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羊耀周老人居住的位于西山林场偏僻角落内的几间小平房里格外热闹,一部以他为人物原型的微电影——《烛》正在拍摄过程中。面对着镜头,羊耀周老人有些拘谨,连走路都不会了,一会儿脚步飞快,一会儿又像慢动作回放。“阿公,你走得太快了,表情也有些不自然,你就当做没有旁边这些人,平常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导演徐明在一旁指导。
多年以来,羊耀周老人坚持着他的施善之路,种菜、除草、施肥、割菜、挑担卖菜,然后将所得悉数捐助贫困学生。住着简陋的泥墙屋,吃着粗茶淡饭,穿着不合身、破旧的衣物,但他始终很快乐,就如他自己所说:“帮助别人,我很快乐,感觉心情和身体都特别得好。我71岁上山到现在,每天的胃口都很好,没有一餐吃不下饭,年轻人也不容易做到。7年来我基本上没得过什么病,除了第一年有过一次腰痛,不过第二天就好了,再也没有痛过。很多人都不喜欢吃亏,我倒觉得吃亏是福。”以这一份朴素却不平凡的大爱,他感动了许多人并获选第三届“感动磐安人物”。“我们这部微电影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宣扬这种大爱,让大家都富有爱心并积极奉献爱心。”导演徐明说。
作为我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徐明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也善于发挥自己在编导、摄影等方面的专长。去年,他以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微电影《第七十三封信》感动了无数网友。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今年3月开始,他自费到北京进修编导专业,学习期间,他创作了一个关于羊耀周老人的剧本,他的剧本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本次徐明及学员刘正、雷桐就是专程从北京回来,自己筹资拍摄这部微电影《烛》,他想用作品再次带给大家震撼,并以此呼吁公益的力量。
《烛》主要讲述的是以一位小女孩为代表的曾受老人资助的贫困学生们感恩回馈,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人过生日的故事,以此表现爱的传递。烛,一语双关,既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老人住所不通电,只靠蜡烛照明,小女孩捡废品卖钱也是为了替老人买生日蜡烛),同时又暗指老人像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可贵精神。
徐明介绍说,影片拍摄时间预定为一周,拍摄完成后带回北京制作,预计在6月初就可以与观众朋友们见面了。据悉,《烛》还将被推荐参加国内外多项影视比赛。
导演徐明(中)在认真选取镜头
摄制组与羊耀周老人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