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2013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公民社会类撰稿书目 (扭腰客)
- 口袋里的闹钟__趣味历史&专题史&图解历史 (睡眠兄弟)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杀千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微笑迦朵 2013-10-23 12:48:03
“1904年球,押解死囚王维勤的行刑队自北京内城的宣武门鱼贯而出,南行至一个大型集市口,即众所周知的菜市口……”跟福柯的《惩罚与规训》开头的讲述法还真像。不过,整本书正如副标题所示,并不是在探讨凌迟,而是注视着凌迟这一酷刑的西方目光,作者是想对这一目光饱含的偏见有所修正。里面的图很好,就是太小了。对图像的展示,一直是中文书的大弱点。
2 有用 胡天翼 2013-10-02 21:37:22
西方偏见下的「千刀万剐」
0 有用 蝉 2014-03-22 18:30:33
: D924.122/2017
47 有用 K.J 2015-12-06 22:47:52
虽说副标题是“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但是书里还是更多展示了西方人对“凌迟”这一“野蛮”刑罚的看法及揣测(而非分析)。很明显,在非中华文化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洋大人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在儒法两家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中国法,而只能从基督教等宗教体系的种种尝试对凌迟进行解读,而这往往会词不达意进而形成偏颇的成见,文化的差异即在此。诚如作者所言,刚刚摆脱中世纪酷刑的西方人一转头就开始抨击凌迟“野蛮、落后”,实是... 虽说副标题是“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但是书里还是更多展示了西方人对“凌迟”这一“野蛮”刑罚的看法及揣测(而非分析)。很明显,在非中华文化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洋大人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在儒法两家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中国法,而只能从基督教等宗教体系的种种尝试对凌迟进行解读,而这往往会词不达意进而形成偏颇的成见,文化的差异即在此。诚如作者所言,刚刚摆脱中世纪酷刑的西方人一转头就开始抨击凌迟“野蛮、落后”,实是五十步笑百步。差异并不代表落后,更多的是文化沉淀后形成的理念分歧,哪怕是同一时期,西方手术台上解剖罪犯的残忍性较之凌迟也不遑多让,而就此形成的客观偏见不过是强势下偏执思维的一块遮羞布罢了。但是必须承认,凌迟这一酷刑自元入刑,明清两代发扬而未光大,正是两代异族加上一个流氓朱元璋导致中华道统断绝也…… (展开)
1 有用 发条君 2016-04-25 20:25:37
在一堆刑法理论里找到了它,内容编排的并不好,可能标题会吸引我这种贪腥的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