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一)
一、有的人被迫丧失了选择权
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中三人帮之一的法罕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庭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兰彻一直鼓励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法罕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向父亲勇敢地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可并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动物摄影师。这部电影明显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两年前,一个广告片导演和我说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导演的一个朋友,跟法罕一样有个摄影梦,但不同的是他父母开了七八家工厂,是个富二代,所以我们姑且叫他钱先生。钱先生家中排行最小,上头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又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对他很溺爱,一切都为他包办好。除了吃穿住用行上要听父母的安排,上什么中学和大学,读什么专业父母也为他做好了选择,而且他将来是一定要接管父母的家族产业的。可是钱童鞋从小就不喜欢做生意,他喜欢摄影。因为知道大学毕业后要回家继承父母的产业,所以钱童鞋在大学里也没怎么好好学习,经常跟着一帮玩摄影的朋友到处跑,因此还挂了不少科,但是他为此一点都不发愁,甚至还挺开心的,觉得如果因此推迟毕业,他的自由时间还可以延续得久一点。但是他大学还没毕业就迫于父母的压力回家做生意了。他也反抗过父母,想离开工厂,完成自己的摄影师之梦,可是他的母亲玩绝食,以死相逼,父亲则一遍遍地问:我辛苦半辈子不就是为了你吗?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的心血都白费吗?于是他只好当起几个工厂的总经理,好好学习做生意。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却开始了收藏癖,开始购买并收藏各种相机和镜头,无论是新相机还是老相机,价格是几千上万还是十几万,他都买回家来,但是也不用,就是堆着。除了收藏相机,他还收藏音响,昂贵的音响一套套往家里搬,对于这些音响,他也谈不上多喜欢,更不会去用,就是买回来屯着。钱先生为此很苦恼,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彻底戒了这收藏癖,但是每一次都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只好和自己达成协议,商定每次只能买多少钱的东西,尽量做到努力控制好自己。
说完这个故事,这位导演朋友对我说:就是因为看到朋友这样,所以现在我教育自己8、9岁儿子时努力把他当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什么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选择,上不上兴趣班,学不学奥数,暑假去不去爷爷奶奶家……我都让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你控制他,不给他自由,让他一切都听你的,但终有一天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反抗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普通常见的方式还是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
我再讲一个女朋友的故事。娇娇小姐,在上海和姐姐一起生活多年,几个月前从单位离职了,自己拉点活干,虽然收入不是很稳定,但生活过得挺自在的,有空就约我们几个女朋友出来吃饭聊天。前段时间,娇娇知道自己的一闺蜜正在云南旅行,于是在网上买了飞云南的机票,打算跟着朋友一起在云南好好玩一圈。后来得知,这位女友是和自己的云南同学一起旅行,她们有自己的行程,没办法带着她玩,她就想,机票都买了,那我就自己一个人去云南旅行呗。没想到这个计划遭到姐姐激烈地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是:你一个人不安全啊,路上骗子多啊,你没有一个人出远门的经验诸如此类的。因为姐姐的报告,在老家的爸爸妈妈也知道了这件事,同样的,对于娇娇独自旅行这件事,他们也表示出非常激烈的反对。因一个人去旅行这事,娇娇和姐姐大吵一架,气愤地甩门而出。
娇娇姐姐担心家人的劝阻力量不足,开始四处寻找外援,于是就打电话给妹妹的一个闺蜜,也是我的一闺蜜——“好厨艺小姐”,跟她说了这件事,当然还布置了任务:你们俩关系好,你帮我劝劝她,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她好,一个人跑去云南实在太不安全了。好厨艺小姐建议道:是不是你管束得太厉害了?你试试让她一个人出去走走?娇娇姐姐立刻反驳,一连用了三个“不”:不可能的,她不行的,她一个人肯定没办法的。好厨艺小姐看着这架势根本就说不通,没办法只好帮忙劝说娇娇几句。
两三天后,我发信息给娇娇,问起这件事,得知由于家人的激烈反对,她的云南之旅黄了,将机票退了,回了老家。
娇娇小姐今年已经27岁了,参加工作也三四年了,她一毕业就跟姐姐姐夫住在一起,想搬出去一个人住也没做到。一直以来她都特别渴望独自旅行。朋友聚会的时候,听说某某姐妹一个人去旅行了,娇娇小姐都会一脸崇拜地说:你好厉害啊。然后双手合十地放在胸前,无比憧憬道:以后我也要像你这么独立,一个人去旅行。我深知,这次一个人去云南旅行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离开姐姐,自主独立的尝试,也是实现自己一个人生愿望的机会,更是向自己证明“我能行”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这次尝试夭折了,愿望也破碎了。
我不知道这件事对娇娇小姐会有怎样的影响,但单凭她发来的那几条信息,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失落和沮丧。一个27岁的成年人,用自己赚的钱出门旅行,为什么需要家人的同意?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家人同意?
二、有的人主动放弃了选择权
上豆瓣两年多来,我收到各种各样的来信,其中很多信的主要内容是让我帮他们做选择。
如果我写了一篇谈跑步的日记,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选择在早上跑步呢,还是选择在晚上跑步呢?哪一个效果更好?”如果我在日记里说了一些自己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事情,这时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看电子书好,还是纸质的书好呢?我是用笔做读书笔记,还是用evernote做笔记好呢?”
除了这些小事,还有人让我为他们升学就业等人生大事拿主意:“我是读经济学这个专业,还是读广告学这个专业好呢?两个专业我好像都挺喜欢的。”“我是继续升学考研究生,还是早日参加工作好呢?”“我是做这份薪水多一点的销售工作,还是做那一份更喜欢,但薪水不多的行政工作?”
还有不少人写信来让我替他们选择男女朋友:“我是和这个事业稳定,条件比较好,但年龄长我8岁,跟我没多少共同话题的男人谈恋爱,还是跟那个工作刚起步,也不成熟稳重,但与我同龄也更聊得来的男人谈恋爱?”甚至还有人列出两个交往对象的优缺点,然后问我:“我是嫁给这个人,还是嫁给那个人?”这些可都是终身大事啊,怎么敢让我这样的陌生人给耽误了呢?
虽然我被不少豆友关注,但我又不是选择百科全书,怎么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关乎到一个人的人生大事与未来方向的选择他们怎么能够交由我这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来决定呢?所以,我从未对任何一位来信让我做选择的朋友说,你要选择A,不要选择B。当然我也不会自大到认为他们一定会听从我的选择,我的回复能够决定他们的未来生活的走向。我知道,很多时候他们写信来让我帮他们做选择,只是把我的邮箱当一个树洞,倾诉和发泄一下他们内心面临选择时的痛苦而已。
但是这样的来信看多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伴随着痛苦,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要承担起自己全部的人生责任。但有的选择,能够选择这代表一种自由的人生状态,那为什么有的人却甘愿放弃这种自由呢?是不是做选择的痛苦超过了没有自由的痛苦呢?那为什么做选择的痛苦会超过没有自由的痛苦呢?还有,是不是我们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自由?是不是我们的人性中有一部分被奴役、被控制的需要?
这些问题,想得我头都疼了,还是没想清楚。
没多久我发现:那些在我的文章评论栏里写下自己的问题,问我怎么办,问我该如何选择的人,他们在我的其他日记留言中也会问我怎么办,该如何选择,只是面临的事情不一样而已。而那些在评论栏留言说,从我的日记中获得启迪和思考,从而解决自己困扰的人,在我的其他日记中也会说,自己最近遇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烦恼、纠结,但是从我的日记中获得了不少体悟和新想法,感谢我之类的话。
这个发现于我可谓石破天惊啊!这两者是如此的不同,前者着眼于外部,后者着眼于自身。我猜想,前者是不是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他们在哪里都会只能依靠外部而不是自身去解决问题。而后者虽然不问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自己问题。而所谓的“自己的努力”很多的时候则是指对自身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能帮助一个人做选择外,还能让他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学习和成长,因此这种人也许不用经历很多,内心却可以很丰富。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很难为自己做选择,从他人的经验中也吸取不了多少养分,纵使他们经历丰富,内心也许还是很空洞。
后来有个小姑娘给我写信,坦言自己讨厌选择。她说:“姐姐,我已经大三,又面临着选择,我最讨厌选择,但又深知人生就是选择的,我总是选择逃避,从小到大,父母为我设定了一切,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她在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早日参加工作这三个选项上痛苦纠结。考研是觉得自己学历不够高,担心找不到工作;考公务员是想完成父亲的理想;找工作是想早点赚钱分担父母的辛苦。
从这封信上,我多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做选择会如此痛苦。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法独立思考,没有做选择的能力。一个人每自己选择一次就是着眼于自身做了一次独立思考,他自己做选择的次数越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就越多,他就越能够独立思考,继而越能够自己做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父母都替他做了主,那么他能够自己选择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也不用自己动脑去思考。所以当他们终于要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感到选择困难,痛苦万分,根本无法独立思考,甚至愿意放弃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自由,希望父母或者他人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其实每个人的天性中都害怕承担责任,但是主动放弃选择权的人尤其害怕承担责任。一旦自己做了选择就要负起责任,承担后果。我不选择,我让别人帮我做选择,不管结果好坏我都不用负责。就算结果不好,我还有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选的,要怪就怪帮我做选择的人好了。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永远不会错,如果是我自己选的,选错了,我就没有可以抱怨的对象了。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自我的存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考虑父亲想要什么?母亲想要什么?爷爷奶奶想要什么?男/女朋友,兄弟,闺蜜们想要什么?甚至会想其他的陌生人会怎么看自己?唯独忘记了自己:“我他妈的想要什么?我他妈的到底是怎么想的?”由于考虑了太多人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又都如此不同,他们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他们痛苦万分。更痛苦更糟糕的是,当他们问自己:“我他妈的到底想要怎样啊?”发现找不到那个“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更不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可以说他们每次做选择都在与一个真相面对面:没有自我的存在。
而没有自我的罪魁祸首是前面提到的——从小到大没有自主选择。自我需要选择来形成和建立。一个人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干多久?是一个人干还是和别人一起干?如果和别人一起干,那和谁一起干?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才形成了自我。可以说正因为选择的不同,才形成了每个个体独特的生命形态。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一个人只有不断为自己做选择,他才算真正活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别人的选择下度过的,那他没有活出他自己,甚至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他白活了。他只是替别人而生,复制了别人的人生,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人生吗?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我的两本新书最近撞一块上市啦!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140526/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
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41678/
最新一期鹦鹉螺成长团体活动正在招募中:http://www.douban.com/event/22920948/
微博:meiya慢慢来 http://weibo.com/meiyang86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meiyang/
微信公众号:meiya
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中三人帮之一的法罕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庭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兰彻一直鼓励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法罕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向父亲勇敢地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可并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动物摄影师。这部电影明显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两年前,一个广告片导演和我说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导演的一个朋友,跟法罕一样有个摄影梦,但不同的是他父母开了七八家工厂,是个富二代,所以我们姑且叫他钱先生。钱先生家中排行最小,上头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又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对他很溺爱,一切都为他包办好。除了吃穿住用行上要听父母的安排,上什么中学和大学,读什么专业父母也为他做好了选择,而且他将来是一定要接管父母的家族产业的。可是钱童鞋从小就不喜欢做生意,他喜欢摄影。因为知道大学毕业后要回家继承父母的产业,所以钱童鞋在大学里也没怎么好好学习,经常跟着一帮玩摄影的朋友到处跑,因此还挂了不少科,但是他为此一点都不发愁,甚至还挺开心的,觉得如果因此推迟毕业,他的自由时间还可以延续得久一点。但是他大学还没毕业就迫于父母的压力回家做生意了。他也反抗过父母,想离开工厂,完成自己的摄影师之梦,可是他的母亲玩绝食,以死相逼,父亲则一遍遍地问:我辛苦半辈子不就是为了你吗?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的心血都白费吗?于是他只好当起几个工厂的总经理,好好学习做生意。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却开始了收藏癖,开始购买并收藏各种相机和镜头,无论是新相机还是老相机,价格是几千上万还是十几万,他都买回家来,但是也不用,就是堆着。除了收藏相机,他还收藏音响,昂贵的音响一套套往家里搬,对于这些音响,他也谈不上多喜欢,更不会去用,就是买回来屯着。钱先生为此很苦恼,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彻底戒了这收藏癖,但是每一次都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只好和自己达成协议,商定每次只能买多少钱的东西,尽量做到努力控制好自己。
说完这个故事,这位导演朋友对我说:就是因为看到朋友这样,所以现在我教育自己8、9岁儿子时努力把他当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什么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选择,上不上兴趣班,学不学奥数,暑假去不去爷爷奶奶家……我都让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你控制他,不给他自由,让他一切都听你的,但终有一天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反抗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普通常见的方式还是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
我再讲一个女朋友的故事。娇娇小姐,在上海和姐姐一起生活多年,几个月前从单位离职了,自己拉点活干,虽然收入不是很稳定,但生活过得挺自在的,有空就约我们几个女朋友出来吃饭聊天。前段时间,娇娇知道自己的一闺蜜正在云南旅行,于是在网上买了飞云南的机票,打算跟着朋友一起在云南好好玩一圈。后来得知,这位女友是和自己的云南同学一起旅行,她们有自己的行程,没办法带着她玩,她就想,机票都买了,那我就自己一个人去云南旅行呗。没想到这个计划遭到姐姐激烈地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是:你一个人不安全啊,路上骗子多啊,你没有一个人出远门的经验诸如此类的。因为姐姐的报告,在老家的爸爸妈妈也知道了这件事,同样的,对于娇娇独自旅行这件事,他们也表示出非常激烈的反对。因一个人去旅行这事,娇娇和姐姐大吵一架,气愤地甩门而出。
娇娇姐姐担心家人的劝阻力量不足,开始四处寻找外援,于是就打电话给妹妹的一个闺蜜,也是我的一闺蜜——“好厨艺小姐”,跟她说了这件事,当然还布置了任务:你们俩关系好,你帮我劝劝她,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她好,一个人跑去云南实在太不安全了。好厨艺小姐建议道:是不是你管束得太厉害了?你试试让她一个人出去走走?娇娇姐姐立刻反驳,一连用了三个“不”:不可能的,她不行的,她一个人肯定没办法的。好厨艺小姐看着这架势根本就说不通,没办法只好帮忙劝说娇娇几句。
两三天后,我发信息给娇娇,问起这件事,得知由于家人的激烈反对,她的云南之旅黄了,将机票退了,回了老家。
娇娇小姐今年已经27岁了,参加工作也三四年了,她一毕业就跟姐姐姐夫住在一起,想搬出去一个人住也没做到。一直以来她都特别渴望独自旅行。朋友聚会的时候,听说某某姐妹一个人去旅行了,娇娇小姐都会一脸崇拜地说:你好厉害啊。然后双手合十地放在胸前,无比憧憬道:以后我也要像你这么独立,一个人去旅行。我深知,这次一个人去云南旅行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离开姐姐,自主独立的尝试,也是实现自己一个人生愿望的机会,更是向自己证明“我能行”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这次尝试夭折了,愿望也破碎了。
我不知道这件事对娇娇小姐会有怎样的影响,但单凭她发来的那几条信息,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失落和沮丧。一个27岁的成年人,用自己赚的钱出门旅行,为什么需要家人的同意?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家人同意?
![]() |
二、有的人主动放弃了选择权
上豆瓣两年多来,我收到各种各样的来信,其中很多信的主要内容是让我帮他们做选择。
如果我写了一篇谈跑步的日记,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选择在早上跑步呢,还是选择在晚上跑步呢?哪一个效果更好?”如果我在日记里说了一些自己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事情,这时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看电子书好,还是纸质的书好呢?我是用笔做读书笔记,还是用evernote做笔记好呢?”
除了这些小事,还有人让我为他们升学就业等人生大事拿主意:“我是读经济学这个专业,还是读广告学这个专业好呢?两个专业我好像都挺喜欢的。”“我是继续升学考研究生,还是早日参加工作好呢?”“我是做这份薪水多一点的销售工作,还是做那一份更喜欢,但薪水不多的行政工作?”
还有不少人写信来让我替他们选择男女朋友:“我是和这个事业稳定,条件比较好,但年龄长我8岁,跟我没多少共同话题的男人谈恋爱,还是跟那个工作刚起步,也不成熟稳重,但与我同龄也更聊得来的男人谈恋爱?”甚至还有人列出两个交往对象的优缺点,然后问我:“我是嫁给这个人,还是嫁给那个人?”这些可都是终身大事啊,怎么敢让我这样的陌生人给耽误了呢?
虽然我被不少豆友关注,但我又不是选择百科全书,怎么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关乎到一个人的人生大事与未来方向的选择他们怎么能够交由我这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来决定呢?所以,我从未对任何一位来信让我做选择的朋友说,你要选择A,不要选择B。当然我也不会自大到认为他们一定会听从我的选择,我的回复能够决定他们的未来生活的走向。我知道,很多时候他们写信来让我帮他们做选择,只是把我的邮箱当一个树洞,倾诉和发泄一下他们内心面临选择时的痛苦而已。
但是这样的来信看多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伴随着痛苦,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要承担起自己全部的人生责任。但有的选择,能够选择这代表一种自由的人生状态,那为什么有的人却甘愿放弃这种自由呢?是不是做选择的痛苦超过了没有自由的痛苦呢?那为什么做选择的痛苦会超过没有自由的痛苦呢?还有,是不是我们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自由?是不是我们的人性中有一部分被奴役、被控制的需要?
这些问题,想得我头都疼了,还是没想清楚。
没多久我发现:那些在我的文章评论栏里写下自己的问题,问我怎么办,问我该如何选择的人,他们在我的其他日记留言中也会问我怎么办,该如何选择,只是面临的事情不一样而已。而那些在评论栏留言说,从我的日记中获得启迪和思考,从而解决自己困扰的人,在我的其他日记中也会说,自己最近遇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烦恼、纠结,但是从我的日记中获得了不少体悟和新想法,感谢我之类的话。
这个发现于我可谓石破天惊啊!这两者是如此的不同,前者着眼于外部,后者着眼于自身。我猜想,前者是不是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他们在哪里都会只能依靠外部而不是自身去解决问题。而后者虽然不问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自己问题。而所谓的“自己的努力”很多的时候则是指对自身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能帮助一个人做选择外,还能让他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学习和成长,因此这种人也许不用经历很多,内心却可以很丰富。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很难为自己做选择,从他人的经验中也吸取不了多少养分,纵使他们经历丰富,内心也许还是很空洞。
后来有个小姑娘给我写信,坦言自己讨厌选择。她说:“姐姐,我已经大三,又面临着选择,我最讨厌选择,但又深知人生就是选择的,我总是选择逃避,从小到大,父母为我设定了一切,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她在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早日参加工作这三个选项上痛苦纠结。考研是觉得自己学历不够高,担心找不到工作;考公务员是想完成父亲的理想;找工作是想早点赚钱分担父母的辛苦。
从这封信上,我多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做选择会如此痛苦。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法独立思考,没有做选择的能力。一个人每自己选择一次就是着眼于自身做了一次独立思考,他自己做选择的次数越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就越多,他就越能够独立思考,继而越能够自己做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父母都替他做了主,那么他能够自己选择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也不用自己动脑去思考。所以当他们终于要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感到选择困难,痛苦万分,根本无法独立思考,甚至愿意放弃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自由,希望父母或者他人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其实每个人的天性中都害怕承担责任,但是主动放弃选择权的人尤其害怕承担责任。一旦自己做了选择就要负起责任,承担后果。我不选择,我让别人帮我做选择,不管结果好坏我都不用负责。就算结果不好,我还有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选的,要怪就怪帮我做选择的人好了。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永远不会错,如果是我自己选的,选错了,我就没有可以抱怨的对象了。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自我的存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考虑父亲想要什么?母亲想要什么?爷爷奶奶想要什么?男/女朋友,兄弟,闺蜜们想要什么?甚至会想其他的陌生人会怎么看自己?唯独忘记了自己:“我他妈的想要什么?我他妈的到底是怎么想的?”由于考虑了太多人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又都如此不同,他们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他们痛苦万分。更痛苦更糟糕的是,当他们问自己:“我他妈的到底想要怎样啊?”发现找不到那个“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更不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可以说他们每次做选择都在与一个真相面对面:没有自我的存在。
而没有自我的罪魁祸首是前面提到的——从小到大没有自主选择。自我需要选择来形成和建立。一个人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干多久?是一个人干还是和别人一起干?如果和别人一起干,那和谁一起干?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才形成了自我。可以说正因为选择的不同,才形成了每个个体独特的生命形态。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一个人只有不断为自己做选择,他才算真正活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别人的选择下度过的,那他没有活出他自己,甚至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他白活了。他只是替别人而生,复制了别人的人生,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人生吗?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我的两本新书最近撞一块上市啦!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140526/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
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41678/
最新一期鹦鹉螺成长团体活动正在招募中:http://www.douban.com/event/22920948/
微博:meiya慢慢来 http://weibo.com/meiyang86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meiyang/
微信公众号:meiya
![]()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解释自己上了1.0万+篇内容 · 4.5万次浏览
- 突然发现长大挺好的新1.0万+篇内容 · 11.9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1484篇内容 · 222.8万次浏览
- 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1.0万+篇内容 · 733.8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507篇内容 · 91.0万次浏览
- 单身且独居是现代人的福报298篇内容 · 52.6万次浏览
- 我的健身穿搭1546篇内容 · 404.5万次浏览
- 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49篇内容 · 46.0万次浏览
待续!
当整个家庭的担子都由自己挑起的时候 我做的决定都不是为了我自己 而是为了我父母 自己恨这个状态 却怎么都想不通 改变不了 家庭环境真的太重要了 不然没这么多压力 活着也不会这么累
等!
每当我要做选择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人劝我不能这样,努力地要把我拽到他们的正道上来,久而久而,倒是得了选择综合症。顺了他们的意,逆了自己的意,尽是不如意。 我他妈的想要什么,并且选择什么,算不算一种任性? 试着选择自己想选的,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许也不错。
刚巧面临选择,看到此篇文章不由得为之一振,耳清目明,嘎嘎。。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把梦想一词换做选择也是一样的。选择的能力代表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能力又代表一个人追求幸福的能力。谢谢meiya,我从你的书中学到很多。。。。。
有时候选择也是一种无奈
对啊 有时候做选择的时候总是畏手畏脚,想来想去,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往往还要周全家人父母,每每我要做决定或者有想法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我耳边喋喋不休,其实我很想不去考虑他们的意见一意孤行,但是往往又会害怕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源源不断的后悔。不遵循本心却又觉得辜负了自己。久而久之感觉没有自由没有独立,就像2楼一样,很多压力,生活,家庭和社会。
选择就是无常,而无常皆苦,但这种苦又是人成长所必需的。
「内容不可见」
有本事做选择那么必须有本事承担后果。有时候没有选择更让人安心。。。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做,所以我始终是对的;如果自己做出选择将来出了问题岂不是没有可以抱怨的对象了?
自我自我自我 被狗吃了 T.T
虽然去西藏的事被爸妈搅了,但是很感谢爸妈的默默支持,让我可以为了一个人,从一个城市折腾到另一个城市。
“有的选择,能够选择这代表一种自由的人生状态。”很庆幸我能选择,也很庆幸我会选择。但愿我能一直保持这种自由的人生状态。
m
未完待续....
对!meiya写得太好了!我看了几集北京青年就是这种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喊自己从没有自己选择过想要的东西,其实是从小就不够独立,根本没有选择的能力!小孩子,还是让他从小独立的好。
恩.
深有感触。。自己做自己的选择,最重要是的,做选择之前,想好后果或者说结果会是怎样的,自己能否承担,,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勇敢地去跟随自己的选择。。
很庆幸自己一路走来,大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比如高中时候选择文理科,我是那种不偏科的孩子,父母明确告知我,让我自己做决定。 还有大学报考志愿,报考专业,这些都是我自己做决定的。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的无助,确实想让父母替我做决定。但是父母只是在身边陪伴我,他们也寝食难安。最后的决定还是我自己。爸爸说了,这些大事情要自己做决定,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唯一后悔的是,我弟弟大学专业是我提的建议,哎~是我弟弟不喜欢的专业,庆幸的是他没哟因为不喜欢而荒废学业,大学期间并没有挂科,倒是拿过奖学金。但是在面对毕业考研的时候,我弟弟说,不喜欢学这个专业所以没有备研。 特别感谢父母在做决定这方面给我的自由。
「内容不可见」
表示总是决定好了才会去问别人要怎么选…算是一种恶趣味么…对不同的人如何对待同一件事的选择表示非常有兴趣的说
好与坏 也自己承担 怨不得人
我最近也在面临选择。但是看到不止一个人和我有一样的困扰。meiya说的自我正是我从去年开始寻找的东西,我到底要什么?我tm的到底要什么?周围的一切太纷杂了,让你坚持自己的选择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尽办法,读各种灵修的书籍,不行。我想通向自己的潜意识问问自己,亲爱的自己,你想要些什么。找芳疗用精素,渴望和灵魂最深处的自己说话。我想答案就在其中吧,慢慢的自己去选择,就是答案吧。不行动,永远走不出来。
独立的人格 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感觉现在自己也在面临这样子的选择 遵从本心就好
我最近就是在犹豫不定,徘徊在继续工作还是去考公务员中,徘徊在继续上班还是用的攒的钱辞职出去玩一趟中,家里人不赞同去玩,可我真的想去。这几天我快把自己纠结崩溃了。
害怕选择就是害怕承担机会成本,选择a就意味着失去b,所以可能是两个选择都不够好,或是两个都想要
从小任何事都是自己选择的人飘过,我应该算是很幸福的了、
先马克再看
谢谢。你是我上豆瓣第一个关注的人。
我就是第一种人。本质上是个百分百的文艺青年,结果大学没毕业就被家里催着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现在在一家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感觉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非但如此,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的爱情就结婚了,还生了娃。现在是彻底断了反抗的念想。现在的生活就是苦逼地承担起养家的责任,过着父辈们眼中习以为常的生活,在单调的家庭生活和紧凑的工作氛围的狭小缝隙间,偷偷在豆瓣显露一下真正的自我。 ——我就是这样毁掉了我的一生
一切不幸的源泉是没有独立的思考
很多时候自己所谓做出的选择,其实只是顺着别人的意思套上自己的说法罢了,这样不用自己思考,别人这样说的嘛,不用承担,都是别人告诉我这样做的。。。慢慢的,自己变成了做事不经自己大脑的人,这样是很“舒服”,一点不累啊,但,这不是我自己真正想的啊。。。
总是一冲动做好决定或者计划以后,就开始各种纠结,把每个决定带的负面效果都无限放大,最后所有计划都没有实行。。。。。。
人,ta的思想,外界。欲改善,从心开始。
今天一开豆瓣就看到了首页推荐meiya的文,非常的及时,让我更加清醒。谢谢~~
我还觉得无法选择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失去,害怕未知,也就是常说的机会成本。其实,每当我要衡量两件事的时候价值时,往往问问怎样才对得起自己,这样做出的选择才不会后悔。从自己开始。
「内容不可见」
一直都是选择困难症,小时候还好,长大了才发现结果是害了自己,现在面临不同的选择,迷茫焦虑,对错是非都是如此,怎样才选对人生?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选择恐惧症,总是害怕自己所选的这个不对,或者另一个选择会更好些。其实总要自己做选择的,看meiya姐的文章得到的感想不应该是把问题丢给别人,让别人去给你选择,看别人写下的文字,更应该是深深地反省吧,反省自己的不好的,或者说去给自己加一些面对生活更加自信和坚强的底气。。想那么多干嘛呢,好像每次你都会到最后选择一个答案,要是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别人替你做了主,那生活不久失去了最后最重要的东西-自由,人不是都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被父母折断了翅膀自己还没有重新长出翅膀。被父母折断了翅膀父母却怪你不能飞。
说的好!!
什么都让别人替自己选择,要你干嘛吃的!
每次选择,不论好与坏,都是选择
不能赞同更多!
看完《三个大傻大闹宝莱坞》,我就想,我要是在大学也遇到一个像兰彻一样的朋友,结果肯定会不一样。。。看,我还是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呵呵
如果你控制他,不给他自由,让他一切都听你的,但终有一天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反抗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普通常见的方式还是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的,他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
这句话
我曾上学时作弊被抓,抓住之后感觉特别爽,兴奋了好久,因为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儿
有时候就会刻意坚持我自己的选择
大约是上研究生的第一年,老妈才开始放手一切让我自己选择。我第一反应就是懦弱地后退,觉得做选择好痛苦。现在仍然在找工作中,仍然很想听别人的意见,但是已经明白所有的选择都要自己来做,谁也不能替我。不然我是谁,又为什么存在呢。
其实你可以选择
好长的文章 辛苦了
情况有点像娇娇小姐,唯一不同的是比她年轻几岁。在试着想办法走出来,活动里的截图的话你看到了吗
我正考虑着要不要坚持自我,就出现了这篇文,那我就听自己的声音走下去
如果你控制他,不给他自由,让他一切都听你的,但终有一天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反抗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普通常见的方式还是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的,他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
很喜欢王菲的一句话:我之所有有这样的性格是因为我的那些经历,而我之所以有那么些经历,便是命中注定的。 我想,一旦想透了自身性格,人格,价值观的前因后果,如何做选择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嗯,我也要反思自己了。
我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你要干这个,你得干那个
我烦了,就说,你不要替我选择行不行!
“好啊,我不替你选,那你自己想干嘛?”
这一反问,倒是把我问住了。
我想干嘛?
我自己都不知道。
大家回复好快,先抢个坐
字字句句深得我心。
两年前终于搬出来住,和父母同城,未婚。
一步步迈向独立,一点点感受到和父母关系的微妙变化。
自我成长是永恒的功课,谢谢楼主。
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目标很重要,知道自己想干嘛。在上学时候还有理想目标,毕业后却什么也不想做了,血液不再翻滚了,有点混一天是一天的感觉,很是矛盾……
我承认我也问过关乎选择的问题,但我觉得现在我的选择很适合我。
凡事父母都要插手,上学 工作 对象 都要给你一堆他们的意见,口上还说自己选择我们只是参考,可一旦你要选择了,他们又开始balabalabala。。。渐渐的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待续
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应该要关注自身需要了 我也是每次想独自旅行就会被父母各种理由太监
我有选择恐惧症。。。
觉悟到了,也就能勇敢做选择了,这个觉悟不是别的,就是主动去承担痛苦:选择前的痛苦、选择后的痛苦
选择恐惧症患者+1 但我发现解决办法了,抛硬币或者猜拳
因为硬币抛出的一瞬间,就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我也是从小被管到大的人,从没选过。毕业时一个三岔路口出现了,待遇不错但压力大的外企,出国深造,公务员。于是就都去努力了,最后选了一个能自己不自责的挺好人活得越简单越开心~痛苦源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心里有另一个天地,那就慢慢的把这两条轨道相并,会有欣喜的一天
follow your heart~
「内容不可见」
之前似乎也不是很有主见,不过高中、大学、考研这三个重大决定全是自己做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生的样子其实就是自己的选择拼凑出来的。
我们看不到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一次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所以好的坏的,都不要后悔!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这个选择的结果是好的 于是勇敢的人敢于做出选择 努力奋斗 以至获得好的结果 另一种人就是希望别人给自己做出选择 因为这样既省事 一旦结果不好还有抱怨的余地。。。。。。
很多时候选择说白了都是徘徊于“外人的眼光”和“内心的成长”之间
我也经常自己做选择 可是 大多很失败 我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把自己的人生搞的一团糟 有的时候烦死了 还有选择恐惧症 很纠结的样子 明明不是自己想要的 通常脑子发热 害人害己 这种性格真讨厌
从小到大,一直自己做选择,初中,高中,出国。。。现在十六岁,虽然一个人挺累,有时很孤单,很无助,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绝对不会后悔。我的家人一直尊重我的选择,有他们真好。谢谢。
这篇好棒,觉得得到了新的观点。我有的时候,就会像那个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没有结果的情况。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在考虑别人想要我怎么做,现实需要我怎么做,问到自己想要怎么做的时候,却觉得空空茫茫的一片。╮( ̄▽ ̄")╭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这话真是没错。找到自己,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路啊。
读完整篇文章,我居然从中看到了自己可贵的优点; 我从小到大至关重要的决定,只要是我可以自行决定的,外界不管支持与否,对我都没多大干扰; 似乎在人生的大方向上,我从来就知道自己该走那条路!
非常消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什么选择都是浅白的。。有些人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选择权,我一直是作为一个木偶孤单的存活在这个世上。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公不公平都一笑了之。暮然发现我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感谢爸妈从小对我的培养,开放的思想,上大学后跟同学背上背包出去走走。爸妈全力支持
感觉一路走来也不能说选择了什么, 自己想干嘛也就去做了 可能父母没有那么多能力给我更好的选项,所以也不纠结,能力能及的我肯定会去做.
选择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选择,我们是照样要活着吧?有选择,就是活的更精彩些吗?没有和有,就是一字之差吗?“如果你不相信,反正我是信了。”信了,你就输了。
嘎嘎
我大学的时候 尤其是快毕业的时候也特纠结 又要考研 又想工作 但这都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我还有个异地恋的男朋友 我不得不要放弃回老家 而跟他远走他乡~~ 我考虑到父母 考虑到以后的前途 我觉得回家蛮不错的 有房有车好工作 可以在父母身边 但这意味着我将放弃我存了多年的初恋的感情 最后我经过家人的口苦婆心的劝解 我还是痛苦而有坚定的选择了爱情~~
现在的情况是没钱买房 没钱买车 工作也不是很尽如人意,但我仍然感觉这已是最好的人生...
等着待续
「内容不可见」
选择可能很难,不过现在的我正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这也是一种快乐吧!看了你的日子,突然间就让我想到活出自己这四个字,嘻嘻,不管怎样大家都加油!
说出很多人的通病。
选择,很难,因为要做好一个人承担一切的准备;选择,其实很简单,追随自己内心就好,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不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要承担责任
「内容不可见」
从小到大 ,重要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从不后悔。心甘情愿的承担责任。
《这辈子最渴望做的那些事》_+给自己最好的人生
只要是自己选的路一直走下去,错的也会变成对的。
就像亲戚朋友给你介绍对象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喜欢什么样的,是他们觉得多余,还是从来没有把我们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
大半夜,突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谢。让我一下想通。从小父亲就让我自己做决定,总是一句“随便你”上学、工作、去哪里、等等。现在才19,父母就可以放我一个人到外地来,无不与从小教育有关。在这之前,还在抱怨,老爸总是什么都不管我,现在才发现,自己活得挺自在,一些东西,总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的却很多时候想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无奈于现实的压力或者说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
我也是不太喜欢自己做选择。而且在我身边总是有一些人愿意设身处地地帮我做出选择。而我也愿意尊重他们,接受甚至是享受他们为我做的选择。虽然一直以来这些选择都是基本符合我自身发展的,但我想还是应该自己努力去做一些决定,毕竟人只能活一次,应该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