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周读·2013.3.11-3.17

标签:
吴玮尼康佳能文化摄影 |
分类: 相机新闻评 |
挺搞一年后,“摄影一周读”在没稿费的情况下满血复活...........
是停稿!
【一周新品?•佳能将发布EOS
100D?】
【原文摘要】:我们已经知道佳能可能会推出一款“超小型”单反相机,以期和无反相机一较高下。根据CR的最新消息,这台相机可能会比我们预料的更早出现:
今天早上我们被告知佳能将在22号发布两款新的EOS相机。其中之一就是“超小型”EOS
100D,但这个新的消息源没有提到另一款相机的型号。对方还提到了100D的价格会“有点小贵”。
根据之前的传闻,100D的参数可能是:1800万像素传感器(与650D和EOS M的相同)
;DIGIC 5处理器;3"触摸屏(和EOS M的一样);9点对焦系统
新的混合式CMOS
AF系统;98%取景器;连拍6fps;ISO最高25600;支持EF和EF-S镜头;HD高清视频。
【吴玮按】:尼康在胶片时代的1979年,曾推出过一款极其小巧的单反相机——尼康EM。它小巧方便、简单快速。提供光圈优先及快门慢于1/30秒时的警告音。这款相机的推出使尼康相机在专业和发烧友两个领域的销售呈几何增长。
佳能此次要做“超小型”的数码单反,一定程度上看就很有nikon当年的意思了。要高画面品质,还要便携。在单电相机市场里,EOS-M的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是表现不佳整,笔者始终认为是外观决定了销售。用压缩单反体积的办法去争便携的微单市场,这的确是一种思路。
以摄影为追求或从业的人,仍然很难从单反转向便携的微单。微单相机的主要优势在便携,这就必然牺牲了操控、功能和手感。单反做成小巧便携,要做出的让步和微单是没有区别的。但有一台“超小型”的单反作为器材之一,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像当年的EM用户感受那样:如果只有一台单反,而它是EM是一件不大愉快的事;但如果它是你几架单反之一,情况就变了。
【一周观点•摄影中PS的限度:“形容词”用法及规则之变】
【原文摘要】:荷赛过后,肯定会有各种“八卦消息”传出,关于年度照片《加沙葬礼》,一连串问号正纷至沓来。
率先发难的是照片上传网站PhotoShelter的首席执行官村林(Allen
Murabayashi),他的疑问是:为什么得奖者的作品好似电影海报?在文章中,他提出:“照片的真实感降低,过度修饰,让我们面临着诚信危机。假使新闻摄影的目标是告知真相,那么这种做法会让我们身陷迷雾。”
而最终引爆这个话题的是法国博客作者安德鲁•昆戴尔(André
Gunthert),他贴出了一张对比图,是大奖摄影师获奖作品发表在丹麦一家报纸头版时和参加荷赛时的对比。可以看到,参赛照片整体色调从原来的暖色变成了死灰。安德鲁对这种改变持否定态度,并引用法国一家媒体的评论指出:摄影师的调色似乎是在把一张抓拍照片变成绘画。结果当然很令人震惊……但它的缺点在于,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增强情绪。这是在催泪,而不是催人思考。
但是,这种关于PS限度的争论,在作者没有触及底线——增加和减少任何视觉元素时,变得非常麻烦,这也向来是新闻摄影领域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它讨论的是一种新闻摄影美学上的正确性,因为技术的发展,摄影记者的词汇变多了,这些形容词怎么用就成了一个问题。
荷赛评委对此持肯定态度,一位评委的回答是:“当目标是为了美学上的追求,我不认为这有任何问题?这就好比记者在文章里一开始会写:乌鸦盘旋在战场……”另一位评委则谈道:“评委调阅了摄影师的全部RAW文件,认为他的调整并非是为了什么隐瞒,他没有为了强调鲜血而做调色,也无任何遮蔽事实的行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传统暗房里被允许的。”
关于Photoshop的使用限度,我们的行业标准至今还停留在向暗房看齐的这个底线,这实在有些无可奈何。美国摄影记者协会的唐纳德•韦斯利(Donald
R.
Winslow)也就这一事件专门撰文,他提醒大家注意,在这样一个比赛中,评委的意见就是在设立一些新的行业标准,年轻人可能就会照着这样去做了。那我们更应该审慎思考。
唐纳德声称,自己使用Photoshop多年,熟知这种软件。他请大家仔细看调整的图片:从左到右的6个男人的脸,裹尸布的色温,两个孩子脸上的光线和层次,人群头顶上背景的那一点点烟雾,天空的密度,以及照片中左上方墙面的阴影。
唐纳德发出疑问:这些处理,是可以写进教案的,无关紧要的,还是应该值得讨论的呢?
【吴玮按】:当“照片是否该后期”这句话放到“新闻摄影”的语境中,它就不是一个无聊的个人选择问题了。
从参赛的角度来说,“真实性”与“现场感”是新闻摄影的创作灵魂,但真实这个标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模糊的。我们开始从两个角度展开举例。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混合光源情况下,相机对色彩的还原和人眼的视觉完全不同;非混合的暖色光源下,人眼的视觉是介于固有色和条件色之间的感应,相机无论还原哪个都不能完全做到“真实”;相机的亮度范围还原相比人眼要窄,在强光比情况下(事实上大多数新闻地点存在光比强烈的现象)还原出的反差要远远大于人眼......
从摄影师主观的方面来说:摄影师观看事物的角度决定了“典型性”是否是客观存在的;图片编辑挑选摄影作品时也有其主观介入,最终的刊载照片能否是正确解读新闻故事......这样的例子你可以分析出许多,最终的结论也不过是“真实是相对的”这样的矛盾论。
但我不认为“真实的模糊性”就可以去探讨后期修饰的尺度。相反,正因为“真实性”对于摄影的脆弱,记录者更应该去避免人为修饰照片的行为。
尽管调色对于后期修饰照片只是一个很寻常的步骤,对于非新闻记录者来说。但对于新闻人,笔者坚持认为调色只应局限于对错误颜色的纠正(抓拍时)。新闻记录者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而不是通过调色给新闻灌输情绪。
顺便说下,刊登出未调死灰色的暖调照片很棒,不清楚Paul
Hansen投稿时为啥那么不自信。
【一周八卦•摄影师用尼康1200-1700mm镜头等待新教皇】
【原文摘要】:1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15名红衣大主教齐聚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准备开始选举出新任教皇。教皇选举是天主教的重要事件,自然受到相当的关注。上图中的摄影师,甚至在教堂外架起了尼康尼克尔1200-1700mm
f/5.6-8P IF-ED镜头,希望第一时间拍摄到新任教皇。
摄影师Dylan
Martinez的机位就在西斯廷教堂外的圣彼得广场。这支1200-1700mm尼克尔镜头发布于1993年,采用13组18片结构,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10米,重达16公斤,长88.8厘米,可以毫无压力地拍摄到130米开外的人物。
按照惯例,教皇选举往往要经过数日才能有结果。选举期间,西斯廷教堂完全与外界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禁止任何人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电话外,没有任何通讯措施。外界群众只能通过教堂烟囱冒烟的颜色来判断选举是否有结果产生。
希望第一个拍到新任教皇,除了有“武器”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运气才行。
【吴玮按】:发烧友们别试图去寻找这只长炮的经销商啦。Nikkor
1200-1700mm是订单生产的镜头。该镜头口径234mm,全长880mm,最近对焦距离10m,自重16公斤。
1990年,Nikkor
1200-1700mm首次在日本甲子园棒球场亮相。摄影师在距离场内本垒130m的地方进行取景拍摄。1993年尼康光学开始接受预定,时标价60,000美元。
即使你有这个闲钱,我也忠告你别去预定。一则该镜头手动对焦,二则没几个人会分辨出它和火箭炮的不同。
【一周趣图•再现老照片,见证岁月痕迹】
【原文摘要】:岁月总是无情地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不论是谁,都必须面对年老的日子。摄影师Ana
Oliveira开展了一项名为《Identities》的拍摄计划,按照老照片里的样子,为人们重拍一次。
照片里的服饰、灯光和姿势完全模仿几十年前的原照,有些照片的间隔时间甚至有六十年,人们可以轻易看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吴玮按】:性感玉米说过“岁月是把杀猪刀,黑了木耳,紫了葡萄,胖了辣椒,软了香蕉。”(文与图无关)
前一篇:网拍吴师自通3-被摄物疑似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