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孤独求变--戚其义
•在TVB的众多监制中,戚其义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由他所制作的剧集,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被视为传奇。这样的形容毫不夸张,作为监制的他并不算高产,但他每一部作品,欣赏者都大有人在,他的很多作品收视率也不高,但每每都能引发舆论关注,造成网民狂议的热潮,更有人将他的作品奉为神作。
•戚式剧集是内涵的,深到你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他的情节与台词很耐人寻味,需要仔细的琢磨和思索,甚至演员有时候在几分钟内都没有对白,一种完全颠覆了电视剧固有模式的镜头语言 ,看上去很有电影质感。
•戚式剧集又是残酷与黑暗的,他并不去粉饰太平、制造美好的画面,而是血淋淋的将人性解剖出来给你看,所以常常被评为“重口”。在他的剧集中根本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人很复杂、世界很复杂,这才是最真实的。戚其义的剧以人为本,敢于直面人性,他说:”拍一部戏也要让人有共识和欣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关乎人性,人性很有争议性,也会给大家带来共鸣。“所以,他的剧在当下中国香港小荧屏因为收视率作祟而被师奶剧同化严重的情况下,就显得相当高贵冷艳了。尤其是他近年的作品,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喜欢的人又爱到死,能产生如此两极化的效果,也是其功力的一种体现。
•对于反响两极化,戚其义显然是知道的,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创作初衷,一人故我的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面对市场的需求他从不妥协,只做心中所想,当然,他并不是为了另类而另类,他的做也并非曲高和寡,他说自己在做一部剧之前已经预料到自己说的并不是很多人爱听的话,所以他就一定要动些脑筋使得这些话出口的时候让大家愿意去听。创作是寂寞的,尤其对戚其义这样的创作者而言更是,他如今每开一部新剧都要求要与前作不同,一定要创新,要有改变,是敢于不断地在未知领域里寻求挑战的英雄。
•英雄一定是孤独的,庆幸的是,让他遇到了合拍搭档周旭明。
【不以收视论成败】
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收视率往往是最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东西,自己的作品播出之后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获得那个数字,就好像学生紧张低等待成绩一般。原因很简单,因为收视率代表广告,代表自己将会赚到多少。所以,时下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制作人不好好创作故事、不好好研究之作,而是一门心思的扎在一堆数字里研究,讨巧地将收视高的元素堆砌在一部剧里,这样的作品即使能博得满堂彩,但往往是看过就忘根本没有什么经典价值,而戚其义监制的剧集恰好相反。他当然知道收视率的重要,却从不迷信于此,他的看法是,一部剧看得人多并不代表成功,看的人少也并不代表失败。戚其义说:”一部作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很困难的,我们做一部剧之前,事前都会预估到会有什么样的人欣赏,更注重创作和制作的整个过程,注重有没有尽力让剧集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是最重要的。“他享受在那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里面,至于结果好与不好,他都可以一笑而过,就是有种淡薄名利的霸气。所以,他说自己的每部剧集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很喜欢。
[O记实录]是戚其义重返TVB后的第一部剧,他却拍的相当容易,听说因为自己做导演时拍了不少该类剧集。[O记实录]当时的成绩不错,为戚其义开了一个好头,而后不就他便凭借”天地“三部曲奠定了自己在商战剧领域无人企及的地位,一时间人人都将戚其义与长篇大剧联系在一起,从[天地男儿]到[天地豪情]再到[创世纪],加起来一共234集,似乎也只有他有如此的大局掌控能力。
做长剧显然是相当不易的,戚其义也认为长剧很有风险,这是在挑战观众的耐力。”80集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很长了,其实现在来看40集都很长。[创世纪]当时做了一百多集,后来梁家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分上、下两部播,这样的话,观众追着就不会觉得吃力了。“[创世纪]从筹备到拍摄一共花费了两年时间,戚其义认为不仅幕后工作人员辛苦,演员也非常辛苦,他笑道:”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剧,你会发现演员从一开始出场到结局的时候,样子都有所不同了。“
而在他的长剧制作经验里,最困难的地方也恰恰是演员方面。”美国演员自己身边都会有事情发生,作为监制就要去衡量怎么样把伤害减到最小,像我之后拍[珠光宝气],黎姿的弟弟发生了车祸,就需要我们因为演员对原本的剧集做一些调整。“记得我之前采访过[创世纪]的两位编审周旭明和欧冠英,都说这部剧的创作状态很混乱,不停地有人加入、退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风格,但我们后来看到正式剧集却是统一的,这当然是监制的功劳。他说这个只能靠经验来做,”我做了那么多年,公司的同事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我都很了解,而且这部剧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还有老板梁家树帮我,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筛选信息,找出一个很清晰的方向给大家,这个很重要,一定要事先沟通好,不能说大家创作完了觉得不满意再修改,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天地“三部曲给了观众很多惊喜,戚其义也直言不讳的表示这一些列亦给了他很大惊喜,”让我很意外的是内地的观众都很喜欢。“
”天地“三部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无论在口碑还是收视上,但在戚其义早期的作品中其实亦有各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比如[血荐轩辕]和[谈谈情练练武],但戚其义并不认为它们是失败的,他说自己的每一部戏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并不是一路开”金枝欲孽234567“,所以与作品之间很难比较,很难评价成功还是失败。”这两部剧我都给70分,公司当时的策略是和内地的平台合作,两部剧都是在我最没经验的条件下制作的。因为合拍有很多不能预计的事情发生,如果现在让我拍,我会知道遇到一些事情该怎么处理。“对于TVB的监制来说,遇到上面空降下来的任务不在少数,戚其义也不例外,除了上述两部,[妙手仁心]第二、第三辑亦是。”公司在某段时间需要一些专业性的剧集,刚好那时候观众比较喜欢警察、医生的戏。这部剧是邓特希先生的原创,但他离开了TVB,老板派下来就要做,其实后两部已经有点我和周旭明的风格了,但我们还是不敢改动太大, 因为第一辑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风格和人物关系,在这方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处理。“
【感谢珍姐的包容】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TVB颁奖典礼上,戚其义获得了最佳剧集大奖,他在领奖台上特别感谢珍姐(曾励珍)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包容和忍耐。我向他打探细节,戚其义说:”其实我离开TVB之前已经不仅是监制了,我还是制作经理,但是我喜欢把自己监制的工作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原则上来说,经理要做很多行政方面的工作,但是我通常会在前线做监制工作和导演工作。所以在行政方面都需要曾励珍小姐帮我把关,她会不断地帮我忙。在工作上,我和她经常有争吵,曾励珍小姐接受多过我接受她,我很感激她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她在幕后帮我处理、解决了很多问题。“
珍姐对于戚其义的包容不仅局限于行政方面,比如说他近来作品因为剑走偏锋,挑战传统观众的收视口味与习惯,以至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收视率呈现出一副凄惨的局面,但珍姐仍然顶着压力给他机会去实现理想,拍一些”另类“之作。“大家的工作岗位不同,看事情的角度难免会有分歧,但是珍姐一直对我,对我的团队有信心,所以我们就一直拼搏,她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听戚其义谈珍姐对他的无限包容,就感觉他像一个任性的小孩,而珍姐则像大家长一样,不断地给予鼓励。TVB的监制很少有固定的编审一直合作到底,戚其义却始终与周旭明形影不离,而这都有赖于珍姐的支持,戚其义说:”不管上面安排哪个编剧或者编审都好,我都有一个要求,一定要跟自己配合得到,其他人我都有合作过,但未必能配合好,出来的成绩也不是太好,周旭明好我很合得来,在一起做的成绩又好,为什么不让我们一起做下去呢?公司都很了解我们,也很欣赏我们两人的工作态度,就让我们一直合作下去了。我和周旭明两个人都很重要,没有一个都不行,当然不仅是我们两个,一部剧中,演员都很重要,副导演也很重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不行,那一定拍不出一套好剧。因为在TVB拍戏,人手不是太多,如果其中还有人不用心,那这戏就完了,不像内地拍戏,有很多人为这一部戏忙活,TVB剧一个组可能就十几、二十来人,必须尽心尽力才行。“
提到编审周旭明,我想起他好似曾在一起访问中形容自己与戚其义的创作关系是“两公婆”,虽然是一句玩笑罢了,但却能于其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默契,但合作得久了难免会有矛盾,戚其义也承认在自己的团队中,与周旭明存在的分歧最多。“我们每拍一部新戏,都希望是自己以前没做过的,所以都不擅长。我和他的角度有所不同,各自有很多意见,怎么样在一定时间里沟通好让两个人达成一致,这个是很关键的。我和周旭明都会有吵架的时候,但吵架时间不长,因为我们只针对事,人与人的麻烦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针对事情的矛盾解决了就没了。”
提到戚其义的“任性”,又何止上述一、二,还有他在演员班底上的执着,如果你常看他的剧集,一定会发现“戚剧”中的演员来来去去都是那机会,在演员档期变幻不定的大环境下,戚其义仍然能够坚持他的想法,自然又是珍姐给予的支持。
至于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固定班底,戚其义解释道:“我和周旭明每开一套新剧都想要尝试尚未做过的东西,我们两个人之间就要花很长时间去磨合,如果再与第三方(演员)磨合就要耗更多的时间。用固定的一班演员,就会很了解我们的处理方法和喜好、和演员有了默契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在TVB拍电视剧,筹备的时间很短,如果演员本身经验不够,我们又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演员在很大的压力下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到。我现在常用的班底,大家不知在拍戏上有默契,我们做朋友都很有默契,互相都知道大家在想些什么。如此合拍,拍戏的时候,就很少需要去沟通了。”虽然反复找同一班演员合作,但戚其义对于TVB新晋的一批演员也有关注,他说:“女生里我比较看好陈茵媺,因为我跟她合作过,更加清楚她的表演。她很够胆尝试一些东西,即使有时候失败也没关系,她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男生我比较看好徐荣,他可塑性很高,做反派和正派都可以。”
【我的离开也是爱】
戚其义曾在1992年的时候离开过TVB一段时间,而后重返做了将近20年,如今的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再次选择离开,原因也很简单,他说跟自己第一次离开的想法是一致的。“对于我们做创作的人来说,如果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太久就会松散,需要一个新的环境来刺激自己。当时离开是因为想尝试一下新的角度和方向,也让自己在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有点变化,现在离开也是想要变化。我和周旭明只是想转换一下环境,计划暂时还没有落实,现在需要慢慢去想想我们可以再做一些什么样的电视剧,尝试一下与不同的创作者接触,所以我们不仅局限在电视剧上,电影等方面也都想去尝试,目前都有接触电影方面的人。”
他们离开TVB后并没有再加入任何公司,而是自己组建工作室,至于其中成员,戚其义透露暂时只有他和周旭明两个人。”我们现在对自己工作室所面对的市场和定位都还没确定,现在只是暂时性的,未来有很多变化。等一切考虑周详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方向去组建团队。“
戚其义近年来的剧虽然不被师奶观众待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题材的新鲜、尺度的大胆,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很多TVB的剧迷甚至是普通观众在得知他离开TVB的消息之后都纷纷表示不舍;更有人开始担心以后再也看不到如此前卫的”神作“了。其实听了戚其义的解释之后便会发现这么多的杞人忧天,就好像俗语所说的那样,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重聚,戚其义怀揣着对电视剧创作的热情与爱好,以为观众创作更多视角新鲜的剧集为目标,他再出发,显然不同于很多TVB员工因为公司的苛刻愤愤而走,离开了还要无时无刻数落老东家一番,戚其义对于TVB是感恩的,他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经验。”我在TVB的每一天都做得很刺激,因为每一日都在做不同带额事情。我想开的题材也都做到了。观众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也有,我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仍然会以工作室的性质继续与TVB合作,当然,亦不仅局限在TVB。”我希望和合大公司合作,任何一个有制作性项目的娱乐公司,我们都愿意去合作,也会尝试与内地合作。“
众所周知,戚其义的很多作品都是踩在钢索上的,我问他来内地不担心审查制度抹杀掉自己的创作自由吗?戚其义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并不担心。”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拍的剧集跟社会接近,能反映当下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观众产生一些互动,关于限制这一点其实是有弹性的。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限制,之前在TVB做,都会有电视台的守则。我们会去慢慢了解,然后尽量配合。“
【十年金枝情不散】
提到戚其义,就不得不提他的那部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金枝欲孽],正式因为该剧的诞生,才掀起了日后宫廷戏不灭的潮流。[金枝欲孽]到底有多经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关于它的无法割舍的情结,哪怕时间无情地逝去,曾经观剧时的喜怒哀乐仍然历久弥新。
戚其义并没有在它最火的时候为了商业价值而筹拍续集。他说:”[金枝欲孽]当时那么多人喜欢,我们当然知道一直续写下去会有很多好处,再开一个崭新题材未必会有[金枝欲孽]的效果,这个结果是自己能预料到的,但大家对这部剧的想象力和付出都到达一个极限了,如果当时马上拍第二部,我和周旭明未必会处理好,我们永远都想尝试新东西,想趁着年轻不断试下,所以就将续集暂时放下,也同曾励珍小姐商量了很久,跟她讲我们希望有点空间还不想拍续集,珍姐在这方面很包容我们。“时隔多年之后才重新将第二部提上议程,仔细一算,加上第一部前期的筹备与创作时间,距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电视剧市场瞬息万变,几个月就是一个潮流的轮回,但[金枝欲孽]宫斗剧鼻祖的地位屹立不倒,这便是经典的魅力吧!十年之后再做续集,恰是一个最好的时光,而[金枝欲孽(贰)]亦是戚其义的离巢之作,可以说是别具意义的。
[金枝欲孽]那么成功,这并不在戚其义的预料之内。他说:”我和周旭明创作的时候,只是希望有人会看,有人会产生共鸣,都没预料到一百个人看过就有一百个人喜欢。这部剧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们再拍[火舞黄沙],希望这部剧在市场上得到另外一些人认同,但我们并没有因为[金枝欲孽]有那么多人看就预计[火舞黄沙]也有同样的人数,因为这两套剧始终是不同的类型,对于一个制作人来说,一定要不断创新,给观众不同风格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用心。“
提到[金枝欲孽],让戚其义最难忘的是创作期间正好面临SARS,”那段时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大家坐在一间房里聊戏,都要戴着口罩。“
[金枝欲孽]里的宫斗手段是极其高张的,比起时下一系列跟风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剧中对于人性剖析残酷亦真实,带出人吓人比鬼吓人更恐怖的效果。所以该剧的整体氛围被处理得也破有些波谲云诡。这不免让人想到该剧的巡礼片竟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鬼片,戚其义解释道:”鬼故事其实只是一个包装,为了搞一下气氛,我们的愿意并不是讲鬼。说的是有些人如果做了坏事,她的心里一定会有鬼怪出现,所以剧中特别设计了一些乌鸦的场面,就是为了烘托诡异的气氛。“
与上一辑不同的是,[金枝欲孽(贰)]舍弃了勾心斗角,全剧的重点在于一个”情“字,当然有戚其义在,感情也会处理得不一般,他说这一次的感情不是那么传统,处理的手法很特别,有一种很浪漫的感觉,会稍微偏向现代感一点。至于为什么想到用昆曲,戚其义答道:”在清朝,昆曲都挺盛行的,加入昆曲是希望它能带动整部戏。这次的主角都不是宫里人,男主角是宫外的,宫里的人和宫外的人如何联系起来?所以让陈豪做大佬倌,关礼杰反串花旦,他们都有机会到清宫里表演,可以接触到里面的各种人,了解到宫里人的故事。这次的主题关于谣言,宫里面每个人都靠着谣言做买卖的,收风放风,甚至变成一个职业,将宫里的一些秘密讲给宫外的人听,从中赚钱。简单地说一句,宫里面没有一句真话。“
采访戚其义的时候,他刚忙完[金枝欲孽(贰)]当日的配音工作,虽然早已经离开了TVB,但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紧张,他希望自己有始有终,所以该剧播出的时候,戚其义表示会尽量回TVB帮手宣传。他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负责的监制。
文/采访:水泽明
来源:电视剧杂志296期
文字版整理:小组长
•戚式剧集是内涵的,深到你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他的情节与台词很耐人寻味,需要仔细的琢磨和思索,甚至演员有时候在几分钟内都没有对白,一种完全颠覆了电视剧固有模式的镜头语言 ,看上去很有电影质感。
•戚式剧集又是残酷与黑暗的,他并不去粉饰太平、制造美好的画面,而是血淋淋的将人性解剖出来给你看,所以常常被评为“重口”。在他的剧集中根本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人很复杂、世界很复杂,这才是最真实的。戚其义的剧以人为本,敢于直面人性,他说:”拍一部戏也要让人有共识和欣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关乎人性,人性很有争议性,也会给大家带来共鸣。“所以,他的剧在当下中国香港小荧屏因为收视率作祟而被师奶剧同化严重的情况下,就显得相当高贵冷艳了。尤其是他近年的作品,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喜欢的人又爱到死,能产生如此两极化的效果,也是其功力的一种体现。
•对于反响两极化,戚其义显然是知道的,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创作初衷,一人故我的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面对市场的需求他从不妥协,只做心中所想,当然,他并不是为了另类而另类,他的做也并非曲高和寡,他说自己在做一部剧之前已经预料到自己说的并不是很多人爱听的话,所以他就一定要动些脑筋使得这些话出口的时候让大家愿意去听。创作是寂寞的,尤其对戚其义这样的创作者而言更是,他如今每开一部新剧都要求要与前作不同,一定要创新,要有改变,是敢于不断地在未知领域里寻求挑战的英雄。
•英雄一定是孤独的,庆幸的是,让他遇到了合拍搭档周旭明。
【不以收视论成败】
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收视率往往是最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东西,自己的作品播出之后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获得那个数字,就好像学生紧张低等待成绩一般。原因很简单,因为收视率代表广告,代表自己将会赚到多少。所以,时下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制作人不好好创作故事、不好好研究之作,而是一门心思的扎在一堆数字里研究,讨巧地将收视高的元素堆砌在一部剧里,这样的作品即使能博得满堂彩,但往往是看过就忘根本没有什么经典价值,而戚其义监制的剧集恰好相反。他当然知道收视率的重要,却从不迷信于此,他的看法是,一部剧看得人多并不代表成功,看的人少也并不代表失败。戚其义说:”一部作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很困难的,我们做一部剧之前,事前都会预估到会有什么样的人欣赏,更注重创作和制作的整个过程,注重有没有尽力让剧集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是最重要的。“他享受在那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里面,至于结果好与不好,他都可以一笑而过,就是有种淡薄名利的霸气。所以,他说自己的每部剧集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很喜欢。
[O记实录]是戚其义重返TVB后的第一部剧,他却拍的相当容易,听说因为自己做导演时拍了不少该类剧集。[O记实录]当时的成绩不错,为戚其义开了一个好头,而后不就他便凭借”天地“三部曲奠定了自己在商战剧领域无人企及的地位,一时间人人都将戚其义与长篇大剧联系在一起,从[天地男儿]到[天地豪情]再到[创世纪],加起来一共234集,似乎也只有他有如此的大局掌控能力。
做长剧显然是相当不易的,戚其义也认为长剧很有风险,这是在挑战观众的耐力。”80集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很长了,其实现在来看40集都很长。[创世纪]当时做了一百多集,后来梁家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分上、下两部播,这样的话,观众追着就不会觉得吃力了。“[创世纪]从筹备到拍摄一共花费了两年时间,戚其义认为不仅幕后工作人员辛苦,演员也非常辛苦,他笑道:”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剧,你会发现演员从一开始出场到结局的时候,样子都有所不同了。“
而在他的长剧制作经验里,最困难的地方也恰恰是演员方面。”美国演员自己身边都会有事情发生,作为监制就要去衡量怎么样把伤害减到最小,像我之后拍[珠光宝气],黎姿的弟弟发生了车祸,就需要我们因为演员对原本的剧集做一些调整。“记得我之前采访过[创世纪]的两位编审周旭明和欧冠英,都说这部剧的创作状态很混乱,不停地有人加入、退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风格,但我们后来看到正式剧集却是统一的,这当然是监制的功劳。他说这个只能靠经验来做,”我做了那么多年,公司的同事都有不同的性格,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我都很了解,而且这部剧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还有老板梁家树帮我,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筛选信息,找出一个很清晰的方向给大家,这个很重要,一定要事先沟通好,不能说大家创作完了觉得不满意再修改,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天地“三部曲给了观众很多惊喜,戚其义也直言不讳的表示这一些列亦给了他很大惊喜,”让我很意外的是内地的观众都很喜欢。“
”天地“三部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无论在口碑还是收视上,但在戚其义早期的作品中其实亦有各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比如[血荐轩辕]和[谈谈情练练武],但戚其义并不认为它们是失败的,他说自己的每一部戏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并不是一路开”金枝欲孽234567“,所以与作品之间很难比较,很难评价成功还是失败。”这两部剧我都给70分,公司当时的策略是和内地的平台合作,两部剧都是在我最没经验的条件下制作的。因为合拍有很多不能预计的事情发生,如果现在让我拍,我会知道遇到一些事情该怎么处理。“对于TVB的监制来说,遇到上面空降下来的任务不在少数,戚其义也不例外,除了上述两部,[妙手仁心]第二、第三辑亦是。”公司在某段时间需要一些专业性的剧集,刚好那时候观众比较喜欢警察、医生的戏。这部剧是邓特希先生的原创,但他离开了TVB,老板派下来就要做,其实后两部已经有点我和周旭明的风格了,但我们还是不敢改动太大, 因为第一辑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风格和人物关系,在这方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处理。“
【感谢珍姐的包容】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TVB颁奖典礼上,戚其义获得了最佳剧集大奖,他在领奖台上特别感谢珍姐(曾励珍)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包容和忍耐。我向他打探细节,戚其义说:”其实我离开TVB之前已经不仅是监制了,我还是制作经理,但是我喜欢把自己监制的工作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原则上来说,经理要做很多行政方面的工作,但是我通常会在前线做监制工作和导演工作。所以在行政方面都需要曾励珍小姐帮我把关,她会不断地帮我忙。在工作上,我和她经常有争吵,曾励珍小姐接受多过我接受她,我很感激她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她在幕后帮我处理、解决了很多问题。“
珍姐对于戚其义的包容不仅局限于行政方面,比如说他近来作品因为剑走偏锋,挑战传统观众的收视口味与习惯,以至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收视率呈现出一副凄惨的局面,但珍姐仍然顶着压力给他机会去实现理想,拍一些”另类“之作。“大家的工作岗位不同,看事情的角度难免会有分歧,但是珍姐一直对我,对我的团队有信心,所以我们就一直拼搏,她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听戚其义谈珍姐对他的无限包容,就感觉他像一个任性的小孩,而珍姐则像大家长一样,不断地给予鼓励。TVB的监制很少有固定的编审一直合作到底,戚其义却始终与周旭明形影不离,而这都有赖于珍姐的支持,戚其义说:”不管上面安排哪个编剧或者编审都好,我都有一个要求,一定要跟自己配合得到,其他人我都有合作过,但未必能配合好,出来的成绩也不是太好,周旭明好我很合得来,在一起做的成绩又好,为什么不让我们一起做下去呢?公司都很了解我们,也很欣赏我们两人的工作态度,就让我们一直合作下去了。我和周旭明两个人都很重要,没有一个都不行,当然不仅是我们两个,一部剧中,演员都很重要,副导演也很重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不行,那一定拍不出一套好剧。因为在TVB拍戏,人手不是太多,如果其中还有人不用心,那这戏就完了,不像内地拍戏,有很多人为这一部戏忙活,TVB剧一个组可能就十几、二十来人,必须尽心尽力才行。“
提到编审周旭明,我想起他好似曾在一起访问中形容自己与戚其义的创作关系是“两公婆”,虽然是一句玩笑罢了,但却能于其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默契,但合作得久了难免会有矛盾,戚其义也承认在自己的团队中,与周旭明存在的分歧最多。“我们每拍一部新戏,都希望是自己以前没做过的,所以都不擅长。我和他的角度有所不同,各自有很多意见,怎么样在一定时间里沟通好让两个人达成一致,这个是很关键的。我和周旭明都会有吵架的时候,但吵架时间不长,因为我们只针对事,人与人的麻烦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针对事情的矛盾解决了就没了。”
提到戚其义的“任性”,又何止上述一、二,还有他在演员班底上的执着,如果你常看他的剧集,一定会发现“戚剧”中的演员来来去去都是那机会,在演员档期变幻不定的大环境下,戚其义仍然能够坚持他的想法,自然又是珍姐给予的支持。
至于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固定班底,戚其义解释道:“我和周旭明每开一套新剧都想要尝试尚未做过的东西,我们两个人之间就要花很长时间去磨合,如果再与第三方(演员)磨合就要耗更多的时间。用固定的一班演员,就会很了解我们的处理方法和喜好、和演员有了默契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因为在TVB拍电视剧,筹备的时间很短,如果演员本身经验不够,我们又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演员在很大的压力下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到。我现在常用的班底,大家不知在拍戏上有默契,我们做朋友都很有默契,互相都知道大家在想些什么。如此合拍,拍戏的时候,就很少需要去沟通了。”虽然反复找同一班演员合作,但戚其义对于TVB新晋的一批演员也有关注,他说:“女生里我比较看好陈茵媺,因为我跟她合作过,更加清楚她的表演。她很够胆尝试一些东西,即使有时候失败也没关系,她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男生我比较看好徐荣,他可塑性很高,做反派和正派都可以。”
【我的离开也是爱】
戚其义曾在1992年的时候离开过TVB一段时间,而后重返做了将近20年,如今的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再次选择离开,原因也很简单,他说跟自己第一次离开的想法是一致的。“对于我们做创作的人来说,如果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太久就会松散,需要一个新的环境来刺激自己。当时离开是因为想尝试一下新的角度和方向,也让自己在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有点变化,现在离开也是想要变化。我和周旭明只是想转换一下环境,计划暂时还没有落实,现在需要慢慢去想想我们可以再做一些什么样的电视剧,尝试一下与不同的创作者接触,所以我们不仅局限在电视剧上,电影等方面也都想去尝试,目前都有接触电影方面的人。”
他们离开TVB后并没有再加入任何公司,而是自己组建工作室,至于其中成员,戚其义透露暂时只有他和周旭明两个人。”我们现在对自己工作室所面对的市场和定位都还没确定,现在只是暂时性的,未来有很多变化。等一切考虑周详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方向去组建团队。“
戚其义近年来的剧虽然不被师奶观众待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题材的新鲜、尺度的大胆,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很多TVB的剧迷甚至是普通观众在得知他离开TVB的消息之后都纷纷表示不舍;更有人开始担心以后再也看不到如此前卫的”神作“了。其实听了戚其义的解释之后便会发现这么多的杞人忧天,就好像俗语所说的那样,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重聚,戚其义怀揣着对电视剧创作的热情与爱好,以为观众创作更多视角新鲜的剧集为目标,他再出发,显然不同于很多TVB员工因为公司的苛刻愤愤而走,离开了还要无时无刻数落老东家一番,戚其义对于TVB是感恩的,他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经验。”我在TVB的每一天都做得很刺激,因为每一日都在做不同带额事情。我想开的题材也都做到了。观众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也有,我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仍然会以工作室的性质继续与TVB合作,当然,亦不仅局限在TVB。”我希望和合大公司合作,任何一个有制作性项目的娱乐公司,我们都愿意去合作,也会尝试与内地合作。“
众所周知,戚其义的很多作品都是踩在钢索上的,我问他来内地不担心审查制度抹杀掉自己的创作自由吗?戚其义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并不担心。”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拍的剧集跟社会接近,能反映当下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观众产生一些互动,关于限制这一点其实是有弹性的。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限制,之前在TVB做,都会有电视台的守则。我们会去慢慢了解,然后尽量配合。“
【十年金枝情不散】
提到戚其义,就不得不提他的那部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金枝欲孽],正式因为该剧的诞生,才掀起了日后宫廷戏不灭的潮流。[金枝欲孽]到底有多经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关于它的无法割舍的情结,哪怕时间无情地逝去,曾经观剧时的喜怒哀乐仍然历久弥新。
戚其义并没有在它最火的时候为了商业价值而筹拍续集。他说:”[金枝欲孽]当时那么多人喜欢,我们当然知道一直续写下去会有很多好处,再开一个崭新题材未必会有[金枝欲孽]的效果,这个结果是自己能预料到的,但大家对这部剧的想象力和付出都到达一个极限了,如果当时马上拍第二部,我和周旭明未必会处理好,我们永远都想尝试新东西,想趁着年轻不断试下,所以就将续集暂时放下,也同曾励珍小姐商量了很久,跟她讲我们希望有点空间还不想拍续集,珍姐在这方面很包容我们。“时隔多年之后才重新将第二部提上议程,仔细一算,加上第一部前期的筹备与创作时间,距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电视剧市场瞬息万变,几个月就是一个潮流的轮回,但[金枝欲孽]宫斗剧鼻祖的地位屹立不倒,这便是经典的魅力吧!十年之后再做续集,恰是一个最好的时光,而[金枝欲孽(贰)]亦是戚其义的离巢之作,可以说是别具意义的。
[金枝欲孽]那么成功,这并不在戚其义的预料之内。他说:”我和周旭明创作的时候,只是希望有人会看,有人会产生共鸣,都没预料到一百个人看过就有一百个人喜欢。这部剧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们再拍[火舞黄沙],希望这部剧在市场上得到另外一些人认同,但我们并没有因为[金枝欲孽]有那么多人看就预计[火舞黄沙]也有同样的人数,因为这两套剧始终是不同的类型,对于一个制作人来说,一定要不断创新,给观众不同风格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用心。“
提到[金枝欲孽],让戚其义最难忘的是创作期间正好面临SARS,”那段时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大家坐在一间房里聊戏,都要戴着口罩。“
[金枝欲孽]里的宫斗手段是极其高张的,比起时下一系列跟风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剧中对于人性剖析残酷亦真实,带出人吓人比鬼吓人更恐怖的效果。所以该剧的整体氛围被处理得也破有些波谲云诡。这不免让人想到该剧的巡礼片竟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鬼片,戚其义解释道:”鬼故事其实只是一个包装,为了搞一下气氛,我们的愿意并不是讲鬼。说的是有些人如果做了坏事,她的心里一定会有鬼怪出现,所以剧中特别设计了一些乌鸦的场面,就是为了烘托诡异的气氛。“
与上一辑不同的是,[金枝欲孽(贰)]舍弃了勾心斗角,全剧的重点在于一个”情“字,当然有戚其义在,感情也会处理得不一般,他说这一次的感情不是那么传统,处理的手法很特别,有一种很浪漫的感觉,会稍微偏向现代感一点。至于为什么想到用昆曲,戚其义答道:”在清朝,昆曲都挺盛行的,加入昆曲是希望它能带动整部戏。这次的主角都不是宫里人,男主角是宫外的,宫里的人和宫外的人如何联系起来?所以让陈豪做大佬倌,关礼杰反串花旦,他们都有机会到清宫里表演,可以接触到里面的各种人,了解到宫里人的故事。这次的主题关于谣言,宫里面每个人都靠着谣言做买卖的,收风放风,甚至变成一个职业,将宫里的一些秘密讲给宫外的人听,从中赚钱。简单地说一句,宫里面没有一句真话。“
采访戚其义的时候,他刚忙完[金枝欲孽(贰)]当日的配音工作,虽然早已经离开了TVB,但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紧张,他希望自己有始有终,所以该剧播出的时候,戚其义表示会尽量回TVB帮手宣传。他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负责的监制。
文/采访:水泽明
来源:电视剧杂志296期
文字版整理:小组长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