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李重民
李重民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373积分
  • 博客访问:6,614
  • 关注人气:416
  • 获赠金笔:38
  • 赠出金笔:12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正常人》/沈善增著

(2012-01-10 14:34:48)
标签:

沈善增

正常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分类: 书讯书评

http://s12/middle/4783340agb626c549b52b&690    本书描写了20世纪50至70年代上海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为沈善增的文学创作代表作。该书将兴奋点转移法结构、第一人称非认同性叙述用于长篇小说叙事,为本书之首创。于上海话登上文学大雅之堂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在生动幽默反讽的叙述中,更可见作者长于思辨、着意终极关怀的艺术个性。
  
《正常人》图书简介
  提起海派文学,读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民国初的鸳蝴派,三十年代穆时英的新感觉派,抑或当代文学中的一系列代表作,例如《长恨歌》等。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传奇常发生在三、四十年代纸醉金迷的上海滩,多反映十里洋场的浮华与奢靡,风格瑰丽奇崛,不以朴素见长。当然质朴的作品也不是没有——许多海派作家在五、六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期改变了原有风格,作品题材也由城市转向农村,一跃而成淳朴无华的乡土文学。从最初的反映“土改 ”直到“伤痕”文学的萌发,海派文学限于政治影响与作家个人取向,其原有风情已不复可寻。可幸的是,本书作者却在海派文学脉系割裂几十年后,又以他独特的感知和书写能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新的旧上海画卷。说它“ 新”,是因为它所展现的上海风情,既不在跑马场,也不在跳舞厅;不在阔少遗老,也不在旗袍美女“老克勒”,而是在于普通石库门内的芸芸众生。它所描绘的时代,也与“东方巴黎”最富盛名的三四十年代无缘——本书的故事,起于五十年代中,终于七十年代末。说它“旧”,则是因为小说行文中充满了浓郁的上海风情,巨头与衣香鬓影之外的民生悠悠。作者笔下充满了拥有古怪绰号的众多小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五六十年代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影响了他们的命运,却未能改变这一海派族群固有的生活方式——上海人走到再远的地方也要带一瓶川香豆瓣酱下饭的。作者以《正常人》为题,以另类的风格记述了旧上海民众在历史沉浮中的思想与生活。可谓“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以小见大,与反映同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大异其趣。值得推崇的还有作者独特的笔触——集幽默、调侃、自嘲、戏谑于一身,读来妙趣横生欲罢不能。其自言自语式的行文,也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气度— —读者若能共鸣,你我便是知音;倘不合诸君脾胃,我的存在价值也并不因此受到分毫的折损。——不取媚于人,只因确然自信。

 
  作者简介
  沈善增(1950—),著名作家,浙江鄞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大专毕业。1968年到崇明东风农场插队。1973年调回上海第十六制药厂工作。两次借调到上海文艺出版社担任编辑及从事小说创作。1981年调到市总工会《工人创作》编辑部任编辑。1986年调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负责青创会讲习班。1989年被聘为专业作家,一级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0年起发表作品,至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百余万字,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暨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正常人》目录
  序一 序之序
  序二 寻找与还原——致善增
  序三 什么是正常人
  正常人(上部)
  黄皮果
  正常人(下部)
  生的回光
  附录:
  一个关于男子汉的神话——评沈善增的《正常人》及其他
  沈善增和《正常人》
  重版跋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小16开,452页,定价:29.5元

阅读(437)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