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维清weiqing
维清weiqing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58积分
  • 博客访问:4,271
  • 关注人气:371
  • 获赠金笔:34
  • 赠出金笔:5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兑换私密博文现有金笔2支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山大师赛配对赛的特别体验

(2013-10-12 10:46:45)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中国南山大师赛

配对赛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南山大师赛配对赛分组表早就贴在公告栏里,我们组的老外是Simon YATES,不是很熟,也不知道水平怎么样?当然看到他第一天的成绩,我还是晕了一下。

还有一位董浩是小年轻,正在南山上学,高尔夫专业的,算是准备迈入高尔夫的大门,打球时间不长,他说也就两年多吧。另一位是我上海的一位老朋友,飞机订晚了,后来没赶上。

因为比赛时间是中午11:30,为了保存体力,也不敢太早去,7点钟用了早餐,回到房间里写字上网,发好文章,收拾完毕,正好赶上9:30的班车,去球场。

因为这次邀请方冰川5100说是要在球场做一个采访,也让我早点到。

http://s14/mw690/721225a6gx6DmqTh8V79d&690

http://s3/mw690/721225a6gx6DmqWRHead2&690

我拎着球包,先到练习场,轻车熟路走到中间,只有这里有空位,看样子职业也喜欢溜边。

我不敢多打,心里很清楚,平时动得少,体能是关键,挑了几枝杆,试试手就可以了。边上还有是一个看上去很职业相的选手在练球,有点年级了,估计教练吧,球打得也不错,我看他9号铁正好够到130码,我试了试9铁也差不多这个距离,心里有点安慰了,没有特别掉队。

练完大概30个球不到,收工去签到,正好碰到了同组的小董,身材很高,体型壮硕,而且很绵软如米克尔森那样的,这种体型打球还是很有优势的。

本来以为这个季节,山东应该有很多凉意了,没想到艳阳高照,晒得人发晕,组委会给大家发的是一件薄绒背心,真的有点热。

http://s15/mw690/721225a6gx6DmqwA0ns4e&690

http://s7/mw690/721225a6gx6DmqHZNL8b6&690

忙完了杂事,出发前还可以在推杆果岭适应了一下果岭的速度。这个是职业大赛的优势了,练习果岭的速度基本和下场的差不多,不像平时,这果岭和下面的两不搭调也是很多的。我着重练了5到10码的推杆,我的练习方法是自己设计的,随便找个人少的旗洞,然后在比如9码处,插根梯,摆线推三颗球,然后矫正路线,再推,锻炼自己的手感,可以推进了,再换地点。我觉得今天是打最佳球位,大多数球应该都会在果岭上,短切会很少,这个距离是推鸟最重要的距离,而5码以内的球,只要球位不是太刁,我信心还是比较足的。10码以内的推杆对于高手打好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4杆洞的第二杆铁杆,不能把球放在10码以内,即使最顶尖的球手,要进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果岭的速度以职业的标准,感觉还不是特别快。

 

发球仪式在一号洞举行的,各方领导都到了,程序和平时差不多。当我和小董开着球车来到我们的第一洞,七号洞的果岭的时候,球童竟然说,今天我们这组的职业老外不来了,因为我们的另一位嘉宾上海的朋友,此时刚刚下飞机,赶过来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当时,我着急想,没了职业,就不好玩了,成绩肯定太差了。

在比赛中我对小董说,这高手太多,在练习场看很多面孔,菜鸟的好像很少,今天如果要打好成绩,抓鸟最起码要12个以上。

就在这时,老外的车到了,装了五个人,Simon和他的球童,还有一个嘉宾换成了韩国人,还带着一个翻译。很和善的老外,身材在选手里偏小,年纪好像也很大了。

http://s8/mw690/721225a6gx6DmrAM0TBd7&690
韩国朋友、Simon、董浩、我

(配对赛打最佳球位)

Simon带着球童去职业梯台开球,很好听的声音,不过右曲了,而右边正好一路有水;小董蓝梯开球也是很扎实,肯定是长打得范,只可惜也右了,太年轻第一次参加大场面,所以紧张就多,这也正常;留给我的考验就大了,老韩的水平不知道,总不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不熟的人手里。

我架梯上球,然后站好位,心里默念一套开球密语,然后上杆下挥击球,正中球道,大概有两百三十码的样子,显然是一个可用的球,我心想,总算贡献了一杆,最近没白练。这是五杆洞535码,剩下200多码,这个我先打,激动多了,木杆没打好,最近木杆一直不好,这时职业选手的优势来了,Simon小鸡腿打到果岭边,然后一切洞口,抓下第一只小鸟。

第二洞(8号洞),三杆洞,老外201码,我们这洞是移位白梯154码,前旗好像,我8号铁放在大约三码多,先推线错了一点点,小董推进了。

第三洞(9号洞)S职业继续走右倾路线,小董继续紧张右边,那位老韩鞭击效果不错,但是一路大右曲,始终没有调整过来,后来看到他打沙坑球,用的是大头杆,知道他今天压力真的很大。我继续压力下看球,默念开球密语,再次让一号木的球留在球道上,弹道距离都不错,这四杆洞还是白梯的距离,343码,留下一个115的距离,到旗位,我52度把球放在了旗杆大约4码的距离,继续用我的球位,我先推,又错线一点,暗线很多,但是这位老外看了我们三个人都推了,他压边线过洞,这只鸟没抓到太可惜。这位S先生推杆还有一个习惯,他不摆线,我看明白了差点晕过去。

老外进入状态慢,也没有办法,他拿着球道本子,要做各种记录,为明天准备,陪我们这些菜鸟打球,肯定很浪费精力。在结束后回酒店的大巴上,一位北京的小李朋友就说,他们同组的韩国大佬(名字不说了),一个人玩,只打自己的球,只有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在果岭边,帮他们切一杆或者推一杆,他说那技术太好了,他一个人就抓了好几只鸟。看小李遗憾的表情,他估计如果这位韩大佬认真参与,打冠军是很有可能的。

第四洞(10号洞5杆洞487码),还是我的一号木位置最好,第二杆靠老外的小鸡腿,打倒了果岭前沙坑,记得最留下的距离是250码左右,这老外还是小鸡腿,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不用3号木;走到果岭前,小董的球位也不错,就是远了一些,我对小董说,还是让职业的选,咱们业余的尊重职业是应该的。老外选了沙坑球,他一杆上去位置看上去不错,因为太高,大家都看不到果岭的平面,我的沙杆,因为太想停球,杆面有些开,打到了旗杆的右面,感觉有点远,上去一看,我和职业的球分列两边,距离差不多,都是6码左右,但是我是上坡推,他拿起了自己的球,推我的,这洞好像是我自己一推抓鸟。

前半场球的大多数时候我的发挥都很稳定,惹得老外问我,你是南山本的吗?虽然我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我觉得他认为我打得好,可能是本地人熟悉球场,我就回答,我是上海的。这时很自豪的,总算这些天的练习没有白费。

第五洞(11号洞职业433码、蓝梯348),这次老外开始进入状态,一木开得很好,但是走过去一看,我的球在他前面1码,继续我的球位,从剩下的距离来看,这次S先生开了300多码,剩下115的距离,我还是用52度将球放到大约3码处,,这洞还是鸟。

第六洞(12号洞433,蓝梯410),这洞忘了,我们打了一只鸟,估计我没有贡献。

第七洞(13号洞,221,蓝梯152)这杆是小董开得好,果岭边大约六码,大家都没推进吃了一个帕,非常可惜。大约这时开始,为了给老外提供多一点练习机会,超过五码的洞,一般都是我们先推,让他看线后收尾,可惜这洞他溜边没进。这时我的专注力明显下降,推杆不靠谱了,这洞好像偏出去一虎口还多,这种偏差对我来说,就不是看线问题,而是杆面控制不住了,我觉得也许是第一个体能或者精神的极限到了。

第八洞(14号洞488,放在白梯416)这洞我开得还好,一木大约240,剩下170,用6铁放到果岭边的短草,用我的球位,但是推杆继续不靠谱,又是一虎口多的偏差,很可惜最后的职业推也没进,我感觉我推得不好是杆面问题,而他以为线路问题,调整太过,球贴着球洞的侧线,压线而过。但是英文不好不能交流,空留遗憾。

第九洞(15洞617,我们大概520,忘了。)这洞我们抓了一只鸟,而我的一木开始出问题了,开始右曲,而小董的一木已经回到球道,他的距离非常远,他在球道,我和Simon的球基本没法用,过了太多。

第十洞(16洞417,376)小董这球开得最远,又是最远距离奖的洞,本来估计这洞成了,最后晚宴时拿奖的是别人,小董很是悲哀。这洞我好像还是52度攻果岭,六码距离,都没推进,我感觉身体僵硬,怎么调整都难有效控制,不过偏离的线小了很多。耐力一但出了问题,其它都不爽了。

第十一洞(17洞169,135)这洞小董发挥很好,先是开杆很好,大约5、6码的距离,他先推,进了。一人收了小鸟。

第十二洞(18洞461,421)我一看长距离就知道我没戏了,这洞小董应该开得不错,反正这时候我开始大右曲了,因为下场少,平时练球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平时下场,最后几洞的体能一直是大问题,好好的球,最后的三五洞经常会崩溃状态,这次是大赛,前面注意力过于集中,人一旦松下来,问题更大。这洞还是帕。

第十三洞(1洞427,343)这洞继续没鸟,好像是9码的推杆都溜边了。

后面的纪录很混乱,我已经记不很清楚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一号木除了最后的一个两个洞之外,开了好几个大右曲,当然都是他们打好了,我飞了。没了压力,专注力很分散,大约后面开飞了一条球。

不过推杆通过调整回来了很多,后面大概有三个十码的鸟推,都是我和小董先推,让他收尾,基本上都是我都是压线偏过,线路问题居多,Simon推进了两个还是非常不错的,这应该也是职业的素质,有人带线,10码的推杆应该是可以进的。

后面我打的好的,只记得有一个侧坡长草,大约50码,球悬在长草中,半悬状态,我打得不错,比老外近了几厘米,大约6到10码,已经忘了,只记住了比老外的近。

我们的最后一洞,也就是第六洞,我最后使出浑身解数,52度拼力一击,只击到旗杆边十码,与开始时的5、6码差了很多,没推进鸟,保帕。

最后我们这组打了10个鸟,62杆没有老鹰。晚上颁奖,张连伟这组以58杆获得冠军,负十四的成绩。如果我们的8个推杆能够再多进两个,成绩还会好一点,全部拿下,还是有困难;这里的果岭不是很快,但暗线很多,我们的球童,也都不是本场的球童,都是丹岭过来的,所以,更多遗憾。

http://s14/mw690/721225a6gx6DmrODe213d&690
             张斌主持
http://s1/mw690/721225a6gx6DmrLo6fCb0&690

从整场的状况来看,我对自己的挥杆还是满意的,技术上差距最大的是5杆洞的第二杆。回家还是要好好练。不过总体木杆的距离是短板,短杆方面我应该不差,这些年的精力总算没有白费。

后面最大的难题就是我的年龄,体能每年都在退步,这是肯定的,人无法与自然对抗。不过,我想在球具上估计还有余量,现在我已经不进行大的调整动作了,有稳定的挥杆模式,就可以定制合适我的挥杆方式与力量的球杆,应该还有15到20码的距离可以增长,当然,找到好的定制是个问题。如果我的这套挥杆动作持续多练,估计三个月到半年以后,流畅的动作,还可以有10到15码的距离,这样如果距离可能可以达到270到280码时候,像老詹一样参加业巡赛什么的就有可能了。当然增加耐力也是很重要的,不然打不下四天的比赛。现在就是走四天,不挥杆,我也要歇菜的。

http://s5/mw690/721225a6gx6DmrYthVGb4&690

这次还是要感谢冰川5100提供的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大赛的氛围中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准,找差距,实在是太赞了。

站在职业群里打真草练习场,也是特别的体验,我学球以后,每年汇丰杯时,在练习场里看职业大牌挥杆,是最爱的项目;最初的几年,我都是7、8点钟到球场,从最早的几个练球的球员开始,一直看到打牌们出现,看上几个小时,全挥杆、短杆、推杆反复看,用录像机、照片带回家研究,当时我的中国梦的就是想混迹在其中也练练球如何,今天总算混了一回中国大师群里。

在下场前安排的采访,他们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我感触很深,就是让我谈谈,打球这几年,高尔夫对我的影响,这个问题其实我平时一直在想……

大家都知道有句高尔夫的格言,类似高尔夫像人生什么的;我深深体会,在高尔夫里沉浸越久,感受越深。

我平时打球对成绩不是太在乎,这个和我人生走过的路是一样的,我比较注重更渗入学习的境界之中。我对于基本功特别在意,我觉得当一切都做好了以后,好成绩自然来。我学球的过程,其实一直在改动作,说得虚一点,也就是一直在改变自己。人想取得任何的进步都必须是以改变自己为前提的。这个与人的经历是很相像的,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长大后我们都是按着小时候的习惯在走,人踏上社会的前几年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形成职业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做好了,小时候又有很好的习惯,那么成功就很容易了。如果形成了错误的理念,那么反复失败就成了常态,想要改变非常困难。

我做事情,还是很自信的,因为过去人生经历,给我的都是很好的回馈,我觉得学习能力超强是我最大的优势,但是,最初学球的很多时候,还是会有很多崩溃的时候,后来逐渐明白,中年人学球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思维固化,认为我这么成功,这打球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会做不好,所以都是别人的错,这样肯定不可能学好球。用一知半解的理论,就否定高尔夫,这是最大的学球障碍。后来我逐渐尝试改变自己,按照高尔夫本体意识小来摸索前进的脉络。高尔夫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让自己的解放出来,如果进步慢就改变自己,寻找更好的办法。好在现在咨询发达,书籍、视频、赛事、网络文章应有尽有,学着慢慢上道……反过来,我也在生活中反思自己,那些地方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固化的思维让自己放慢了前进的脚步。

改变自己成了我打高尔夫以后最大的人生收获,这也是高尔夫给我最大的人生帮助。

当时怎么说的已经记不住了,意思大约是这些。

很多人打不好球,会发很大的脾气,其原因也在于此,认为自己的人生这么成功,一个简单的挥杆怎会打不好。中国打球的人群基本上属于成功人士,因为打球还是高消费的,打不好甚至还会觉得很丢人。其实打球与人的事业完全是两回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体育是另一系统,需要从头再来,如果说可以借鉴的,只有过去经历中,从小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借用,如果这些没有形成,那么学球就不容易,只有多听好教练的话,做好学生了。

最后他们还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也很难,问:冰川5100和高尔夫有什么关系,?以我这辈子做媒体的经验,我知道其实,这是冰川5100自己需要解释的问题。因为矿泉水和高尔夫有点远,不像汽车、银行、金融这么直接。我想了想说:高尔夫是一项很难的运动,打高尔夫像是在做一件永远在攀登永远也达不到高峰的事情,而冰川5100是世界上最高的饮用水,喝了冰川5100,就感觉自己在挑战最高了。这样说还行吗?

有时我也问自己,我是在挑战最高吗?

阅读(535)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