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其成
张其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675
  • 关注人气:2,5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老年人的居处养生 (东方早报)

(2013-05-14 05:53:19)
标签:

养生

中医

居处

风水

张其成

分类: 养生之道

    中医是一种生活,养生就是养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关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单就老年人的居处养生来说,就有很多学问,比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退居》中对老年人的居室有十分周到的安排。

  首先是老年人颐养居处的大原则八个字:“人野相近,心远地偏”。孙思邈认为要选择适宜颐养的环境,他说隐居山林深处固然不错,但一个人住山林里,则出入“多阻”不便;如果是许多人结伴而居,又“喧杂”吵闹,也不合老年人好静的特点。所以,适合老年人安居的环境是“人野相近,心远地偏”。

  “人野相近”大概是比邻山野而避开险阻封闭之处的意思,这属于客观地理位置的选择。我们现在很难还原唐代孙思邈的生活场景,那个时候的人们也都住在“城镇”吗?也都住着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吗?应该不会,他们那时候的“城乡差别”估计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是,孙思邈也提出要“人野相近”,人需要离“野”近一些(又不要被“野”给束缚限制住),也就是离大自然近一些。这种“人野相近”可不仅仅是周末、节假日开车去趟郊区“农家乐”或者垂钓,这在现代人被视作“休闲”、“享受”的东西,在孙思邈看来,应该是老年人颐养居处的基本原则——堪比现代高端别墅的选址要求。

  除了客观地理环境的选择,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老年人自己精神方面的感观——“心远地偏”,就好像陶渊明的诗句说的那样“心远地自偏”,境由心造。与“心远地偏”相对照,我们还有一句俗话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自古名山僧占多,虽然佛寺多选址考究,环境清幽,然而心不能静的小和尚即便身居其中,口诵佛经,仍不能达到静修的效果。“心远地偏”这个看起来不算太难的要求,要做到却并不容易,不需要做到像和尚那么清心寡欲,只需少点贪欲,多点恬淡,都未必容易做到。中国文化的根底里教人培育出一股“为生民立命”的冲劲儿,像曾国藩这种大智慧的人也没法做到彻底“辞官归隐”,更何况普通的、被各种利益牵扯着的芸芸众生呢?

  其次是居处具体形势的讲究,即选择所谓的“形胜”的上佳位置。如何才算“形胜”?合起来不外乎5条: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居处地势平坦且左右有小山护卫,这5条标准与“风水”何其吻合?如果非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也不无道理。所谓“背山”,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朝向是大门冲南,所以“背山”就是背后靠着山,可以挡住从北边吹来的风;“临水”则是“风水”所谓的“前有罩”,前面流水“曲屈有情”,平静缓缓流动的水自然可以发掘出“科学养生”的元素,而“风水”可不是只要有水就行的,而是要弯曲环绕着屋宅,流速不能太快,水流出的地方要有收束,不能散而不收,还要有安全方面的设置,不能让小孩子玩耍时有威胁。对居处外部环境“形”方面的要求之外,孙思邈还提出“质”方面的要求——“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土质和水质都要好,如果草木都不长的土地,肯定不适合居住。

  总结起来,老年人的居处养生还是要亲近自然,要让心静下来。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3/5/11/99463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