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观察力培养桐桐妈《从零开始做父母》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按:本文系《聪明宝宝》杂志邀请写成,已经发表于2013年第5期,此为原文,谢谢编辑老师的劳动!
通俗地讲,观察就是有目的地注意某个事物并试图更深入认识该事物的过程。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价值,它是孩子获取更多关于身边事物信息、丰富表象、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基础,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一般来说,一个观察力较强的孩子,往往会有着更好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观察的能力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培养女儿桐桐观察力的经验谈谈对这个话题的认识。
一、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引导
观察力是一种需要特别培养的能力,这让不少家长产生了一种想当然的认识,认为观察力的培养应该经由专业的训练,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观察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战场还是日常生活:一来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而言,周围的世界到处都是令她好奇的对象,很容易引起他的关注,正所谓“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观察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具体的观察行为进行,所以,孩子开始关注某个事物时,就是观察力教育的良好契机;二来日常生活的引导更加自然、随机,不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压力,更适合学前期的孩子。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不防做个有心人,日常教养中随机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的内容,可以随孩子的年龄逐渐提高要求。比如,对于还不大会说话的孩子,可以让她们以指认为主,经常问他们些“电灯在哪里?”“红色的球在哪里?”之类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周围事物中搜寻目标物体。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给她们提些比较不同点的要求,比如,问些“今天妈妈穿的衣服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小碗和你用的那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之类的,对比较相同点的要求,则可以提的稍晚一点。孩子能主动接受观察任务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对某个事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比如,豆芽的生长过程,小蝌蚪怎么变成小青蛙的等等。
随着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观察的对象还可以由周围的事物转移到对人物的观察,比如,带孩子上街的时候,可以有意让孩子观察走过身边的某个人,然后问孩子“那个人穿着什么衣服?”“你觉得她开心吗?”之类的,让孩子的观察中对人际交往产生敏感。
需要提醒的是,把日常生活作为观察力培养的课堂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意愿,不把教育的成分强加给孩子,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玩什么东西,就急于过去引导孩子观察手中物体的颜色、形状之类的,其实这未必是孩子欢迎的,如果孩子比较抵触这样,一定要立马终止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适当借助主题读物或亲子游戏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引导外,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不妨借助专门设计的图片或亲子游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有助于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读物,最典型的是“找不同”类和“视觉大挑战”类的读物,我就陪女儿桐桐看过一套国产的《找不同》和国外引进的“视觉大发现”系列,值得注意的是选用这类读物之前要注意其内容的复杂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在没有专业判断经验可以借助的情况下,手头的读物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通过先让孩子看几个典型图片进行判断,如果孩子的反应是很喜欢,就说明比较适合孩子,如果孩子玩不下去,就不要强加给孩子。除了专门的主题读物外,常见的幼儿期刊杂志还经常会有“找出相同图形”、“找出图形中缺少的部分”、“找出某个小动物的影子”、“在图中找出某个具体的物体”等图片游戏,这也是很好的观察力训练素材,可以加以利用。
日常生活中,还不妨和孩子做些有助于引导孩子观察的亲子游戏,比如,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观察力游戏,据说斯特娜夫人就曾用这种方法培养过女儿的观察力。再比如,背着孩子把她常玩的小玩具放在袋子里,让孩子闭着眼睛在里面摸,摸到一个就凭手感说出拿到手里的是什么等,因为对于观察力的养成来说,视觉的观察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同样是观察事物的渠道,这个游戏可以鼓励孩子用视觉之外的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
三、注意观察技能的示范引导
我在陪女儿桐桐做观察类的图片游戏时发现,很多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游戏,比如“找出两个图片中的五个不同点”、“从图中找出八个小青蛙”等,小家伙找来找去,就是很难找全,再仔细观察小家伙的搜寻行为,则可以发现她的观察是满画面寻找的,虽然有一定的目标,却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画面,以至于不是遗漏了关键信息,就是重复“发现”目标对象,意识到这个情况后,我就逐步引导她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观察,小家伙接受我的建议后,找对的概率就慢慢提高了。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个“顺序观察”技能之外,典型特征观察法对学前期的孩子也很通俗实用,这在我带桐桐认识各种动物时,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引导小家伙观察动物或其图片的典型特征(比如大象的长鼻子、河马的小耳朵、松鼠的大尾巴等),小家伙不到两岁就认识了许多动物,通过典型特征观察动物的本领,也被桐桐学了过去,小家伙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带她去二姨家玩,二姨家有个动物玩具大人一直以为是鳄鱼,桐桐拿到手后,看了看却说不是鳄鱼,是剑龙,几个大人很吃惊,就问她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家伙说是从背上的骨板看出来的,我拿到手里仔细一看,果然发现不是鳄鱼,的确是剑龙!
最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1、由于孩子观察事物的不随意性较强,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拓展孩子的兴趣范围来提高孩子主动观察的欲望。比如,桐桐原本对民风民俗不感兴趣的,后来我带她读了《灶王爷》《春节》等一些民俗读物、听了关于过年的一些传说故事之后,过来这个春节带她回农村老家,小家伙就对那里的春节习俗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到处去找着看张贴的门神、春联、灶王爷等,还告诉我,门神有大的、小的,画的也不大一样。
2、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可以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比如,我在带桐桐认识动物的时候,就曾经通过听觉引导她“观察”动物的典型特征,把不同动物的典型特征编成谜语让她猜,还购买过可以触摸的动物启蒙认知书,让她通过触摸兔子的毛、鳄鱼的背等感受不同动物的区别。
3、给孩子提供的观察材料,最好能适合孩子的心理偏好,比如,孩子通常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颜色鲜艳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灰暗的物体,家长对孩子提观察要求时,不妨选择那些外在特征能“投其所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