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霜
唐霜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03积分
  • 博客访问:2,419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13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Alexander Wang的上城女孩

(2013-02-28 19:56:33)
标签:

时装评论

时尚

       通常而言,不亲临时装周现场,我是鲜少做出任何时装评论的。毕竟,单一的角度和失真的颜色都让看图说话难免有失偏颇,实在难以难保证下笔的公正与客观。然而,众所周知,我是Nicolas Ghesquière时代Balenciaga的死忠粉丝。身担时装编辑和时装消费者两重身份,我对这个设计师的热爱是双重的。不论是以时装发展的宏观视角,还是个人着装的微观体验,Ghesquière都带给了我无比美妙的感受。

        十月份,因为某些阴差阳错的原因,我因5分钟之差痛失GhesquièreBalenciaga最后一秀入场机会,只能在showroom里一亲芳泽。如今,又因为某些原因,我并没有去巴黎时装周,无缘 Alexander WangBalenciaga的首次亮相。这大概是天意,但对着自己曾经钟爱的品牌,我还是忍不住第一时间在网络查看了图片,为了不让对Ghesquière的钟爱和对Wang 的陈见影响自己的判断,我不敢第一时间妄下论断,只是让形象在脑中沉淀与消化了一会儿,这才提笔。

        凭心而论,若遮掉Balenciaga这个名号,任何甚至恶毒期望Wang滑铁卢的人, 第一眼看到这个系列,也不得不点头承认:还不错。是的,你无法在这个系列中找到任何致命缺点。它的概念完整连贯,单品丰富实穿,线条简洁,并严格秉承了Balenciaga的传统,运用了如今最流行的高级定制轮廓,在维护了传统品牌屋特色的基础上,兼具了商业的考量。Wang运用了那些显而易见的“酷”元素,你不能说黑白色调是“不酷”,你不能说简洁肃穆是“不酷”,你不能说那些犹如水泥裂开一般产生的纹路“不酷”。从某个程度上说,这个系列严丝合缝,几乎是我们能想象的Wang交出的最好的作业,除了略显保守(可一般的设计师刚接受老牌时装屋,都会采取保守战略),几乎不留指摘余地。我几乎可以想象,在接下来的时装圈舆论,定会有一大片支持Wang的声音。

        然而,真心拥戴Balenciaga的人,不想被商业这个大魔咒降服的人,未必会为此设计买单。我的朋友小炳炳第一时间在微博 攻击了这个系列,称在它完全鉴戒了Ghesquière1998年到2000年初的多个系列。认同之余,我更认为,这个系列或许标志着Balenciaga的一个退步。早些年,就如Wang在此系列中呈现的一样,Ghesquière也执着于呈现有着高级定制风骨的高级剪裁与廓形。然而,当技艺炉火纯青了以后,他早开始让品牌从“高级”、“精良”、“时髦”等种种“形而下”的解读里挣脱出来,上升到了引领时装未来走向和探索时装可能性的“形而上”角度。在这个先锋观点下,他所追求的,不再只是nice。无论是惊世骇俗的鲜花盔甲系列,还是充满机器人感的未来系列,抑或是上季春夏那条立体感的佛拉明戈裙……他对面料的实验愈发大胆,在高级定制轮廓上的进行的变革愈发肆意……渐入佳境之际,却啪得一声弦断。续弦者,将品牌一夜打入黎明之前。说来也有趣,我想,也许Wang对于传统时装屋的理解即是“nice girl”,Wang以塑造纽约下城随意造型而出名,但在他急切证明自己也可自如掌控老牌品牌屋的这个系列中,他用相同的审美趣味,佐以十足的高级工艺处理,竟打造出了十足的uptown造型。在这个中产阶级趣味浓重的系列里,我们大可以想象那些头发蓬乱,穿着Alexander Wang破烂牛仔裤闲逛,假装与年轻酷文化发生的“下城女孩”们,转身便换上了Balenciaga和一幅严肃嘴脸出席了贵宾云集的“上城聚会”。Wang的设计大大讨好了这些消费者的所需,而所谓的先锋和创新,则被一股脑抛在了脑后。   

       关于Balenciaga,我经常想到Shaway对我说的一番话,她说:我们都爱Alexander Wang,这并不是他的错。可是,时装不能没有空间给Nicolas Ghesquière这样设计师。否则,这行还有什么创新和激情可言?当人们都在赞颂实用主义,讲述着是衣服穿你,不是你穿衣服这样风格谏言的时候,我倒觉得,如果是一件amazing的单品,为什么不能心甘情愿拜倒在设计师的才华之下,心甘情愿地被时装所穿?这才是时装有趣的一面。只可惜,如今有能力设计amazing时尚的设计师,是越来越少了。是的,这是个最见风使舵的行业,马上,时尚圈就要开始向Wang大颂赞歌,庆祝又一位准大师的诞生。可是,就好像一颗你最珍惜宝贝的珍珠被突然抢去,最后还来了一颗还算过眼的塑料珠子。你能假装忘掉珍珠曾经的温润夺目,对着塑料珠子自我安慰吗?只要真正感受过那种光彩,它也将永存心底,为我们设定出永不妥协的衡量标准。

阅读(1821) 收藏(1)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