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对黑蓝的采访
![]() |
对美独树一帜的理解和劳作
文|陆茵茵
“小说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一场叙述的冒险。”熟悉黑蓝的人对这句话不会陌生,它像一条鲜红的标语被贴在网站的首页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黑蓝社”、出版后几个月就被查封的《黑蓝》杂志以及后来的黑蓝文学网,始终像一块规整、挑剔而土质坚硬的田地,为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它有清晰而严格的文学态度,“强调对文学的艺术性,而非其他因素的重视”,这种专注于文学本体的探索让它总是与“实验”、“先锋”联系在一起,也总是能挖掘出那些奇特的、有别于时代常规的作者。
具体到诗歌,黑蓝论坛有诗歌版块,从2003年起每月发行的黑蓝网刊也有常设的诗歌栏目,十年来大约已经刊登了几百位作者的两三千首作品。此外还有黑蓝策划出版的电子诗集与纸质诗集,其中电子诗集正尝试与其他平台合作付费阅读,而纸质诗集以成本价在网上销售。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黑蓝最关注的始终是那些“对语言有独特追求”的诗人,而通过各种途径呈现出来的诗,“实际上是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文学价值倾向在不同载体上的传播。”
《COVER》对话黑蓝网刊主编X
L:你在一篇采访里说,写诗的人比写小说的多。
X:你说的应该是我跟诗人张也张的访谈里提到诗人在网络上比小说作者要活跃,对于这个疑惑,张也张说了他的看法:“网络上的写诗的人活跃。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从表面上看,诗歌入门似乎很低。只要你会把一句话分成行,你就会写诗了。这让很多没有耐心和能力把文字写长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二是和小说比起来,诗歌更难评判。即使是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如果对诗歌不敏感,也没有办法建立一套有效的批判体系,而各个评判体系间的差别又判若云泥。这让很多写得烂的人有了生存空间。第三,和小说比起来,诗歌,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社会和文化的含义。思考为什么这样其实也很有趣,但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人们对诗歌的参与,甚至对诗歌观念的争夺,很大程度上是对诗歌身上附带的社会和文化资源与权力的争夺。这和诗歌本身,关系不大。”
L:有了博客和微博以后,黑蓝论坛仍然是大家主要的交流平台吗?
X:黑蓝论坛是我们的大本营,作者们在这里交流非常直接、便捷、公开,这是一本刊物或者其他形式所难以达到的交流效果,绝大部分优秀作者都是通过在论坛发表作品而受版主和其他作者推荐而被发掘出来。
L:你们对新人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X:我们重视发掘、也重视培养新人,希望能给那些有潜力的年轻写作者及时的鼓励。“发掘”、“培养”是很多同类机构不愿认可的价值,也是黑蓝常常遭致诋毁的把柄之一,但是我们认为,在业已延续恶劣了十余年的中国文学环境里,我们这种非官方非营利文学机构,如果没有对文学价值起到引导、发掘和延续作用,那我们的意义何在呢?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吗?诗人拔拔草的电子诗集《藕园记》在豆瓣阅读发布时,他在自序里提到了几年前诗歌版主井井回对他诗歌的肯定和鼓励,促使了他之后更好地创作。这种鼓励和肯定一旦起到作用,那么它就是双向的,那些优秀的作者之所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肯定,也正是因为他们为我们呈现了他们对美的独树一帜的理解和劳作。
L:黑蓝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有着自己非常强烈的喜恶,或者说有一种“黑蓝的调调”。你觉得这种“调调”存在吗?
X:我想,任何你特别喜欢或特别不喜欢的事物,都会带有你所说的这种“调调”;并且它们自己并不清楚甚或并不在意自己是否存在这种调调。因此我觉得,它们(我们)是否存在这种调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自在呈现这些调调时实际上呈现了他们对艺术的全部理解。有些力量是暂时的,有些力量是隐形的,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流转才能逐步澄清,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多地处于过程之中,我们并不需要等待。
L:有没有哪些词可以明确地概括黑蓝认为的好作品的标准?
X:冷静地说,我们并不能认为自己是对“好作品”“定标准”的人,我们对“好作品”的认识,只是众多古今中外“好作品”共识的集合,我们的努力也正在于对这些“好作品”的共识的搜集与甄别、扬弃和确定,最终自身全部的修养将会确定一种宽泛的风格,它的根本目的不是限定,而是引导或提前的辨别,随后,默默地持续,在新的有价值的观点或现象出现时保持自我学习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除了对作品艺术性、作品的语言本身的珍视,我们不仅没有兴趣限定,反而更有兴趣鼓励各种风格的追求。“明确的、统一的写作规条”是我们最为敏感的提醒。在此之下,自然、准确、生动、深刻、有层次感这些语言艺术的共同准则之外,我们渴盼看到各自的特质。
L:十几年来,黑蓝在各个时期最活跃的诗人有哪些?
X:由于非官方、非营利的特点,黑蓝更是避免不了“铁打的阵营流水的兵”的“命运”。一开始我们并不重视这样的“流动性”,但是不久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流动性在最宏观的层面上,对中国当代文学是不利的。我们需要稳固作者群,也已经通过多种沟通使作者能够意识到支持我们、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那些曾经在黑蓝活跃,而后来因为各个不同的原因离开黑蓝乃至整个网络的优秀作者,我们没有认为他们离开,不管怎样,在艺术性要求的文学下,优秀的作者没有亲疏,他们始终是黑蓝的一部分。黑蓝网刊一个不漏地记录着每个时段活跃在黑蓝的诗人和作者。
L:这些诗人怎么看“流派”这回事?
X:这些作者,他们既非学院的,也非民间的,他们只是遵循着自己内心进行写作,定义流派和风格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远未及对作品本身艺术准则的重视,因此,彼此欣赏和彼此指正都存在,这是正常交流的基础。
L:你们独立出版的诗集有哪些?
X:我认为黑蓝出版的书(不管有没有书号)都属于独立出版的范畴,它们不管是内容选编还是形象设计等都由我们亲力亲为最终确定下出版方案。黑蓝出版的主体跟出版社合作,是为了通过出版社的推广力量,让黑蓝发掘和肯定的作者有更大的影响力,但除此之外,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黑蓝独立自主;再从更高的意义来说,是否“独立出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主流和市场都缺席的情况下,至少有我们这些人,通过各种方式,让中国当代这些优秀作者及时地被人阅读。
诗集先做了《绵羊躺进爱•黑蓝网刊2011年诗歌精选(上)》和了小朱的《云中行的诱惑术》,了小朱的诗集重印过一次,目前已售罄,正在重新设计内页版式做他诗集的增订版,唐丹鸿和井井回的诗集也在同步编辑制作中。
L:诗集的销售情况怎样?
X:做纯文学出版原本就不必对销量抱过高期望,作品的价值和它的销量不成正比向来是合理的。做出版是出于推广作者的需要而不是出版方单方面的爱好,出版一本诗集并不要求读者买单,我们更希望通过出版这个动作,表达我们对作者的肯定,也让更多读者关注这位作者的创作。
L:你们觉得自己小众吗?谁是你们的理想读者?
X:我们并没觉得我们“小众”。更没有“以小众为荣”、以“小众”为追求。我们不为少数人写作,我们也不为多数人写作,我们只为需要艺术的读者写作。我们并不担心我们的读者。读者,是个非常宽泛也非常恒久的概念,未来的读者,也是读者。我们未来和现在的读者的总和,会符合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好多好句子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