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镐把子
李镐把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486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书店的记忆

(2013-08-16 09:32:49)
标签:

书店

杂谈

分类: 我爱胡说

有关书店的记忆

这几天又看到一个统计,说以色列人每年的阅读量是60几本书,而中国人的读书量不过是4本多一点。
一直对这样的统计和其背后的对比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国情不同,人民的素质、历史的积淀都不相同,所以简单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你很难在江边或者是广场上看到有人在看书,很多人回到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上网或者是聊微信,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书的人真的不是很多。
倒是在图书馆看书的人真的是很多,尤其是周六周日,省图阅览室就会出现一座难求的场景,但这其中又以忙于应考的学生居多,那种以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快乐阅读的人远比上街边撸大串、打麻将的人来的汹涌。
而且在我们这个城市中,书店是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我家在道里住。因此经常光顾的地方就是道里新华书店。我爱看书完全是受我妈的影响,她所偏重的书籍类型多为历史、文艺,所以我的口味自然也继承了她老人家的优良传统。我妈到外地出差或者是讲课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买书还有就是买一些瓷器,所以每次到火车站迎接她都是大包小裹的,而且包裹里的东西都非常沉,甭问,有买书了。记得1991年,我和我妈去河南,在开封就买了好多书,我们一路拎着书游玩了孔庙、拜谒了泰山,回到家的时候,我妈兜里就剩五块钱了。
道里新华书店原来是日本人开设的洋行,楼体上粘贴的瓷砖直到今天也不曾脱落,足可见当时的施工质量。记得当年道里新华书店的二楼是买小说以及儿童文学的,从一楼到二楼你要走过一道狭窄的又有些陡峭的楼体,一抬头你就会看到摆放的斯文严整的柜台和书架,恍然间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我期末成绩不错的时候,我妈我爸就会把我领到新华书店给我买书以资鼓励。后来我妈在病中的时候听说有一本小说叫《白鹿原》不错,就让我去买,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季,也好像是我最后一次进入道里新华书店给她买书。
上大学之后,我的足迹又来到了学府路一带。在这边有一个巨大的学府书店,还有一个很精致的精华书店。后来学府书店改名叫学府书城了,里面的教辅书籍一应俱全更加浩荡,但人文方面的书似乎总是有些让人不敢恭维。无论是书店还是书城,都给人一种大车店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你进去买了书就想跑,根本不想在里面有任何停留。能把书店干成超市,其实我也挺佩服经营者的定力和勇气的。
再说那家精华书店,原来在南岗区哈尔滨电影院旁边的小二楼上,你要去书店买书,必须走过一道室外的楼体,冬天很容易把人给摔下去,所以有时候看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学府路上的那家精华书店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改成了一家湘菜馆,每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而那些精华书店最具特色的古籍和字帖可能早已经伴随着食客的喧嚣灰飞烟灭了吧?
在我单位的附近原来有一家席殊书屋,经营者是一个有些文艺的女人姓程。据说她原来是注册会计师,有着不错的收入,后来应为太喜欢看书了,索性就加盟了“席殊”。书店的经营者的口味决定了所陈列的书籍的类型,教化附近的这家书店后来也渐渐成为了哈尔滨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书店里有一个书架是专门陈列电影书籍的,我也是那里的常客。在程的书店你可以找到最流行的书,但你却很难找到那种让你眼前一亮苦寻了很久的书。
时间的残酷让人不敢回首,转眼间这家书店也黄了,店主人和她雇佣的那几个说话柔声细语的营业员就如同人家蒸发一样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店面是一个蛋糕店,或许果腹真的比看书要重要。
目前生存在哈尔滨的书店不是寄居在商场的某个角落,就是徒有书店的外表里面早已经被出租分割成了贩卖其他物品的卖场。至于在群力的那家好大好大的山水书城,真的不看好其前景,莫不如将其扩大为N倍的关东古巷,今天人们更喜欢烧烤的烟熏火燎,没多少人在意那浓浓的书香,时代就这逼样,你说你能改变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