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三国》终登内地舞台

2013年07月04日15:51  新浪娱乐 微博
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三国》 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三国》

  新浪娱乐讯 早在2007年 《包法利夫人们》在内地巡演之际,许多内地观众便已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了解到林奕华[微博]导演在台北创作。2013年跨年夜,继《水浒传》和《西游记》后,林奕华在台北两厅院推出名著系列的第三部重头作品《三国》,获得极大关注。8月9、10日,四大名著系列首部曲《三国》将在广州大剧院首演,继而登陆重庆、杭州、北京、上海,完成五个城市的13场巡演。

  据主办方介绍,《三国》人物众多,舞台场景复杂,巡演难度大,此次巡演规模比林奕华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大,而下一轮的巡演也尚不在计划之内。林奕华表示,《三国》是他许久以来感觉最痛的一部戏,他希望观众能“先有情感,再进剧场”,因为这一次的《三国》,演的不是书中的“他们”,而是生活在城中的“我们”。为此制作团队记录了整个创作的过程和台北演出的现场实况,剪辑出近40分钟的《三国》制作特辑。

  林奕华: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2006《水浒传》看“男人之罪”,2007《西游记》看“生活之难”,2013《三国》看“人心之变”。林奕华为自己导演的剧场版《三国》定下题旨“What is success?(什么是成功)”,选择了原著中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借东风等十二章回为药引,探讨现代人的“忠勇仁义恕,羡慕嫉妒恨”。

  在剧本创意阶段,导演和主创团队一起在台北花了一个月时间读《三国》,探讨人物和历史,“《三国演义》里面到最后,没有赢家,都是输家。这是一部充满教训的失败之书,”林奕华说,“为什么很多人羡慕忌妒恨?因为不快乐。为何不快乐?因为他想成为别人。为何要成为别人?因为别人有的,他也想要。为什么他也想要?因为他不想要过程只想要结果。为什么?因为他怕失败。因为他怕成长。为什么?因为成长就是成为自己,没有保证的过程。”“人人都觉得自己的父母、经历、衣着比不上别人。消费时代如此强大,每天都在贩卖成功给你,舒缓你的挫败感。从来没有这多人觉得自己是失败者。所以成功才有了市场。所以“历史”的意义才会被理解成,谁能真的生存?谁又能永远被记住?”

  剧中,通过十三个学生,三个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对三国人物的模拟、解读,一步步探讨成功象征的符号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文化和历史脉络。林奕华说:“我们借《三国》来问什么是成功,是因为在历史上,很多人付出过、贡献过,我们记得他,却往往不是因为他是成功的,而是因为他是失败的。那些失败中,我们看到牺牲,看到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也是在这些牺牲里面看到前赴后继,看到因循与教训。由这些教训,来引申为我们的一些反思。”

  “十二钗”变身三国群雄首亮相

  据了解,戏的开始是一个临近毕业的学校教室,十三个女学生由不同通道进场。三位男性历史老师开始了《三国》的课程,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三国中的典故,演员们时而扮演着在历史中寻找成功窍门的学生,时而扮演三国中的人物展开咏叹调式的内心独白。慢慢的,课程离题越来越远,学生的扮演愈演愈烈,曹操的头疼、关羽的过去、孔明的无奈、司马懿的寂寞……各个角色紧抓住历史舞台上的发话权,奋力一搏。最终,十三个学生的教室,只剩下一人,独自迎接毕业礼……

  这部戏中的十三名女演员正是刚刚结束的《贾宝玉》中“十二金钗”的扮演者,《三国》延续林奕华一贯的风格,肢体动作多,角色转换快,对演员的演技和体力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一位香港的观众观剧后不仅感叹“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平均,整体这么高质素的一个演出,十七人当中没有谁比谁比下去,没有谁较谁抢镜,每一个演员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演员。演出既能让每个演员发挥同时也有高度的团队合作,可以想象演员之间有很好的默契。”

  而对于为什么要用全女班底来演一出男人戏,林奕华的解释是“让她们来演出一些未来的强者,比起用男人来演一些过去的强者,对观众更加有挑战性,也有时代的意义。”(TG/文)

 

(责编: pp)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