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吧 关注:148贴子:14,200

今天下午我不只是在发那个帖子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点钟回到家,因为在做维京长船的纸模型,就开始写一篇科普文。连着写了快四个小时,没有头,因为头是想写才开的那种半成品。
之所以把它发上来,是因为蝌蚪质疑我的语言能力,现在你就看看!
是的没吃饭到现在都没吃饭!写完了才在带着小说片段的灵感做,做的时候看到同学发的东西又发那个帖子去了。


IP属地:贵州1楼2013-06-27 21:33回复
    文章:
    (没有头)
    历史上关于维京人掠夺残忍的记载并不属实,很多都经过了夸张和歪曲。造成这种不属实记载的原因是,当时能读写、会做记录的欧洲人都是教士,维京人偏偏又喜欢抢掠教堂和修道院,所以教士恨他们,故意丑化他们;维京海盗戴牛角盔的传闻就是当时对他们的妖魔化之一。对维京的去妖魔化是直到十九世纪才开始的。海盗只是维京人的一面,他们是勇敢的航海者和无畏的探险者,比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还具有冒险精神。


    IP属地:贵州3楼2013-06-27 21:35
    回复

      谈到维京人的长船,一个错误的印象是这种船经常用桨划。实际上,维京长船平时在大海中航行时只用帆,只在战斗、靠岸时或无风的时候才放桨出来划;这种设计思想比欧洲其他地方至少领先了两百年。维京长船的设计与之前欧洲的桨帆船根本不同,桨帆船是以桨为主,而长船的干舷低、无固定桨位的特点正是为了以帆为主,长船的帆按比例来看也比之前的南欧桨帆船大得多,在远洋上能产生巨大的速度。直到十七世纪,用桨帆船走大西洋依然被视为一种愚蠢或冒险的举动,但维京人在七百年前就已经跨越了大西洋到达美洲;讽刺的是,南欧桨帆船的设计总是比长船要复杂得多。维京人的成功正所谓是要实用不要过多累赘。
      长船的结构是很简单的,简单到连划桨的凳子都没有。但是,这种简单不是简陋,而是精简。维京人抛弃了一切累赘的东西,然后将还剩下的东西优化到极致。典型的长船一般分三层,最底下放置压舱物,中间的一层用来放置给养、修理工具和备用帆、索等,最上面一层就是露天的甲板,船员生活起居工作战斗都在这上面(下面两层太矮,进不了人)。远航的时候,最上面的甲板两侧排布固定上船员的衣物箱,也就成了划桨的凳子;甲板中央沿纵轴线则有一列立柱,长船上一般有两面帆,分别用于近海和远海,在使用一面帆的时候,另一面取下来固定在这列立柱上就成了很好的帐蓬,供船员遮风挡雨。精简实用到这种程度,也让我们一瞥北欧先民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不易,艰难让他们学会节约,将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精简到极致。


      IP属地:贵州4楼2013-06-27 21:35
      回复

        由于结构精简,长船很轻,轻到什么程度呢?轻到维京人在他们漫长的征服中遇到陆地的时候可以把船扛在肩上抬过去,就像古希腊神话中阿尔戈号的船员做的事。轻到可以抬走的程度,这些船在海上的轻快性就可以想象了。维京长船的速度一般是五至十二节,理想状况下据说可以达到十五节,而当时其他战船的速度只在四节左右。希腊时代的三层桨座战船可以达到八至九节,但只是短距离冲刺,同时它的划桨人数比长船多得多,又是以帆为辅,续航力比长船低。而且,维京长船还有一个当时被视为奇迹的特点,就是体型越大反倒越快。征服者威廉的莫阿号旗舰长船比他舰队中的其他船都长一大截,反倒提前其他船几天到达了英国。长船由于首尾形状一致,必要的时候无需掉头就能逆行,这种能力便于在多礁石或敌船的海域左冲右突;其帆配有维京人发明的一种称做beitass的装置(一根可以灵活调节方向的帆脚撑杆),能八面使风,这些高机动性的特点令它们成为了中世纪前三百年的海上霸主,因为当时的其他战船一般只配和长船差不多的帆装,但却比长船高耸和沉重得多,相当笨重;实际上,战船笨重的问题直到十五世纪晚期盖伦帆船出现之时才得到彻底的解决。


        IP属地:贵州5楼2013-06-27 21:36
        回复

          长船的建造法出了名地奇葩,但是又出了名的坚固。其他船是先有框架再铺舷板,长船则是与之相反,先做壳再在里面固定肋骨,船壳在没有肋骨的时候就能够结合在一起,其坚固程度就可以隐约看出来了;同时长船外壳的组合方法也与南欧不同,南欧船采用的是板缘对板缘的平接,长船则是覆瓦状的搭接。平接的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一遇风暴即破,搭接的长船一方面船板的重叠部分能缓和浪的冲击力和降低渗水可能性,另一方面,搭接的船板能够上下错动,使船具有韧性,不怕北大西洋的风暴。《维京传奇》里面形象地说平接的船就像公羊一样硬顶海浪,搭接的长船则能随着海浪像涟漪一样绷紧放松,反倒不会漏水。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把鹦鹉螺号的外壳设定成搭接,说不怕风浪,想来也是受了维京人的启发。
          有趣的是,搭接建造法实际上并不适合除了长船的其他种类船;因为搭接的船身是“软”的,承受不了过重过多的上部结构。中世纪时期,南欧人从维京那里学来了搭接法,以为将其直接转到他们的战船上就可像维京船一样不怕风浪,结果却是失败。由此可见,维京长船的确是独树一帜,它的建造法都是只属于自己的,别人模仿不来。


          IP属地:贵州6楼2013-06-27 21:37
          回复

            长船很精简,但难能可贵的是它并非不华丽。提到长船上的装饰,最有名的就是它们的龙头,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长船都有龙头,只是某些特定的型号有;维京人是精于知识而富有想象力的民族,他们善于观察自己遥远的旅程中遇上的各种生物,以及借鉴各种地区的艺术风格,所以长船的头像还有新月、蛇头甚至狮头等东方风格的款式。比龙头更普遍的是船身上的雕花嵌板,这种嵌板一般分布在船的首尾,但也有在舷侧从头一直拉到尾的特例。维京人是雕刻的好手,专业网站上可以找到很多维京艺术品的图片,真的是美得让人心醉。在维京时代的300年里,长船上的雕刻竟发展出了多达七种的流派。即使有极少数的长船没有雕刻,它们本身的优美曲线已经足以成为一件艺术品了,而且还是经得起海浪的艺术品。如果是驶去作战,热血的维京战士会在船的舷侧排上盾牌,给曲线优美的长船增添了不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息。


            IP属地:贵州7楼2013-06-27 21:37
            回复

              在中世纪,主流的西欧文化由于宗教因素,和被杀得鸡飞狗跳的那三百年的耻辱史,不喜欢谈维京,即使谈,也把他们妖魔化,戴牛角披兽皮用骷髅做酒杯的传说就是那时候来的,维京人的长船则被视为魔鬼的法器,有时候甚至就被视为真的、活的恶龙;大航海时代至十八世纪,西欧海船飞速进化,他们在伟大的全球殖民中沾沾自喜,更加忘却了这批来自北方的勇敢先驱;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先是文艺界,然后是学术界,出现了称之为“维京复兴”的新思潮,有人采用维京人的技艺和方法复制了一些长船,其中一艘轻而易举地达到了9节以上的巡航速度,在一天内能驶223海里,当时有些学者认为,即使考虑不同海域海况不同,长船依然能在一个月之内穿越大西洋,另一些学者则反对,认为当时的船不可能这么快,并举出艾力克走格陵兰就沉了十条船的个例,来质疑长船的航行能力;这一争论在1893年止息了,这年,挪威人根据著名的果斯塔尔德棺船,复制了一艘长船并将其命名为“维京号”,打算重现祖先的壮举,该船从挪威卑尔根启航,用了27天就跨越了大西洋到达美洲,为了参加哥伦布主题展览会,又沿哈德孙河逆流而上进入大湖区最终到达芝加哥。在维京人五百年后的哥伦布,率领三艘当时很先进的卡拉克和卡拉维尔船,首航70天才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长船看上去那么简单,但却拥有如此的速度和续航能力,写到这里我都情不自禁地在说:维京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IP属地:贵州9楼2013-06-27 21:40
              回复

                长船虽然总体上领先时代,并具有优美的外表和坚固、高机动性的优点,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类的船缝填料发展水平本身就只在跑近海的阶段,一艘船在海上跑几十天,有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渗水了,长船也逃不过这个技术局限(不过这个技术局限也只是在钢铁船体出现之后才彻底被克服的)。长船在穿越大西洋的漫长航行中,因为渗水而沉没的事情时有发生,红发艾力克发现格陵兰的探险过程中,二十五艘船有十艘(一说十一艘)因此沉没。而长船的坚固和不怕风浪,指的是整个船身不会因为风浪而破裂散架,但并不代表海浪打不进船内。长船本身干舷就低,北大西洋的巨浪打上甲板是常见的现象;所以,维京海盗们的身上经常是湿漉漉的,更有甚者,北海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即使有帐蓬,但冻死人还是有可能的,根据记载,冻死的水手就直接扔进水里,三百年的维京时代,三百个寒冷的北方冬日,以及数以千计的航行,不知有多少灵魂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极夜笼罩下的波涛中。


                IP属地:贵州10楼2013-06-27 21:41
                回复
                  抽你妹呀真是~~


                  IP属地:贵州11楼2013-06-27 21:46
                  回复

                    长船的艺术是领先时代的,从古代到大航海时代,各国舰船的装饰一直以平面绘画为主,甚至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舰只都如此;直到巴洛克时期,立体雕刻才像当年在维京长船上普及一样大规模出现;但现在来看这些艺术品的原初目的,着实令人叹惋。威武的龙头和舷板上繁复的雕刻,是在那个迷信的时代为了护佑这条船顺风顺水,吓走敌人和神话中最凶恶的怪物;古代中国福州一带的海船上,也有基于同样目的而造的装饰,但它们只是船板上平面绘出的兽首、凤凰等,怎么能和长船上那木甚至是金属雕刻出来的护符相比呢?大概是维京人已经了解他们航行的危险性,所以才花这么多心思和精力来打造他们舰船的护身符吧。不过这种本来迷信的艺术却真真切切地起到了威胁作用——当时不管哪个国家的人,只要一看到船首高扬着龙头船身上还有那种北欧风格的雕饰,就知道:维京人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维京人进行那么漫长而且浩浩荡荡的航行和探险,是需要无以伦比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和自信,及追求自由和生存空间的探索精神。可以这么说,在那个中世纪千年暗夜刚刚拉开帷幕的时代,维京人来自北欧的探索精神给整个欧洲世界注入了不可替代的活力。曲线优美首尾高昂的龙首长船将永远是无畏前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标志,航行在一代代不止北欧人,而且是世界人的心中。


                    IP属地:贵州12楼2013-06-27 21:47
                    回复
                      完,不做饭也不炒贴了,吃烧烤去!~~


                      IP属地:贵州13楼2013-06-27 21:48
                      回复
                        写这篇东西的同时我都还在为新小说收集资料。


                        IP属地:贵州14楼2013-06-27 21:49
                        回复
                          **************************************************************************************


                          IP属地:江苏15楼2013-06-27 22:36
                          收起回复
                            (-__-)b


                            IP属地:四川16楼2013-06-27 22:56
                            收起回复
                              @硝
                              即使看大小,我依然是一天3.375k,我不觉得职业翻译是一天2-4k这么慢,否则就是我努力。你觉得呢?


                              IP属地:贵州17楼2013-06-27 23: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