐,吸着香烟,贪婪着各种辣味美食,请别忘了印第安人!别要吃奶骂娘!
后一篇:文明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