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差距到底在哪儿?——从《编辑这种病》两个版本说起
![]() |
《编辑这种病》台版 |
![]() |
《编辑这种病》大陆版 |
一、大陆版编辑动了什么手脚?
《编辑这种病》大陆版的编辑底本是台湾邱振瑞先生的译本,但是大陆版的编辑对这个译本改动非常大,尤其是进行了大量的整篇删除、合并、改编处理,使得很多文章面目全非,读起来磕磕绊绊,阅读感极差。很多读者手上没有台湾版,我就把大陆版编辑动过手脚的部分做了一个统计,请大家看看:
1、文章总数统计:台版内文共46篇,大陆版共32篇;为什么少了这么多?因为大陆版编辑除了删除文章,还把原版中的访谈、特写稿件一律改编成了一篇篇的文章。
2、大陆版删除的文章:共2篇,《石原慎太郎——渴望将信念付诸行动》《石原慎太郎——太阳的季节》);
3、大陆版合并的文章:
把关于尾崎丰的五篇文章合为一篇:即《尾崎丰:失去保护的少年》《尾崎丰:诞生》《尾崎丰:写作风格与舞台》《尾崎丰:重逢》《尾崎丰:何谓驶向苦难之港》合并为《为什么害怕孤独?尾崎丰》;
把关于CHIANTI的两篇文章《安井一美:教我懂得附庸风雅》《CHIANTI这家店》合并为《独特的温情 安井一美》;
把《幻冬舍创立‘奋战宣言’》去掉标题插入《终点的路标》一文,而《终点的路标》一文原始篇名是《与其墨守陈规,不如鲁莽冲撞》。
4、大陆版把访谈拆散改编成文章的部分有——
把关于编辑业务的三篇访谈改成了文章:访谈《掌握三个大师和三个表现耀眼的新锐作家》编成了《冒牌货的自豪》一文;访谈《见城彻因胆小而制胜》编成了《最后总是获胜的人》一文;访谈《见城彻的编辑手法》改成了《王牌》《殊死战》两文,部分内容又插编入《冒牌货的自豪》里面。
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统计,细到文字处理,我发现这位编辑也大动手脚,把台湾版译者的文章改动了很多,并且是毫无必要的改动,比如原译文为:
“我始终相信,以自己的魅力说服那些‘不和角川合作’或者‘我和你不熟’的人,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才算是真正的工作。”
大陆版编辑改为:
“我始终抱持能以自己的魅力说服那些说‘不和角川合作’或者‘我和你不熟’的人,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才算是真正的工作。”(“抱持”应为“保持”,应该是没校对好)——试问:这种改动有必要吗?人家的译文问题吗?为什么要改?为什么又改出一个病句?……类似的细节胡乱编辑的问题不止这一处,还有有网友指出这个版本的大量校对错误,类似问题应该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我为什么对这个版本如此失望?
记得入行做编辑第一年,我狂看各类编辑方面的书,某次和主编季先生聊业务,我大谈《编辑力》如何如何好,他却不以为然,说还有一本叫《编辑这种病》的书那才叫一个好看。我把书名咂摸了好久,下来便四处搜寻,却发现没有大陆版。后来季老师去台湾问我们有什么东西要带,我便立即开了一个书单,其中就有这本。
不料,我再一次他再谈起这本书时,他却挑起刺了,说其实编辑方案不够好。我仔细一想,事实也是,台版的内文编排有些乱,编辑方案不够好。不过,我顺势说:不然咱们来做一个大陆版吧!却即遭否决,害我囧了好久。后来我心有不甘,又拉扯了一个批讲编辑的系列选题提案,也没通过编辑会。这件事就不了了之。很久以后才有了这个大陆版,我便立即买了一本。
大陆版比台湾版薄了很多,不得不说大陆版的编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封面文案重做,目录重写,内文专辑重新编排,一半以上的标题重改……处处都有编辑的痕迹。不过我看了几篇就觉得不对味儿,拿来和台版一对照,原来是个删改版,看到我曾经想做的一本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我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尽最大努力争取做这本书。不过好在还有台版在手,和日文版应该很相似,我决定来做一个详细对比,让我们详细看看这两本书的编辑方案差距在哪儿。
三、咱们先看看封面:你敢不敢写一套好点的文案?
![]() |
台湾版 |
![]() |
大陆版 |
【书名摆放】不知道各位喜欢哪个版本的封面,反正我喜欢台版。至少台版封面不会让人讨厌,不会妨碍信息传达。而大陆版的封面,设计莫名其妙,书名不易辨认,我一个朋友第一眼竟然读成了“编辑这种最疯狂的编辑”,显然这位编辑没有做好产品把关工作。不过,错误是设计师先犯下的:正常的阅读习惯,竖排文字应该是从右向左排、从右往左读的,这位设计师恰恰搞反了。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强行插入一句广告:“最疯狂的编辑!”,书名被生生劈成两半。
TIPS:书名在封面上该怎么呈现?
不论如何,书名摆放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书名在版面上应该是一个整体元素,绝对不能像这本书把书名分隔为两半;还有一个原则是,排版时书名放的位置,至少有一部分要放在封面上半部分,因为人的阅读习惯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所以不论如何书名都应该放在版面上方;如果设计师把书名放在封面最下端,要么是他不专业,要么就是有特殊考虑;我如果是编辑,就算他有特殊考虑,我也不会同意放下面的。
【副标题】台版有副标题,大陆版弄没了。其实,台版“记那些折磨过我的大牌作家们”的副标题很符合书的内容实际情况,也符合这本书的精神气场,还补充了“编辑这种病”这个书名信息模糊的不足,为什么要删掉呢?删了还不要紧,为什么要搞出一个难看的被砍断半截的标题呢?有朋友指出这是为了改变产品定位,为了做成一本讲述如何操作畅销书“秘诀”的书,所以这个文案改动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这个“畅销书秘诀”的定位是不符合产品自身特点的,这样做在广告上属于过度夸张产品功能,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的行为。
TIPS:副标题的作用有多大?
有位长期在书店一线工作的日本人井狩春男写过一本《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的书,他说副标题作用不大,我认为这种观点只适用于过去的店面销售时代。现在是网购时代,副标题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浏览书目的时候基本只看个书名,如果附加有说明性质的副标题,会传递更多信息,顾客一旦停留,购买行为就发生了。当然啦,书名如果很好地传达了内容信息,自然是不需要副标题的。
【封面设计】台版封面设计有一个创意,就是把见城彻的作者们的名字用UV工艺印在了封面上,比如村上龙、坂本龙一、北野武、吉本芭娜娜、石原慎太郎等等,既提示了书的内容与这些人相关,也能引起人的八卦兴趣,又表现出幻冬舍旗下作家实力之雄厚。到了大陆版,这个创意就完全变成了封底的竖排名字了,单调而无趣。
【人名玄机】大陆版封底有一个名字是“石原裕次郎”,我以为写错了,因为原版是有两篇写石原慎太郎的文章,可是看内文却又不见文章,原来是删掉了。是因为他的政治观点吗?可是这篇小文里并不涉及政治啊,为什么要删呢?我实在找不到原因,只能认为这位编辑“自我设限”太严重了,自己把文章阉掉了。(删掉的两篇文章:《石原慎太郎——渴望将信念付诸行动》《石原慎太郎——太阳的季节》)
【封底文案】说道封底,我顺便多说说封底文案,台版是封底上方是见城彻的一段话:“我的工作就是我那进退两难的人生……无论对方多么任性、讨人厌、把我耍的团团转,只要他的作品可以感动我,叫我做什么都无所谓,就算要我去杀人放火,我也想和这个人一起工作”,下面一长段则是介绍“幻冬社传奇”,把幻冬舍年年都有超级畅销书的盛况讲得有声有色,最后还强调关于编辑经验的“各种秘辛,全写在这本书里!”对于我这种编辑人来说,这文案有理有据有细节,真的很吸引人。可是大陆版把这些文案全部删掉了。
TIPS:封面文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怎么说呢?封面文案就是“产品说明书”,是一本书营销道具的入口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封面文案有几大元素:1、书名,千锤百炼始出来;2、定位语,对一本书核心卖点的广告语式提炼,如果遇到一部书有很多本续集,最好找出每一本的卖点,也写成一句话广告;3、主要内容提取文字,一些彰显全书调性的话;4、作者简介、内容概况、评论。我目前见到的封面文案做得最好的还是读客,虽然他们的产品我喜欢的很少,但是他们的做法很对路。完全把书当作一个产品来做,为读者节省了大量了解信息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总的来说,大陆版封面文案和封面设计的整体感都不好,既不美观,也没有很好地传达核心信息。
四、咱们再说说目录:你能不能做一套有用有趣有悬念的目录?
![]() |
台版目录 |
![]() |
台版目录 |
![]() |
大陆版目录 |
![]() |
大陆版目录 |
话说这位大陆版编辑抱负其实不小,且看:
她把章节名字全改了。台版的三章是:1、“SOUL OF AUTHOR”;2、“SOUL OF ADITOR”;3、“SOUL OF PUBLISHER”——硬译就是:作者的灵魂,编辑的灵魂,出版的灵魂;大陆版则改为:作家症候群,编辑症候群,出版症候群。这个我没意见。可是问题马上就来了:
【标题被乱改】大陆版的标题几乎全新改过,删掉了原版标题中的很多重要信息,虽然编辑改标题无可厚非,但这种翻译作品,台译本都几乎没怎么动原标题,原汁原味地出版;你大陆版凭什么改得面目全非?有没有征询作者的意见?有没有考虑改掉以后文章阅读起来会有理解障碍?假如我是台译本翻译,也会抗议,因为这种改动损失掉了大量信息,却并没有让标题更好。
TIPS:作者的标题能不能改?
毫无疑问,标题肯定能改,天下没有不可以改的标题,也没有不可以编辑的文章。但是绝对不能乱改,尺度把握不好最好不要改,否则得罪作者也对读者不负责任。我做过一些文集性质的书基本都改过标题,但都征询过作者的意见。如果是小说,一般不要轻易改标题。要想把小说标题改好,需要很深的文学功力。我见过一本小说小标题改得很棒的案例。那本小说叫《死囚牢里的陪号》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58840/,原稿的标题很啰嗦,虽是监狱小说却没有一点悬念。当时那本书的责任编辑没有经验,主编季先生就自己下手改了一版,那本书的标题系统经季先生改过后,立即让人感觉一部经典小说的架构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小说内文标题全部被改的情况,作者看了也觉得改得好。其他题材的东西,像诗歌那就更要小心了,几乎是不可以改的,除非你是作者的朋友,那就属于切磋了,不是编辑工作了。总之,改标题是一个编辑的基本工作,但是也是需要极其谨慎的工作,切记小心。
【文章排序】大陆版不仅改了标题,还对文章重新排序——台版头几篇都讲的是见城彻的第一个难缠作者尾崎丰,大陆版则换成了村上龙,并且把几篇文章都合在“谜样的吸血鬼”一个标题之下,看到这里我猜想这个编辑应该是个女生——只有女编辑才会把这样的文章放在开篇,因为她们最为倾慕的男人就是这样的啊。
【女性视角】接下来我还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这本书的编辑是位女性:比如“维他命F”“为什么害怕孤独”“十九岁的摸样”……直到“好色卷群男”这一节彻底暴露她的女性视角,男编辑应该不会专门把标题改成这样吧?——有读者批评说我这是显示男性优越感,可能是措辞不好吧。其实我没说完,为什么我反对用女性视角改标题呢?因为见城彻是一个很彪悍的人,改成这样的标题就显得见城彻很娘炮了,这样做出来的标题系统就不符合这本书强势的精神气质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专门提出这个女性视角的问题。
好了,总结一下这位编辑和台版编辑做的目录系统:台版的尊重原作者,尽量保留了原始标题,信息量大,很好地起到了目录索引的作用,略显繁琐,但还过得去。大陆版的目录完全改成了一本文学散文的标题,虽然很简洁,但丧失大量原始信息,不利于读者进行选择性阅读。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陆版虽然很努力,但是很失败。
TIPS:案头编辑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我认为是寻找稿件的“内部节奏”,并藉此编排内文、删减冗余。如果没有摸清书稿的“内在节奏”,是没办法开始做编辑方案的,我做“过去的学校”那个系列书的时候感受尤其深刻,因为三部书的稿子全是杂乱的散篇,我只好重新审阅、重新剪辑那堆材料,做出全新的分辑与文章排序。详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12137/
五、咱们再说说内文编辑:你可不可以把内容做出点儿节奏感?
终于说到内文这个核心环节了,我原来和季老师探讨的共识是:台版的内文编排太乱,没有节奏感,有些文章有乱放的感觉。大陆版的编辑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重新编排了文章顺序,不过逻辑还是不清晰:第一章写尾崎丰的文章为什么被排在了最后?我认为台版应该就是原版,把尾崎丰放在最前面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尾崎丰是见城彻打造的第一个成功的文学作者,并且他们两的关系也最为纠结,所以把尾崎丰的文章放在最前面是合适的。大陆版第二章编排还说得过去,从作者的童年讲起,追溯了编辑病的早年渊源。第三章最乱,标题全改,内文重编,最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
【合并文章】编辑硬是把写尾崎丰的五篇文章合成了一篇,并且标题全部去掉,合为“我为什么害怕孤独”的文章,可是原来的“诞生”“重逢”“写作风格与舞台”那么多跌宕起伏的二人关系全部没了,化作一篇无标题的长文,不知道见城彻看了这样的文本会怎样,反正我很生气。
TIPS:文章可以随意合并吗?
如果几篇文章都可以随便合并的话,那这文章要么都可删掉,要么是你在瞎搞,就像《编辑这种病》大陆版的编辑一样。想合并也不是不可以,首先你得征询作者意见吧?我相信这种情况作者要么会重写,要么就直接拒绝你了。
【访谈变文章】大陆版把一些访谈处理成了文章,看得人莫名其妙。我认为翻译作品应该保持原汁原味,我没见过哪个编辑把《理想国》编成一篇文章的,可这位编辑确实是这么的。这是最让我受不了地方,这是一位老编辑的文集呀,这又不是你自己的新闻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你读这种文章感觉会非常怪,磕磕绊绊,就像听一个人絮絮叨叨乱谈一样。而且,那些原文中颇有机锋的提问也都被删掉了!我没有仔细对比,不知道有没有删掉见城彻的回答,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TIPS:把访谈做成文章、再做成书,可行吗?
这样做书也未尝不可,但是需要有极高级的编辑技巧才行,做不好就是一本口水书。还不如老老实实做成一本访谈录的书,还显得诚实一些,也会好读一些。
六、最后一句:可不可以像拍电影那样做书?
大陆版《编辑这种病》除了上述大的编辑方案、思路上的诸多问题之外,还有不少小问题:比如,大陆版勒口的文案,简化了很多,只剩下作者简介,后勒口加入了广告,不如台湾版的有趣。再比如,台湾版书名页后面还有一页献词,大陆版没有。我不知道是编辑没留意还是故意删除,被删掉的献词内容如下:
与其他任何的争执和战斗都不同
胜利者就是一无所获——
不仅不给予胜利者宽适和喜悦
也不赋予荣耀,甚至在赢得胜利的同时
也不要让他得到任何回报
——摘自海明威《胜者一无所获》
关于献词,说编辑粗心似乎不对,我把大陆版翻到最后发现“闭幕献词”还留着,掐头去尾,不知道这位编辑是怎么考虑的。可能有读者会说:献词有这么重要吗?没错,很重要!我认为这是编辑(或作者)对作品讲究的表现,这个细节也透漏出日本原版的编辑方案是比较讲究的,是把这本书当成一部电影一样来制作的——有献词,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也有片尾曲。反观大陆版,胡删乱改,丢三落四,自我阉割,封面浆糊……这大概就是编辑力的差距吧?
TIPS:为什么做书就像拍电影?
我认为,首先做书就像做电影。你看:我要选作者,这不就是选演员的角色吗?我要为作品重新包装,这不就是戏服处理吗?我要考虑我表现的主题、编辑方案,这不就是做拍摄大纲吗?我要选纸、选设计师、选印刷厂,这不就是电影制作吗?我还要考虑要不要献词,章节页用什么元素过渡,字体的大小,页边距行间距,等等等等的细节问题,这不就是在制作一部电影吗?做书其实是在做一部纸上电影。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然对台版《编辑这种病》比较喜欢一些,但是其编辑方案也非完美。后来朋友送了我一本日文原版,发现和台版编辑方案一样,这样看来作者原先并没有在编辑方案上下功夫,因为这本书的卖点在于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稍作分类、原生态呈现即可。所以,大陆版最大的问题在于破坏了原始文本的魅力,尤其是几篇访谈,原本就很棒,改成文章就很怪异了。不过,还是要感谢这位编者做的这次改编尝试,虽然结局并不美好。【2014年3月27日补记】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哪吒2》:弑父者的精神困局与后现代神明的符号破产 (4人喜欢)
- 特朗普的花果山:自恋型人格的当代权力寓言 (3人喜欢)
- 那些消失的中国摇滚杂志:1986-2025摇滚杂志消亡启示录 (5人喜欢)
- “无身体的相遇”: 赛博爱欲的精神分析报告 (2人喜欢)
- 重建关系就是重建自我:重建自我小组第四期招募,你来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为这些瞬间而活着1.0万+篇内容 · 39.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1259篇内容 · 189.8万次浏览
- 无痛戒手机新6615篇内容 · 2.4万次浏览
- 有哪些小物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1.0万+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情人节奇葩礼物大赏6883篇内容 · 8.9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474篇内容 · 76.0万次浏览
- 单身且独居是现代人的福报275篇内容 · 42.2万次浏览
- 我的2024十佳影片2212篇内容 · 1634.7万次浏览
嗯嗯 大陆版太丑了,真是没品位的书 胡删乱改也在情理之中了
编辑就是一群狂得没边的人 都不知道怎么养成的这毛病
大陆版这个封底太丑了!无法直视
我说看大陆版时怎么感觉越往后作者越颠三倒四,还不断重复已有内容。
有些編輯看過的書和文字不夠多、沉澱不夠,令出於不同人手的文字,在腦袋里自行歸類分檔。文字積得久了夠厚了,會結塊,到你取出來的時候,每塊都隱然有個名字。
确实一眼就喜欢台版。
看右下角logo这么挫不像是启真馆倒像本版 结果还真是启真馆 https://book.douban.com/doulist/976506/
浙大这本是做得很丑,但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编辑把台版副标题“记那些折磨过我的大牌作家们”改为“14年打造14本百万畅销书”,是想把一本关于作家的八卦书,改造成一本编辑畅销书的经验书,专门卖给你们这些职业编辑和作者。 这点她成功了,不想编或写畅销书的我对这书就根本没有兴趣。。。
被你说得我一定要去买台版的了!!!!
“我始终相信,以自己的魅力说服那些‘不和角川合作’或者‘我和你不熟’的人,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才算是真正的工作。” 大陆版编辑改为: “我始终抱持能以自己的魅力说服那些说‘不和角川合作’或者‘我和你不熟’的人,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才算是真正的工作。”(“抱持”应为“保持”,应该是没校对好)
说一点。这里用“抱持”没错,反而“保持”才是错的吧?
抱持一种态度,抱持一种信念,这里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最好的是加个冒号。“我始终抱持:能以自己的魅力说服那些说‘不和角川合作’或者‘我和你不熟’的人,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才算是真正的工作。”
具体的这里怎么翻译才算更加准确,还得看看原文。
大陆版改成病句了 楼上举的例子也是“抱持一种态度”之类,这词是个及物动词(他动词) 一定用这词,应该翻译成: 我始终抱持一种信念(自信),就是…… 这才合乎语法。但台版“相信,”就不需要宾语,直接把后面的内容做宾语了
【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是吐槽、是暴露问题,如果哪位要和我探讨人格问题、涵养问题、态度问题、表达方式问题,请绕道。就算我卑鄙无耻、毫无修养、毫不淡定、极其浮躁,也改变不了这个大陆版存在的问题。退一步说,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吐槽一下我买的东西很烂而已。嗯哼,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德艺双馨的你满足了吗?】
。。。。。。。。。。。。。。。。。。。。
刚想说作者态度很好,大概我比较敏感吧。忽然看到了这样一句,好吧,我是德艺双馨,谢谢夸奖。
“抱持”并不是“相信”一词的“更加文艺”的用法 现汉: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 这和“相信”完全不同义 而且也不能用从句做宾语
「内容不可见」
我现在只想买一本台版 。。。。。テ▽テ
越来越肯定的,越简单的其实越美,越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花里胡哨的东西最后总是会被摒弃的。
铃木泉美的故事中,P45阿部熏 和P43阿部勋 校对翻译名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