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無風即風
無風即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3,442
  • 关注人气:5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风乱谈01】警惕“李承鹏现象”代替“韩寒现象”。

(2012-08-12 13:54:09)
标签:

李承鹏

四川

宋体

充气娃娃

韩寒

分类: 无风乱谈

警惕“李承鹏现象”代替“韩寒现象”

/无风即风

终于开始研究李大郎,大郎的眼好大,大郎的脾气也好大,我一看见就惊着了,惊着就发怒了。怒了五天。大郎的眼界好宽啊,骂也好多,好骂也多,骂多也好,好多骂也。大郎的骂功好强大啊,就是骂成这样居然也不懂越位。算了,在足球界只有中国足球最好预测。大郎的心灵鸡汤好喝啊。大郎的晚饭好严谨啊,预算5000一分不超。大眼的文章写得好,我在我们村里已经算写的好的了,村长说,你能代表我们村,去新浪了…..。、

 

说实话,自《杀人者,父亲》以后,我便再也不想关注李承鹏,我也说实话,与全现今现在诸多网友比起来,我还真算是半个隐士剡客,因为通过倒韩以后,我发觉我真是个“奥特曼”,什么韩仁均、方舟子、肖传国、罗永浩….我原来通通都不认识,就算有,我也只是仅限于听过名字或其中的一二事而已。包括李大郎——李承鹏。我第一吹听他的名字是在倒韩之初一个Q群网友在群里说《一个骑墙派的吐槽》文风好像李大眼的….我当时一听,这名字好霸气,想来我小时候也有大眼的外号,后来出来工作由于熬夜太多,眼袋逐渐割据眼球原来的地盘大眼变了小眼,才没有人这么叫我。于是,出于好奇心我便查了一下,大体的了解到,李大眼名承鹏,四川人,原来是个专门写中国足球的“足记”,而且文风泼辣、尖锐,大嘴一张就骂人,后来还了解到他跟韩寒一样曾经于2008年入川救过灾,捐过款,与黄健翔等人也很要好。

对于他的了解也就大抵于此,之后我再没有深入的了解。我这人比较懒,或者说是比较冷漠。虽然年纪不算大,可是早已经历过太多(自诩)人生的波折,所以我的内心其实是一个很冷漠的人,早就看透人世间的纷纷扰扰、爱恨情仇、尘世百态。我绝对不会在街上见到一个残疾人乞讨就马上冲上去给钱,遇到路边请求帮助的人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头也不回的向前走,我更曾试过在公园里见到有人被抢劫,那几个男女向我投来求救的眼神,但是我就这么走过去,不回头也不报警,当没事发生一样。

自我总结一句:如果我真的是风,那么我是冷冽的风。

就这么一个人,突然参加了倒韩,并且一度成为倒韩中最激烈的人,连我自己也感到难以置信,昨天有网友将我归类为倒韩团队里的什么什么,我突然之间感觉很烦躁,所以我马上强调了:“非要我下定义,那么我倒韩的初衷只有两个词——良知!底线!”

我以为这两个词来说,即使是虚伪、肮脏如我还是敢厚着脸皮承认的,除此以外,什么正义与责任等等都不是。我不愿意被放置在某个框架里,相信很多网友跟我一样,参与倒韩不管是主动写文抨击还是身体力行或强势围观也罢,都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对不?

所以最近大家看到的一些争论、吵闹、纠葛,这些纷扰的身影中、喧嚣的气氛里不曾有我,倒并不是因为我忙于打蒋粉和国粉。(这些东西随手粘来,不耗时间,不花功夫)。大V们要争夺话语权,或面子过不去、利益受损、道不同不相与谋等那是他们的事。于我来说,粉丝多了,小名气有了,可在我自己眼里,我还是个百分百的草根、平民,即便是我靠着运气成为了办公室白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分子,因为我的眼光一直都在这里。

好吧~啰啰嗦嗦的说了那么多,我还是想在各位网友中摆正我的位置,我不想被定位,但更不想被误解

继续说李承鹏,这个人我对他的第二次了解是他与韩寒切歌的那段话:

中国民主之障碍:追求民主的一些人们,因为人微言轻、屡受打击,为壮大自己开始寻求志同道合者,遥通声息,拔刀相助慢慢地,形成一个又一个圈子,一个又一个饭局后来,这个景象变成了拉帮结派,互戴道义安全套,宏观民主概念正确,具体事情却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最后远离民主本质,走向自己的反面。

这个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说实话,当时我还是挺佩服的,很多网友也大赞一番,我记得当时@硬壳笨蛋 在转发时评论了这么一句话:

某些人,一旦离开生殖器就不会说话。(大意)

也许是我身体里的艺术细胞作崇吧~看了笨蛋的这句评论后我开始敏感起来,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李的这句话看上去还真的有点像“韩式段子”,于是我便展开了搜索:

李:“以后中国足协是不是该归女子柔道部兼管。”

 

韩:他们的最大理想估计是文坛能变成一个敬老院。

 

李:“所以我一直说“中国足球”不是“足球”,它们根本是两码事,中国很多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头顶了“中国”二字,中国电影,中国铁路,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熊猫。”

韩: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李:“在中国这个圈子里,靠嘴说的,最好的人是黄健翔;靠笔写的,最好的我始终认为是我自己。

韩:(这个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是哪句了吧?)

李:什么叫“白领”就是那钱领了也是“白领”就算打三份工辛辛苦苦干20年到头还是白白把领了的钱去交按揭交手机费交女朋友交医药费。

韩: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李:中国足协可能是预备役征兵办,可能是联合国人文形象大使,可能是专业堂会承办商,可能是抗日诗歌爱好协会,可能是扫黄打非办公室,但就不是足球管理机构。

韩:数学就是做,不断做,做到你考试的时候发现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做过,就行了。

李:什么是最好的分组和最好的赛程?是不是把马尔代夫文莱东帝汶分过来,我们在高原屯积重兵练着,直等哪天觉得自己练出状态了,就打个电话下山说“你们来吧”,那就不是打比赛...

韩: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就是:家乐福就像一个充气娃娃,让一帮人抱着发泄,一方面可能的确平时活得太压抑,要找个没什么代价的出口。一方面边发泄还要边问这充气娃娃和充气娃娃的制造商,我强不强啊,我强不强啊,看见旁边那些对于搞充气娃娃没兴趣的人还指责他们性无能。

…………….

这么一对比,还真的有点像,是不是?他们两人都是擅于将一段俏皮话说得鬼灵精怪,似乎很有道理似的,总是捉着问题的死角进行调侃,但是你从来不曾在这些粗俗、甚至是有点不雅的字句里面见到丝毫道理和建设性的话语,这种风格我暂时词穷,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描述,我姑且将它将为“搔痒段子”风格——根本对改善现实不起任何作用,只能用来发泄一下。

继续看,还有更相似的….

韩寒:我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天5万字的阅读量。

李承鹏:每周我都要保持着20万的阅读量绝对值得饮佩,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李承鹏对待写作的态度可见一斑。这也就决定了李承鹏文章的一个特色,旁征博引,气势凌人。”(刘建宏口述)

短评:一个星期20万字行不行不是不可能,但按这么说,《红楼梦》+《呼啸山庄》也就只消一星期可毕卷了。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大眼在开玩笑或是说得夸张了点,通过对他的简单了解我发现他说话就是这样子的,总是往大了说,说多了我就不认为他是在开玩笑。我相信他爱看书是真有其事,看得多也是真的,可是他的文风不严谨、逻辑混乱也就可能正是因此而来,一个星期看20万字?是一翻到底还是快速阅读?我看《海边的卡夫卡》在我最空闲的时候,因为很多地方看不懂,中间去图书馆、网上查阅加全部看完、基本看懂我花了两个月。

从这里,又不难发现这对哥俩的一个相似之处。

  •  韩寒从批判传统的应试教育起家;
  • 李承鹏从批判足坛黑暗而起家;
  •  韩寒曾因白烨批评他的文章而发起了极具报复意义的韩白之战
  • 李承鹏因为想采访朱广沪被拒而对朱广沪穷追猛打数年
  • 韩寒成名为常被人诟病他不懂写作不懂常识;
  • 李承鹏专注写足球被人讥讽不懂战术不懂越位;
  • 韩寒在社会发生争议事件时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指点江山,事后总是喜欢将功揽到自已身上,替民众狠是“舒畅”了一把。
  • 李承鹏在批评中国足球时总是一锅又一锅的脏水往足协身上泼,事后也喜欢居功至伟,同样替球迷“狠爽”了一把。
  •  ……

最后,最相似的两点,就是两人都非常擅长骂,骂得狠而且毒,比泼妇还厉害,都喜欢扯上体制,最后,除了骂还是骂、调侃还是调侃,给不出半点实际性的建议,但是却赚足了名声和提升了地位与影响力,成为了著名的“意见领袖”,两人都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他们的钱都是那些“痛快者”们给的。

最后我们看到支持韩寒的大部分是头脑简单的韩粉,支持李承鹏是嗜血暴躁的民粹分子。

最近的民众事件中,因为被倒韩派持续半年来的打击,韩寒在的话语权霸主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他调侃式的文字也再满足不了日益躁动的民众,在十方、启动这样的暴力冲突事件里,李承鹏鼓噪的文风、暴戾的气质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他的表现也越来越有极端,体制内的小警察 @戴假发的南瓜 昨天就我的一条微博有一段很精辟的总结:

李承鹏所代表的,是一种强烈的革命倾向和极端的社会情绪,其身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这样的民粹情绪,只能疏导,不能对抗。近来的群体性事件,都是这种情绪的爆发。我没有能力厘清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所以很想听听@彭晓芸 女士对此类社会思潮和群众运动的系统论述。

你可以说我杞人忧天,但是我从李最近的文字里真的闻到了一股强烈的血腥味,最让人不齿的是,一个鼓噪别人暴力,自己却在袖手旁观看的人,你难道能不怀疑他的真诚吗?

经过半年来的倒韩,如果打掉了一樽神像又树起另一樽神像,打掉一个“意见领袖”树起另一个“暴力领袖”,你愿意吗?我不愿意看见,因此:

警惕“李承鹏现象”,是必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