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国人眼中的民主”

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明澍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想要的民主,德治优先于法治;解决反腐败和群众监督政府问题优先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重视实质和内容优先于重视形式和程序;协商优于表决。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江苏省南京市区县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现场。张明澍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想要的民主,德治优先于法治,重视实质和内容优先于重视形式和程序。 (CFP/图)

一些在知识阶层看来左的、脱离时代的观点,事实上在社会上有相当影响力。

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应当贯彻到政治领域中。心平气和、波澜不惊地去做,也不需要宣布。

“大作已阅,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与兄私下交流,座谈会先请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明澍,刚出了本新书《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4月18日邀请一些知识界的朋友座谈,没料到会议还没开始,他就收到了这个短信,一个朋友不来了,估计对他的观点有不同意见。

这本书由中国社科院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研”扩展而来。张明澍2011年进行了这一调查,希望勾勒出中国公民对民主的主观愿望。2012年,他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得出一些让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结论——

如果以左、中、右划分中国人对民主的看法,左的占38.1%,中间化立场的51.5%,右的8%。

中国人想要的民主,德治优先于法治;解决反腐败和群众监督政府问题优先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重视实质和内容优先于重视形式和程序;协商优于表决。中国人想要中国自己的而不是外国的民主。

以更技术化、更具体的指标来勾勒中国人嬗变中的民主观,张明澍发现:中国人的政治态度出现中间化趋势;政治的潜在参与到实际参与之间存在一条鸿沟;理想主义的政治参与正在向现实主义的政治参与转变;在政治观方面,“60后”(即1960年到1969年出生的人)是由“左”向“中”和“右”转变的转折点。

这不是张明澍第一次做“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研”。他上一次做同题调研是在1988年。当时正值十三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任务不久,时年33岁的张明澍于1989年4月完成了“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1994年扩展成专著《中国“政治人”》。于光远为该书作序。

为了对比两个时代中国公民政治素质的变化,2011年的调查中,30道调查题目中有20道与1988年调查时基本一样。

调查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44)


回复

2014-05-27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回复

2014-05-19

新岛手机链时经常断网

回复

2014-05-19

我不评论

回复

2014-02-28

天上有一头牛在飞

回复

2013-07-16

这里牛皮藓很多,俺也来粘一张:想民主?别想太多,先反洗脑吧,认识错的离谱,得到的结果更加离谱。所以,各种翻,各种反,政府的话和现体制下大多数专家的话当屎冲入厕所!!

回复

2013-06-21

呵呵,屎克螂找了一堆的屎,你一泡都没吃完又跑出来丢人了。。。。

2013-06-04

lwtz,dickle = 屎克螂. 有些人喜欢每天到处去找屎,把屎耙到一起,然后拼命闻,还要别人闻。

回复

2013-06-17

中国人眼中的民主:对党的民主,对人民的专制

回复

2013-06-12

提到改革,现在有各种说法:“顶层设计说”、“摸着石头过河说”、“突破口说”。我觉得关键是有没有决心和责任感要改。如果要改,这个社会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突破口,你从任何一环着手,都会让整根链条动起来。如果不想改,寻找什么突破口都没有意义。 我们在经济领域说“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应当贯彻到政治领域中。心平气和、波澜不惊地去做,也不需要宣布。

回复

2013-06-12

提到改革,现在有各种说法:“顶层设计说”、“摸着石头过河说”、“突破口说”。我觉得关键是有没有决心和责任感要改。如果要改,这个社会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突破口,你从任何一环着手,都会让整根链条动起来。如果不想改,寻找什么突破口都没有意义。 我们在经济领域说“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应当贯彻到政治领域中。心平气和、波澜不惊地去做,也不需要宣布。

回复

2013-06-12

有一个词我们常说:犬儒主义。但我老没弄懂这个词,我查了好多书,但都说得模模糊糊。后来终于查到一个说到点子上的——犬儒主义实际上是两种倾向: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时候,他是儒;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狗那一面就出来了。

回复

2013-06-12

一家人想要过好日子,应该向比他们过得好的邻居学习。这一句说得很是。

回复

2013-06-04

lwtz,dickle = 屎克螂. 有些人喜欢每天到处去找屎,把屎耙到一起,然后拼命闻,还要别人闻。

回复

2013-06-04

这是神经病们所说的民主 ----------- 国会对准食品券开刀 数百万人或失救济 美国中文网报道:国会山正在酝酿一场猛砍食品券项目的激烈战斗,数百万人可能失去这种政府救济。据农业部的统计,全美七分之一的人口依靠食品券得到每天的部分主食。 据国家广播公司(NBC News)报道,农业部的数字显示,自从2008年金融崩溃以来,全美领取食品券的人口增长将近70%,达到4700万人。食品券的正式名称为补充营养救济项目。 领取食品券人数上升也导致食品券开支猛增--从2007年的350亿美元上升到去年800亿美元。尽管权益人员强烈反对,众议院和参议院部分议员都瞄准食品券项目,准备猛砍。 ------- 而美国最大的六个石油公司每年从美国人民的石油上,赚到1500亿的利润。

lwtz
回复

lwtz

2013-06-01

民主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形式,而不应被局限于一人一票普选这一种形式。 —————— 一千一万,有这么多嘛,好像你还弄得出一款民主连连看的游戏啊,你玩你的,属于我的那一票给我就行

lwtz
回复

lwtz

2013-06-01

我们的民主建设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 这位迷失王,啊,民主的创新只能由民主来设计来进行来完成,排斥、抗拒民主的体制不可能有什么民主创新,只能有无聊无赖的花样翻新

回复

2013-05-31

世界上有民主主义制度国家。他们通过民主程序把掌握公权力的人关进民主制度的笼子里,使他们不能逾越权力而为所欲为。这些国家还有独立的新闻媒介、独立的司法制度、有反对党的存在,执政党的权力受到了有效制衡,执政党没有单独的立法权,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国会或议会投票通过方能执行。他们的国家领导人都是该国家合格的选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民主国家的权力传承和权力运作都是公开透明的,绝对不能私相授受或以权谋私。否则一旦被揭露就会下台或进监狱。 世界上有专制主义制度国家。他们通常是把民众关进他们设计的笼子里,而他们在笼子外为所欲为。这些国家没有独立的新闻媒介、没有独立的司法制度、没有反对党的存在,执政党想如何干就如何干,在实施之前由极少数人决策、拍板、定案,往往缺乏有效的论证。干好干坏不会有民众问责的制度。类似于民主国家的国会或议会就是“聋子的耳朵”成为一个摆饰。专制国家的权力传承和权力运作都是由极少数人暗箱操作的,私相授受甚至买卖官职。 民主制度是一种有弹性的制度,看起来争争吵吵,实际执行错误极少。专制制度是一种刚性制度,看起来意见一致,实际埋下极大的风险。民主制度下的国家领导人是人不是神,专制制度下的国家领导人往往被塑造成为“神”由民众来顶礼膜拜。当然当今世界还存在父死子继的极权制度国家,不论年纪,那些国家的最高掌权者都是“神”。

回复

2013-05-31

我们的民主建设一定要有创新精神。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生机勃勃的事业,民主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形式,而不应被局限于一人一票普选这一种形式。 我们在民主建设中要超越西方民主模式,特别是美国的民主模式,因为这个模式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美国的民主与西方许多先哲的理想已经相差很远,在美国本国和欧洲均受到很多批评,美国民主的商业化(铺天盖地的广告)、庸俗化(一切为了讨好选民,一旦选上,自己的承诺又不能兑现)和金钱化(美国民主制度之昂贵,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就表明了这一点,连美国2008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他的《希望的勇气》(The Audacity of Hope)一书中都坦陈:“竞选,需要电视媒体和广告,这就需要钱,去弄钱的过程就是一个产生腐败影响的过程,拿了钱,就要照顾提供钱者的利益。虽然也可能使用政府的钱(但这个钱很有限,不足以应付竞选,可能还会附带很多条件)。”

回复

2013-05-31

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民主形式的创新,从而使老百姓有更多的政治参与感和认同感。内容和形式比,内容更重要,但形式不能被忽视。我们在形式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形式,也可以从我们自己的传统资源中进行提炼和创新,也可以土洋结合,创造出新的形式,从而使我们的民主在形式上更规范,更有活力,更为丰富多彩。我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政治改革的重点就是从重视“内容”走向“内容与形式”并重,从强调“结果”走向“结果与程序”并重。中国人是很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的。还是拿吃饭作比较,中餐是合吃,不如西式分食那么卫生,但只要在菜上加一双公筷,就解决了合吃的卫生问题,中西形式就接轨了。

回复

2013-05-31

中国体制的务实、高效、有序等特点,现在已很少有人否认。这使我想起了自己和一位德国朋友吃饭的经历。那次,这位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的德国人请我到一家知名的德国餐馆吃饭,服务员不停地给我们换盘子,他笑着对我说:你看,中国菜比我们德国菜可口得多,但我们吃饭的仪式比你们隆重,你们就是一双筷子,我们德国菜没多少东西吃,但不停地换刀具,换杯子,换盘子。我后来一想,这个比方似乎也很政治。如果说饭菜质量的好坏是“内容”,盘子换来换去是“形式”的话,那么我们制度中的不少“内容”,并不亚于西方,甚至优于西方。比方说,过去30年我们制度的总体表现,明显超过了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方面也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美国2005年“卡特利娜”飓风救灾的表现和中国2008年的抗震救灾怎么能比?法国2003年8月一场突来的热浪,竟造成了全国1万多老人非正常死亡,举世震惊;意大利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政府,但连城市垃圾等问题多少年都处理不好,更不要说解决根深蒂固的黑社会问题;前面引述的民调结果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体制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回复

2013-05-31

法国学者高大伟曾说过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话:“在中国面前,西方要学会谦虚。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至少有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还有长期精英政治文化的传统,很难想象中国会完全跟着西方模式走。中国一定是我们新世界的一个共同设计师(co-archi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