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拉萨,变与不变

据2012年初的统计数字,2011年西藏旅游接待达860多万人次,是2005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的7倍。这个强劲的经济引擎给古老的拉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呼应的,是拉萨一千多年来的不变。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一个酒吧的油画映射在玻璃上,构成一幅神秘浪漫的异域风景。这或许就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拉萨。 (南方周末资料图)

编者按:据2012年初的统计数字,2011年西藏旅游接待达860多万人次,是2005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的7倍。这个强劲的经济引擎给古老的拉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呼应的,是拉萨一千多年来的不变。

一所富有情调的餐厅里,窗外是布达拉宫的夜景。拉萨被认为是著名的奇遇之地。 (南方周末资料图)

2005年,赶在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前一年,我去了西藏,并以拉萨为中心晃悠了三个月。察吉白玛是我当时认识的第一位从内地过来的“拉萨客”,她已经到拉萨好几年了,藏语讲得很流利,还开有一家小小的藏饰品店,名字也叫“察吉白玛”。最终,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常居人口。但从那时起,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西藏,而察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3)


回复

2012-12-21

我也顶你,说的很好,不能一昧的盲目批判。

2012-12-18

正确,没有千年不变的宗教,也没有千年不变的地域文化,除非是传说中与外界彻底断绝往来的“香格里拉”。 可以从藏北高原上往北望,古时的西域,多少宗教来来去去,人也被戮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大部分中亚民族还是那样顽强存在了下来。 用藏文化被灭绝的幻影,来影射D的统治残酷性,起码也要讲点历史依据

回复

2012-12-19

不要改变拉萨,不要让布达拉宫变得毫无意义,不要让虔诚的真心没有希望。

回复

2012-12-19

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青藏铁路改变了拉萨,但拉萨的改变,其实是必然的;如同它的不变,某种意义上,也带着一种必然。如今,冬天的拉萨,潮水般的游客退却,白亮的日光追逐着这座桑烟和颂经声永不凋零的城市。在浓云和光缝中,虔诚的藏人和信徒从藏区各地远道而来,绕着大昭寺顺时针转动,形成一股巨大的旋涡,合着缕缕煨桑的青烟,直上九霄云外的神灵世界。这感觉与这旋涡的产生地八角街一样:一千多年来,这处拉萨最早的街区一直是古城拉萨的中心,至今还保存着原来的面目,保存着藏族百姓原有的生活方式,保存着最初的拉萨。

回复

2012-12-19

原来拉萨也有市政坑道无围闭,也有五类车。

回复

2012-12-19

在中国只要哪里一开发,污染那就离得不远了,国人祸害一个地方的本领由不得你不佩服

回复

2012-12-19

西藏人民好潮啊

回复

2012-12-19

回复

2012-12-18

我一直觉得崔永元做的“口述史”非常好。民族学研究同样有着田野考察的传统,传统要记录下来,变化也要记录下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就更不错了,但是如果年轻人不愿意学,那也只能说明观念在变化,并非年轻人错了

2012-12-18

有人喜爱变化,有人偏爱传统,但我却对尊重着传统的变化充满了兴趣,两位大可不必争论对方更鄙陋更愚蠢,其实世界不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

回复

2012-12-18

正确,没有千年不变的宗教,也没有千年不变的地域文化,除非是传说中与外界彻底断绝往来的“香格里拉”。 可以从藏北高原上往北望,古时的西域,多少宗教来来去去,人也被戮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大部分中亚民族还是那样顽强存在了下来。 用藏文化被灭绝的幻影,来影射D的统治残酷性,起码也要讲点历史依据

2012-12-17

我顶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谓文化不久长远发展来的吗,文化必然是要发展的,发展的文化依然是文化,只不过不再是昨天原样的文化。就像哲学里说的“你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里”。

回复

2012-12-18

正确,没有千年不变的宗教,也没有千年不变的地域文化,除非是传说中与外界彻底断绝往来的“香格里拉”。 可以从藏北高原上往北望,古时的西域,多少宗教来来去去,人也被戮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大部分中亚民族还是那样顽强存在了下来。 用藏文化被灭绝的幻影,来影射D的统治残酷性,起码也要讲点历史依据

2012-12-17

我顶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谓文化不久长远发展来的吗,文化必然是要发展的,发展的文化依然是文化,只不过不再是昨天原样的文化。就像哲学里说的“你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里”。

回复

2012-12-18

有人喜爱变化,有人偏爱传统,但我却对尊重着传统的变化充满了兴趣,两位大可不必争论对方更鄙陋更愚蠢,其实世界不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

2012-12-17

固守自封只能落后。不通公路铁路飞机,你又说东西发展不均。

回复

2012-12-18

更加愚蠢的言论,商业侵蚀文化有何不妥。春秋之际就有士大夫范蠡变身陶朱;由唐及宋,商业更是发达,文化同样大盛;有明以来,资本主义初步萌芽,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并行不悖。 同样,随着西藏与内地交流的密切,藏学早已经成为民族学及人类学研究的显学。楼上何言侵蚀二字。

2012-12-17

你那种充满批判性的口气很潮么? 首先,潮州,宁德,绍兴,苏州的任意一个文化你了解多少? 其次,消亡的定义标准是什么,是怎样判定的? 接着,不论消亡与否,商业气息的日益浓重依然成为事实,这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又岂在一朝一夕, 请你收回你的鄙陋之言

回复

2012-12-18

不管怎样,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一次西藏~~~

回复

2012-12-18

突然就有那么点不想去了

回复

2012-12-18

没有一成不变的物质,只有永恒的信仰

回复

2012-12-18

西藏进入现代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愿迷信从西藏永远消失,那里只有人,没有所谓的神!

回复

2012-12-18

变化存在与不变化之中,有的东西失去了,有的东西毕竟会来填充,更何况失去的也许并未真正的失去,而是以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发展。。。

回复

2012-12-18

西藏的信仰,千年不变,是应该变还是不应该变?象汉人,没有信仰,只有迷信,对金钱与权力的绝对迷信,这样好吗?

回复

2012-12-17

我顶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谓文化不久长远发展来的吗,文化必然是要发展的,发展的文化依然是文化,只不过不再是昨天原样的文化。就像哲学里说的“你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里”。

2012-12-17

鄙陋之言。 潮州人的习俗消亡了没有?宁德人的习俗消亡了没有?绍兴人的习俗消亡了没有?苏州人的习俗消亡了没有?。。。经济发达就会导致民族消亡,简直是极其愚蠢的想法。 另外,试图用青藏铁路的通车,来暗示汉民族屠戮藏民族的文化,更是诛心之论。

回复

2012-12-17

希望以每个人的品行而不是民族种族来评价。