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是济世良药,它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请勿转载。此文仅仅写给迫不及待、未作准备就想“间隔年”的新驴,无意贬低其他真正热爱旅行的人。如有得罪,纯属自堵枪眼儿。】 直达电梯: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最近从微博看了一些帖子,发现现在的毕业生真是越来越“无畏”了,动辄就是出门远行,走长线环全国,似乎没有走出去就虚度了青春似的。有的不惜花光自己几年的积蓄,还有的沿途乞讨。最让我震惊的,是一个大学生拿了全家辛苦打工供给他上大学的几万块学费,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外游玩花光了,他家是农民家庭,两个姐妹都因为上不起学而在家务农。 虽然不怎么看游记,但认识的人多了,总会直接或间接听到些消息,自己也一直关注着走在路上的人。我也看到,有不少人旅行后出了书,成了名,有了艳遇,嫁了老外。大多数人在博客和文章里,要么不停地发美食美图,要么夸张地描述自己的所谓遇险经历。我在旅行初期也干过这些事儿。 当然可以尽情张扬自己,但是真的不要过度自我催眠,也不要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下春药。旅行中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也请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我得说一些找骂的大实话。 首先,旅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顶多能转移下你的视线。你失恋了,失意了,失业了,即使走到南极,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找回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解决,真的不要赋予旅行太多想象和希望。出发之前,不妨最后问自己一遍:现在遇到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如果还有一丝希望,请强迫自己直面问题。 当世界不能为你改变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而旅行,就是用一种比较温柔的方式改变自己。当然如果遇到意外,就是一种粗暴的方式了。 其次,旅行是一件透支未来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你觉得你有足够的资本,那你只管走,你别找家里要旅费,最好结束后回来能自力更生,要么老老实实付出几倍的努力来工作,要么更加辛苦地创业。 而且你最好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旅行一年,要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你能不能afford?不仅仅是路费啊。别光眼馋出书成名的人:molly漂亮得可以当小明星,拿的香港护照,父亲是电影演员,善于营销自己;安芯学精算,双学位,去之前在南方周末做实习记者;谷岳拿的是美国护照;肥肥鱼努力写东西多年了,文笔和商业头脑都很好;废柴大叔走之前在华为,而且是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个(不是优秀,也不是能力,而是才华。他即使不旅行不出书,也不会被平凡琐碎的生活湮没)。 做一个有趣的人很好,但是支撑你人生的是“有用”,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去追求“有趣”。或者除非你能把你的有趣兑现,让别人愿意为之付费。看看自己,是不是拍得比别人好很多?平时写文章能不能发表?(不是时间顺序,而是轻重主次,有趣和有用也是相辅相成的。) 旅行之前,请尽量跟家里人沟通好。我当年瞒着家里出去,深深地伤害了妈妈,让她几个月都夜不能寐。我们从以前的无话不谈,到如今一提出门她就不那么信任我,“你真的是跟朋友在一起吧?”“真的只是去公园吧?”我现在还非常后悔,如果尽早准备、提前沟通一下就好得多了。 当你无法调整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暂时抛弃一部分的责任,但是不可能逃避一辈子。可以只谈自由不谈责任吗?当然可以,只要你选择性无视。我在路上的时候,曾经非常反感别人跟我谈责任。因我自己很清楚,只要我还在呼吸,我就对吸进去的那一口空气负有责任。我一路畅行欣赏美景,就连这短暂的自由,都是这世上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已去世和还活着的人,用他们的"不自由"换来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到这一层,可以转换一下:当你在外面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候,父母正忐忑不安地躲避其他人质疑的眼神,也试图努力回答自己:孩子为什么在外面玩?TA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这代人,父母大都是六零后,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中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启蒙,即使文化水平很高,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旅行。 旅行不能让麻雀变凤凰,不能给你贴金。不是每个人出去旅行一圈回来,都能开个光的。屌丝即使环完了全球,如果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改变,也还是个屌丝。大部分人回来了,还是一样的生活。出走之前遇到的问题,一样要解决,而且因为拖延,回来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然后,旅行非常美好,但是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对我来说它的美好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出生活的无数种可能性,给了我无数故事的开头,有无数种人生供我选择。只要一直旅行,就一直能保持那种想象的虚幻快感。但是,一旦对其中任何一种可能性伸出手去,我就必然要被套住。 路上遇到的驴友自然会有很多热情可爱的,但恶心的也着实不少。我就随便八一八这几年遇到过的吧:某驴友圈知名已婚人士,在拉萨开了间客栈,然后在孩子八个月大的时候跟一住店女客有了一段婚外情,众人皆知,不知道他老婆是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认识的一小姑娘,才到拉萨几天时间,就被当地一单身藏漂男青年带回家过夜了。情侣还好,出去玩的单身驴友,一夜情的多了去,有的跟导游勾搭,有的被导游勾搭,有的跟司机勾搭,有的跟驴友勾搭,反正旅行结束后各回各家,谁也不知道。我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去的,但遇到的勾搭也不计其数。不少人希望有艳遇,但是在外旅行的姑娘整天风吹日晒,真的好看不到哪儿去。我在外面的时候总晒得黑乎乎的,整天汗流浃背,回来好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原状。我并不反对一夜情,只是感觉把它当做旅行的根本目的也有点太浪费旅行了。 那时候也认识了一些小混混,他们心地善良,慷慨大方,但是路边乞讨、小偷小摸的事没少干过,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学着他们逃了几次票,当时还挺得意,现在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还有层出不穷的失窃,丢钱丢相机丢笔记本的,除了外面人混水摸鱼,大部分都是同旅馆的驴友所为。 生活里你觉得恶心黑暗的东西,旅行中一样会有,甚至更混乱。 一个叫鬼子的驴友,和另外一个朋友从葫芦岛出发,徒步加搭便车到拉萨,走了半个中国,但是当旅行结束,他回家后不久就自杀了。 我跟他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聊天吃饭也不少,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我回来以后他留在了拉萨,好几次在QQ上跟我聊天,但我因为太忙也就没有好好跟他说话。隔年听说这个消息后,我伤心了很长时间。我觉得我没有为挽救他尽一点力量,非常内疚。我孜孜不倦地询问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去仔细查看他的空间,试图找出迫使他自杀的原因。还是另一个驴友开导了我:一个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你是救不过来的。 他经历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他走了也就走了,他的痛苦结束了,留给了亲人朋友更大的痛苦。 一些年轻的驴友,因为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干脆离家出走,好几年不回去。他们年轻力壮,有手有脚,在外面随便打个工混吃喝不是难事,偶尔论坛发个帖子好多人顶,羡慕之声一片。但在生活中,他们没有正式工作,说话做事都不靠谱,也很少回家,跟家里其他人和朋友的感情只怕也会一年年淡去。 还看到一些奇怪的人,就一直在某个地方的青旅呆着,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呆一两年好几年的都有。也不干活,不知道是之前工作攒了钱还是找家里要钱,反正每天起来除了上网和找吃的,其他什么都不干,全身散发着一股霉味儿。应该也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吧。 我想,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抛开一切去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还是给自己留个底,把它当个垫背的吧,就是说,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走,那么最后发现没能解决问题,还变得更麻烦,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死角。 请不要轻易放逐人生,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就算跪着爬着、忍着恶心也要往前走。 别意气用事出了门,走着走着,最后才发现把身边的一切都丢掉了,只有眼前的世界。 而眼前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根本不属于你。 为什么要走出这么远?因为身边的世界让人厌倦,琐碎的生活让人烦躁。但是请想一想,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景色、遇到了这么多可爱的人,自己可曾成为这其中的一部分?自己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能不能跟旅行中的自己对接起来?如果不能,还是回到生活中去修行吧。 还有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穷游搭便车,比一般的旅行危险得多。当年和我一起单车进藏的驴友小黑,在从西藏纳木错回来的路上搭便车,最后遇到车祸,2死4伤,他和司机当场身亡。至今那仍是一段我不愿回想的惨痛经历。我和另外几个驴友护送他去殡仪馆火化,然后留在了医院照顾伤者。我的朋友盆骨骨折,在拉萨养了半年;另一位朋友腿骨骨折,回来后不得不休学一年;还有一位是数学系的高材生,被撞成脑震荡,不知道对以后有没有影响。 小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年纪大了无法进藏,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因为搭便车没有签协议,没有保险,司机也走了,最后他家人也没得到什么赔偿。幸亏他还有两个兄弟,否则整个家庭都毁掉了。 这两年,我自己为贴补路费做过短期的贩物。 我在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呆的时间不短,那边的手工极其廉价。淘宝上卖四五百块的所谓克什米尔纯手工绣花披肩,随便砍价都能一百二能搞定,多拿一点就是一百以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商家最少都卖350以上。那些绣花的尖头真皮皮鞋,一般是人民币四五十块一双,不知道为什么弄回国内就翻了近十倍。也有朋友劝我弄那些东西来照价卖,但是干这种事儿,我真的有点手抖。 尼泊尔的手工织品,衣服或者大披肩,不管是几层,不管绣了多少花,大多数价格在80—150元RMB以内(被宰的不算)。我那件购于尼泊尔的彩虹毛衣外套,纯羊毛,带抓绒内衬,厚且保暖,染色工艺很好,洗过多次没有褪过色,只有点缩水。有朋友发过链接给我,标价400块,也是一个小文艺风格的店主。朋友说她很想买,已经是找到的价格最低的了。我有点不忍心告诉她,我是去手工作坊量身定做的,最后是1100卢比也就是人民币不到100块买的。而且我只买了一件,如果是进货的话。。。卖两三百块还好,如果上了450,未免有点太黑了吧?而且在那边进货没有什么税,路费也不贵,从尼泊尔加都快递回中国也就20多元一公斤。毕竟很多人都是打着旅行和文艺的名义出来卖的,面对的顾客基本都是关注和喜欢他们的人,毕竟不是纯商人啊,那些追捧你们、甚至把你们纳入人生信仰的粉丝们有朝一日到了向往之地,才发现当年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买了你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看了评论,有人认为我是见人赚钱眼红,或者要求太高,那么这是我的观点,我不会逼迫任何人非要同意。我本来对这些东西的见识也比较狭隘,比如我虽然咬咬牙也买得起但仍然对那些奢侈品价格理解不能。但是如果,你看了这段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再也不买了”,回过头来却指责我道德高地,我也只能呵呵后了。) 买那种披肩的人目测不少,要么是金主,要么是完全不懂行情吧。 我做短期贩物,卖了几个彩虹帽子和一些手套,虽然已经大大低于某宝价格,但已经觉得有点良心不安了。跑新疆那趟用了不少钱,回去的时候在大巴扎看到一些真皮手套,我拿回来卖了几个月,才慢慢把经济亏空补上。 我定价比某宝的市场价低,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商人,也知道不是我东西有多么好,而是大家都在支持和帮助我,我要是定那么高的价格,就有点像抢钱,太不近人情了。非常感谢当年那些朋友。 同样,人们买你的明信片买你的书,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因为拍得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大家在友情支持你的勇气,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吧。如果把这个当作自己能够旅行的成功经验来介绍给大家,未免可笑。 看到一个环球的四川姑娘,30多岁,父母逼她嫁人,她就出走了,穷游了好几个月,后来终于得到给一家报纸写专栏的机会,还是四川一份挺有知名度的报纸,我看了博客上发出的几篇已经见报的专栏文章,通篇的错字、病句,连记叙一件普通的事情都说不完整,不忍细读。 旅行确实能给人很多震撼与感动,能够或多或少地改变一个人。可是如果你的水平根本不够把收获分享给别人,还是先默默留在心里吧。近年国内大多数年轻旅者的游记,能看的寥寥无几,比较喜欢《迟到的间隔年》、《北方的空地》、《从十八岁开始出发》。间隔年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作者毫不装逼,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吴苏媚的文章不错,书还没怎么看过。傅真文笔很好,可惜《藏地白皮书》后还没有出书。肥肥鱼文笔也不错,但缺乏阅历。小鹏的《背包十年》逐字看完,不得不说相当失望:除了一些粗浅的景点介绍描述外,连作为攻略的价值都没有,内容非常对不起书名。一个在路上十几年的旅行者,展现给大家的就是这样一些东西?难道是把旅行的每个日子重复了一万遍?走个一两年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可是十年了还是这样么?这引起了我对“在路上”心态最初的怀疑和警惕。《走吧张小砚》完全是一通流水账;朋友送我一本《亲爱的,这不止是一场旅行》,我拼命忍着把全书翻了,完全看不下去。(我针对的是现象,而不仅仅是书本身,名不副实的东西炒得越热,我当然就越苛刻一些。我遇到过并且尊重和敬佩那些真正豁达有力量有见识的驴友,所以很不希望人们因为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游记而把驴友圈的人统称“户外傻逼”。) 推荐吴苏媚《每个人的间隔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bd9fc0102dz7n.html 朋友我也不偏袒,废柴大叔是我非常好的朋友,那本《到了南半球》不乏精彩片段,许多心理描写非常真实,但也没有充分展现出他的才华;《死在路上也不错》作者周榕榕,也是跟我交情不错的驴友,但那本书也很不如意。我看过她不少日志,认为问题主要在出版社。 因为拍了电影而大热的《转山》文笔还不错,但感觉作者太自恋太矫情太夸张了,骑车遇到悬崖这种事,写出来像死过了好几回,只能说作者真的是没见过世面,或者神经太纤细了,俨然驴友圈的郭敬明,真的不适合旅行。即使后来这本书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被几个没什么户外常识的文化人拿出来拍了电影,也改变不了我的看法。 不过,作者都得向出版社妥协,出版社得向市场妥协,毕竟要盈利,许多人都只愿出版读者愿意看到的那部分,真实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被砍掉了许多。 几个没出书的热帖子,我觉得撒韬那一篇《旅》、小艾的长帖《白沙瓦:一个人的战斗》都很不错。 最后,还是要讲讲老套的,就是旅行的意义。 对许多人来说,旅行仅仅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可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本身。 但是大多数一心想出去、想摆脱现有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所期待的旅行的意义,肯定是高于旅行的。但是无论如何,请活得真实一点,真实地面对自身的、生活中的问题,不要用任何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来麻痹自己。人哪,在别人面前怎么装都行,但是不要装给自己看,即使能骗一阵子,骗不了一辈子。 每个人旅行的意义都不一样,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旅行的意义,最终归于你自己的内心,取决于你如何设定人生的意义。 穷游网某个代言人的帖子,看了一遍,作者沿途晒了美图美衣,描述了自己的食物和基本见闻,我刚开始还饶有兴致,那个梦见自己生孩子生出两个脆皮叉烧的段子真是太好笑了啊:)但是看到她说自己的“东南亚无限期情侣双人游”是“壮游”的时候,真是忍不住了。来回机票、每天吃好的、偶尔感冒、买漂亮衣服和杂货、写800张明信片每张卖四五十元、淘宝代购每件利润300%以上…这可不是什么壮游。 每个人都想玩好玩的、吃好吃的、看漂亮的风景,去手工发达的地方逛街。 上学的时候没玩够,现在毕业了还想继续玩,很好理解。 长得漂亮,用了不少照片晒胸,用心拍图、写明信片、代购,都用来挣钱,大家喜欢看,也挣到了钱,也能理解。 但是非要给自己的玩找个借口,并且拔高说深度,给自己标榜个伟大的意义,我真的不能认可。 淋雨感冒、迷路就是壮游?在街上也会淋雨,住城里也会迷路。这样的旅行,无非就是跨国界吃喝玩乐而已。 因为懂的人不多,借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大肆赚取名利,更是不可取。虽无章法可循,但人心自有杆秤。 既然拍过电影电视,应该是要进演艺圈的,那就不要在穷游这个平台上炒作,那些在印度穿各种漂亮露脐装摆拍的照片,会误导很多穷游的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女驴友在东南亚也穿成那样,真的会引来很多危险。 我所知道的行者中,只承认余纯顺的风雨八年徒步和杨柳松穿越羌塘无人区是“壮游”。他们要么以一般人无法做到的方式行走,战胜了无法战胜的困难,有过不可复制的经历;要么走到了人迹罕至之境,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东西。因为此前无人尝试过,所以意义如同人类登月。这年头信息如此发达,恐怕只有深入无人区才算“壮游”了。 写出来,仅为一吐心中块垒。因为自己热爱旅行,也是曾经走出去的人,相比出走,我更关注他们回来以后的生活。忽悠人不顾一切“走出去”的帖子已经太多了,却鲜有人描述真实完整情况,旅行结束以后如何“走回来”。孙东纯的异国童话,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而如果他最后没有去日本,也只能回到深圳另找一份工作,也许比走之前还要辛苦,还要迷茫。身边不少驴友都曾陷入精神或物质上的困境,有人回来以后在家里坐了半年。而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回来之后的一段时间很是狼狈啊。每次长途回来,我都要适应至少一个月左右,才能再次融入现实生活。尤其是,我旅行回来花光了积蓄,而第一个月工资因为换卡取的现金,刚放回住处就被偷了,那一个月是找家里要钱过的,我当然不会写到游记里去。 当然,旅行本来也不是什么能立刻折现的投资,这意义也许要以一生为反射弧。 无论多么平庸的时代,都阻挡不了人们的英雄梦想。有一些梦想,诸如穷游世界,只有小人物才能实现,其他人就不必来凑热闹了。你只有去旅行,才能遇到你向往的旅行者,那些写书卖东西做节目的,都已经不是旅行者的身份了。现在看到的大红大紫的旅行明星,都是多方利益合作诞生的产物。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呢。 ———————————————————————————————————————————————— 豆友室内滂沱:我觉得在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没有基础去旅行的情况下执意旅行,要命的不是钱透支了多少,也不是时间花费了多少,最要命的是自己明明处在深渊中,却认为自己活出了自我,比大多数人都幸福。我觉得产生了对自己认识的偏差,是激情旅行对人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 续篇:我为什么还要去旅行
胡铁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唱歌这件事忽然变得如此重要 (126人喜欢)
- 新年伊始,两次哭泣 (22人喜欢)
- 2024年,我记住了这些女性的名字 (500人喜欢)
- 光和盐女性5天极致探索之旅,与我们共赴山海 (46人喜欢)
- 曾经的县城高考状元,为写一本书辞职死磕了15年 (6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1144篇内容 · 170.5万次浏览
- 情人节奇葩礼物大赏6868篇内容 · 6.8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457篇内容 · 74.2万次浏览
- 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1.0万+篇内容 · 674.7万次浏览
- 我的健身穿搭1435篇内容 · 392.6万次浏览
- 单身且独居是现代人的福报255篇内容 · 39.0万次浏览
- 我的不上班穿搭547篇内容 · 409.8万次浏览
- 我的2024年观剧年终总结304篇内容 · 334.9万次浏览
辞职休学去旅行那个小组,的确有些不错的经历和分享帖,却也不知坑了多少人
支持!
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关注的你,今天这日志。真是提神醒脑。
不要看不起神经纤细的男男!我的成5兄去年夏天失恋后想去拉萨,我记得那天白天我陪一朋友去中关村买IPAD,地铁上我们俩合计了一路,回去怎么劝他不要走
然后晚上在楼下的饭馆,我一个人冲着成5单口相声,溜溜说了相当于你这篇文章二十万倍篇幅的话,劝他不要去不要去,现在不是去的时候,说的观点和你写的这个差不多,然后他过了几天还是去了你这样很快就粉丝散尽了
严重同感。
很中肯地面对自己,好。
关于搭车,我有一点意见。我觉得除非是经济拮据(1)的学生(2),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去搭车。当然条件可以探讨。我碰到些有钱的学生或者已经工作了的人,也去搭车。搭车应该是帮助经济不好的人实现旅行的一种方式。如果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或者毕业的人也掺和进来,会扰乱开车群体和搭车群体之间的平衡和期望。
「内容不可见」
我记得那天跟他说,等您刷信用卡玩儿一圈儿回来,就冬天了,您搞的外汇产业因为老外年底有双节,相当于歇假~玩儿一圈儿回来就放假,放完假就过年,过完年您就28岁了,虽然看起来很好,但您确实一整年什么都没有干,女朋友肯定回不来,因为您和她的家境比您从北京到拉萨可远多了,不干活儿就什么都没有,这对您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说你如果决定要走,大伙儿肯定会支持你,因为毕竟咱家这边儿,也许三十年内也没有一个自己去拉萨的,您是第一个,你如果哪天给我发一短信,说在车上了,我们当然会祝你旅途愉快。但你自己的生活情况你自己最了解,你如果决定去,你一只脚踩上火车那一刻,兄弟几个就永远也不能帮你了,我们只能祝福你。我跟他说,生活是你自己的,现在真没资格出门散心,老男人没有散心的资格。
然后他还是去了,西藏回来又去威海大连,然后又泰国。昨天他过生日,就是我半年前跟他说的最坏的结果:您28岁了,除了电脑里成吨的照片和喜欢看热闹的微博粉丝,什么都没有。我觉得在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没有基础去旅行的情况下执意旅行,要命的不是钱透支了多少,也不是时间花费了多少,最要命的是自己明明处在深渊中,却认为自己活出了自我,比大多数人都幸福。我觉得产生了对自己认识的偏差,是激情旅行对人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你说的自杀的那位就是一例子。
切~~我过年前和一个高中同学见了面,大概每年聚两三次吧~吃着吃着他问我:唉你说,如果在火车上拉屎,屎都掉哪儿去啦?我就给他讲,说都均匀地泼洒到铁道的枕木上去了。他就用非常敬佩的眼神久久地凝视着我。男,25岁,一辈子没坐过火车,下礼拜就要去见老丈人了,打算明年结婚,从娘胎里出来就没有离开过海淀区,跟我说过完年单位要搬到另外一个区去,太远想辞职。这也是一种生活,比月球旅行记还伟大。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深表赞同 我们身边也有那种高中毕业出国读本科的孩子们 结果完全不好好学习 花着家里的钱游遍各国 好似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其实呢 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 你去在多的博物馆 也不过是看个热闹发个微博~
我想出去走走纯为了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多长点儿见识,身边没什么可逃避的,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是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
我想,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还是给自己留个底,把旅行当个垫背的吧,就是说,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走,那么最后发现没能解决问题,还变得更麻烦,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死角。
坐久了腿会麻,只有起来走两步让血脉通了才好。这就是我认为的旅行的意义。赞同这篇文章的每个字。
旅行就是旅行,就是原本封闭固守的生活的一种打牙祭,就是深入或浅表的更多认识一下世界,多年来的旅行被拨高化,神化。都以为所谓旅行是锦上添花,是升华,全是雾里看花。文章对于部分人有针刺和借鉴作用,对另一些人可能效果不明朗。路是自己走的,不走这一遭他永远明白不了你说的这些,对于某些人来说,闻教无用,碰壁有用。再更甚至,很多碰的鼻青脸肿也无用
不得不说不自量力的人太多。而我就属于当年翻过傻却还想犯傻的人。
冰,我能不能把你这个贴到校内去?省的我写了~~ 会署名是你的文章
呵呵厚
阳光姐,好久不看你的文章,果断还是中肯,关于进藏,什么时候找你好好了解一下
说得很好啊!旅行对我来说,就是看看世界,领略大自然波澜壮阔的美,或是欣赏精益求精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人文景观),这是SALARY。放松心情相当于BONUS。如此好让自己离开人世时脑海中放印的幻灯片,多些一帧帧秀丽可亲的风景画,而非尽是人世间愁云惨雾。
「内容不可见」
好想狂点赞!!!最近发现自己严重缺乏表达能力,这是我琢磨了很久的问题,我只能说出不好,说不清为什么不好,好想把这文章大面积传播!
恩,马克,早就有这种感觉,有时候从旅行途中归来的感觉更累更空。
写得很棒 应该要更多人看到 《背包十年》《走吧张小砚》这种烂书 真不知道怎么会有人买
这个链接嵌入的。。。
相比出走,更关注他们回来以后的生活。
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呢。
无论多么平庸的时代,都阻挡不了人们的英雄梦想。有一些梦想,诸如穷游世界,只有小人物才能实现,其他人就不必来凑热闹了。现在看到的大红大紫的旅行明星,都是多方利益合作诞生的产物。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呢。
——说得好啊!
"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呢。"
我想离开这里又不想去远方,因为那太像逃避。我想自由行走但我知道太多流浪背后是愈合不了的伤口。我知道那些地广人稀的蓝天下,呐喊之后都会流下泪水,少有畅快,更多的是发现明明已经走到千里他乡,却还是没迈过心里最深的那道坎时的挫败。 茫然归去,重踏旧途并假装释然、快意,唯自知远行屁用没有
记得在曼谷的一家旅馆,老板娘问我什么工作,我说学生,因为老板娘曾经在广东一带与人合资过工厂,以为我来自农村在外打工。后来旁边的男生说,如果她来自农村,哪来的闲钱出国玩……
一语道破,所以出去旅行还要有资本。我那一趟旅行要不是父亲中途给我打了钱,怕也是尴尬到底了……
以前只看游记时觉得自己也行,出去玩了一趟后,觉得旅行固然不可或却,但也只是生活的调味品,长长见识,生活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好好过。
只有经历过才会悟出来的道理,年轻人原本浮躁的还是会继续,总有一天会静下来读着这篇文章满脸的认同,哈哈,我姐是越来越真实了,人心都是向善的,但是能真真正正做到给街边的流浪汉买饭送到救助站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这句话跑偏了)继续释放你的正能量,走你!
前两年关注的你,对你自我介绍里面的那句“在离开世界之前走遍世界”印象深刻,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更加佩服了,特别喜欢里面那句“因为自己也是曾经走出去的人,相比出走,我更关注他们回来以后的生活”,我不是那种敢于什么放下一切走出去的人,对于旅行,我也就是喜欢在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之后,和自己喜欢的人出去走一次不长不短的路,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今年过年刚去了菲律宾,才刚刚回来,而且还遇到了一些恶心的事情,我们的一些现金在旅馆被窃了。。。是的,旅行回来之后,其实很多事情都一样要去面对,就像我今年要换工作,要换房子,要求婚,等等等等,哈哈哈哈,生活不仅要继续,还要进步,生活比旅行更宽广。上面有人说你要当心此文一出,当心粉丝散尽,但是我觉得,因为此文,你可能会有一些更坚定的粉丝,例如我~^_^
挺认同LS滴。 俺相信,年轻的孩纸们想走的还是会走,年轻的冲动是挡也挡不住的 哈哈。 这篇文章,则像一颗钉子,戳破“旅行带来神话”的幻象,让人看清那些关于旅行“华而不实”的声音,可起到矫正心态的作用。真的很好。发到类似 辞职旅行的小组 哇!
以前觉得真正走出去的人,回来以后都会有新的面貌。看来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了。原来还有更多看不到的一面。 自己还是很幸运的,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回来以后的生活。 回来后,外在的环境非常顺利,而内在则一直在思省、调整,虽然有时还是觉得挺难受,但这一切都值得。清晰的 看到曾长期被自我蒙蔽的缺陷,看到曾未被自己注意到的美好。原来自己忽略、逃避了太多东西。 刚回来的时候,因为没达到自己要求的豪情壮志般的感觉,还挺沮丧的呢。现在想来,傻哦~呵呵~~ 感谢上天赐予那么多因缘巧合,让我脱离幻想,慢慢认识那些真实的部分:)
旅行要继续,抱对心态很必须,哈哈!
LS 是胖兔多多 哈哈! 补充完毕!
十分赞同lz的观点!!已推荐。
「内容不可见」
写在前面,《从十八岁开始出发》这本书确实挺不错,我也喜欢
怎么说呢?或许我就是那种在学校闲的蛋疼完全不学习只会出去旅游的那种,也因此带坏了不少师弟师妹,到现在还被大学的辅导员怨念至今。
旅游的意义对我来说,其实就很简单吧。因为就是想单纯地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太一样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在烧钱。和别人不一样,我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好大学里面的旅游路线了,甚至想好要怎样补亏和开始存钱,老爸在知道我的计划后也说了每年补我3000元的旅游基金,然后很相信地让我自己去想剩下的余款。在高中四年里面,我帮人配电脑,暑假在电脑城里倒腾电脑之类的,到了大一入学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真正存款吧,大概2万多元,还是除去了提前准备好4年大学学费住宿费的费用。好了,于是在第一个学期乖乖地和几个老师打好关系,和他们称兄道弟之类的,甚至会在点名的时候无视我的名字的那种,不过遇到国际经济法的龚sir那些我就彻底中枪了,以至于后来大四需要清考4门,哈哈。大概准备阶段就这样子吧。不长不短,大概5年左右。因为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有3年左右,到了毕业后,以我性格,除非被炒或者为寻真爱外,让我离开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近乎基本有点不可能。
来说说我的旅途吧。除了和朋友的新加坡旅游外,都是独来独往,我的旅游路线和主流会有点不一样那种,我更近乎于喜欢去挖掘一个新地点,尽管挖到的地点只有自己喜欢,但是足够了吧?至少自己真正去感受那些地方了。我也从来不喜欢留下什么照片,旅途中带给我的充实感远远大于我对他们的记录,手中一部拍立得,他既是我的旅游痕迹,同时也是我在旅途中的一些经济手段(哈哈,可能略黑了一点,一张照片收了5元,不过比起那些15~30的已经好多了)。拍立得最后回收的照片其实到现在我只存了30多张而已吧,大部分以署名soulzhuo或赠给店主或民居了。但愿以后自己有空重走那些路线的时候,还可以看到那些照片。
走到最后,钱花光了,旅游计划却没走完,没办法,因为到大四的时候被逼着回家,不得不选择先找份工作先让自己安定下来再考虑接下来的旅途吧,最重要是剩下的旅途都是外国旅途。以后有时间可以的话,想走完,不同的是,终于可以不用老爸那3000元旅游基金了,估计现在要也要不到了。
就是想码一些无所谓的文字。 然后最后再说一句,旅游嘛。有机会就去,没机会就等待机会。你有个观点我喜欢,一定要提前和家人沟通好。
我就是想说傅真在准备出书~~
很真诚啊。我从未去旅行过,我属于走不动,只心动的人。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永远不知道世界到底有什么。有时候是风景感动人,有时候是被人感动。很多时候是多的一种经验。而且旅游就算出国只要你真的会耍花不到好多钱。08年我和我妈妈去海南玩了10天,所有钱加起来(包括路费)才1500,今天订了去泰国的票,从重庆飞澳门再飞曼谷再飞清迈再飞有个地方最后飞回重庆才1400一个人。旅行的确不是济世良药,但是如果你只是跟团才这么说那就可以滚出去了,跟团不叫旅行。而且你说那些出去耍了还是回去自杀的,这更旅行有关系吗?旅行,不是为了见识自己有多么烦恼,而是见识世界的多姿多彩。小偷偷东西,哪里都可以见到,只能怪自己疏忽。只知道抱怨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成就。你说你只关注别人走回来的生活。至少我知道的人大家都感恩世界的伟大。物以类聚,你看到的什么表示你是什么样的人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我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在从来没有怎么旅游过的时候看着别人什么辞职休学旅行,很是心动,后来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到处走了走,到现在觉得,那都是不科学的,还好当时没有一时冲动,我自己觉得还是像我现在这样在能力和责任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旅游愿望的做法比较好一点
「内容不可见」
现在所谓的穷游,又有多少是真正地穷游。现在所谓的旅行,又有多少是真正意义的旅行?
我觉得为旅行而旅行没多大意义啊。到最后也没意思了吧。 就好像那些喜欢ons喜欢yp的人们一样,搞太多了也就腻了吧。
我觉得旅行是可以的。去一个地方工作生活,多结交不同的人而非那一类人,这样才有意义吧。
作为一个去澳洲留学的人,我想过几年去南美工作,学西班牙语,然后去欧洲。如果有机会,认识当地的精英,发现世界的机会。这弄好了是件增长能力的事,而且金钱也可以增加
旅行毒药何来解,还在资深老驴爱阳光
「内容不可见」
不能同意再多。楼主也在南方大厦?
去年泰国回来的时候朋友就问为什么不搞点东西回来卖卖,我说玩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折腾这些。 其实一年出去玩一两次也无可厚非,我就是属于一放假就跑出去的人。但是回来该工作还是工作。就是别把自己拔的太高,什么旅行?什么寻找自我?说白了也不就是个旅游嘛。 有些去西藏连藏传佛教习俗都分不清的非得说的自己是去朝圣的。 还有谷岳最近的不带一分钱旅行,真是恶心到我了。
我想说,我是今天早上无意看到这篇日志的。当时用手机一口气读完,醍醐灌顶。自从看了molly的广告,我就关注她的微博,起先觉得不错,后来……后来就觉得变味了。楼主很坦诚,很犀利,喜欢!!!!!
嘿嘿,不得不顶一下
这篇日志呢……我妈妈也看了,也很赞同。总之它对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我看过的最精彩的博文。虽然这些年也走了些地方,但真的是冷暖自知。楼主的话很经典,句句经典,字字珠玑。
「内容不可见」
尼泊尔的东西现在不便宜啊,我觉得做生意无可厚非
赞。不过太过苛求,做淘宝以驴养驴也没什么,愿打愿挨。虽然不合时宜,突然想起林达夫妇。
「内容不可见」
关于旅行这个事,这几年有太多想法上的改变了。以前出去好像一直在找什么,似乎要找的这个东西永远在远方,但是到了远方以后,发现它好像还在更遥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发现,要找的这个东西是信仰,再然后,发现信仰是要通过内省获得的。所以,之后再出去旅游就没有那么多包袱了,单纯是欣赏风景,看风土人情,开阔眼界,不出去旅游的时候,看书也是一样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殊途同归的事情吧。另外,说实在的,除了骑车子、住帐篷、自己煮面条,这样子会很省钱外,其他的方式都很费钱。。。工作以后,就完全不存在什么穷游了。
我觉得旅行是为了放松心情,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为了逃离什么,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这趟旅程
我觉得旅行是为了放松心情,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为了逃离什么,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这趟旅程
里面说的人一个也不认识 里面提的书一本也没读过 用旅行来替代生活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另,我朋友大学期间不断交换到其它国家,课余时间到处走走,还参加了Aiesec,期间到处飞,各种会议,能有当地的Aiesecer带着玩。在我看来还算比较健康的旅行方式。 现在“旅行成功学”真是到处宣扬,都可以排在机场书店了。冷暖自知吧。
「内容不可见」
我觉得不要一棍子打死吧,其实旅行是好事,起码我的旅行让我感受到世界是很大的,有很多和你不一样的人,要更包容
我觉得旅行是为了放松心情,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为了逃离什么,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这趟旅程
①旅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即使走到南极,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找回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解决。 ②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
-----说得好。生活得太塑料的人都该看看。
旅行不是全部。不要麻痹自己。
看完这篇文 我决定粉你了 哈哈~说的太在理了~
「内容不可见」
一场旅行也许就发生在工作中,带上心情,跟随一种意境。交流中便心思领略,句句言谈、点滴沿途都是我的风光!意悠远,心悠扬~~ LZ你太棒了,就让我们清醒、明白、坦荡的去旅行,不在于旖旎的风景,不在于包装了的景点,不在于避世、逃离的心态~
看来人间蒸发去旅游是逼债的好方法。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身边很多走了几十个国家的人,据我所知无人出书,大家都认为很平常的事而已,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能负担”,回来后能如常生活。这几年旅行两个字被市场利益误导得越来越偏了,导致大家看到的很多都是片面甚至很不真实的东西。小朋友们真的需要看看这篇日志里的现实情况。
这日记要火,中午到现在回复已经翻页了,确实说到了一些
旅行是好事。 哪怕很小的小孩, 出门在外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旅行能开阔眼界,能了解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 成天对着电脑的人,可以放松眼睛——好吧, 起码我出门是不带费眼神的电子产品的。
旅行强健身体,锻炼意志。
大家都去旅行吧。 嗯。
旅行很励志。
你可以看到70岁攀登上黄山的人, 你可以看到拄着拐杖的残疾人,驼背弯腰的老太太在博物馆仔细观看藏品。你会觉得人的生命力是可以这样地旺盛。 瞬间你就充满了正能量。面对高山大川,面对几千年的历史,你会觉得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你会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你会认真考虑在稍纵即逝的一生里,你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 你会看到有别的生活方式,别的思考方式。你会学着不要轻易评品别人。你会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 你会知道不管在哪里,人都又好有坏, 你遇到坏人, 你也肯定会遇到好人。 你就不会大惊小怪大呼小叫, 觉得唯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冷暖自知
说的很中肯。旅行其实就是满足自己对于世界的好奇啊,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内容不可见」
我擦,原来我还觉得离开家乡求学十多年,除了实验室组织的野餐和学术会议、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顺便当旅游,从来没有忍心花父母和自己攒的钱出去旅行过是一种人生的缺憾。现在看楼主的文章,我也变成完好的理智青年了。哈哈。
作者只是还没看到其他的旅行状态,如果只是看风景,找艳遇,作为以后吹牛逼的谈资的话,那么旅行就只能是阿司匹林,但我遇到的人中,也有在旅行中找到或者悟到自己人生的真正目的的,而这要靠头脑里的分享以及思考,而不仅是走路,骑单车或者是开车。
看完后,同意很多,但是看评论时候又觉得似乎矫枉过正了些。个人觉得不论怎样看待旅行的意义,在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只要你有勇气承担或者正在默默承担这个代价,这就是你的人生。有些道理,必须经历过才会相信和接受。有些人,所谓“装逼”的背后也承担着代价,没有对错。还是那句“冷暖自知”。
「内容不可见」
是啊,没必要给旅行戴太高的帽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兴趣,喜欢就去,负担得起就去。
写的太赞了 要让我那个傻逼 把旅行当生活全部的男朋友看看 丫明明有钱却非搭车逃票 今年明明没钱还非要走边境线 我就是鄙视他这种行为
首先,即使出门到家周围的公园散心,也是旅行。但是,国内环境实在是太差了。找不到没有狗屎的草坪。那么我们出国,也别拼脚力在大小城市奔波。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上几天。吃吃当地的饭,跟当地人聊聊天,见识另外一种生活,也是旅行。旅行最重要的,带上自己喜欢的人,或朋友,或家人一起去。独行久了,美景无人分享,旅行的乐趣少了大半。旅行不是证明自己的方式。嫌弃自己的生活平淡,攒点钱捐给山区的孩子,多帮助身边的人,更能证明自己。生活虽平淡,但是有温情,有爱。
中国这么多人。一个人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人一起做。机器可以做的工作让人来做。没有成就感,工资低。从小学就为了好好学习而好好学习,真正的兴趣,真正此生要做什么,没有人关心,也没有空间、时间让你去发掘。什么都要抢,人多,不抢就没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这是社会问题。那些旅行的人,没必要去指责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受着社会的影响,受着家庭的影响。我们是我们自己。又不是。
我去搞个淘宝,环游世界的时候用。
今天刚和朋友吵架,我要挣钱,他说以后一年挣的钱抵的过前几年加起来的钱,还不如先旅行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眼界什么的
清凉油~~
话说,我真的认为旅行就是一种兴趣,没必要说要去很久啊,或者要呆哪哪然后走哪哪,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旅行,但是我认为,在我现在的能力的话,近的地方,每年可以去两次,国外,每年可以去一次,我觉得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去那么久,真的,旅行除了放松自己,真的就是因为喜欢旅行这个东西就好了,之前真的很喜欢molly,也一直知道她卖的东西很暴利,现在没有那么的喜欢她了,好高调啊,话说,好想好想知道她爸爸是哪位电影明星啊,LZ告诉我吧
@Sherry @Lockeylin
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人傻觉得很心动,现在觉得谁说谁没脑。
这一生,我们都要走在回家的路上,
去到哪里都是一场生活,游记啊神马的都是专门写好的给人看嘛,冷暖自知。如果要走,当只要自己走往哪里~~
写得不错,不过对艳遇,和做淘宝利润太多感到内疚觉得lz也太矫情了。再说lz你旅行2年回来,虽吃了不少苦,不也活的好好的,难道缺胳膊少腿了吗?
lz有一种出门旅行的很多人都是“头脑发热”的假定。
同意楼主。
我认为最好的旅游其实是流浪。
认真看了所有回复,总结下:1,哇,lz写的真好,每个字都同意。(别人写的都好,你没脑子吗?)2,一副过来人的口气:哎,我以前怎么怎么,现在回头看怎么怎么(拜托你这么需要存在感吗)3,哎,其实旅行真没什么意思,以后尽量不出去了(这种人做什么都没意思)4,一幅冷眼旁观的样子:某某旅行回来可真惨啊……我可不要学他(我特想问一句,难道他不出去旅行,生活就不惨了?如何定义生活惨?别人的生活是你来定义吗?何不管好你自己?你是哪里来的优越感觉得别人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