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做个温暖的朋友(五)做个温暖的朋友—关于陪伴和爱自己
(五)做个温暖的朋友-关于陪伴,和爱自己
文/ @简里里
我讲了这么多理论。大家也都听累了。休息休息,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很晚才回家,妈妈问他做什么去了。他说他今天去安慰了隔壁家刚刚丧偶的老爷爷。妈妈很惊讶,问他,你是怎么安慰爷爷的?因为即便妈妈作为一个成人,也觉得老爷爷的丧失太沉重,不知该如何安慰。
小男孩说:“我骑车路过老爷爷家,看见他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哭,我于是把车子放在一边,爬上老爷爷膝盖,跟他一起哭”。
这个小男孩是个天生的治疗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只是我们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到这样那样的道理,有了这样那样样的价值观。我们每每要感受情绪的时候,大脑便跳出来,指手画脚: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那样想是消极的,你看你拥有这么多东西,你看你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不该再难过了。
于是我们就生生给别人/自己,加之一条罪名,你不该难过这么久,你该快快好起来。
而小男孩做的,是特别天然的“Empathy/共情”: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而“Empathy/共情”(也作同理心)这个概念,是所有心理咨询师在长成的过程里面,要经受大量、大量的训练,才慢慢能够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最喜欢的,关于共情的描述是:你从TA的眼睛里面,去看TA的世界。
我记得我在做学生的时候,看岳晓东老师的《登天的感觉》,自序里面写了大概这样的话:说,年轻的时候我想,理解一个人是多么容易一件事情,而做咨询越久,越发现,一个人去理解另外一个人,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事情。就好像登天的感觉。
后来我也开始经受共情的训练,开始尝试去理解我的来访者。我愈发感受,“理解”之不可能。因为你就是没有经历过TA的经历,没有感受过TA的感受。无论你如何用力,另一个灵魂之处,你终是无法到达。
可是我们能尽力地去共情的目的,并非去完成这个不可为之事。我们与他人共情所带来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去理解他自己。
@峰哥何峰 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是1970年左右的时候,个人电脑还没有出现。有程序员根据人本主义治疗师的理论,做了一个程序,叫Eliza。这有点像现在的Siri。
这个程序能够跟你对话。TA说话的方式,是提一些很概括的问题,或是将你说的话,重新组织一下,重复给你听。
比如你说,我今天很难过。Eliza就回复说,噢,今天你很难过。
你说,我不喜欢吃巧克力,它让我发胖!Eliza就回复说,巧克力会让你发胖,你不喜欢。
看起来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却有着出乎意料的作用。
实验者让一些人来使用这个程序,收集反馈。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坚信,这台冰冷电脑后面一定坐着一个,这个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小小放下我们内心的评判、价值观,仅仅用些小的方式,给对方陪伴。这就足以让对方感觉温暖,而找到自己力量了。
所以,回来我们的主题。
我们特别擅于给朋友打些鸡血,说,你看你拥有这些拥有那些,你还有这么多好的东东,不要难过了;说其实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抑郁症的来访者往往本身很聪明,又擅于假装自己“很好、没问题”。在生病的状态下,盲目的乐观鼓励,只能让他们雪上加霜。相比“打鸡血撒阳光”式的开导,他们更需要身边的人来承认他们的困境,关注他们的内心苦痛。
若你真的希望TA好起来,请你,帮助TA来表达TA真实的感受。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当自己脆弱无助抑郁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小男孩”,不评判不期望地陪我们哭。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要求身边的朋友个个都变成“小男孩”。可是,有幸的是,即便我们可能没有这个“小男孩”,但是我们都有我们自己。
我们学了这么多如何爱别人的方式,我们亦可以,像爱别人一样,来疼爱自己。
很久之前,我在一个工作坊上听到过一个女孩子分享的“333”.每天散步30分钟,每天晒太阳30分钟,每天三顿饭和人一起吃,能够有效地改善自己心情。
我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还手写书信。每次信的开头都说,最近好吗?信的结尾都说,祝你快乐!人们都有单纯的愿望,祝你天天开心。可是越长大,越觉得这分明是种奢侈。没有谁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开心,没有谁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顺利。
我们无法改变痛苦,却可以增强爱自己的能力。
我们学了这样多如何去温暖他人,关爱别人。请你像关爱别人一样,来疼爱你自己。
===================
讲稿太长,整理了六千多字。分成了几篇小文章,链接如下:
(一)关爱自己,做个温暖的朋友--有关抑郁(单向街讲座整理稿)
(二)抑郁不止抑郁
(三)“抑郁症”究竟带来怎样影响
(四)抑郁症是“心病”还是“身病”--抑郁症治疗
(五)做个温暖的朋友-关于陪伴,和爱自己
另推荐视频:《I Had a Black Dog》
文/ @简里里
我讲了这么多理论。大家也都听累了。休息休息,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很晚才回家,妈妈问他做什么去了。他说他今天去安慰了隔壁家刚刚丧偶的老爷爷。妈妈很惊讶,问他,你是怎么安慰爷爷的?因为即便妈妈作为一个成人,也觉得老爷爷的丧失太沉重,不知该如何安慰。
小男孩说:“我骑车路过老爷爷家,看见他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哭,我于是把车子放在一边,爬上老爷爷膝盖,跟他一起哭”。
这个小男孩是个天生的治疗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只是我们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到这样那样的道理,有了这样那样样的价值观。我们每每要感受情绪的时候,大脑便跳出来,指手画脚: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那样想是消极的,你看你拥有这么多东西,你看你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不该再难过了。
于是我们就生生给别人/自己,加之一条罪名,你不该难过这么久,你该快快好起来。
而小男孩做的,是特别天然的“Empathy/共情”: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 |
而“Empathy/共情”(也作同理心)这个概念,是所有心理咨询师在长成的过程里面,要经受大量、大量的训练,才慢慢能够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最喜欢的,关于共情的描述是:你从TA的眼睛里面,去看TA的世界。
我记得我在做学生的时候,看岳晓东老师的《登天的感觉》,自序里面写了大概这样的话:说,年轻的时候我想,理解一个人是多么容易一件事情,而做咨询越久,越发现,一个人去理解另外一个人,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事情。就好像登天的感觉。
后来我也开始经受共情的训练,开始尝试去理解我的来访者。我愈发感受,“理解”之不可能。因为你就是没有经历过TA的经历,没有感受过TA的感受。无论你如何用力,另一个灵魂之处,你终是无法到达。
可是我们能尽力地去共情的目的,并非去完成这个不可为之事。我们与他人共情所带来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去理解他自己。
@峰哥何峰 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是1970年左右的时候,个人电脑还没有出现。有程序员根据人本主义治疗师的理论,做了一个程序,叫Eliza。这有点像现在的Siri。
这个程序能够跟你对话。TA说话的方式,是提一些很概括的问题,或是将你说的话,重新组织一下,重复给你听。
比如你说,我今天很难过。Eliza就回复说,噢,今天你很难过。
你说,我不喜欢吃巧克力,它让我发胖!Eliza就回复说,巧克力会让你发胖,你不喜欢。
看起来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却有着出乎意料的作用。
实验者让一些人来使用这个程序,收集反馈。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坚信,这台冰冷电脑后面一定坐着一个,这个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小小放下我们内心的评判、价值观,仅仅用些小的方式,给对方陪伴。这就足以让对方感觉温暖,而找到自己力量了。
所以,回来我们的主题。
![]() |
我们特别擅于给朋友打些鸡血,说,你看你拥有这些拥有那些,你还有这么多好的东东,不要难过了;说其实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抑郁症的来访者往往本身很聪明,又擅于假装自己“很好、没问题”。在生病的状态下,盲目的乐观鼓励,只能让他们雪上加霜。相比“打鸡血撒阳光”式的开导,他们更需要身边的人来承认他们的困境,关注他们的内心苦痛。
若你真的希望TA好起来,请你,帮助TA来表达TA真实的感受。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当自己脆弱无助抑郁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小男孩”,不评判不期望地陪我们哭。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要求身边的朋友个个都变成“小男孩”。可是,有幸的是,即便我们可能没有这个“小男孩”,但是我们都有我们自己。
我们学了这么多如何爱别人的方式,我们亦可以,像爱别人一样,来疼爱自己。
![]() |
很久之前,我在一个工作坊上听到过一个女孩子分享的“333”.每天散步30分钟,每天晒太阳30分钟,每天三顿饭和人一起吃,能够有效地改善自己心情。
我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还手写书信。每次信的开头都说,最近好吗?信的结尾都说,祝你快乐!人们都有单纯的愿望,祝你天天开心。可是越长大,越觉得这分明是种奢侈。没有谁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开心,没有谁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顺利。
![]() |
我们无法改变痛苦,却可以增强爱自己的能力。
![]() |
我们学了这样多如何去温暖他人,关爱别人。请你像关爱别人一样,来疼爱你自己。
===================
讲稿太长,整理了六千多字。分成了几篇小文章,链接如下:
(一)关爱自己,做个温暖的朋友--有关抑郁(单向街讲座整理稿)
(二)抑郁不止抑郁
(三)“抑郁症”究竟带来怎样影响
(四)抑郁症是“心病”还是“身病”--抑郁症治疗
(五)做个温暖的朋友-关于陪伴,和爱自己
另推荐视频:《I Had a Black Dog》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1319篇内容 · 200.0万次浏览
- 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1.0万+篇内容 · 711.7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482篇内容 · 77.9万次浏览
- 深情就是日日夜夜的平常57篇内容 · 4.8万次浏览
- 我的健身穿搭1488篇内容 · 398.5万次浏览
- 单身且独居是现代人的福报280篇内容 · 44.0万次浏览
- 笑死在评论区2006篇内容 · 6218.1万次浏览
- 我的2024十佳影片2218篇内容 · 1686.6万次浏览
之前有一次各种负面情绪混合在一起涌上心头,闭上眼仿佛看到一只凶猛的老虎慢慢逼近。我想象自己拥抱TA,对TA说:“我知道你恨不得把伤害你的人撕碎。我知道你很难过很痛苦,你的愤怒无处发泄。我能感受到你的疼痛。”慢慢地,老虎变成了一个哭泣的孩子。
我想问一下文章里面的药叫什么名字,哪里可以买到。
小男孩的故事好感人。
我的医生给我开的是来士普,已经吃了一个月了,情绪提高了一些。
我觉得寻求到好的支持挺难的。有的时候还会因为寻求支持而觉得受到伤害
说到“共情”,想到有些科学性未知的理论解释“女性思维”和“男性思维”,说到女性关注感受和感觉,有些像这里说的“共情”,同样是抱怨一件事,如果是女性给你抱怨,你的应答是我也抱怨和你同感,对方会对这个应答有积极的响应。而男性则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思维,男性找你抱怨,你则和他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方会对这个有积极响应。不知道这个男女性思维的差异是否有科学上的依据,但是身边的朋友的表现都还很符合这个,这是否说明女性朋友能够更多的接触“共情”,而男性的朋友反而少?是否在对待身边的朋友时,对男性朋友多一些这样的关怀,因为他们可能处于抑郁症的状态。
补充句题外话:“程序Eliza的故事”为啥听起来有些浪漫的悲伤啊。
第二次和一个我挺喜欢的男生出去,回程时我开的车。在高速上我开得正high,突然前面车速慢了下来,我猛地一踩刹车,车子很幸运的没有撞到前面,但惊魂未定的我说了一句shit。然后,我开始觉得坐在我旁边的他很讨厌,因为他沉默了。我当时心里的感觉是:我靠,他干嘛不说话!和他在一起一点都不舒服,我不喜欢这个人。
我知道愤怒的原因很重要,于是回到家我就开始寻找根源。一想,才知道这是因为我怕他因为我的那句shit而不喜欢我。
曾经有段时间我满嘴粗话,到后来逐渐减少,到最后基本不说了。但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还是忍不住shit啊fuck啊靠啊草啊什么的;再者,有一个朋友说她不太喜欢一个男人,因为他开车的时候很暴躁;还有,我的前男友开车很暴躁,我也不喜欢。总之因为各种原因,我觉得说粗话是一件会让人不喜欢的事情。
这件事是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愤怒的原因,往后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我发现大部分时候我的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害怕别人不喜欢我,我发现自己只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爱。
我有两个男性朋友,他们对我说要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学会付出而不需要回馈,才是真正的强大。或许我没有他们的境界吧,因为至少对我来说,当我承认自己需要别人爱我、承认我、接受我,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我貌似说了一通废话⋯⋯其实我想说的是,认识并承认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否则会走入恶性循环。
我喜欢最后那一句,请你像关爱别人一样,来疼爱你自己。
昨晚做梦的时候就梦到这个例子。有时候想想"感同身受"这个词有点自以为是了
受教,多发几篇吧
我也刚从一段负面的情怀走出来,真的很痛苦,但幸亏努力寻求朋友的开导。其实负面情绪的存在不可怕,最可怕是自己躲着不愿意正视它任由自己被痛苦侵蚀而不去寻求解救。认识自己很重要,还要坚信即使多么痛苦随着时间都会慢慢消退的,只要知道会好,那就是平静享受痛苦。
咳咳,群子,好专业啊,快来收了这文章……
自备了板凳。。。哈哈哈,痛苦是多么淡定的厚脸皮。。。
我一直怀疑 我是否爱无能~···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前两天看的【美丽心情】,纳什教授一直是严重的精神分裂者。。他幻想出了他的室友,他的boss。。他的室友在他对自己原创理论抓破头的时候给他鼓励,给予开导。。他的boss在他觉得自己只能做简单的工作是让他成为一个spy,运用自己的才能去破译密码。。其实这就像文中说的那个小男孩。。。【我懂得你的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同时,我认同你的感受,给予你我的肯定。。。只不过我们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精神分裂者则是幻想出这样的一个人。。。
看完这篇文章 突然觉得很痛心 又很欣慰 我天生不会安慰人 朋友一与我说她有多难过 我时常会有点自说自话的告诉她一些我自己身边的故事 想来作为一个宅男 我实在没那么多故事说予她听 能做只是在网上找一些自己认为开心的故事讲给她 然后把人称改为我自己 当我讲完朋友都期待我继续说下去 其实我哪有那么多故事讲阿 不过既然她期待我继续讲下去 那我便自以为麻痹了她一时痛苦的情绪 我有觉得很高兴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看到一句话 跟LZ说的差不多应该是一个意思 这句话是这样的: 你别总告诉我什么对什么错 这些我都知道 我只是难过 想要哭 找你 不是要你给我讲道理。 我们或多或少的都进入一个盲区 别人难过 我们就教育他 告诉她这样不应该 是不对的 其实这些谁都明白 所以 朋友难过 别再告诉她们什么是对是错 别再告诉她们坚强点 别辜负她们对你得期望 你应该做的就是:哭出来 我与你一起
「内容不可见」
【我懂得你的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说的太对了。。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没有自爱的能力,是不是也没有爱他人的能力。
大有启发,之前总想着靠自己乐天达观的个性来感染,确实效果不大好,得有个过程。
我觉得安慰人,就是自然而然的让他(她)通过某种方式发泄
会失落,会伤心,会难过,会一遍一遍的后悔:为什么我当初要这么做?有时也会希望所有的事情可以重来,我在所有的人心中的形象可以“清零”,把我做过的傻事,错事都抹去,然后,塑造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理解别人是很难做到的,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强迫别人。
柴静: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我们不处在他人的立场上就永远不会体会到他人的苦衷。
我的共情能力很差,从小就是,几乎很难从心里去接受他人的情绪,后来遇见了一个女孩,过程中发现自己缺乏与人共情的能力,潜意识逼迫自己,共情能力最终不受自己控制,末了,患上抑郁症半年时间,此之后共情能力变得更加差了。 我要怎么破。。。。现在对待他人的感受大部分都是靠智力判断。。 对于这点自己也很惭愧。INTP
去年五月份去医院检查 吃了来士普还有几种药 当时感觉还不错 后来停下来了 觉得又回到从前了 尤其是最近几天情绪格外差 下午去小树林里坐了好久 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兜里装的是刀片
第一个故事 心灵鸡汤里出现过 嘻嘻
刚对前任大呼小叫 怎么有必要为了我这么颓废 哎
正能量~
我原本 或者说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会很大限度的体谅别人 当他住院 我不会多说多问 会安静的陪在他身边 别恶人说他不高兴 他在哭 我也只会安静的在身边 无言以对 这样好么 事实上 别人会认为你不会说话 不懂事 等等。。。
想起朋友向我诉说痛苦时,我总是妄图向他们输送我所认为的正面的能量,现在看来或许我是错的了!
从TA的眼睛里,去看TA的世界
我们总是无意识地绑架了他人的思想这是人自私本性的体现!!!貌似经常进行这种打鸡血撒阳光式的开导,我不是一个好的安慰者呀~
M
时常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承认对方的困境 让对方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的感觉 从而从自我的悲伤里慢慢走出来
做个温暖安静的人。。
即使骄傲的自卑作祟的利刃刺伤你,你仍然能够用被刺伤的双手,擦干我的眼泪。这就是理解。
朋友和相处5、6年的女朋友分手了,他们两都是我的同学。他非常难过,打电话找我,听了很多关于他们之间的事,过程中他没有说过已经将她的坏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我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整个过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和荣幸,信任我,能和我分享他的痛楚。我认为我做到了和他感同身受,我惋惜!
安慰人简直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即使是陪着哭有时候也挺难的,因为你无法忍受自己一言不发
lz你好 请问这个文章图片里的字体是什么
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找那些很有趣很会顾家的朋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吃顿饭想想别的事,后来能理解为什么人心情不好会暴食和购物,其实就是你不去用坏情绪堵塞自己而更关注身体的需求。之前看过平衡情绪疗法,大意就是在讲要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坏的消极的,允许和理解黑暗面的存在,给自己复原的机会。
嗯,一直很渴望。却感觉从未得到。
「内容不可见」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只是我们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到这样那样的道理,有了这样那样样的价值观。我们每每要感受情绪的时候,大脑便跳出来,指手画脚: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那样想是消极的,你看你拥有这么多东西,你看你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不该再难过了。
于是我们就生生给别人/自己,加之一条罪名,你不该难过这么久,你该快快好起来。
最近在看stone centre的Jean Miller的一些东西,感觉empathy部分很像:)不知你是否有从她们的学派汲取营养呀?
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喜欢这句!!
始终没有埋葬过早早去死的念头,疾病、意外,总体来说应该是某种对死奇怪的坦然。它是我的最终港湾了,如果有一天我最终还是追着它去了,我会原谅我自己。当然不会有别人原谅我。管他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爱是一种能力,能够爱别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他独自在外过年,几次向我诉说苦衷,恍然大悟,最温暖的是陪伴与倾听。。
「内容不可见」
估计只有当你是小孩的时候,才能做得到。人长大后就很难能办到。 小孩的心境跟大人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我也觉得我需要一个小男孩 可是人生不能总是得偿所愿 于是只能自我安慰与催眠
有人说“我懂得你难过”足矣
「内容不可见」
瞬息万变的世界 学会爱自己
一直寻找我的大仁哥
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内容不可见」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从小到大,一旦我们哭了,旁人总是让我们别哭了,否认负面情绪。而实际上,如果我们可以在负面情绪到来的时候,接受它,承认它,它就会消散不见。
日語里有個类似的詞語叫做「思い遣り」—— 我的座右铭
对于自己有个期望吧。好像《转轮手枪》的台词,我们每天每夜经受很多东西,龌龊的老板,还有这世界美好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别人承认我们有多风趣,野性,积极,我们都是被衣服包着的猴子,渴望别人的承认。
每天散步30分钟,每天晒太阳30分钟,每天三顿饭和人一起吃,能够有效地改善自己心情。
抑郁症是很“富贵”的,无论是心理咨询,或是长期的药物支持。病好了还会面临另一重奔溃,就是如何面对因为抑郁所以停滞的懈怠的生命,或是在抑郁期间做出的无法回头的人生选择,然后就呵呵。
偶尔我也觉得自己挺忧郁,但是发现好在自己从来木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容易体会到别人的不容易,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习惯了这样做,就算受了再大的伤害也不会去怨谁。以前我常常觉得,只有我想被一个人伤害,他才能伤害到我。我不希望自己在外人面前呈现任何消极的样子,所以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伤心,也许笑容都留在了学校里,都留在了别人眼里。我可以原谅别人做的任何事,但是却无法原谅自己。我对别人很好但是对自己却不好。请你像关心别人一样疼爱自己。
当我们难过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在边上指手画脚的指使者,而是一个相同感受的人、那样才不会觉得自己更难看,因为如果对方站在了正确的制高点,会使自己更觉得自己是个小丑、 (^o^)/~
怎么办?看来我妈得了抑郁症,可是我不知道陪哭,却是指手画脚的说你不该这样,你得好起来。不知道怎么安慰!
小男孩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 就是关于蘑菇的故事、当你难过的时候 会有蘑菇陪你 、当下雨了 没有伞的时候 是蘑菇帮挡雨、所以 我总期盼有一个像蘑菇的人一样陪着我、安静的陪着我、这是我无法用语言来去表达的感觉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我不喜欢这样的“共情”。个人而言我还是希望有一些positive的语言。我身边有个朋友貌似是接受过这种“共情”训练,他有很多很多朋友愿意和他聊天,跟他倾诉,但每次我有问题的时候,他的劝慰总让我觉得烦躁,感觉像在把你从一个低估拉到另一个低谷,着实无趣。
大概是比较喜欢自己疗伤的,最讨厌并不熟识的人,莫名其妙的跑来说陪陪你,然后就坐旁边一语不发,陪你难过。Sorry,那个小男孩,你这样让爷爷觉得很不舒服,你能离开一下么?
M 学习一下
最简单的莫过于喜怒哀乐不必太懂,有人静静陪伴,一同笑或哭便觉得天晴月朗,只是这样的陪伴,少得可怜···
我懂你的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期望的样子
有的人,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人, 习惯将情感埋藏在心里!这类人即使很附有同情心,但最后却会变成抑郁患者,他们知道如何帮助ta人,却不知道如何让别人来帮助自己!
maybe i'm a born counselor, and i shouldn't deny myself because my parents' judgements.
我真的哭了。
我愈发感受,“理解”之不可能。因为你就是没有经历过TA的经历,没有感受过TA的感受。无论你如何用力,另一个灵魂之处,你终是无法到达。 ——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存在即合理,当我看到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会思考它背后也许有我不知道的原因。
那些所谓的有共情作用的废话,确实很有用
这个小男孩是个天生的治疗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只是我们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到这样那样的道理,有了这样那样样的价值观。我们每每要感受情绪的时候,大脑便跳出来,指手画脚: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那样想是消极的,你看你拥有这么多东西,你看你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不该再难过了。
于是我们就生生给别人/自己,加之一条罪名,你不该难过这么久,你该快快好起来。
我有个朋友得了双重情感障碍,也就是躁狂抑郁症,除了文章中说的症状,她还特别的敏感,会觉得同事都针对她挤压她,而且联想能力特别强,会因为旁边人无关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联想很多,我也知道应该做一个小男孩,倾听她的抱怨,可是,我又总觉得不能任由她有这样的想法,会忍不住的告诉不能这样想。。。纠结致死。。。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陪伴者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 让一个一直哭泣的人安静下来最糟糕的办法就是说 不要哭 但是我不知道人什么 看了之后也明白了一点点这样子 但是我觉得真正的感同身受 是没什么可能做到的 她哭 我当时真的哭不出来 我只是安静的陪着就好
恩,刚看到,就用上了。 效果一般,但是比说一堆鼓励的话强多了。 它也是这么说的。
「内容不可见」
好故事。。。
谢谢
说得很有道理,跟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消除负面情绪的第一点是接受与肯定这种负面情绪,然后再与真我沟通,告诉真我,我不需要这种负面情绪。
@小小海贼
消除负面情绪,重要的还是自己,就算碰上运气出现了所谓温暖的朋友,而他只是让你自己感觉到我并不悲伤,我还可以很快乐。这温暖的朋友就像是镜子,而能做到这样的,那只能看你自己够不够强大,而不再于朋友的惺惺作态
时常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承认对方的困境 让对方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的感觉 从而从自我的悲伤里慢慢走出来
我懂得你的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刚失恋的时候,情绪起伏很大。自己完全做不到不与他联系,每天都需要向人倾诉,每天都会哭。很感激当时有朋友肯接听我的电话,肯倾听我的诉说。朋友的劝导反而让我更难受,情绪反反复复。有段时间质疑自己,否定自己,日子过得好煎熬。那时候如果有个人肯陪我回忆,肯陪我哭,肯告诉我想念他不是错,可能自己会好受些。但是也可能我一直走不出来。如今走出来,偶尔还是会想他,但是不会再告诉任何人了。自己静静的观看自己的情绪,有些幻想也不刻意去遏制了。学着慢慢的去爱自己,慢慢的将心里装满爱。始终对自己如影随形的就是自己,不必责怪谁,别人没有义务对你百分之百的好。如果别人有负面情绪,别急着劝导,给他时间吧,陪陪她,也许他会好过些。
我对我之前消费别人的负面情绪非常抱歉,狭隘自私就是说的我吧
值得学习
承认自己的感受,承认已经发生的事情, 不用做任何动作,只用顺其自然。人类总是试图用脑子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智慧来解决。你需要的仅仅是冥想达到内心的平静, 是直视问题后的顺其自然。这些是心灵方面的东西, 智慧帮不了你。
你从TA的眼睛里面,去看TA的世界
nod,先接受后改变。
其实任何悲伤的情绪最后都是需要自己走出来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他人,即使这个人什么都不用说,陪在身边就行
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 好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