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高铁见闻
高铁见闻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01
  • 关注人气:7,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新传媒的“高铁幻影”(下)——中国高铁那些事

(2012-07-04 16:55:24)
标签:

高铁

财新

胡舒立

南车

四方

分类: 麻辣时评

接前一篇文章,介绍中国高铁研发过程中的一些事实与故事。主要谈3个问题:(1)第一列CRH380系列车型背后的故事;(2)CRH380A头型创新背后的故事;(3)中国南车高速动车组谱系问题。

(1)第一列CRH380系列车型什么时候下线的?

财新传媒的文章说2010年5月27日第一列CRH380列车在长客下线。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一辆下线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是2010年4月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的,当时被称为CRH2-380,并于2010年5月在世博会上亮相。

2010年5月27日,北车长客刚刚生产出一辆CRH380系列的车体,就抢先发布新闻,并自主命名CRH380A。这已经成为笑谈,现在很多人还被误导,认为CRH380A是北车的。后来被铁道部打脸了。

2010年8月,第一列CRH380A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并开始批量生产。

2010年9月,铁道部正式下文件,中国南车生产的380系列车型被命名为CRH380A。

2010年10月,CRH380A创造了416.2公里速度纪录。

2010年12月3日,CRH380AL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试验段创造了486.1公里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

2011年7月1日,CRH380A、CRH380B投入京沪高铁运营。

2011年8月11日,北车长客生产的CRH380BL型动车组连续发生热轴报警误报、自动降弓、牵引丢失等故障,被迫召回,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史上第一次召回事件。

(2)列车新的头型,只是拉长了一些,没有什么了不起?

财新的文章引用了一些“高铁黑”的言论,比如周翊民等,说什么新车只是吃掉了安全余量,头型只是拉长了而已。

如果是懂技术的人,对于这种不严肃的话当然是不需要驳斥的,最多轻轻一笑而已。不过许多网友,却被他的话唬住了,所以在这里我索性就做一下解释,也算是科普吧。

CRH380A的创新是系统性的,第一个可见的,就是低阻流线型头型;第二,噪音控制,只说一个数据,350公里时速高铁列车上噪音比120公里时速的奥迪轿车还要低10分贝,比波音飞机低14分贝,噪音控制技术是国际高精尖技术之一;第三,转向架,这个重要性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第四,气密强度,或许你觉得这个难度不大,加厚车皮就解决了吗,如果我要告诉你在重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气密强度要提高50%,你觉得怎么样?这里主要是结构创新;第五,牵引系统,这个也不解释了,牵引动力上不去,你让怎么跑;剩下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罗列了,否则就太学术了,你可能看着也太累了,主要包括:振动模态系统匹配、高速双弓受流、制动系统、智能化性能、旅客界面等等。

至于列车头型的创新,许多人只看它是不是美观,其实头型创新的科技含量极高。至于有技术师说只是拉长了,这样说就绝对不是懂不懂的问题了,而是故意抹黑的问题。拜托!新头型设计的关键是空气动力学,这是要吹风洞的。由于列车要经过山地、隧道等复杂环境,所以它的设计比飞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列车时速超过250公里,主要阻力不是车地之间,而是空气。举个例子,CRH380A头型的创新,与原先的相比阻力降低10%,目前一年的运营可以节电6亿度,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就比较明白了。

以CRH380A头型设计为例,中国南车技术人员设计了20种方案,综合分析了技术性、文化性和工程可实施性后,初选出10种方案。通过17项75次三维流场数值仿真计算分析和多目标优化,最后确定了5种备选头型。中国南车按照这5种备选方案制作1:8模型,分别进行了19个角度、8种风速的风洞气动力学实验和3种风速、4种编组的风洞噪声试验,对优选出的方案进行了样车试制,完成了22项试验验证,确定了新一代高速列车的头型方案。试验表明,新头型让头车气动阻力降低了10%,阻力系数<0.13;尾车升力降低10%,尾车升力系数<0.08;车体表面气动噪声降低了5%以上。

请看中国南车设计的新头型。

财新传媒的“高铁幻影”(下)——中国高铁那些事

(3)中国南车高速列车创新历程。

财新传媒记者说了太多不靠谱的话,关键还是有些问题没有搞清楚;普通网友在争论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就更多了。可能也是日常科普的力度不够,今天我就不揣浅陋,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先看官方版,见下图。

财新传媒的“高铁幻影”(下)——中国高铁那些事

    下面我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下面一个图,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中国南车在高速列车方面的创新。需要强调一下,纯粹是我个人的理解,资料也是我自己收集的,不代表任何单位与机构。

财新传媒的“高铁幻影”(下)——中国高铁那些事

 

财新传媒的“高铁幻影”(下)——中国高铁那些事


     深度揭秘高铁发展内幕《高铁风云录》 当当网   京东网   亚马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